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及时管控,银钞很快就会报废掉。

    银钞一旦报废,崇祯后面的所有商业战略计划都会泡汤。

    你要往小的方面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到了21世纪,民间依然有假钞存在,这是不可能绝对杜绝的。

    问题是,现在崇祯无法确定民间到底有多少假钞。

    发现了一张,肯定就会第二张。

    肯定就有一个组织在专门的印制假钞,还会出现第三张第四张。

    几人的神色都变得凝重起来,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陈子龙立刻道:“陛下,要严查此事,若是一旦这假钞大范围传开,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道:“现在有两个办法:一是严查,找出源头来;二是立刻出新版的银钞,新版银钞的制作门槛必须提升起来,增加造假的难度和成本,遏制造假的速度。”

    他又让王承恩将今天王时敏的那几幅画拿过来给这几个人看。

    “这是王时敏今天交给朕的最新的银钞的图纸,这是他和张宏一起完成的,已经精细到每一根头发了,朕需要将这些加到新版的银钞上,每一根头发都不能少,还要做防伪标记,要达到手感独一无二。”

    “不知是否可以做到?”

    徐光启和宋应星将这些画拿起来,仔仔细细看完,才道:“陛下,可以做到,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够不够?”

    “臣等需要先尝试一下。”

    “好,你们放心大胆去做,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提。”

    “是!”

    崇祯又道:“目前的银钞,若是要造一张假的出来,需要多长时间?”

    印刷银钞,是国家机密,为了造出现在的银钞,崇祯可是将整个大明手工艺最好的一批人全部召到了京师。

    他们每一个人都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并且身份绝对是机密。

    就说现在民间流传的这一版银钞,要造出来,也绝对不简单,更何况是要量产。

    徐光启道:“如果没有相关的印刷器械,要手工制造出来一张,需要半个月时间。”

    宋应星补充道:“臣看了一下这张假的银钞,明显是刚造出来不超过十天,是手工制作无疑,若是用印刷,必然会出现明显的图纹出路,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印刷。”

    “有没有大规模流入民间的可能?”

    “不排除这个可能,但若是大规模流入民间,要查起来就相对容易许多了。”

    崇祯皱起眉头来了,他说道:“第二版银钞要加快速度,朕将银钞分出了这五版来,一是为了方便使用,二也是为了增加造假的难度。徐爱卿,这些天,科学院和制造局的一些事先交给汤若望他们,宋爱卿也是,重点攻克一下此事。”

    “是!”

    陈子龙道:“陛下,目前的假钞如何处理?”

    “先不要打草惊蛇,等朕派人查清楚再说。”

    “是!”

    三人离开之后,崇祯说道:“立刻将骆养性叫来。”

    “是!”

    宋应星说的没错,若是那伙人大规模造假钞,就会很容易暴露出行踪来,要查出来的难度就大大降低。

    十天前出现的?

    也就是说二十几天前开始制作的,一个多月前开始策划?

    崇祯坐回去,拿起一杯茶,陷入了沉思之中。

    有两种可能。

    一、很早就有假钞了,只不过今天王承恩发现的这一张是刚制造出来的。

    二、一切都是一个多月前策划的,一个多月前发生了什么?

    一个多月前发生了什么?

