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朝堂上的大臣们却并非如此。

    新一轮的弹劾、责骂战在上演。

    这一切都来自军委会私自的动员大量预备役到辽东前线。

    对军队的调动,正成为朝堂上政治风波的焦点。

    而这场焦点中,受到影响最大的人,无疑是年迈的孙承宗。

    这一年的孙承宗已经73岁,早已过了古稀之年。

    新政的第八年,身居要职的孙承宗,已经满头白发,枯瘦而体衰。

    九年前,张凡刚穿越过来,召见这位先帝的帝师的时候,他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是孙胡子,虽然也已经64岁,但没有一根白头发,精神抖擞,目光坚定,身姿挺直。

    但现在的他,却垂垂老矣。

    今日孙承宗告病,并未参加廷议。

    等廷议结束后,李邦华的马车停在了孙府门口。

    不多时,李邦华在庭院的竹林下,见到了正在陪自己曾孙儿读书的孙老头。

    孙承宗笑了笑,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很快,这里只剩下李邦华和孙承宗两人。

    “孙大人,您的身体如何了?”

    孙承宗叹了口气,神色淡然地说道:“老了,身体确实不中用了。”

    “孙大人,西北军政还有诸多事务,辽东还有巨大的粮食缺口,另外,现在必然有巨额的抚恤金,这些全部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孙承宗目光平静地看着前面的水池,布满皱纹的脸上隐隐有几分忧虑,一只手搀扶在竹椅,说道:“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前线是要吃饭的,西北是要扩充军队的。”

    “孙大人,下官的意思是,这些事,能缓便缓,等陛下回来再做定夺,毕竟现在朝中对您……”

    “对老夫如何?”

    “都说您染指军权,图谋不轨。”

    “让他们说去好了!那些人的嘴巴从来就没有停过,如果老夫如此在乎他们的说法,这个位置早已是别人的了。”

    “元帅,下官是担心您和您的家人,现在朝堂上对您的言论全部都是不利的。”

    孙承宗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儿,才说道:“战争结束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以后就交给你们了。”

    不待李邦华继续说,孙承宗又说道:“西北的资源要给充足,辽东战争结束后,西北必然会是朝廷的重中之重,另外福建军港,广州军港,在未来也都是要投入巨大的钱的,这些全部都在陛下的战略中,你要清楚这些。”

    “元帅,下官记住了,只是现在户部那边的确已经没有钱了,这一次恐怕……”

    “办法总是有的,钱不是我们该想的,我们只管把我们该办的事情办好。”

    “是。”

    李邦华离开后,过了一会儿,另一个人来了。

    “下官参见元帅。”

    “顾大人,请坐。”

    来的这个人正是顾炎武。

    “元帅找下官,不知所谓何事?”

    孙承宗开门见山地说道:“辽东的仗快打完了,一旦辽东收复,大明朝的政局就发生很大的变化。”

    “你是陛下最看重的人之一,未来有望进入中枢,老夫想提醒你几件事。”

    顾炎武连忙站起来,拜道:“请元帅指教,晚辈洗耳恭听。”

    “坐,坐下来说。”

    “一、办事太过刚直,可用,但只能用一时,解决某一部分的问题,却不能位列中枢,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宰相者,当权衡多方利弊,稳中求进,咱们的陛下是一位开拓进取的雄主,这就要求臣下必须稳。”

    “二、在下位的时候,要把事情做好,事情作对了就可以。但到了上位,要把人做好,要安排好人,将下面的人都安排好了,大家都有钱有粮,事情自然就成了一半了,至于鞭策他们做事的是朝廷的考核指标,而不是你。”

    “三、大明的未来还很远,陛下已经为大明指出了一条明路,在西北,在海上。”

 第650章 有点懵逼的皇帝(第二更)

    顾炎武听得入神,他知道孙承宗的本意,心中也十分感激。

    “你的前途不可限量,未来的大明朝还有会更多的改变,辽东的收复也不过是一件小小的插曲,陛下雄心壮志,大明要在陛下的带领下走更远,还需要更多的人才。”

    “我已经老了,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

    顾炎武说道:“多谢元帅指点,晚辈受教了。”

    他想了想,说道:“晚辈今日听闻京师多有对元帅的点评。”

    “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

    “晚辈明白了。”

    韩府。

    首辅韩爌家中最近往来的人很多,送礼的人也不少。

    不过,韩爌是一律不见的。

    真正见的也就那么几个。

    吏部侍郎成基命对韩爌说道:“孙承宗倒台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此次西北和辽东之战,暴露了内部的诸多问题,正好可以趁机向皇帝奏疏。”

    韩爌看着成基命说道:“你打算如何提?”

