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明扼要:必要的时候,是可以让阮氏灭族的。

    崇祯七年的大明朝,相对来说是还算稳定。

    至少北线没有大的战事。

    除了皇帝自己在南方砍脑袋以外,整个官场都在有条不紊正常运转着,各个新的部门也都陆陆续续填补上人手。

    皇帝自己也跑到南京城过年了。

    这个年过得非常清闲。

    是因为没有政务吗?

    不是!

    事实上,皇帝虽然在南京,但是北京的奏疏一封封送过来。

    简直如同狂风暴雨一样。

    都在说一件事!

    什么事?

    顺天府粮价暴涨一事。

    例如户部的侍郎周士朴就高呼:新城新政推行以来,已经向民间释放出1000万两,部分老百姓的确有钱了,但物价正在不可阻挡的上涨。

    几乎所有的奏疏里都充满了恐慌。

    有人甚至直呼在这样持续下去,许多老百姓将会买不起粮食了,顺天府的民生即将崩溃。

    吏部侍郎成基命则将新城新政的所有支持者全部弹劾了一遍。

    据小道消息,北京城的廷议现场,简直就是极度精彩的战争。

    李长庚、陈子龙等人天天被喷,据说被喷得有些怀疑人生了。

    毕竟现在顺天府的粮价整体暴涨起来,而且有许多老百姓的确买不起粮食了。

    当然,在正月的时候,一船船粮食已经抵达了大沽口,正在往内地运输。

    然而,这也需要一个过程,绝不是一到就立刻立竿见影的。

    即便在南京的皇帝,也感受到了北京那边的压力。

    崇祯也不急,现在也急不来。

    新航线已经打通了,粮食正在一船一船的往北京运。

    总归会消化下来的。

    而此时此刻的皇太极呢?

    顺天府物价暴涨,消息传到了皇太极那里。

    他坐在沈阳的宫殿内大笑起来。

    “本汗早就说过,崇祯小儿这一次玩过头了!”

    “不出半年,连辽东的军粮,崇祯小儿也未必能供应得上了!”

    范文程在一边说道:“恭喜大汗,天佑大金,今年完全可以出兵广宁城,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皇太极笑道:“不急,和硕特部已经给本汗来信,今年会有大动作。”

    范文程立刻明白了过来,他说道:“若是和硕特部今年愿意出兵,必然可以重创明朝。”

    “现在明朝军队防线最薄弱的地方就在西北,西北各个军镇各自为政,人心不和,一旦西北起了战事,大汗可以集中兵力越过辽河。”

    “届时明朝两线作战,朝中必生事端,再兼之顺天府粮价暴涨,便是大汗一举夺回广宁,将明军驱逐关内的绝佳时机。”

    “说得好!赏!”

    “奴才多谢大汗!”

    正月十五晚上,乾清宫。

    崇祯看完孙承宗给过来的最新的奏报,心中也踏实了一些。

    目前粮食都已经从大沽口,陆陆续续在往北京分发。

    由军队押送,开始在北京城直接售卖,按照每石08两来卖。

    如果是这样,三个月之后,市场上的粮食总量会增加,价格会快速恢复下来。

    “陛下,钱大人在外面听候圣宣。”

    皇帝放下奏报,揉了揉太阳穴,有些疲惫地说道:“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钱龙锡进来了。

    他跪在地上,将额头贴在手背上,说道:“老臣参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钱爱卿,几年不见,精神头还不错嘛。”

    眼前的人,正是前内阁次辅钱龙锡。

    钱龙锡是松江府人,他辞官后,先回了一趟老家,然后再南京城购买了房产,此后一直就住在南京城。

    “都是托陛下的洪福。”

    虽然钱龙锡辞官多多少少是闹情绪,对皇帝新政的手段不满,尤其是对东南痛下杀手极度不满。

    但是,君臣之间的关系,绝对还是很牢靠的。

    在钱龙锡心中,皇帝是有大作为的圣君。

    “朕这一次来南京来转转,就想到你了。”

    “承蒙陛下挂念,老臣荣幸之至。”

    “朝廷颁布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了。”年轻的皇帝站起来,声音平淡,“已经执行了一年了,你怎么看?”

    钱龙锡脑子转得飞快,但还是不太清楚为什么皇帝在这个时候突然要召见自己。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不要给自己添麻烦,说道:“陛下的新政,乃是利国利民的仁政。”

    “好,这可是你说的。”崇祯笑起来,“洪承畴今年三月要调往西北,朕要你来做南直隶巡抚。”

    钱龙锡立刻又跪了下来:“承蒙陛下垂怜,老臣怕是力不从心了。”

    “怎么?你刚才不是还说朕的新政是利国利民的仁政,现在朕需要你,你却推脱,还是说你心中还有怨言?”

    “臣不敢!”

    崇祯道:“南直隶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治理,朕现在需要你!”

