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三百艘海船倒不是南下安南的,而是调粮到辽东的。

    主要是江南一带的粮食产能也非常大,江南水系又非常发达,连通黄浦江,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

    崇祯四年,皇帝调李岩到上海来建设上海港的第一目的不就是完成从这里直接调度粮食到辽东各个军镇么?

    将连通大半个南直隶的上海港口直接变成辽东的后勤补给粮仓,一劳永逸解决前线缺粮的问题。

    尤其是对皮岛一带军镇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助推作用。

    大概明年上半年开始,辽东的军粮将会大大增加。

    “李岩。”

    “臣在。”

    “你做的这些,朕都非常满意。”

    “陛下,随臣去看看上海纺纱厂吧。”

    崇祯跟着李岩到了上海纺织厂。

    上海纺织厂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有上万民女工正在辛勤劳作。

    在前面的宽阔大马路上,一车车原材料运输过来。

    工人们将原材料有条不紊搬运进去,有的分装起来,有的则用来加工。

    里面传来飞梭纺纱机运行的声音。

    李岩将崇祯带到了成品处,那里都是成品。

    他随手拿了一匹布,呈递给崇祯,说道:“陛下,请看这些。”

    这里纺织出来的都是加厚的棉布,穿在身上比普通的布料要暖和许多。

    “陛下,这边,这些棉衣里面有许多棉花,可以大大增加辽东士兵的耐寒。”

    崇祯看得是心花怒放:“你倒是想的周到。”

    “都是陛下指导有方。”

    李岩确实是个可造之材,未来是能够入阁的。

    才三年时间,便将上海运作得井井有条了。

    纺织厂办起来了,港口也建起来了。

    不过,这还远远没有达到崇祯想要的规模。

    在崇祯心目中,上海的地位是未来东方最大的港口之一。

    这里必然有成千上万的商船停靠,每天吞吐巨量的货品,将大明朝江南一带的手工艺品运输到南洋,西方等诸多国家。

    将来也必然会有全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谈生意,做买卖。

    李岩突然说道:“不瞒陛下,眼下上海府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了。”

    “你此话怎讲?”崇祯看着他,“你给朕看的这些,不是都很好么?”

    “臣不敢欺瞒陛下。”李岩顿了顿,说道,“缺人。”

    “缺人?”崇祯诧异地说道,“目前上海府有多少人?”

    “15万人。”

    “总人口?”

    “总人口。”

    “那的确是少了一些,你没有去跟洪承畴商量,让他从其他地方调一些人过来?”

    “这个,说是说过……”

    见李岩吞吞吐吐,崇祯就明白了。

    洪承畴不愿意。

    洪承畴现在是几省总督,统辖军政和民政。

    李岩如果真的要吸引许多人来上海,办法有两个。

    一是靠硬实力,让人能舍弃原来的故土,拖家带口过来。

    二是找洪承畴协助,让洪承畴动用民政调令,强制调一批人过来。

    显然,这两种办法李岩都做不到。

    不是他能力不行,是现实如此。

    上海港虽然建立得有模有样,但毕竟连城墙都没有搭起来,还只有一些街道而已。

    这与南直隶其它城相比,和乡下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洪承畴,本身一大堆的事,当然,出于私人的原因也有。

    李岩这几年在政治上太冒头了,被人忌惮。

    洪承畴将他列为潜在的对手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朕正好要去南京城走一趟,你就跟朕一起去,朕来跟你讨要一些人过来,如何?

    “臣谢陛下圣恩。”

    “谢就大可不必,朕还希望你尽快将上海府治理起来。”

    “臣绝不辜负陛下所托。”

    十二月初十,南京城,小雪。

    与北京城的威严、厚重不同,南京城秀丽、典雅,如同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

    得知皇帝陛下圣驾莅临,一大早,南京城所有的官员都出城恭候。

    到了上午11点的时候,崇祯抵达南京城前。

    百官拜道:“恭迎陛下圣安,万岁万万岁。”

    “都免礼吧。”

    说完,崇祯便带着人一路进了南京城。

    南京的紫禁城乾清宫已经被收拾好。

    崇祯坐在正中间,火炉烧得正旺。

    洪承畴在一边汇报东南诸省的情况。

    等汇报完后,崇祯才站起来,他说道:“朕现在只关心一个问题,商税!”

    “这份汇总上的每一笔税是否都能查到具体的人?”

    “回禀陛下,可以。”

    “好,国税局认真给朕查!每一笔都要核实清楚。”

    国税局的官员们道:“臣等领旨。”

    “洪爱卿,朕还有一件事要与你商议。”

    “请陛下明示。”

    “李岩那边缺人,你看从你这边迁移二十万人过去,如何?”

