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一个人的脚步声,而是许多人,无数人的脚步声。
踩在厚厚的雪堆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借着明亮的月光,可以看到前面出现一条黑色的轮廓。
是敌军来了!
敌军竟然大半夜来袭!
不多时,脚步声都停下来了。
辽河对面的几百米处,一排排建奴的士兵排列,竟然和明军一样排列出线列阵,而且每一个人都装备了燧发枪。
辽河边上格外安静,只剩下夜晚的微风轻轻拂过白雪。
双方的大军都已经推到辽河便。
突然,安静被火炮的声音打破。
二十几颗火炮从建奴那边突然冲出来,划破夜空,朝明军砸来。
砰的一声,有的砸在明军的方阵中,砸到了好几个人,有的则砸在雪地里。
赵率教道:“红夷大炮还击。”
“是!”
传令兵立刻去传令,火炮手开始填充弹药。
轰轰轰……
明军的红夷大炮震碎夜空,数十颗掠过长空,在空气中摩擦出红色的光,朝建奴的军阵砸去。
顿时砸死了五十几个建奴的士兵。
此时,建奴的号角和军鼓都响起来了。
前面的一排排士兵开始稳步往前推进。
此时的辽河已经结出厚厚的兵,别说是人可以走了,就算是千军万马都可以从上面呼啸而过。
赵率教一看建奴居然主动靠近了,他立刻下令道:“威武大将军炮准备开炮。”
“是!”
传令兵又飞快过去传令。
明军一共准备了15台威武大将军炮,摆在正中间。
当威武大将军炮响起来的时候,刚刚靠近辽河的建奴火枪手军团开始成片成片的到底。
有的人甚至直接被轰得在空中翻转了两转,血浪到处喷溅。
才第一波威武大将军炮,建奴就死了一百多人,有人甚至被爆裂出来的铁珠冲击得碎肉横飞。
辽河边的雪地瞬间被染成红色。
建奴的军官吼道:“前进!”
每人敢退,他们继续往前。
第二波威武大将军炮的射击接踵而至,金属风暴再次收割了一百多人的生命。
后面的建奴士兵终于露出了惧色。
他们最终没敢将步子迈到辽河上。
但是,建奴的号角声又响起来了。
左右两翼突然冲出来了骑兵,是轻骑兵。
由于积雪很多,轻骑兵的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他们很快就奔跑到了辽河上。
从左右两翼冲出来的不在威武大将军炮的射程范围内。
很快左右两翼朝明军的侧翼冲击过去,后面的火枪手也跟着向前面推进过去。
但明军左右翼布置的是空心方阵!
当建奴骑兵刚靠近,冲锋队形就被切割开了,冲锋威力大大减弱。
后面的火枪手整齐的越过辽河,朝明军推进过去。
双方的大战就在这个夜晚展开了。
辽河之上弥散着火药的味道,双方的军阵都开始往前推进。
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来了多少人,但都正面硬刚了起来。
战争到第二日早上天亮后依然没有结束。
战争纵深方圆十里,依然没有分出胜负。
但是建奴攻打辽河防务的消息已经在白天放到了袁崇焕的桌案上。
“皇太极选择了攻打辽河防务,而且来的人非常多。”
何可纲说道:“另外3万预备役要明天早上抵达辽河防区。”
“我担心的到不是这个,辽河防区有5万人,不可能一天都扛不住,我是在想这一次皇太极到底来了多少人。”
此时,刚刚离开沈阳的皇太极得到了从朝鲜传来的军报。
多尔衮已经绕开义州军防,快速纵深到朝鲜国都汉城。
用多尔衮来牵制住皮岛的明军,使皮岛明军不能轻易北上,这是皇太极在东线的战略。
至于在耀州的鳌拜,暂时按兵不动。
皇太极非常满意,他回头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大军,心里想道:狗皇帝,本汗这一次一定要将过去的耻辱全部拿回来!
就在辽东烽火重燃的时候,崇祯已经离开豫望城。
这个时候,该正面和固始汗硬刚了。
朕这一仗要打废固始汗,将战线推到玉门关外!
