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花花的屁股,茂盛的腿毛,还有脖颈处哗哗流出来鲜血,那画面,有点下饭。
“杀!”李定国手持一把长刀,冲在最前面,挥刀的时候又快又准,而且动作简单凝练,没有任何多余的。
骑在战马上,如同一道旋风,所过之处,人头滚滚。
后面的明军也紧紧跟上,如同水银泻地一般,立刻向前面扩散开。
紧紧用了两分钟的时间,明军就将外围的俄军士兵杀了一百多人。
然后马不停蹄冲进里面去,里面的俄军慌忙拿起火枪,但根本来不及反抗,就被迅如雷霆一般的明军砍得血肉横飞。
明军这一进来,简直如同狼群进了羊圈一样,所有的抵抗都如同朽木,一路横推。
阿列夫一看那些穿着甲胄的骑兵,就知道不是女真人,也不是蒙古人。
那只能是明军了!
“该死!快列阵!快!”
俄军士兵慌忙列阵,开始填充弹药。
但御林卫的冲锋越来越近了,1000铁骑竟然爆发出了钢铁洪流一般的气势。
俄军士兵甚至感觉脚下的地面在轻微颤抖,他们取子弹的手也开始颤抖了。
有人连子弹都没有办法塞进枪口了,还有的人情绪直接就崩溃掉。
阿列夫也已经脑子嗡嗡作响了。
他刚才还放出狠话再见到明军要将明军脑袋打开花。
现在他的愿望实现了一半:见到了明军。
伊万诺夫的子弹填装进去了,他点燃火绳,火枪砰的一声发射出一颗子弹,但是打偏了。
打偏了就没有机会了,其他人连子弹都还没有装好。
“你们……”阿列夫感觉前面一阵风浪压来,话还没有说完,李定国的长刀倏然横扫而来。
这一刀快如闪电,迅如雷霆。
这一刀仿佛将空气都要撕开了。
这一刀切在阿列夫的脖子上,那一刻,长刀仿佛切在乳酪上一样,切开了阿列夫的脖子。
再砍到他脖颈的脊椎上,发出一声咔嚓的声音。
坚固而锋利的钢刀就像砍在一根脆弱的树枝上一样,将他脖颈的脊椎骨笔直的削断。
随后削掉了他整颗脑袋。
这种骤然爆发出来的强大力道,甚至卷起了一阵刀风,那些鲜血在刀风之下飞舞起来。
阿列夫的人头在空中飞,他脸上的表情,震惊,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张开,仿佛到这一刻还不敢相信自己的人头被人就这样削了下来。
而李定国一马飞奔而前,这一刀下去后,再也没有看阿列夫一眼,在阿列夫的人头落在地上之前,他已经冲进了俄军的军阵里。
战马直接撞飞起来两个人,阿列夫的鲜血在刀刃上快速滑动,飞舞到空中,这短短的半秒钟,李定国的刀又切开了后面那个俄军士兵的头颅,就像切西瓜一样。
一切都太快了,快得俄军根本反应不过来了。
他们组成的军阵立刻像朽木编制的栅栏,哗的一下被明军冲得崩散。
那些正向这边跑过来,还没有集合过来的俄军一看这架势,吓得魂飞魄散,哪还有心情过来列阵,调头就跑。
而明军在快速冲击崩溃俄军千人组成的军阵后,没有丝毫停顿,继续向前,快速打击那些准备逃窜的俄军。
这些人当初听说要去富饶的远东,可是非常兴奋的。
就仿佛自己马上要发大财了一样。
但此时,他们肠子都悔青了。
接下来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杀戮。
在击溃对方的防备军阵后,明军立刻就10人一组,朝不同的方向,扩大打击面。
一个小时后,天慢慢黑下来,俄军死了至少两千五百人以上。
剩下的有的钻进树立里逃窜,有的跳到河里。
俄军的有生力量,几乎被砍成了碎片。
这就是沙俄第一次远征到辽北的结果。
两次被明军吊打,第一次用了十几秒钟就崩溃了。
一般真男人绝对不会十几秒钟就崩溃了。
第二次,连坚持都没有坚持,提裤子跑的那些人光着屁股倒在雪地里。
活着的人,就算再给他们100个胆子,他们也敢想着南下征伐大明朝了。
不但不会,他们还会跑到彼得·戈洛文那些去将明军的强大夸大其词,以显示自己不是懦弱无能而惨败的,实在是明军太厉害了。
而彼得·戈洛文必然也会想办法为自己推脱。
要知道,去年他被车臣汗和皇太极联合起来忽悠。
车臣汗和皇太极跟他描述的明朝,那是不堪一击的。
现在才开战就他妈的全军覆没了,这给莫斯科的汇报到底他妈的怎么写!
必然给彼得·戈洛文整不会了。
你以为这件事随着沙俄军队的崩溃就结束了吗?
