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是瓦特,就耗费了16年。

    当时英国有三个大老板给他投资,三个大老板全部被他整破产了。

    好在最后咸鱼翻身。

    所以,没有开上帝视野的明朝人,怎么可能知道蒸汽机是用来做啥的?

    就像21世纪的普通人,也不知道大型量子对撞机未来能做啥一样。

    如果不是皇帝硬着头皮坚持下来,早就没人理它了。

    倒不是说东方人骨子里不重视机械,而是大明朝人实在太多了,根本没必要把精力和金钱花在这玩意儿上。

    这一次连带头人王徵都觉得自己是被架在火上烤的。

    “诸位爱卿,都过来看看,看朕的图纸。”

    王徵接过来一看,心里不由自主道:陛下又坐在乾清宫天马行空了。

    汤若望和毕懋康也凑过来看了看。

    而崇祯则在一旁喝着茶。

    “陛下,图纸臣看完了,需要一段时间。”

    “几天?”

    “大约三天可以做一个出来。”

    毕竟是改版,有做工基础,这倒是快。

    “好,三天之后朕再过来。”

    皇帝喝了几口茶,便离开了。

    腊月二十七日,小雪。

    宫里彩灯玲珑,喜气洋洋。

    在崇祯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叫吴有性。

    这是一个历史名人。

    他做了什么?

    他是传染病学家,在历史上,他写过一本书,叫做《瘟疫论》,大名鼎鼎。

    在传染学的造诣,他算是这个时代走在最前列的人了。

    不过崇祯六年的吴有性,尚未写成《瘟疫论》。

    崇祯为何召见他?

    这还用说吧,聘请为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博士。

    不仅如此,在第二个五年计划,要开始着手公共医疗的基础建设。

    这也是提高老百姓寿命的必备条件之一。

    “吴先生从南直隶来京师,一路辛苦了。”

    “承蒙天子垂怜,草民荣幸万分。”

    “吴先生,朕有话就直说了,朕找你来,是来帮朕解决一些难题的。”

    “陛下有何难题,但说无妨,草民尽力而为。”

    “一、朕想请吴先生进北京大学医学院做任课的博士。”

    “二、朕打算在明年开始扩建民间医院,想请吴先生来全权负责。”

    吴有性一听,顿时有些震惊。

    他连忙跪在了地上:“陛下,草民才疏学浅,恐难当重任。”

    他可从来没有当过官,今日能见到当今天子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他没想到自己一来,皇帝就给官。

    崇祯走下来,一把将吴有性搀扶起来:“先生不必多礼。”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朕半个月前,去大安山煤矿厂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她是找朕的士兵们要一些柴火,说是带回去给正在病床上的爷爷煮点热水。”

    “朕就给了他柴火,还给了她一些热食,可是她的爷爷在当天晚上就离开了人世。”

    “她的父亲和母亲也都是病死的。”

    “朕跟你说这些,是想说,天下百姓治病难,有诸多人,病了之后,只能躺在床上等死。”

    “民间百姓日常多饮用凉水,水直接从井里或者河流里取,对身体康健有害,朕也已经成立了煤矿局,打算搜遍天下挖煤矿,以后让老百姓都能喝热水。”

    “但是,仅仅喝热水还不够,还需要像吴先生这样悬壶济世的医者。”

    “所以,请吴先生务必要助朕一臂之力!”

    对待人才,张凡从来不吝啬自己的真诚。

    在他心中,有一套全面的、完善的医疗体系。

    那是很久很久的事,但是要从他这里开始了。

    真正的富国强兵,真正的星辰大海,不仅仅是有强大的军队,也不仅仅是国库里有用不完的钱。

    民众的健康,是最基础的基础。

    这是一场无比艰难的战争,人类向疾病宣战,永无止境。

    吴有性顿时被皇帝的话打动了。

    他激动道:“陛下,草民虽不才,但也愿为陛下的宏图伟业尽绵薄之力。”

    “好好好!”崇祯大喜,他就害怕像吴有性这样的医生,不愿意入朝为官。

    这种人一般淡泊名利,也厌恶朝堂的尔虞我诈。

    例如当年的李时珍,在太医院待了一段时间就辞官了,这简直就是人才的浪费啊。

    而吴有性也对皇帝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大家心中,被召入宫的医者,都是进太医院的。

    太医院是皇家的私人医院,为皇家治病,而不是为天下人治病。

    这是吴有性这种人不愿意接受的。

    吴有性绝对是一个有大气节的医者。

    但现在听皇帝这么说完,才知道,原来皇帝是要他为天下人治病。

    而且皇帝肺腑之言,一片赤诚,感人至深,着实震惊到了吴有性。

    “朕粗略地想了一下,在全国州府建立一套全新的医院体制,作为民生必备。但是我朝百姓大多居于乡间,若是要入城看病太难。”

