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口!

    这个时代的欧洲世界,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巴黎等一些城市人口到10万了,其他地方,都是人口数千,多的几万。

    而大明朝呢?

    随便挑出一个州府,例如江陵城,人口30万以上。

    南京城的人口近200万,当之无愧世界第一大城。

    不仅如此,城市管理体系非常完善。

    这反应了一个国家在行政方面的综合能力。

    人口就是优势?

    你是说阿三可以称霸世界?

    不不不,人口只是优势之一,但真的要发挥人口优势,还得有强大、开明的化,以及对科学的追求。

    也许过去的大明朝不能,毕竟儒家在明末进入到了一个死胡同里,越来越狭隘、封闭。

    但是,此时此刻,张凡手里的大明朝,还真有这个潜力。

    那面对欧洲崛起的关键时刻,张凡到底如何着手布局呢?

    难道只是发展海军,到处赚钱,再跑去欧洲干一波?

    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万事万物的发展,并不是按照打游戏那种已经被设定好的规则走。

    世界总是充满了变数,灰犀牛和黑天鹅就隐藏在暗处。

    我们只能是在掌握关键资源的同时,层级递进,合理安排,做好一步步战略规划,来引导国内外双向发展。

    那想要有一个星辰大海般的海洋梦,第一步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制定南洋贸易规则。

    当大明朝能制定南洋贸易规则之后,说明大明朝的战舰肯定已经控制住马六甲。

    也就是说,东方世界的贸易基本上被囊括在中华明圈里了。

    那如何做到?

    很简单,干掉南洋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的武装势力。

    具体一点呢?

    第一、通过贸易制裁,来弱化西班牙人的收入,削减西班牙人在南洋的势力。

    第二、在安南的九龙港建立一个大军港,发起对占据马来的葡萄牙人的战争。九龙港离马来非常近了,那里建造军港,完全可以辐射到马来,为以后争夺马六甲做准备。

    第三、挑起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的矛盾,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四、待削弱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后,在吕宋岛菲律宾、爪哇印度尼西亚、马来分别设置军港,传播儒家明和新政。

    这一套战略落到南洋,再加上大明海军的硬实力,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加在一起,也未必是对手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还真的防范这三家联合。

    毕竟这三家都来自欧洲,都信奉基督教。

    一旦大明朝在南洋势力日渐强大,三家必然心生警惕而报团。

    这就完了?

    不不不,还没有完,还有最重要的一步。

    什么?

    设置海上之都。

    这话怎么讲?

    简单来说,就是设立一个管控海洋贸易的行政中心。

    哪里呢?

    上海!

    为什么是上海?

    这还用问么,上海连接江南水乡,又是长江出口。

    最主要的是,皇帝要去上海,也不算远,有大运河,然后转陆路。

    对这个地方的管控可以做到很强。

    如果设在泉州或者广州,皇帝自己要去一趟,得走海运,海运是充满了不可控的危险的。

 第680章 外汇储备的问题?(第二更)

    皇帝将自己的想法与韩爌说了一遍,一边听着的柳如是却内心震撼,波澜起伏。

    而韩爌却不这么想了,他一张老脸皱起来,每一条皱纹上都爬满了痛苦。

    按照这套对南洋的战略,南部军区的军费,简直要上天了。

    更何况还要打西北,这踏马的不是步子夸大扯到蛋的问题,是要把两条腿掰开啊卧槽!

    等等!

    腿掰开?

    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韩爌当然知道在南洋是可以获利的。

    问题是风险有点大,要控制整个南洋,几乎不可能。

    韩爌等人的想法是大明朝能在南洋有几条赚钱的贸易线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在吕宋岛、爪哇和马来驻军。

    而皇帝的这一套战略,很显然,是要将整个南洋变成大明朝的。

    这个挑战太大了。

    韩爌并没有与皇帝争论太过,他觉得皇帝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还是先下去和几个重要大臣讨论讨论,再来慢慢引导皇帝的想法。

    可柳如是不一样,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世事的毒打,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总是乐观的。

    更何况,她对皇帝总是相信的。

    在她心中,皇帝无所不能。

    她怎么会不相信呢?

