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没有先进的技术才进一步拉动生产力。

    所以,到目前为止,长安还需要湖广省和河南省这两个省供着。

    西军的粮食,也有一半来自这两个省。

    关中要恢复,至少还要几十年,这是崇祯等不起的。

    回了行宫之后,已经是中午了。

    这是楚王的王府,宗室被张凡一锅端后,各地的王府都空了出来,倒是腾出位置给出巡的皇帝用。

    中午用晚膳后,红娘换上了一件薄如羽翼的轻纱,她洁白如玉的皮肤,散发着迷人的香味。

    一双宝石一样的大眼睛,深情地看着张凡,俏皮地笑着说道:“张公子,上午跟柳盈儿说了什么,跟我也说说咯。”

    “我是让她以后好好做人,为国家出一份力。”

    “骗人。”可能是天气太热,红娘额头上分布着一些细小的汗珠,透露出独特的体香。

    屋子里春光潋滟,精致迷人。

    “红娘,你知道吗,女人就像沙子,你得把沙子弄湿了,才能抓在手里,我没把她弄湿,只把你抓在我手心里了。”

    “那你跟她谈了那么久到底说什么?”

    “秘密。”

    “夫君,说好的四十分钟的哈!”

    午后明媚的阳光照得树叶明晃晃的,知鸟不知疲倦的叫着。

    张凡和红娘满身是汗,洗了个凉水澡,红娘自己午睡去了。

    皇帝则更完衣,饮了一杯凉水后,去前面见了邱禾嘉。

    他来湖广省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微服私访啊,那些都是碰巧而已。

    他来的真正目的,是来考察民情,指导武昌特区的经济发展的。

    蒸汽火车不是已经成功了么?

    他是来和邱禾嘉沟通,武昌的火车计划要提上日程的。

    本质上来说,以目前几条水泥路的承载量和运货速度,还无法满足陕西省。

    必须得上铁路。

    刚好武昌钢铁局的冶铁量目前已经稳稳地在赶超北京钢铁了。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水运和陆运都非常发达,资源的运输非常方便,造就了武昌工业起步阶段后迅速进入崛起阶段。

    科学院的人已经抵达了武昌,来的是宋应星亲自来的。

    这一次派宋应星这种级别的人来武昌,足以说明皇帝对武昌铁路的重视。

    一旦武昌府的铁路打通到长安,相当于打通了一条经济大动脉,给西军的输血效率直接提升好几倍。

    其实在朝堂上,也有耐人寻味的一点。

    宋应星之前一直在农政院,主导新农政。

    现在新农政逐步稳定后,他来到了武昌,亲自主持武昌铁路局,这是从农政院往其他部门转移的趋势。

    有人猜测皇帝可能会对宋应星的位置做一定的调整。

    这种猜测是正确的。

    宋应星这个人可以说是全才。

    在农业方面,他有独到的研究,他主政新农政的这些年,全国各地大兴水利,各地建立了规模化的水利设施,规模化的粪便处理中心。

    新农政指挥使还在基层肩负着扫盲,教育农民学习的任务。

    他的政绩,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到。

    宋应星说道:“陛下,您怎么比老臣还先到武昌?”

    皇帝笑道:“朕心情激动,就马不停蹄赶路来了。”

    邱禾嘉说道:“陛下日理万机,还要来武昌视察,臣让陛下担忧了,是臣的失责。”

    “你也不必多心了,朕批评了你几句,是必须要批评的,朕对你的政绩还是非常满意的,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难题,咱们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预想不到的难题,抗住就是胜利。”

    “这一次,朕要在武昌城里武昌铁路局,此事关乎到西部战区,也关乎到我大明未来,所以朕必须亲自来一趟。”

    作者题外话:晚上如果有时间,就再更新一章。

 第798章 铁轨时代拉开序幕(第四更)

    王徵等人此时在北京铁路局主持北京的铁路建造工作。

    宋应星则来到了武昌。

    眼下,不仅仅宋应星来了,邱禾嘉来了,武大工科学院的几个教授也来了,还来了两个顶尖的学生。

    一个教授叫高之清,是武昌大学物理学教授,主要是研究力学方向。

    一个教授叫杨文彬,是武昌大学材料学教授,目前在研究钢铁锻造以及诸多民间工艺。

    一个顶尖的物理生,一个叫侯平,崇祯七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学,今年六月就要卒业了。

    据说他在皇帝的《力学》一书基础上提出了浮力的概念,并且推导出了浮力的公式,在武昌大学期刊上有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甚至吸引了北京科学院的注意,连皇帝也看过他的期刊。

