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

    崇祯推开门,张嫣跟在后面。

    他俩大摇大摆走了出去。

    孙神医走过来说道:“如何?”

    “她只是偶感风寒,药已经用了,休息些时日便会好。”

    “好好好,神医这边请。”孙神医笑道。

    但他心中不以为然,只当崇祯是为了面子这样说的,他毕竟拿了人钱,也不揭穿。

    甚至亲自送崇祯出去。

    出来后,崇祯便带着张嫣一路离去。

    街头的拐弯处,王承恩还有一群锦衣卫都焦虑的等待着。

    见皇帝平安回来了,也送了一口气。

    再之后,就坐着马车,回紫禁城。

    “陛下,之前摸得顺滑么?”

    “嗯?”

    “我是说,扎针的时候,你的左手。”

    “呃……朕忘了,没太注意。”

    “是她的光滑,还是我的?”

    “她的,哦不,你的,呃,不是,重点是注射了青霉素。”

    见张嫣一脸酸溜溜的样子,张凡牵住她的手:“好了好了,咱不理会那个李静珊了,今天元宵节,她们都还等着我们回宫做元宵。”

    张嫣笑道:“陛下居然记住了她的名字。”

    张凡:“是吗,她叫什么?”

    张嫣:“李珊。”

    张凡:“是李静珊,卧槽,套路……”

    张嫣突然道:“陛下为何不直接召进宫来治疗,何必微服私访还花钱去偷偷治疗?”

    皇帝叹了口气道:“毕竟青霉素才在一头猪身上尝试成功,这并不意味着人也成功,若是贸然公开给药,恐有不妥。”

    “那那个李静珊岂不是有生命危险。”

    “风险的确存在,但是若不给她注射青霉素,她必死无疑。”崇祯神色凝重,“这也是万不得已之法,既然在猪身上能有用,大概率在她身上也是没问题的。”

    现在想来,张嫣不由得心中有些发紧,这是牵扯到人命的大事。

    “但愿她没事。”

    下午的时候,阳光正好,今日不处理政务。

    崇祯带着三岁的朱彦玲(与红娘所生)和五岁的朱慈烺(和周婉言所生),在一边认字。

    这是礼部出的一套发音标准的字符,还不太完善,崇祯最近正在研究。

    周婉言、田秀英和红娘都在准备不同的汤圆。

    张嫣则在一边准备手稿。

    一家人倒是其乐融融。

    到了晚上的时候,吃完汤圆,便又出了大明门,去赏花灯。

    新城还有许多人赏月。

    治安队按照们了专门的人巡逻。

    北京城这几年的人口明显增加了许多。

    天启七年,北京城大约有150万人。

    到现在,北京城常驻总人口至少有260万以上了。

    而且人口还在快速增加,城市规模也在随之快速扩张。

    带来的新问题就是城市的规划、人口的管理、治安的管理、公共卫生的管理等等。

    这些全部都是考验崇祯的难题。

    事实上,民间都知道朝廷今年有新政颁发。

    只不过是正月十五过后,也就是今晚之后,朝廷将会有新一轮的新政。

    民间都在拭目以待。

    今晚甚至在某些地方,有专门的人,在详解朝廷即将颁布的新政具体内容。

    例如像李如礼那种靠着上一轮新政发财的北京城新富,他们有自己的圈子,他们平时就必须与官员紧密来往,才能提前做准备。

    崇祯带着几个妹子,四处溜达着,刚好溜达到王府街一带。

    那里有许多木牌,上面都是一些公募信息。

    有官用的地方,也有民用的地方。

    民用的一般会贴一些寻人启事,或者重金招募的信息。

    官用的则可以贴一些举报贪污,或者官方通缉人犯的信息。

    崇祯看到一些人在民用的板块撕一些消息。

    周围有人在议论。

    “这是做什么?”

    “听说李家的那位大小姐病好了,所以这些招重金招神医的告示当然就不能留在这里,要不然李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

    “好了?不是说危在旦夕的吗?”

    “听说今天中午去了位神医,献了神药,李大小姐休息了一下午,就好了。”

    “这事你居然不知道,听说现在李家到处在寻找那位神医。”

    崇祯一听,不由得有些惊讶,他和张嫣对视一眼,双方都舒了一口气。

    同时心中也是狂喜,青霉素算是彻底成功了!

    从医学上来说,是可能的。

    毕竟这个年代的人,从没有用过青霉素,体内没有抗体。

    青霉素效果自然是非常的好。

    不过李家在寻找自己?

    绝不能让李家找到自己。

    这特么要是发现是皇帝溜进去,给人家黄花大闺女屁股上来了一针,恐怕大臣们要炸锅了。

    这件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么?