    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份,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十一月的时候,郑芝龙回来了。

    他向皇帝汇报了这一次出去的所有情况,包括陈立一事。

    目前与吕宋岛的贸易,基本上就按照这个套路来执行了。

    一边竖立起民族大义,向海外的汉人表态。

    一边通过私下的手段,打通吕宋岛的生意。

    政治立场和钱,都得要。

    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一直待在泉州的周延儒也回了一趟京城。

    他将市舶司所有的情况都汇报了一遍。

    进入到十一月后,从南洋到泉州的贸易线基本上太平了下来。

    如此看来,葡萄牙人那边也稳定了。

    而整体来说,天津港、登州、海州、上海、泉州和广州,这六个港口的市舶司海关也都已经准备就位。

    从海关法到各地官员、人员、制度,在这两年,基本全部就位。

    是不是可以立刻开放了?

    还真就可以了!

    现在立刻可以全部开放出来,整个配套已经起来了。

    而且因为这些事,还解决了不少就业的问题。

    例如各地市舶司现在需要的员,都是从各地大学里选拔的优秀学生进来的。

    仅仅这一点,就让无数人对大学充满了向往。

    因为社会上升的渠道变得多样化了。

    以前普通人想要平步青云,只能通过科举考试一条路。

    现在?

    进大学!

    进大学不行?

    那就自己去做生意吧,毕竟沿海开放了,长城也开放了。

    无论是海洋,还是草原,现在都有大量的做生意的机会。

    朝廷负责搭好台子了,你能不能发财,就得靠自己了。

    到崇祯九年年底,大明朝的社会风气,基本上在往这方面转变。

    这又造成了一个什么局面?

    蛋糕越做越大,多方群体都收益,导致皇帝的威信越来越大。

    从读书人、农民、手工者到军队,全部是受益者。

    至少中国古代的内卷社会形态,在这一年,已经明显发生了改变。

    版图在扩大,贸易在扩散,粮食在增多,就业机会在增多。

    村头的老头也会问路过的年轻人:你去南京城运货了吗?

    或者会问在地上打滚的小屁孩:快去学校读书,将来可以进国营商社!

    哪怕是十一月的雪天,华北平原的水泥道上,那些铺路的工人,也满怀激情。

    因为到年底了,又可以结算工钱,可以买一些肉回去给家里的娃吃了。

    娃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比什么都重要。

    周延儒回来可不仅仅只是汇报这么简单,汇报奏疏就可以实现。

    他回来,开始要结合沿海现在的实际情况,与内阁商议出一套完整的政策,再下发到各地去执行。

    没错,海关确实打开了。

    但不是海关打开了,就没事了的。

    商人呢?

    配套的产业呢?

    制造原材料呢?

    人工呢?

    海关打开,贸易线是打开了,但生产线还得快速扶持。

    所以,这一次回来的还有李岩。

    为什么有李岩?

    因为上海现在是他在管。

    上海接下来要作为对外贸易的标杆。

    理由就是江南的产能是整个大明派第一的,一旦开启对外倾销,江南的丝绸、茶叶、香料、陶瓷、香皂等等,全部是海量的。

    是其他那些港口根本不能比的。

    接下来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可能有一小半,是需要江南出口贸易赚取的。

    未来几年,上海港的吞吐量有多大,没有人知道。

    这对上海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什么问题?

    外贸银子的问题。

    啥?

    外贸银子?

    这是个啥玩意儿?

    就是外汇储备!

    说简单点,就是大明朝从南洋和安南购入大量粮食和商品,需要支付银子给别人。

    大明朝现在的确用的是银钞,但是你不可能要求现在南洋的商人接受银钞。

    如果一个南洋商人在上海把货交给你,你给了人家一打银钞,人家肯定一脸懵逼:这是个啥?

    你告诉对方这是大明的货币,可以在大明和小姐姐谈心。

    但人家是要回南洋的。

    所以,即便未来银钞成为国际货币,但现在还不是,既然不是,就得有外汇储备。

    这个年代国家交易的通用货币是银子。

    大明朝的银子储备肯定不少,毕竟隆庆开关的时候,大量白银内流。

    可是都储存在京师。

    总不能让人家来京师来取吧。

    所以,得派一支军队,将银子分批运到各个港口去,存起来。

    然后各个港口的银行在那里做中间人。

    例如明朝商人可以用手里的银钞去银行兑换银子和南洋商人做结算。

    好了,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银子够不够?

    目前看肯定够,但长远看呢?

    肯定不够。

    目前国库银子有3亿多两。

    可是一旦打通到西方的贸易线呢?

    而且一旦西域收复,陆上丝绸之路也需要外汇储备。

    那时候3亿多两够不够?

    不够!

    所以怎么办?

    很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