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面面相觑,然后道:“遵旨。”

    从蓝田县,一路到长安,崇祯看见不少老百姓在路上高呼。

    因为离得远,崇祯也听不太清楚,他问道:“他们在说什么?”

    “陛下,朝廷这些年大力拨款给陕西,陕西省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陕西全体老百姓无不感念陛下的恩德。”

    崇祯也举起了手,朝那边挥着手臂,周围人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有人甚至流下激动的泪水。

    崇祯元年,陕西饿殍遍野,民间易子相食,实乃人间惨剧。

    便是张凡以雷霆手段,堵住了灾荒蔓延的口子。

    这些年的京卫军,大多来自陕西。

    西北人勇武好战,又忠诚可靠。

    就说此时崇祯带来的这一支京卫军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陕西人。

    陕西这个地方,可以说对皇帝的拥戴是最忠实的。

    等到了长安县,已经是傍晚的时候,皇帝一路到了行宫安歇下来。

    施凤来将陕西省的行政文档尽数呈递上来,这些都是这两年陕西省的主要发展情况汇总。

    例如各州府的粮食产量,铁矿产量,煤矿开采量,还有布匹、茶叶、盐铁等生活用品产量。

    当然,还有水泥路的铺设情况。

    陕西省现在已经建立了五个水泥厂,日日夜夜源源不断提供水泥。

    崇祯全部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他点了点头,说道:“你们都做得很好。”

    众人一听皇帝的表扬,心里也舒了一口气。

    “朝廷新的文书接到了么?”

    “回禀陛下,接到了。”

    “嗯,陕西省,以后成为西直隶省,长安以后就是西京,朕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军事中心。”

    施凤来说道:“陛下,臣愚钝,还不知陛下为何如此?”

    崇祯站起来,说道:“西北蒙古最近可有异动?”

    施凤来说道:“我朝与瓦剌已经建立互市,前方也并未传来任何战报,臣以为一切如常。”

    “瓦剌狡诈多端,不可不防。”崇祯来回走了两转,“陕西自故宋以来,逐渐凋敝,陇右之地也残缺不全,蒙古人狼子野心!”

    “现如今东部已经稳定,朕不放心陕西的军政。”

    “陛下圣明。”

    说话间,外面的人进来通传:“陛下,洪总督与曹都督在外面求见。”

    “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洪承畴与曹文诏便进来了。

    “臣参见陛下。”

    “免礼。”

    洪承畴与曹文诏都是西军里的人,现在的大明朝是军政分离,军区是军区,民政是民政,互不干涉。

    像施凤来,虽说是巡抚,但也无法干预西军事务。

    而洪承畴虽说是总督,却无权辖制陕西民生。

    洪承畴呈递上来一份文书:“陛下,这是西部军区目前的军政汇总,请陛下过目。”

    崇祯接过来仔仔细细看完,其中包括目前军区囤积的军粮、军队人数,军备物资,军长级别的官员人数,火炮、火枪数量。

    目前的西部军区人数并不多,才5万军队。

    因为陕西、甘肃、宁夏的边军,都还没有直接编入西部军区。

    毕竟那里是军防要塞,事关重大,若是一口气全部编入进来,肯定会出大问题。

    一旦如此,就给了瓦剌人机会了。

    目前编入到西部军区的有榆林镇、延绥镇,还有吴国贵在西宁的一万人马。

    西部军区的军政总督衙门暂时在西安府,这是为了方便管理后勤体系。

    崇祯问道:“各个州府的粮仓,都有去检阅过么?”

    “巡检的人都已经派出去了,预计两个月之后会回来。”

    “嗯,一定要保证每个州府都有足够的粮仓,以作不时之需。”

    “陛下放心,臣隔一段时间会亲自去检阅一边!”

    崇祯又道:“施凤来、尹伸、史可法!”

    “臣在!”

    “现在西军正在快速建设中,你们要全力配合,下面有人敢从中作梗,朕就找你们!”

    “臣等遵旨!”

    “洪承畴、曹文诏,没事就带着儿郎们去嘉峪关去转一转,这不上战场的军队,是没有血气的!”

    “陛下教诲的是!”

    崇祯来回走了两转,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有些期待和瓦剌打一场。

    可惜现在双方是互市的状态,打不起来。

    要是能和瓦剌打一场,就可以趁着战事,大力整顿、合并西军了。

    不过,崇祯这一次来,本身就不是来闲着的。

    他来的真实目的,有两个目的:

    一是统筹整个西北的军政,完成民政对军政的供给,以及各镇的归属,加速西军的建设。

    二是带着人去敦煌转一转,不打仗,就是去瓦剌那里装个逼,让他们老实一点。

    崇祯叹了口气:要是现在固始汗愿意跟朕打一仗该多好啊!朕肯定教固始汗做做人,让他们在西北老实一点。

    就在崇祯感到可惜的时候,突然一封急报传过来了。

 第550章 北线战火!(第三更)

    崇祯八年九月二十日,五万瓦剌铁骑在张掖城周围烧杀抢掠。

    杨鹤山丹、永昌和凉州调出2万大军,又命令嘉峪关立刻抽调出三万大军出来,夹击瓦剌人。

    为了对瓦拉进行人数上的碾压,杨鹤还给宁夏的郑崇俭下达命令,让郑崇俭出5万人。

    当然,这个命令,被郑崇俭拒绝了。

    为什么?