    钱龙锡沉默不言。

    “看来钱大人心中还是有怨言!”皇帝直言不讳道,“朕也能理解你心中有怨,但你也要清楚,时代变了,现在朝廷已经推出开海新政。”

    “朕不瞒你说,在不久的未来,上海将成为大明朝最大的贸易港口,它是南直隶对海外的窗口,也是大明朝对海外的窗口。”

    “南直隶拥有成熟的手工产业,产能冠绝整个大明,上海的兴起,将带动整个南直隶,朕需要你来稳住南直隶,与上海协同并进!”

    “现在才是上海发展的开始!”

 第520章 一个天才少女?(第三更)

    钱龙锡虽然不在朝堂,但他也是有读报纸的习惯的。

    朝廷所谓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他心中一清二楚。

    他其实有许多不满。

    例如眼下在北京和武昌推行的新城新政,如果他在朝堂上,肯定是反对的最凶的那个。

    李岩在上海建立港口,他也是知道的。

    不过,他依然不看好。

    他觉得海外太多未知因素了,开海本身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说到底,钱龙锡就是带着原罪的眼光看到现在在慢慢发展的上海的。

    那为什么崇祯还要让他来巡抚南直隶呢?

    注意,是南直隶,不是上海。

    上海府现在是独立出来的,在行政级别上,和南直隶是平级的,直属于朝廷管辖。

    钱龙锡即便成为南直隶巡抚,也没有办法干涉上海。

    钱龙锡是保守派,为何还要他巡抚南直隶?

    很重要的一点原因,钱龙锡虽然下野,但朝堂上熟人众多,让他来巡抚南直隶,许多事都办得畅通无阻,不需要皇帝自己来操心。

    那他这个保守派会不会阻止新政?

    现在谁能阻止新政?

    保守派不过是想用温和的办法来改革而已。

    崇祯说了一大堆,钱龙锡脑子里还是无法成形皇帝对未来的构想。

    不能成形也没有关系。

    因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第一阶段本身就是用南直隶来哺育上海,使上海府发展起来。

    一旦上海港规模起来后,将会与密集的江南水系,以及系统化的江南手工制造业,紧密联系起来,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发展。

    所以,钱龙锡这个阶段,只需要保证南直隶能正常运转就可以了。

    “陛下,臣……”

    “难道还要朕来求你不成?”

    “微臣不敢。”

    “那就好好做这个南直隶巡抚。”

    钱龙锡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微臣领旨。”

    两天后,曹程求见。

    “臣参见陛下。”

    “江西案审理得如何?”

    “这是最新的结果,请陛下圣裁。”

    “哦?”崇祯看着这厚厚的一堆,皱起眉头来。

    他接过来,一份份仔仔细细看起来。

    看完后,脸已经彻底阴沉了下来。

    “岂有此理!”皇帝怒拍桌案,倏然站起来,目光锋利如剑一般,“竟然这么多地方的官员都牵扯到了地方铁矿!”

    曹程小心翼翼地火上添油:“陛下,不仅仅是铁矿,还有湖泊,有些地方的湖泊被官员强行霸占,还有山林!”

    崇祯眉心的那个“川”字出现了,他盯着曹程,说道:“江西的廉政督察情况为何会如此糟糕?”

    “陛下恕罪,江西是许多地方大户,其实对朝廷是有怨言的。”

    “怎么说?”

    “崇祯四年的南直隶叛乱,许多被杀的儒生,都是江西人。”

    “直到崇祯五年,江西民间都还有一些人经常叛乱,若不是虎贲卫在那里镇压,恐怕局势会更加糟糕。”

    “你的意思是,江西省的民间其实还有一大部分人壮着胆子在对抗新政?”

    “大概如此。”

    “这上面牵扯到多少官员?”

    “68个。”

    “你立刻让人将这份名单送到北京,给都察院,朕会让都察院立案,三法司会审,公告天下。”

    曹程连忙道:“臣遵旨!”

    顿了顿,崇祯又说道:“你这几年在南直隶办得不错。”

    “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职责,也是臣的荣幸。”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二月。

    钱龙锡被任命南直隶巡抚的提报也送到了北京,一时间,引起了朝堂上不少人的热议。

    钱龙锡回来了,而且还是放在南直隶!

    洪承畴则被调到西北,任职西军总督。

    总体来说,现在南京城的新政气氛是越来越浓了。

    南京大学的学生也先后进入到朝廷新的衙门。

    例如有不少学生在卒业之后进入到交通局。

    还有不少学生进入铁矿局和煤矿局,以及南京制造局等等。

    崇祯八年的南京,与崇祯四年的南京,仿佛是完全两个世界了一样。

    这才叫改天换地。

    二月初一,路边的花都开了。

    崇祯一身素衣,走在南京大学的小道上,他看见周围有学生正在晨读,还有人在跑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