    “所以,朕以为,可以在各州府的大学里配置医学院。”

    “陛下真知灼见,也是臣之所想。”

    “来来来,吴爱卿,朕还有一个想法要与你说。”皇帝兴奋得像一个孩子,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大明朝的地图说道,“大明朝有两亿子民,现在大多数人都喝着不健康的水,病了无人医,甚至小病也能夺人性命。”

    “朕想着,如果能有一种门槛低,能全国通用的医学常识,印刷成册,然后着令全天下所有郎中人手一本。”

    “这样虽然不能医治所有的病,但也能快速而高效地解决一部分人的病,拯救一部分人。”

    “吴爱卿以为如何?”

    吴有性怔了怔,随即道:“若是如此,自然是极好。”

    “那就劳烦吴爱卿你来主持人编写一部通用的医疗常识册子,如何?”

    “臣领旨。”

    这就结束了么?

    没有!

    崇祯还想自己在尝试做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

    土法制造青霉素!

 第451章 工业革命?(第三更)

    站在最高层的格局上,想要快速行之有效的一套提升国民寿命的办法,就是要先降低门槛。

    为什么?

    因为先保证可以不死的病,先不死人。

    这就需要药、人以及一套快速的铺开的松散管理体系。

    也就是分两路走。

    一是江湖郎中带着通用方子游走各大小乡村,这是解决眼前的小病。

    二是建立专业的、规模的医院,这是为未来长远做打算。

    并且,医院也是为军队做准备。

    军医的人数要配置上。

    为何古代王朝对安南国(越南)的管理比较松散?

    那里不是粮食丰富的地方吗?

    难道古人不知道?

    古人当然知道!

    在唐宋的时候,越南有一个叫占城的地方,就是越南的最南部,九龙江平原。

    那里有一种水稻叫做占城水稻。

    在宋朝的时候传入中原,使得中原的水稻增产翻倍。

    你想想啊,宋朝的时候,古人就知道越南南部有如此优良的品种,那为何不愿意大量出兵去加强管理?

    因为瘴气!

    因为越过广西后,进入的是茫茫的雨林、沼泽和大山。

    那里毒虫横行、瘴气无数,中原人很难适应那里的环境。

    更别说以后远渡大海去南洋了。

    如果在军医的医疗条件上有所提升,大航海时代的大明战舰,绝对是比别人超时代的。

    海上也有各种疾病,大多都是病菌感染。

    而青霉素是一种极其霸道的药。

    见完吴有性,崇祯就跑了一趟格物科学院。

    他让方正化带着吴有性去吏部,让吏部先给北京大学博士官位的官印。

    而当崇祯到格物科学院的时候,这一次,所有人的目光都变了。

    大家都震惊,且崇拜地看着皇帝。

    “臣等参见陛下。”

    大家说话的时候,语气都有些颤抖。

    “都免礼。”崇祯走过去,一脸奇怪道,“诸位今日为何眼神奇怪?”

    “陛下!”王徵第一个站出来,“蒸汽机的改良完成了一台!”

    “快带朕去看看!”

    “陛下这边请。”

    众人连走路都在颤抖,足见他们有多么激动。

    “陛下,这边,这边……”

    崇祯也预感到有大事要发生了,也激动了起来。

    众人走到后面的空地上,那里就摆放着一台蒸汽机。

    它的结构与初代的类似,但是冷却和膨胀的气缸已经分开了。

    这一刻,崇祯不得不感慨大明朝还是有基础工业的。

    至少做两个气缸出来,三天就搞定了。

    他再看了一下,曲柄传动也设置得没有任何问题。

    曲柄传动的设置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为什么?

    你说它难,但是后世初中生就学过的物理姿势。

    但你说它不难,瓦特在原来的蒸汽机基础上花了十几年才把它给整出来。

    所以得出了一个结论。

    人类科技中,一样技术不存在的情况下,从零到一,是非常难的。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是否存在。

    还是那个例子,21世纪的人无法判定大型量子对撞机未来到底能产生啥结果。

    而当人类科技的某一个领域,完成了零到一之后,后面就是复制了。

    所以,先驱者是最难的。

    这也是为什么正规的教材里,将瓦特作为蒸汽机之父的原因。

    因为瓦特蒸汽机真正实现了交通动力的提供,完成了从零到一的闭环。

    至于轮子,是非常好找的。

    这个蒸汽机就连接着一个轮子,轮子被架起来,悬在离地面仅有二十厘米的地方。

    在汤若望的指挥下,一边的一个大汉向锅炉里加煤炭。

    不多时,便浓烟滚滚。

    蒸汽机开始运作,曲轴、连杆、飞轮都开始运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