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说道:“注意你的言辞,军委会的命令是经过皇帝陛下同意的。”

    “朝廷这一次是下了血本,凡是去辽北建设的,俸禄是关内的三倍。”

    他扔掉手里的卷烟,说道:“顾炎武现在还在鞍山挖铁矿,你有见过他说什么么?”

    祖大寿打了个哈哈,笑道:“我就是觉得军委会他娘的不太公平,抱怨两句而已,督师,我就这性格,你也别多说了,真要干起仗来,老子什么时候怂过!”

    何可纲和赵率教呵呵笑了两声。

    袁崇焕说道:“老赵,张杨传来的那个情报,你怎么看?”

    赵率教说道:“要亲自去查明情况才能判断,目前只是几个村子,但也不排除有大量的敌军在那里聚集。”

    何可纲说道:“我总觉得张杨不可靠,派他去定北寨驻扎了一年,没有几个重要情报传回来,按理说,辽北的局势不应该这么太平。”

    袁崇焕说道:“祖大寿,来年开春后,你走一趟定北寨,去那里看看虚实。”

    “好,我去。”

    “辽东各地逐渐平稳下来,明年开始,抽调人手,往北迁移。”

    其实,成祖时代,大明朝就在辽北设立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奴儿的意思很好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那个人叫努尔哈赤的原因,努尔其实是奴儿的谐音。

    当年的建州女真不在建州,而在辽北一带。

    在宋朝时期,建州女真是完颜女真下面的一个小部落,居于松花江和牡丹江汇聚的地方。

    那地方比哈尔滨还要北那么一点点。

    后来建州女真南迁到辽东,慢慢崛起。

    既然朱棣时代就设置了行政机构来管理,为何现在辽北一带反而不在大明朝手里了呢?

    注意一点,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属于卫所制和羁縻制的结合。

    和半个都护府很想,朝廷会派一部分兵力过去,但最多也就派两千人左右。

    因为那地方环境实在太恶劣了,别说打仗会死人,冬天一来,冻都能把人冻死。

    为什么宋朝时期的完颜部女真人这么能打?

    有一句话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话说的可不是建州女真,说的是宋朝时期的完颜女真。

    女真人坐在辽北一带,因为艰苦的自然环境,他们非常能吃苦。

    在那种环境下,能活着长到成年的,都是身体非常强壮的。

    而且由于环境的限制,部落想要生存壮大,就必须通过战争掠夺,所以他们打起仗来基本上是不要命的。

    和汉人不同,汉人士兵打输了回去还能回村子,有老婆有孩子有田。

    他们打输了回去,就会饿死冻死。

    反正都是死。

    所以当年,完颜阿骨打2500人起兵,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了雄兵百万的辽国,又一路横推了宋朝。

    这个地方的人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建州女真的野战能力还要更强。

    只不过野人女真一直是文明不开化,部落而居。

    而且,因为辽北地广人稀,山川雪林旷阔无垠,明军正规军缺乏后勤补给,根本无法深入那里。

    除非动员大部分人力,在那里修建像北府那样的大城。

    并且不断向那边移民。

    而移民的动员权限可不在袁崇焕那里,这事还是得朝廷下达指令。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大量的棉衣、煤炭,还有方便的交通。

    袁崇焕和众人刚开完会,就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动员令。

    看完之后,袁崇焕大吃了一惊。

    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都好奇地看着他,不知道朝廷又传来了什么指令。

    袁崇焕说道:“中央军动员30万预备役北上。”

    这下所有人都震惊了。

    30万预备役啊!

    要养这批人,得多少粮食,得配置多少棉衣?军备?

    朝廷这是要干啥呀?

    这是要来改天换地的吗?

 第741章 长城尽头的危机(第二更)

    北京城今年的炉火燃烧得比往年都要旺盛。

    崇祯十一年的新年,天空有些灰蒙蒙的,这是工业带来的一些影响。

    北京制造局的纺织工厂上面漂浮着浓浓的烟,隔得很远就可以看到。

    这个时代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意味着环境的破坏。

    但有少部分人也提出了这个忧虑。

    例如医学院的吴有性就曾经跟皇帝提出,将那些烧煤炭的工厂转移到偏僻的地方,或者干脆转移到日本,而其生产出来的商品通过大量的运输船运回大明,一样不会对经济造成影响。

    站在医学的角度,吴有性的担忧是合理的,因为它们的确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并且可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

    但是站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都是不可取的。

    21世纪的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将制造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是因为21世纪的高污染制造业已经是低端产业。

    什么是低端产业?