    因为宁夏镇位于陕西的最北边,同样是边防要地,也是暴露在蒙古人的兵锋之下的。

    若是将宁夏镇的兵力都抽到甘肃镇,必然造成宁夏空虚。

    所以,郑崇俭果断拒绝。

    而这里面其实已经暴露出杨鹤与郑崇俭的不和。

    仅仅甘肃镇就有13万大军,为何还要从宁夏抽调军队?

    很显然杨鹤就是想要郑崇俭出人出力。

    九月二十八日,郑崇俭的回绝信送到了甘肃的总督衙门,看完后,杨鹤大怒。

    按理说,他是郑崇俭的上司,现在郑崇俭却不听他调令。

    这是违抗军令,按照最新的军法,这是要杀头的!

    但此战时状态,杨鹤不可能真的将郑崇俭拖过来一刀砍了。

    九月二十九日,出于对大局的平衡考虑,郑崇俭还是发了2万精锐赶往西边的甘肃。

    但是,让杨鹤和郑崇俭都没有想到的是,在九月三十日这一天清晨,宁夏镇最北边的镇远关外,突然出现了二十万蒙古大军!

    深秋的清晨,天空一望无际的深蓝色,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但是东方的天空已经鱼肚白。

    站在城楼上的士兵正在换岗。

    突然,他们听到远处隐约传来轰隆声。

    守城的排长用望远镜望过去,在地平线的那头,看见一条黑色的线,正在向这边靠近。

    它的轮廓快速变得清晰。

    从城头望过去,仿佛一片无边无际的黑色洪流朝这边涌来。

    “快!”排长已经惊得呆住了,本能喊道,“快!快去禀报!敌军来了!”

    镇远关的钟鸣响彻大半个关隘,这是敌军来袭的信号。

    镇远关的师长王绍文是军事学院第二届的军官,崇祯二年,跟随皇帝征战草原,立下过汗马功劳。

    他在睡梦中被叫醒后,立刻到了城楼上。

    当他到城楼上的时候,东方天幕已经被即将喷薄而出的朝阳染成红色。

    而蒙古人的大军也已经快速拉进。

    铁蹄的声音又最开始的微小,变得轰隆隆,地面卷起了大片大片的尘埃。

    从城楼看下去,蒙古人的旌旗避空,甲胄在东方的朝霞中映照出森冷的光泽。

    越来越近,城头的明军感觉脚下的城墙仿佛都在颤抖。

    那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深深震撼着明军。

    战争还没有开始,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凛冽的杀气。

    王绍文大声喊道:“快!全体将士集合!”

    镇远关内,10000明军快速集结。

    有3000骑兵,还有5000火枪手和2000步兵。

    整个镇远关都紧张了起来。

    王绍文将刚刚写好的信交给传令兵:“传令兵,你速速带着我的信赶往银川城,一定要亲手交给郑帅!”

    “是!”

    说完,那传令兵就骑着马,带着几个人,飞奔而出。

    镇远关里银川城有150里。

    现在是加急,中午可以到银川城。

    银川城的援军最快明日天亮之前可以抵达。

    也就是说,现在镇远关只要抗住一天,就可以等到援军。

    镇远关是长城边的重要关隘,是宁夏最北边专门抵御蒙古人的。

    早在北宋年间,这里就是西夏的黑山军事重镇。

    这里的地理位置自然是极其重要的。

    一旦镇远关被破防,蒙古人就可以直入关内,围困宁夏的银川城。

    不仅如此,还可以大军南下,直入陕西,攻击陕西的核心地区。

    一旦陕西的防线被冲破,蒙古人甚至可以一路东南进入河南,兵锋两路,一路进攻河南,一路直抵襄阳。

    若是襄阳的门户也被迫了,富饶的江汉平原将遭到战争的毁灭打击。

    南宋末年的蒙古大军走的就是这一条线路。

    所以,宁夏镇不能破,一旦这种重要边防破了,后果不堪设想。

    1万明军快速集结完毕,火炮也被搬运到城头,一队队火炮手登上城楼。

    一批批火枪手登上城楼。

    城内也开始准备水、粮,连医护人员也开始准备了。

    一支支工兵部队也严阵以待。

    外面突然传来了震天动地的呼喊声:“固始汗万岁!固始汗万岁!”

    声音直入云霄,仿佛要将天空的云震散。

    二十万大军,一眼竟然望不到尽头。

    二十万大军,开始高呼,那种气势,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此时腿都会发软。

    城内的军民明显被震慑住了。

    王绍文拔出刀,高喊道:“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