第566章 围杀固始汗(第一更)
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
当年冠军侯横扫匈奴,收复河套,武帝在河套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迁移大量汉民到这里,从此大汉在西北形成了1200里的战略纵深,彻底剪除了匈奴的右臂。
玉门关外就被称之为西域。
汉朝时期的西域有许多小国家,它们没有统一的语言,而且人口很少,所以军事力量相对很弱。
于是北边的匈奴就经常欺负他们。
当然,匈奴的主要掠夺对象还是富裕的汉朝。
直到武帝对匈奴形成重创。
而为了进一步重创匈奴,在汉武帝之后,汉朝便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是汉武帝死了几十年之后才设置的,是汉宣帝刘病已上位后搞出来的。
它的存在,进一步压缩了匈奴西迁的战略空间。
从这里也足以说明,西域这个地方的战略重要性,但因为它实在太广了,而且是熟悉地广人稀的那种,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可以控制这里,一旦稍微弱一点点,就基本上控制不了了。
大明朝中期关西七卫尽数丢失,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所谓的关西,就是玉门关以西的西域一带。
从玉门关到伊犁的纵深有3000里,而且沿途有沙漠,人烟稀少。
又因为大明朝的主要问题在漠南和辽东。
所以关西七卫当时脱离了控制,中原王朝也并未真的采取行动去拿回来。
到了张凡这个时代,大明朝有没有拿回西域的实力?
至少现在没有。
为什么?
大唐不是在唐太宗一朝就灭掉了西域高昌么?
为什么在张凡这里现在还不能?
这不废话么?
崇祯元年的大明朝就是一艘大破船,八年时间就能横扫全球?
做任何事,都需要人才。
实际上,张凡的人才储备,直到崇祯五年之后,才开始慢慢有成效。
陕西目前的局面还只是解决了饥荒问题,还无法承担起对河套的哺育,更别谈深入西域了。
所以,崇祯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玉门关。
十一月五日,一场大雪之后,天空灰蒙蒙的。
一大早,就有大批粮食进入豫望城。
这是第一批,足足2000石(24万斤)。
据说后面还有接连不断的正在运输中,一旦衔接上了,豫望城将成为明军的屯粮中心。
而皇帝的情报人员活跃在豫望城到灵州的数百里之间。
洪承畴和曹文诏都接到皇帝的密信,开始积极准备起来。
准备干什么?
当然是围杀固始汗,彻底摧毁瓦剌人的军队。
崇祯手中尚有近八万的京卫军,洪承畴和曹文诏各有近两万的西军。
加起来一共13万多人。
比起来固始汗的8万大军,人数上肯定占了优势。
但人数上占优势未必就能稳赢,更何况崇祯还要全歼对方,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那如何做到呢?
一个字:比快!
两个字:比谁快!
三个字:比谁的速度快!
真男人就是要快!
此时的固始汗经过一系列的胜仗之后,兵锋正盛,士气也非常旺盛,大有一副“老子天下无敌”的架势。
他在灵州待了两天时间,便一路风驰电掣一般南下,进入青铜峡一带。
青铜峡一带是宁夏最富饶的地方之一,这里有塞上“鱼米之乡”之称。
十一月六日,固始汗在青铜峡扫荡一转后,立刻南下。
此时的青铜峡离红寺堡仅有不到百里。
十一月六日下午,洪承畴的人马离开了红寺堡,一路北上,朝固始汗的大军直接狂飙而去。
十一月六日晚上,正在营帐内饮酒的固始汗,突然听到探子传来了消息,说在几十里之外发现了大规模的明军,足足万人以上。
“明军?”固始汗有些诧异。
足足万人以上?
人数达到万人以上,的确是大规模的军队了。
固始汗南下之前当然是做足了情报准备的,按理说解决掉宁夏镇后,这一带的明军数量已经很少。
怎么还会有上万的明军队伍?
难道是陕西的援军不成?
“大汗,不必担忧,末将只需要一万人,去将那明军尽数歼灭!”
说话的是固始汗的大儿子达颜,这是一个体格强壮的青年,他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睿智头脑,但是攻城拔寨,骁勇善战。
而且他是一个表现欲望极强的人,总想着要多一点功劳。
他当然想要多一点功劳,毕竟现在固始汗家大业大,又是瓦剌各部的盟主,威望极高,西域和青藏各部都极其看好固始汗。
许多人认为,未来青藏和西域这一片会出现一个地域广阔的汗国,这个汗国必然是固始汗开创的。
达颜的积极,无非是想要赢得固始汗的欣赏,为未来继承大业做铺垫。
固始汗的二儿子呼和巴日则显得聪明了许多,他笑道:“大汗,我认为此事并不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即将进入陕西省,这里原本没有多少明军,却突然出现了上万明军,必然已经说明陕西的明军接到了郑崇俭的求援信。”
“我们现在对明军的情报一片空白,贸然前去,可能会中了明军的埋伏。”
达颜不屑地笑道:“呼和巴日,你还是一如既往的胆小怕事,我们一路南下,连银川城都被我们攻破了,明军早就吓破了胆!”
呼和巴日不屑地笑道:“那是因为我们人多,且大汗英明指挥,若是换做你单独领兵,怕是要全军覆没!”
达颜不服气:“狗屁!我们士气正盛,你畏首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