    就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不必担心别的国家能够掌握这些技术。

    即便如此,美帝在转移它的制造业的时候,也是在全球做了拆分。

    例如在墨西哥生产汽车的椅子,在中国生产汽车的螺丝等等。

    而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美帝自己手里,例如芯片、发动机专利等等。

    在张凡这个时代,蒸汽机就是这个世界工业体系最先进的核心技术,这种东西如果转移海外,就相当于苹果公司的总部被迁移到了中国,或者说华为公司的总部搬到了美国。

    这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

    又想要工业化,又想要好的环境,人类历史进入工业时代后,崛起的大国中,没有一个能够同时得到鱼和熊掌的。

    例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这些工业时代的强国,哪一个当初不是拥有强大的制造业?

    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意味着要排放。

    21世纪的人看到的是21世纪的欧美,不是18世纪、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

    18到20世纪的欧美,环境污染一样严重,甚至能够杀人。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而来,顺者昌,逆者亡。

    每一个个体都将被那个小小的蒸汽机卷入到时代的洪流中。

    新的世界已经开始向世人露出了它瑰丽的轮廓。

    东方的太阳此时此刻就在海平面上,它的光芒没有人能够掩盖住,所过之处,黑暗无处遁形。

    抬头看着远处的冉冉升起的浓烟,张凡用手掩了一下帽子,一阵寒风从前面吹来,如同无数细小的刀片从脸上切过。

    皇帝的圣驾从长城回来了。

    中部军区的动员令就像飓风,席卷整个北直隶,吹到山西。

    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长城外,一队队大部队组成一条条漫无尽头的洪流。

    30万人浩浩荡荡北上,破开冰雪的阻挡,涌向辽东,涌向国家需要他们的地方。

    无数人向家人告别,去到远方。

    北京城内的报纸头条好几版都是关于这一次动员令的。

    有经常在辽东做生意的商人,毫不掩饰地说,这一次关外将改天换地,那里蕴藏着大量的商机。

    看着在大街上行走的人,张凡心中也一阵感慨。

    世界正在变得紧密。

    古典时代的世界,人们的生活是分隔开的。

    因为人口流通的少,所以形成了不同地方的方言。

    而当生产力开始提升,交通、商业开始变得发达,人口的流动将会加快。

    地方与地方之间,通过商业被连接起来。

    人们也将开始感受到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

    至少这种感受,正在当今的大明朝萌芽。

    这就是民族主义的萌芽。

    回了紫禁城,到了乾清宫,红娘为他脱上的大衣。

    张凡有些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这段时间连夜的赶路,连夜的奔走各方,不停去给各部军团长打鸡血,不停访问各级军官,甚至普通士兵。

    这种情绪上的疲惫甚至比不停地干体力活还要累。

    “臣妾让御厨房去准备一些膳食。”

    现在每次出去,张凡都带着红娘,身边的许多琐碎事情倒是不用他操心了。

    “你也坐下来休息吧。”张凡一把拉住红娘,“王承恩,去安排一下。”

    “是。”

    王承恩刚下去,袁可立便在外面求见。

    “让他进来。”

    袁可立手中拿着几份文书,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西北紧急军情。”袁可立平静的语气中,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凝重。

    崇祯接过来快速看完,脸色阴沉了下来。

    连续一个月的大雪,阻断了河西走廊的各条道路。

    也就是说,嘉峪关外的敦煌,现在与大后方失联了!

    敦煌有2万守兵,这是目前长途补给的极限兵力。

    一旦后方与敦煌阻断,2万人的粮食就会成为大问题。

    洪承畴还给来了应急方案。

    什么样的应急方案?

    很简单,很原始。

    高价征调民夫,用铲子铲雪,然后用小车一车车推过去。

    这只是其中一条军报。

    第二条军报是青唐蒙古人发动对西宁城的进攻。

    当年除吴三桂,为了加强西北的防守,崇祯派遣吴三桂麾下得力干将吴国贵前往西宁城驻扎。

    同时给了他一万人马。

    这几年他在西宁倒是尽忠职守。

    但是瓦剌人自上一次固始汗大败后,残余势力明显不甘心,经历几年休养,又开始在西北活动了。

    这第二条军报中说进攻西宁的瓦剌人至少有数万之多。

    崇祯的手指轻轻在椅子的扶手上敲打。

    那些游牧民族就是这样,一次两次胜利,无法彻底毁灭他们,他们就会散落在你到不了的地方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要不然怎么会以本朝开国之时,太祖成祖兵锋之盛也无法消灭蒙古人。

    而且当年的大汉和匈奴打了百年之久,也是这个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