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百年前来,中原王朝并没有将军队派到日本,更别说攻打了。

    不仅仅酒井忠清,连德川家光也认为,明朝使者再如何强势,也就是来发泄发泄怒火而已,不可能真的动武。

    “小人明白!小人这就去筹钱!”

    “去吧!这件事到此为止了,你以后在台湾和福建行动要小心谨慎。”

    “嗨!”

    十二月二十五日,郑芝龙呈递上来一份调查汇报。

    什么调查汇报?

    关于刺杀郑芝虎的羽田家族的调查汇报。

    郑芝龙是这么说的:“陛下,这位酒井家是日本著名的大名,也是德川幕府的权臣,说明酒井家在私下与弗朗机人是有贸易往来的。”

    “好!办得好!到时候动员将士们的时候,要把此事说清楚,日本幕府权臣,派人刺杀我大明总兵。”

    “另外,将战船开到江户城的海港,点名让德川家交人。”

    “是!”

    “陈立到上海了吗?”

    “到了,应该已经和李岩见了面。”

    “朕会抽时间再亲自去一趟南京,走一趟上海,来年朝廷要重点发力上海府的贸易。”

    “陛下圣明。”

    毕竟现在手里的钱是真的不够用。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经过完年,推进到一月下旬。

    这个时候,出使日本的余大成回来复命了。

    余大成将出使日本的所有经过跟皇帝汇报了一遍。

    崇祯盯着那张地图上日本的位置,冷笑起来:“倭人是不是认为朕不能拿他们怎么样?胆敢对大明的使者不敬!”

    “陛下,以臣出使倭国看来,倭人是十分仇视我朝,并且他们非常的狂妄。”

    “臣在江户的时候,问过一个大名,问他对神宗时期朝鲜之战如何看待。他说那是一次不算失败的尝试,如果以后有机会,他们还会再来!”

    崇祯霍然拔出天子剑,大步走到地图前:“逼问朕手中剑利否!”

    余大成用一种有些凝重的语气继续说道:“陛下,臣觉得,倭人对我朝的野心并没有消失。并且,他们并不忌惮我朝,他们敢在臣面前公然如此说,并不担心我朝会派兵前往。”

    “何止没有消失,他们从未打消过这个念头!必须彻底扫平他们!”

    “陛下难道要对倭国用兵吗?”

    “怎么,你有何高见?”

    “倭国武士众多,虽说朝鲜之战被我军重创,但民风尚武,十分彪悍。”

    “朕打的就是他彪悍的民风,灭的就是他狼子野心!”

 第687章 摊牌了;你们想让朕破产!(第…

    无非就是缺钱嘛。

    以现在国营商社的生产规模,一旦蒸汽机批量投入生产,产能立刻暴涨。

    例如煤矿、铁矿等工业原材料的开采,例如纺织业的发展。

    甚至还可以应用到许多制造业。

    蒸汽机是一种动力机,只要解决动力转换的问题,是可以应用到许多行业的。

    这些改良,就不是他皇帝改操心的事了。

    毕竟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现在都有物理学了,大明朝的新学体系里聚集着一帮人才。

    中国古代,在生产方面,除了没有解决动力的问题,力的转化结构装置是不缺的。

    而且还有一件事,现在是可以做了的。

    这件事做好了,以后是不缺军费的。

    什么事?

    香烟的售卖。

    香烟这东西,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呈现出不可控的局面,民间抽烟的人越来越多。

    按理说,这种对身体健康有害的应该严格控制。

    不过,这个世界上,从古到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真正控制住烟草。

    二战时的希特勒就是个禁烟狂魔,结果呢?

    禁烟失败。

    与其对抗,不如引导,顺便可以赚钱。

    如何引导?