    “军委会的权柄过重,这一次孙承宗越界,引起国朝恐慌,以我看,将军委会重新并入内阁下面,是最合适的。”

    韩爌思考起来。

    这其实是权力之争,内阁以前当然是凌驾部院之上的,但新政中,皇帝切割了内阁的权力。

    军委会、立法院、督察府,这些全部都与内阁并立,

    尤其是军委会,统领军政,内阁几乎是插不了手的。

    而各地有建立了大规模的军政体系,涉及到的部门繁多,利益非常重。

    无论是内阁还是部院,想要安插人到军政体系里,都得孙承宗点头。

    想要扳倒孙承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韩爌问道:“孙承宗离开后,谁来接任这个职位呢?”

    “我已经写好举荐信,推举袁崇焕进入军委会,若是袁崇焕能接替孙承宗的位置,自然是极好。”

    “袁崇焕此次辽东之战也立有大功,若是他来担任军委会元帅一职,陛下不会反对。”

    对于韩爌来说,袁崇焕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袁崇焕有军功,且在天启年间就有威望,又是孙承宗的学生,但未必与孙承宗一条心。

    最重要的是,袁崇焕常年在辽东,各地的人脉相对薄弱许多,让他坐上那个位置,洪承畴他们未必服他。

    一旦军政内部的威望有隔阂,内阁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到时候皇帝即便不愿意军委会归属内阁管理,也得被迫放到内阁下,已定人心。

    这就是韩爌和成基命的打算。

    这是权力游戏。

    当你无法与对手抗衡的时候,虚弱对手,来削弱整体,让最上面的人产出焦虑,从而加深对你的依赖。

    韩爌说道:“咱们这位陛下,可不是耳根子软的人,若是所有人都推荐袁崇焕,他必然也是有顾忌的。”

    “韩阁老的意思是?”

    “有人弹劾,有人推荐,这才是正常的。”

    成基命想了想,立刻明白韩爌的意思了。

    所谓的弹劾,并不是真正的弹劾。

    而是故意拿着袁崇焕的优点说缺点,越是如此,皇帝就越会维护袁崇焕。

    然后这个时候再有人来推荐袁崇焕,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啊,这大明朝的官员,能坐到他们这个位置的,哪个是泛泛之辈?

    六月初十,皇帝抵达山海关。

    军民的高呼声淹没了整个山海关。

    进入关内后,沿着水泥路,一路浩浩荡荡朝北京而去。

    六月二十日,崇祯到了北京。

    文武大臣们全部出城迎接,浩浩荡荡,人山人海。

    在一片欢腾下,崇祯进入北京城。

    如果是天启年间的皇帝御驾亲征而回,北京城最多也就一些民众围观。

    但是今天的北京城,可以说是万人空巷。

    人们热烈地欢呼着皇帝的归来。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新政,新政已经深入人心。

    普通老百姓对收复辽东其实并不太关心,毕竟那里的人和他们没啥关系。

    而古代又没有国家的概念。

    但是,人们对皇帝的挂念却是真心实意的。

    就连贩夫走卒,也跑到大街上高呼着。

    离开了整整九个月,再次回来,崇祯心中也踏实了许多。

    尤其是回到紫禁城,见到了自己那些漂亮的老婆。

    回家的感觉永远是最好的。

    红娘一把抱住张凡,双腿夹住他的腰,也不害臊:“夫君,你终于回来了!”

    周婉言好羡慕红娘,她也想过去抱抱,但是会她比较害羞,只是说道:“夫君,你都晒黑了。”

    田秀英却拉着崇祯的手,说道:“夫君快来,臣妾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牛肉。”

    李静珊却直接抱住了崇祯:“夫君,臣妾给你做了栗子冰棍,还有山楂冰粉。”

    “等等,你们先放开朕,朕有点踹不过气来了。”

    “咳咳……”不远处传来咳嗽的声音,张嫣站在门口。

    她今天穿着一身粉色高雅的长裙,用一根碧色的玉簪束起头发,脸上还涂抹了淡淡的妆容。

    她本身就有近一米七的身高,站在那里,高贵典雅得像一个女王。

    张嫣一脸高傲:“恭迎陛下回宫。”

    崇祯呵呵笑了两声。

    “陛下,今晚有空过来一番,我为陛下画了一幅画。”

    “好啊。”

    红娘却还夹着崇祯:“夫君,今晚去我那里!”

    “好啊。”

    田秀英说道:“夫君,我们也好久没见了,是不是应该去我那里。”

    “好啊。”

    李静珊说道:“夫君,自从你将臣妾迎娶回来,便一路出征。”

    “这……”

    “陛下,今晚我在慈宁宫恭候圣驾。”

    崇祯:“朕……”

    众人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来。

    崇祯回过头,却又刚好看见柳如是站在乾清宫门口。

    柳如是脸上写着大大的“惊讶”两个字,她连忙拜道:“陛下,臣是来送奏报的,臣什么都没有看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