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外面还有四个儒生,是与金世成一起来的。

    他们很快就见到了金世成的脑袋。

    顿时大惊:“你们……”

    阎应元道:“都抓起来!”

    他一声令下,其余四人也都被抓了起来。

    “你们要干什么!放开我们!我们是圣人的学生!”

    “都砍了。”

    可能是在军中待习惯了,阎应元的做事风格与崇祯越来越像,粗暴、简单,效率极高,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士兵们立刻就动手了。

    先是将四人一顿打,牙齿都打掉了几颗,打得他们挣扎不了了,然后再一颗颗将人头砍下来。

    砍完后,便由阎应元带着人,朝附近的村子里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阎应元将五颗人头全部送到了村里。

    这些被砍的人,可都不是平头百姓啊,他们个个都是地主家的公子。

    这人被砍了头,一时间,震惊了整个村子。

    村里的儒生们开始大哭,并且搬出圣人来。

 第607章 朕就是暴君;你能如何!(第一…

    沈阳。

    此时沈阳的诸位贝勒,六部大臣,齐聚一堂。

    监国的哲哲坐在正中间。

    气氛一度沉重。

    明军此时就在六十里之外的辽河,明天就可以兵临沈阳城下,最晚后天也可以到。

    但是现在八旗精锐要么在广宁、锦州,要么在朝鲜,还有一部分驻扎在耀州,提防辽东半岛的明军。

    沈阳城现在兵力空虚。

    哲哲说道:“都说说吧,怎么办?”

    大臣们都闭口不言,没有人敢说话。

    因为现在根本不是说话不说话的问题,是没有兵。

    没有兵,啥也做不了。

    巴步泰说道:“依我看,沈阳城有300门火炮,沈阳城城墙又固若金汤,根本不必害怕明军!”

    他说得倒是有道理。

    沈阳城可不是普通的城池,城墙比一般城池要厚许多,即便是用红夷大炮轰,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轰塌。

    可问题是,把城门轰开后,沈阳要在城内打巷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步泰继续说道:“依我看,此时大可不必担心,先探明明军的具体人数再说。”

    但是礼部尚书张采就不这么认为了,他出列说道:“守是下策,臣倒是有一计上策。”

    “先生但说无妨。”

    张采说道:“崇祯暴虐无道,天下正义之士无不痛恨!小臣倒是认为,当联合各地有识之士,一起反抗明军,捐粮的捐粮,出人的出人。”

    他此话一出,哲哲倒是陷入了沉思中。

    因为张采说得很有道理。

    事实上,在努尔哈赤时代,辽东的女真与汉人关系是极端对立的。

    因为努尔哈赤杀了太多汉人。

    这些年,皇太极大大缓和了这些矛盾。

    那些汉人地主,你给他们权力,让他们拥有土地,他们绝对不会拒绝。

    甚至他们害怕明军打过来。

    因为明军一旦真的收复了辽东,肯定要找他们算账。

    例如曹振彦(曹雪芹的高祖父)这样的人,本身出身辽阳,努尔哈赤时代投降过来的。

    原本就是明军军官,他这种就更不愿意明军收复辽东。

    因为一旦收复,他们第一个死。

    民间那些地主老爷也是一样。

    大明朝现在的律法制度是损害他们的利益的,他们当然反对。

    张采说,集结他们,其实就是动员那些乡绅地主的力量。

    哲哲说道:“我倒是觉得张大人这话有些道理。”

    一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塔拜说道:“张大人,请问如何联合那些有识之士呢?”

    “如此好说,请出衍圣公,号召天下有识之士,捐粮的捐粮,出钱的出钱,出人的出人。”

    塔拜点了点头,说道:“我觉得此计可行。”

    “那此事便交由张大人全权操办,如何?”

    张采连忙说道:“小臣领旨。”

    哲哲又道:“城楼各处安排守备,火炮务必齐全,前线即刻打探明军真实兵力,我已向大汗写信,沈阳城固若金汤,想要破城并非易事,待大汗天兵回援,明军必惊退而逃。”

    他们并不知道,崇祯已经对半路的儒生们动刀子了。

    崇祯本来以为在关内杀了那么多人,儒生都老实了。

    没想到这关外的儒生,竟然还是这么的不怕死。

    他崇祯难道不知道辽东的地主老爷们都不愿意他收复辽东么?

    他当然知道!

    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对立。

    就像21世纪的西方,永远都在堤防着东方。

    难道因为辽东的地方老爷们反对,因为辽东的儒生们反对,就不收复辽东,或者向他们妥协,暂时稳住他们?

    想多了!

    此一时彼一时。

    能动刀子解决,绝对不讲道理。

    对于崇祯这种人来说,什么最宝贵?

    时间!