    没错,那的确就是浮力公式,一度出乎张凡的意料。

    果然大明朝还是有诸多人才的,如果不是新学兴起,这些人才根本没有办法路面,可能一辈子在田里,甚至活活饿死。

    科学院已经开始在用他的浮力公式进行船只实验。

    另外一个顶尖学生叫欧阳冲,他是数学系的学生,精通各种算法。

    不仅如此,武昌冶铁局的主事官李广贤也来了。

    李广贤,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崇祯五年卒业,先在北京冶铁局干了两年,一年时间从一个大使,做到主簿。

    任职主簿期间,他下面的几个厂在一年时间冶铁量翻了三倍。

    时值武昌冶铁厂成立,他被调到武昌临时担任主事,一年后转正,一年的时间,武昌冶铁局的冶铁量就暴涨了十倍。

    这个人在冶铁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

    但你也可以说他有着工科生的认真、踏实。

    几个专业人士都在这里,崇祯说道:“宋爱卿,你将图纸拿出来吧。”

    “是。”

    那图纸有厚厚的一堆,而宋应星来武昌,是派了三千京卫军护送的,一路上没有人能靠近他。

    他吃的东西全部特供,喝的水也全部特供。

    到了武昌城后,直接到了楚王府来面圣。

    这一堆文档,是科学院的绝密文档。

    当然,这些是副本。

    崇祯接过来,翻看了一遍,他的目光又在每一个人身上落了一下。

    外面的知鸟叫得不停,夏风从莲花池中,夹杂着水汽,混着泥土和花香,掀得白练飞舞,吹得皇帝的丝绸长衣也飞舞起来。

    “侯平。”

    “学生在。”

    “你的浮力公式,朕也看过了,你是一个天才。”

    “谢陛下。”

    “但是朕还有一个难题,一直萦绕在心中。”

    “请陛下明示,学生知无不言。”

    “朕觉得水泥路运输物资还是太慢了,主要是需要太多人参与,人一多就不好管理,容易走散,还有危险,还容易出现损耗,你说有没有一种办法,不需要多少人,就可以把大批物资运输到长安城去的?”

    刚才还意气风发的侯平,一下子被皇帝问噎住了。

    这……

    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

    他思考了一会儿,有些泄气,说道:“陛下恕罪,学生不能想到世间能有什么东西可以做到,学生认为不存在此物。”

    “不能想到也没有关系,但不要轻易下结论说世间不存在此物。”

    崇祯拿着手里的文档,他说道:“这就是朕刚才提的问题中的那件东西的制造图纸。”

    侯平立刻说道:“陛下,学生斗胆直言,学生并不相信。”

    崇祯也不怪他。

    崇祯对侯平这种科研人才是有极大的宽容的,科研人才的工作态度就是严谨,说话方式直接是最好的。

    不需要给他们规定太多的政治规范。

    “不相信?”崇祯笑起来,“朕今日好好让你开开眼,来,朕让你第一个看这份文档,拿去好好看看。”

    侯平接过文档,一页页翻阅起来。

    邱禾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皇帝与大学的这些学生相处起来,其乐融融,与上午在楚云楼简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若说侯平不懂物理学看起来恐怕是在看天书,偏偏他是力学方面的天才,对力学颇有研究。

    他看第一页,还面色平静,颇有一副“陛下,您等着吧,学生这就来挑刺”的架势。

    结果到第二页看完,眉头就微微蹙起来。

    第三页,已经有些小小的惊讶。

    第四页,已经瞪大了眼睛。

    第五页,张大了嘴巴。

    第六页,差点跳起来。

    第七页主要是详解,他飞快翻阅起来,已经震惊得无以复加。

    “这!蒸汽机还能这样用,我怎么没有想到!”侯平的手在发抖。

    他当然没办法想到,历史上从蒸汽机诞生到进入火车时代,也花了五十年时间。

    人类科技史上,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无数次的实验、迭代、概念出来的。

    许多工业品不是原理不知道,是即便知道原理了,但无法量产。

    真正可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一定是能制造,且能量产的。

    眼下这份文档里的火车,就是具备多方面标准化的。

    包括铁轨尺寸、火车重量,甚至精确到厘米和克了。

    例如蒸汽缸的尺寸,最大容量,最大能诞生多大的动力,甚至考虑进去可能存在的摩擦力。

    推断能托运多重的货物。

    这就是一份完整的,可以投入量产的成品制造方案!

    看完后,侯平感觉整个人有些虚脱。

    崇祯笑道:“质疑本身是好的,不过咱们也不能认为没有见过,就不存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武昌大学的校训,也是屈原说的话,你们要铭记。”

    众人只感觉心神震荡,从侯平的反应中,大家都推断出来,这绝对是一份足以震惊世人的发明。

    皇帝继续说道:“这是一份足以改变历史的文档,自今日起,武昌铁路局正式成立,由宋应星担任临时主事,同时组建蒸汽火车专案小组,由宋应星担任组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