    现在市场太乱,将生产权收归国有,经营权下放到民间,限量售卖,限制年龄,抬高价格。

    转眼已经到了二月份,崇祯启程走一趟南京。

    离开之前,他跟魏忠贤交代了这件事,让魏忠贤先去办,从顺天府开始办,将所有烟草生产商全部收集起来,归朝廷管控。

    清闲了许久的魏忠贤倒是乐意得很。

    二月下旬,崇祯已经抵达长江,此时的江南一带,气温明显回暖,路边的树枝也已经抽芽。

    长江边的商船规模,比天启年间更加繁多。

    从重庆、武昌、江西顺流而下的商船,载满了货品,在南京城外的长江渡口停靠。

    渡口上的搬运工人也明显比过去更多。

    崇祯倒是没有停下来,他过了长江,向南京城行去。

    南直隶巡抚钱龙锡带领南京城的官员,一早就恭候圣驾。

    等进了南京的紫禁城后,崇祯也没有休息,而是召集钱龙锡等人便开始谈起事来。

    因为吕宋岛那边已经给过来一大批订单,包括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等等。

    据李岩说,金额高达80万两。

    而且这只是第一批,以后的需求还会越来越大。

    按照这个节奏来看,仅仅上海府出海到吕宋岛的贸易线,一年的收入恐怕会高达千万两。

    而这种规模的订单,肯定是一个刚刚建了几年的上海府承接不住的,需要南直隶在背后供货。

    这一次崇祯来就是为了彻底打通南直隶和上海府的隔阂。

    他亲自对南京城的官员们这样说:朝廷未来的一个大方向就在海贸上,南直隶有大明朝最丰富的产业。

    当天,崇祯就在钱龙锡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江宁织造局。

    江宁织造局就是现在的南京制造局。

    以前大明朝称呼它为江宁织造局,是皇家开设的,专门为皇家织造布匹、首饰等等。

    在新政改革中,改称南京制造局,并且编入国营商社总府管理。

    一月下旬的时候,李岩已经以国营商社总府同知的身份来参观过,并且找这里所有的官员谈过话。

    而且还下了一批订单。

    这些是李岩在奏疏里写到的。

    甚至将丝绸、棉布的订单量都写清楚了。

    “赵爱卿。”

    “臣在。”

    “南京制造局现在一个月能出多少匹布?”

    赵长盛就是南京制造局的员外郎,一把手。

    “回禀陛下,自从使用朝廷的飞梭纺纱机后,一个月能出货20万匹。”

    崇祯一听这话,就皱起眉头来了。

    他大脑开始飞快转动起来:“如果是以前手工纺织,一匹布需要4个小时,一个工人一天工作10个小时,就是纺织出25匹布。”

    “当然,这是理想化状态,朕就当一个人一天纺织出2匹布。”

    “但现在使用飞梭纺纱机,效率提升8倍后,理想状态下,一个工人一天可以纺织出20匹布。”

    “实际情况朕就算纺织出15匹布。”

    “一个月就是450匹。”

    “朕看了你刚才给朕的人力统计,现在纺织厂有1万纺织工,你告诉朕一个月只能纺织出20万?”

    崇祯笑着看着冷汗直冒的赵长盛:“是朕的数学不好,还是朕的理解能力有问题?”

    “陛下,这……陛下圣明,不过实际生产中,必然有磨损和消耗,有误差也在所难免。”

    “从450万匹,误差到20万匹?”

    “这……”

    “陛下,一般工人是需要休息的。”

    “好,朕也不扣得太细了,需要休息,让她们好好休息,按照这个人数,一个月200万匹纺织不出来?”

    钱龙锡一见气氛压抑起来,立刻出来打圆场:“陛下,赵大人也是担心工人劳累过度,体恤他们,以显示陛下仁德恩怀。”

    “走,带朕去厂房里看看。”

    赵长盛一听,全身汗毛都炸起来了,连忙说道:“陛下,那里污秽,臣担心沾污了圣体。”

    “你们以后都不许这么说!”崇祯立刻就翻脸了,“什么叫那里污秽!那里是帮助解决民生问题的地方,是帮助朝廷解决财政收入的地方,你身为南京制造局的员外郎,说出这样的话来,不太合适吧?”

    赵长盛连忙跪在了地上。

    “陛下恕罪!”

    “走!去看看!”

    “这……”

    “走!”

    赵长盛只能硬着头皮过去。

    诸位官员你看我我看你,最好看着钱龙锡,钱龙锡说道:“走吧。”

    钱龙锡预感今天要出事。

    皇帝来的还是很突然的,来了之后在紫禁城待着也没有休息,就跟南京城的官员讨论现在南直隶的商业情况。

    讨论完就来了这里。

    很快,皇帝来到了纺织厂房。

    还在外面,就听到里面传来惨叫声。

    崇祯立刻顿住脚步,回头盯着赵长盛,问道:“里面怎么了?”

    “臣进去看看。”

    赵长盛立刻冲进去,崇祯也紧随其后。

    却见一个男子手里拿着鞭子,正在抽打一个女工。

    那女工被打得全身是伤,在地上打滚,周围的人都恐惧地看着这一幕。

    “住手!”钱龙锡连忙大吼了出来。

    如果他还不打断这一幕,后果不堪设想。

    他余光慌忙瞥了一眼皇帝,却见皇帝脸色已经阴沉到可怕了。

    “岂有此理!”钱龙锡继续怒道。

    那男子不耐烦转过身:“谁敢打断老子……”

    他话没有说完,转身一看来的这些人,看他们身上的官服,吓得手里的鞭子都掉了。

 第688章 钱就是这样没的!(第一更)

    20万匹一个月的生产力。

    大明朝的布价普遍在200文(02两)一匹,一个月20万匹全部卖出去,收入就是4万两。

    当然,这是国内的价格。

    如果是出口,成本涨一倍,但是价格却涨3倍,即便如此,南洋、西洋的市场依然在哄抢。

    给你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21世纪,欧洲的奢侈品在中国有多受欢迎,大明朝时期,中国的商品在中亚、欧洲就有多受欢迎。

    当年的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