 第517章 郑翀脑子被驴踢了?(第三更)

    洪承畴也不立刻表态,而是阐明原因,他说道:“兹事体大,若是强行迁移,臣担心引起民愤。”

    “引起民愤倒不至于,用政策上的优待去解决即可,元上都城和北府不都源源不断有移民么?”

    “陛下,南直隶也是元气大伤,需要人口休养生息。”

    崇祯却已经不想和洪承畴商议了,直接下命令,说道:“就这么定了,给20万人给李岩,朕要他们明年第一季度就开始动身。”

    洪承畴连忙说道:“臣领旨。”

    他说得爽快,但实际上也是极不愿意的。

    “你们都先下去。”

    其他人道:“臣等告退。”

    大殿内只剩下崇祯和洪承畴两人。

    说完李岩的事,崇祯突然换了一个话题:“洪爱卿,你当年在陕西做参政?”

    “是的,臣天启三年担任陕西承宣布政司衙门左参政。”

    “你在东部军区也待了三年半了吧。”

    “臣是崇祯四年奉命南下平叛,算起来,也的确有三年半了。”

    “东部军区现在有多少军队?”

    “回陛下,正规军6万,其中骑兵有1万,重步兵有2万,火枪手有2万,其余的是火炮手、工兵,另外,预备役有5万。”

    “这都是你的功劳。”

    “都是陛下垂怜臣。”

    “现在东部军区已经稳定了,并且东部并无大战事,朕觉得你继续在这里,实在是埋没了人才。”

    洪承畴立刻心思飞快转起来。

    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皇帝对自己不满?

    崇祯瞥了一眼洪承畴,说道:“你不必担心,朕说的是真话,现在将你放在这里,的确是埋没了人才。”

    “据最新情报,西北蒙古有异心,西部军区已经在筹备中,曹文诏任职西部军区大都督,朕要调你去做西部军区总督,你敢不敢?”

    洪承畴心头一震,西军总督!

    他连忙说道:“陛下让臣去哪里,臣就去哪里!”

    “西部军区的情况比东部还要复杂,你可要想清楚了,办得好,朕自然是另有封赏,办不好,军法一个不能少。”

    洪承畴当然清楚,西北有郑崇俭、杨鹤等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那郑崇俭,在西北战功赫赫。

    而杨鹤,虽然未力寸功,但陕西三边也算稳沉,他的儿子杨嗣昌在北府的权柄甚大。

    又有曹文诏、吴国贵这些悍将被调过去。

    洪承畴若是要整顿西部军区,必然是会得罪许多人。

    但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

    自己还能往上爬,有朝一日入主军委会。

    他的目标就是孙承宗的位置。

    所以他毫不犹豫说道:“臣遵命!”

    “朕给你四个月时间将目前手里的事情全部交代完,包括给李岩的调人支持。”

    “是!”

    崇祯其实早有安排。

    崇祯五年,皇太极大败,现在已经是崇祯七年年底,皇太极肯定已经坐不住了。

    正好上海港的海运也慢慢成形,现在可以开始向北边调粮。

    明年完全可以开始主动对北线进行出击。

    就在崇祯到南京城的时候,安南国内也发生了大变化。

    清化南边的阮军突然向北边狂飙。

    要知道,清化南边的那支阮军一共只有3万人。

    而郑翀现在手上有多少人?

    8万!

    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阮有进的脑子是被门夹了的。

    但事实并不简单。

    十二月初的时候,红河上游的保主武氏突然快速集结了一支5万人的大军,从西北边南下,朝郑翀杀去。

    很显然,阮氏与武氏这是要联合起来干掉郑翀了。

    当接到武氏出兵的消息的时候,孙传庭等人已经断定了这一结论。

    而且广治顺化那边的阮主显然不打算放过这个消灭郑翀的机会,他在广平、河静一带大规模征调军队。

    仅仅在十一月的时候,就强征了20万人。

    当然,这20万人其实都只是农民,连一件像样的兵器都没有,大家都拿着自家的锄头、镰刀,有的甚至只有一根棒子,就入伍了。

    去哪里?

    往北,去打郑翀。

    能不能打赢是一回事,吓都要吓将郑翀给吓唬住。

    你看,老子阮军实际23万人,号称40万大军。

    保主武氏出动了5万人,号称10万大军,一共就是50万大军。

    再做个四舍五入,不就是百万大军了么?

    如果真的有百万大军,郑翀连反抗都不用再反抗了。

    但郑翀知道,肯定没有!

    不过他心里也在发愁。

    这丫的武氏和阮氏联合起来了,麻烦就大了。

    若是自己真的被大压住,那升龙城的明军肯定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

    所以,郑翀也不含糊,也不蠢。

    当他得知阮主大规模动员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速战速决了。

    对付几路大军,以少打多,就得各个击破。

    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