    那村子里的读书人们开始破口大骂。

    辽东的儒生,与关内的儒生,大致一样。

    都是高高在上的那一套,自我沉迷,自我感动。

    在他们心中,崇祯早就天下的罪人了,和秦始皇那种暴君一个德行。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绝对不愿意辽东回到大明朝的。

    相反,在他们心中,皇太极更像一个明君。

    甚至在辽东,早就有儒生们商量,今年奏疏,请求皇太极称帝建制。

    然后开科举,行圣道。

    讽刺的是,正统历史上,崇祯九年,皇太极真的称帝了,并且改国号为“清”。

    话说村子里的人在骂,而且骂的人越来越多。

    阎应元便派人将此事传达给了崇祯。

    崇祯得知后倒也没有急着立刻派人过去大开杀戒。

    因为现在最主要的事情不是解决辽东这些酸臭腐儒的事,而是攻打沈阳。

    主次不能搞颠倒。

    等将沈阳打下来,回头再来收拾这些活腻了的腐儒。

    但是!

    崇祯还是低估了这些人的节操。

    第二天中午,崇祯的大军一路向沈阳挺进,距离沈阳城已经只有三十几里,又被人拦住了。

    什么人?

    建奴的士兵?

    不是!

    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了一批读书人,他们就站在前面的路上,一副心高气傲的样子,眼神中还透露着三分正义,三分清高,和一分的不屑。

    加起来,就是十分的装逼!

    前面的人又给崇祯回报,崇祯倒是有些惊讶。

    他举起望远镜,看过去,还真看到一群人杵在那里,像一个个刚拯救完世界回来的样子。

    又他妈的来了一群不怕死的?

    难道朕这么好说话?

    难道他们不知道朕是个十足的暴君!

    崇祯问道:“那群人想干什么?”

    传令兵如实回答道:“他们是来劝陛下退兵的。”

    “去,让他们立刻滚蛋,否则就别怪朕不客气!”

    “是!”

    不一会儿,那传令兵又回来了:“陛下,他们不愿意离去,说要见陛下,说……”

    “说什么?”

    “卑职不敢说。”

    “你但说无妨,朕不治你罪。”

    “说陛下率领的是不义之师,是会遭到天下人讨伐的。”

    崇祯大笑起来:“一群又酸又臭的腐儒,到这个时候了,还敢在朕面前狺狺狂吠,阎应元,去将那些人都杀了,弃尸荒野喂野狗!”

    “是!”

    阎应元带着人过去,三两下,全部砍了,然后找了个地方扔了。

    这下就把躲在不远处的那些人看傻眼了。

    于是,暴君残害圣人门徒一事,立刻在附近的城寨、村子里传开。

    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愤怒。

    要知道,在辽东,真正掌握舆论权的,还是地主阶级。

 第608章 兵临沈阳(第二更)

    消息快速传到沈阳城里。

    而且是大明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快速传过去,在沈阳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张采:“什么!狗皇帝御驾亲征!”

    刘宏则恐惧地说道:“看来来的明军必然不少,且都是精锐之师!”

    “这未必是坏事,这里可不是大明,只要我们联合起地方上的乡绅、地主,动员起老百姓,一定可以拖住狗皇帝,甚至可以让明军知难而退!”

    说干就干了。

    沈阳在积极备战中。

    阎应元倒是有些意外,他感慨地对卢象升说道:“卢帅,末将倒是没想到辽东这些汉人竟然并不欢迎我们。”

    要知道,现在是大明皇帝御驾亲征,王师北伐。

    而辽东以前是大明的领土,现在王师来了,这里的女真人反抗情有可原,但竟然有这么多汉人反抗。

    而且反抗的都是这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卢象升是经历过东南大清洗的,他非常了解那些地主们心里的想法。

    大明朝一旦收复辽东,这里的地主老爷们都得乖乖把田交出来,他们当然不肯。

    所以,不欢迎不是情感问题,是利益问题。

    卢象升说道:“他们欢不欢迎不重要,最后底层的老百姓欢迎,才是最重要的。”

    阎应元叹了口气:“末将心中还是有些担心。”

    卢象升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阎应元担心的是什么,他心中也有些担心。

    倒是崇祯,心中一点也不担心。

    辽东这帮读书人还能有什么手段呢?

    无非就是给底层老百姓洗脑,他们也就这点能耐了。

    真相迟早会公布于众,什么才是顺应大势,底层老百姓清楚得很。

    关内的老百姓已经在传统势力和新政中做出了选择。

    辽东这些读书人不过都是在负隅顽抗罢了。

    四月十四日,明军推进到浑河边。

    军旗飞扬如云,一望无际的甲胄,组成了金属的海洋,延伸到天尽头。

    崇祯一身金色甲胄,红色的斗篷随风飞舞,他锋利的眼神,眺望到对面,朝沈阳望去。

    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