    当然没有。

    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要想办法将青霉素推到市场上。

    直接给吴有性,让他去制作?

    不可能,那群学医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你现在突然给他一个药方让他制作,绝对不可能有效果。

    所以,崇祯想了其他办法。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不是立刻着手推广青霉素。

    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新政的总结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新政颁布。

    正月十六日,新年结束后的第一个早朝。

    文武百官一大早便入了宫。

    崇祯一身朝服,坐到龙椅上。

    “吾皇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等大臣们行完朝礼后,崇祯说道:“崇祯七年了。”

    “过去的六年多,发生了诸多事,朕都记忆犹新。”

    “朝堂上有人退出,又有新面孔,还有人一直跟着朕,为大明朝呕心沥血,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朕要说一说,朕记得宋应星崇祯元年入朝为官,尚未有白发,才短短六年,却生了华发。”

    “新农政是朝廷之政,但他却处在新农政的关键位置,朕记得他经常会离开北京,去各地去考察,不辞辛劳。”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结束,朕记得当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说要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朕手中这柄剑,鲜血淋淋。”

 第461章 朕树敌无数;却未逢对手!(第…

    皇帝语气平静,但这平静的话语回响在皇极殿上,威慑力十足。

    新政推行到这一年,皇帝所积累的威势,到现在已经没有人敢正面硬抗了。

    脑子正常一点的都不会再跑来作死。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死了很多人。”崇祯扫视一转,“该死的人都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

    下面依然是鸦雀无声。

    大家都知道皇帝说的该死的是哪些人,不该死的又是哪些人。

    该死的就是那些当了皇帝新政的人。

    不该死的是那些被煽动起来的无辜民众。

    新政有新气象。

    但新政,也是白骨皑皑。

    “朕就是想告诉天下人,朝廷锐意革新,凡是阻挡革新者,朕决不轻饶!”

    “韩爌,你来跟大家说说,这五年新政的结果。”

    韩爌出列:“是。”

    “崇祯六年年末,户部汇报全国田地总量为8亿亩,人口总数为2亿1千3百6十8人,较天启七年,多出了3千6百8十6万人。”

    “全年的农税,全国总税收为5000万石,包括了地方官府的税收,较天启七年多2700万石。”

    “全年商税为500万两,较天启七年30万两多出470万两。”

    “这六年,北京制造局的总收入有2000万两。截止到崇祯6年,大明制造局一年净收入为600万两。”

    “雅兰堂覆盖到两京十三省。”

    “天启七年,冶铁总量为9亿斤,从崇祯六年开始改制冶铁,推行国土管理新政,崇祯六年冶铁总量10亿斤。”

    “天启七年,朝廷官员总编制人数20000人,总开支为200万两;崇祯六年,朝廷文官官员编制为40000人,年总开支为1200万两。”

    “天启七年,兵部兵册兵额600万人,全年军饷2000万两。崇祯六年,军委会军册军额100万人,全年军饷为4000万两。”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崇祯二年开始推行,崇祯二年各地统计粮食总生产为15亿石,崇祯六年为26亿石。”

    “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的粮食收入都出现数倍增长,陕西的干旱灾情降到有史以来最低,从每年需要拨款800万石,到现在每年拨款100万石。”

    “每年从湖广输出粮食2000万石供给陕西。”

    韩爌每一句话都直接呈现结果,而且是改革前与改革后的对比,都是最重要的指标。

    非常直接客观的表明了改革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目前皇家银行印出的总银钞流放到民间的有3亿两,覆盖了北直隶、山西、山东、陕西、北庭都护府辖区、湖广省、河南省、南直隶和浙江省、福建省,目前已经在江西和两广建立分行。”

    “顺天府的兴建了8条水泥道,从北京直接连通到山海关,出关抵达锦州。”

    “全国兴建了5条水泥主干道,打通了北京到武昌,其中贯穿北直隶、河南省、湖广省。打通了北京到西安,贯穿山西省,打通了武昌到桂林,北京到元上都城。”

    “全国兴建8所大学,20所中学,和30所小学,先后有15万人入学。”

    “崇祯新政,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韩爌说完,大殿内一片肃静。

    少卿,诸位大臣高呼:“天佑大明,圣主仁德,吾皇万岁万万岁。”

    年轻的皇帝高坐龙椅上,他面色平静地聆听者首辅大臣的汇报,面色平静地接受着群臣的祝贺。

    崇祯七年的崇祯皇帝,24岁。

    听到这些数据,史官们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位开盛世的文皇帝。

    但实际上,他也是一位武功卓略的武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