不不不,大明朝和沙俄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要知道,现在沙俄在西北一带的扩张也是非常凶猛的。
而明军的西部军区正在快速崛起。
第754章 风云骤起;铁与血的燃烧(第三更)
击溃了俄军后,李定国没有在这里多做任何停留,转身带着人就南撤。
这里靠近松花江,也就是说离建奴的核心区域已经不远了。
他只带了1000人,真要是遇到建奴,肯定没办法打。
所以,杀完就撤。
夜风中的雪松浪涛声从远处传来。
明军踏着月光越过了雪原,快速返回。
到此时,李定国脑子里还在想着昨日遇到的那个人。
对方说的是真的。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村民居然对三百里外的敌军的情况知道的这么清楚?
而且还恰恰就告诉给了自己!
李定国不是一个没有证据就乱猜的人,他保持沉默。
李定国这一战,必然会为他在军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报一旦传回北京,崇祯估计觉得狠狠敲诈沙皇一笔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沙皇不愿意给钱,他是很有耐心的,将大明朝的钢铁洪流直接开到莫斯科,让沙皇俄国知道什么他妈的叫天朝上国的王师。
估计那个时候,沙皇是没有心情在西域一带扩张了。
其实正统历史上,这个时代的北方局势就非常精彩。
现在穿越者搅动了整个格局,皇太极联合漠北蒙古西进,车臣汗忽悠俄军东进,鳌拜在辽北打起自己的小心思。
似乎各方势力都卷入了这场大局中。
甚至连西域此时也风云变幻。
此时的在紫禁城的崇祯,又说到了来自西部军区的军报。
今年的气候非常反常,已经是三月了。
要知道,古代是农历。
农历的三月,在21世纪至少是四月了。
而此时西北和辽北都还在下雪。
并且西北的雪下得很大。
下完之后,温度也不见降低。
好在风雪停了,但官道基本都被淹没。
刚刚从长安修到武威的水泥路基本上也被淹没了。
粮道体系基本瘫痪。
正月的时候,洪承畴就紧急给河西各城发布紧急军令,调动所有军民。
就是为了将陕西调度过来的粮食尽快输入到河西走廊。
等等!
你调度所有军民?
洪承畴你西军总督的脑子不好使啊!
这个时候,大雪封路,你调度军民,他们不要吃饭吗?
例如甘肃省三十万军民,谁能保证这些军民吃饭?
辽东还好说,毕竟辽东的纵深没有甘肃这么深,粮食补给分发难度比甘肃要低很多。
从出了陕西进入甘肃,到玉门关,纵深可是有2000里!
所以,甘肃根本不可能调度30万军民从陕西运输粮食到玉门关。
那洪承畴是吃多了没事干?
当然不是。
他的动员令并不是让军民去陕西,而是就在各自城镇的官道上干一件事。
什么事?
铲雪!
就铲雪!
最复杂的问题,往往就有最原始最简单的办法。
结果,正月总督府的命令下达后,进入二月,河西走廊各个军镇出现了空前壮观的一幕。
无数军民,提着军工铲,跑到官道去铲雪。
铲完下了继续铲,覆盖后又继续铲。
总之你下多少,老子铲多少。
结果被困在半路的运粮部队,一下子就通畅了。
那些运粮队的士兵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场景,他们走一段路,就看到路边的人在铲雪,并且还跟他们打招呼。
这简直就是动员的几十万人,为运粮队保驾护航。
没有高科技的年代,人定胜天!
这是人类和上天的一次斗争。
这也充分体现出,甘肃的军政体系正在快速完善。
一支执行力和军令如山的军队诞生了。
进入三月的时候,源源不断的粮食已经从陕西进入到武威、张掖、酒泉,抵达嘉峪关。
一旦河西各军镇的军民看见运粮队的到来,就知道前面的军镇的道路被挖通了。
那种看见自己辛苦付出有成效的心情,无比的自豪。
人们朝运粮队挥舞着手臂,仿佛那跋山涉水运粮的就是他们自己一样。
三月二十日,集结的号角声响彻在张掖城的上空。
五万铁骑组成先头部队,快速向嘉峪关行去。
至少有三百万石粮食已经囤积在嘉峪关,准备出关护送到敦煌。
军未动粮草先行。
现在粮草到了,军队就可以放心大胆出击了。
这五万铁骑还只是第一批,在皇帝给洪承畴的回信中,是调度十万大军抵达敦煌的。
而且皇帝给了他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今年甘肃四镇的粮食供给总数要达到800万石。
以敦煌为例,敦煌今年的粮食总供给要达到300万石。
300万石就是36亿斤,也就是说每个月平均供粮3000万斤。
即便每个人每天吃10斤,也可以供300万人吃。
而北京城现在的人口也差不多就300万。
敦煌现在的总人口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