    崇祯的脑子转得飞快,他不得不将这件事往政治阴谋上去联想。

    因为假钞出来的实在太是时候了。

    如果他是某些暗中潜伏起来想要遏制新政的旧党派,也会利用对银钞的攻击,来使得皇帝的新政受到很大的冲击。

    这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手段,只因为新生的银钞本身就很脆弱。

    朱元璋时代,因为朝廷不让用银钞交税,朝廷又烂印钱,银钞的名声早就臭了。

    崇祯是好不容易才将银钞在顺天府推出来,甚至强行命令民间购买雅兰堂的商品只允许收银钞。

    银钞又可以交税,有了这几层保障,慢慢的银钞才在北京城越来越多。

    可它依然还在幼年期,要攻击它很容易,只需要制造恐慌和不信任就可以了。

    如果只是某些黑心商人想借此发财,他们必然会有所忌惮,不会大规模制造。

    大规模制造很容易出现粗制滥造,很容易识别,且很容易追溯源头。

    如果真的是政治事件,接下来肯定会涌出大量的假银钞,因为只有大量出现,才能攻击到现在的银钞体系,从而制造出舆论哗然。

    不过这件事要化解也好化解。

    先不必着急,让骆养性去查一查,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很快,骆养性就来了。

    崇祯将他的任务仔仔细细交代清楚,骆养性领着任务立刻出去了,开始连夜侦查。

    侦查之前,先去银行取了一些真的银钞,然后陈子龙给所有人进行了真银钞的详细讲解。

    三天后,崇祯的桌上就摆了20两假银钞了。

    有的连字都是歪的,一看就是假的。

    又过了两天,有100两假银钞摆在崇祯面前。

    五天之后,有1000两银票摆在了崇祯面前。

    崇祯面色阴沉得可怕,他抓起这些假银钞,用力扔了出去:“岂有此理!”

    他心头的怒火如同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目光中的杀意已经如同怒海狂澜:“骆养性!”

    骆养性心头一沉,单膝跪地:“臣在!”

    “五天之内给朕破案,必须把人找出来!”

    “臣遵旨!”

    骆养性手心涌出一股冷汗来。

    要找出来也容易,因为现在已经涌现出大规模的假银钞,审问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线索已经越来越明显。

    骆养性刚刚出去,王承恩又跑进来了。

    “皇爷,皇爷!”

    王承恩差点摔了一脚。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辽东军报,建奴六万大军渡过辽河,向广宁城挺进!”

 第84章 朕奉陪到底!(第三更)

    崇祯三年六月十五日,皇太极发兵6万,渡过辽河,向广宁城挺进,辽东战云密布。

    上一次的辽东之战,才过去10个月,皇太极卷土重来!

    这份战报先是到了通政司,由通政司立刻提报到军委会,最后才上报到皇帝这里来。

    建奴大军突然的异动,震惊了整个大明朝堂。

    一时间,京师的官老爷们那可是风声鹤唳。

    刚刚用完早膳的崇祯,陷入沉思之中。

    他将自己转换到皇太极的位置,站在皇太极的角度出发,去猜测这个用意,这个时候出兵的动机在哪里?

    皇太极刚刚在国内搞改制,按理说阻力会非常大,难道是想转移国内矛盾?

    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对砍,战争的背后都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崇祯坐在那里,沉思冥想到上午,王承恩才小心翼翼地说道:“皇爷,军委会的大臣们都在外面求见。”

    “先让他们等一会儿。”

    “是。”王承恩也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皇帝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最讨厌被人打断。

    皇太极不是傻瓜,更不是脑子一热,就随便乱来的人。

    他现在要集权,国内必然还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出兵对他自己改制不利。

    即便是出兵,也是攻打蒙古,攻打蒙古比打广宁更为明智。

    蒙古?

    蒙古!

    皇太极是那种走一步棋,后面三步都已经准备好了的人。

    而穿越者崇祯呢?

    他是那种走一步棋,要想后面五步的人。

    他的思维习惯是在脑海中演化出局面的多种可能。

    例如这件事。

    皇太极现在出兵了,在最不该出兵的时候出兵。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可能性有这样几点:

    一、佯装出兵,转移国内注意力。

    这一点几乎可以否定了。

    为什么?

    因为佯装出兵根本不可能持久,而他的改制和国内的矛盾,是一个持久性的,所以出兵根本不可能解决国内矛盾。

    要不然崇祯早就把军队全部摆到东北去和皇太极对砍了。

    出兵不但不会转移注意力,而且很烧钱,一旦战败,国内的反对势力就会反扑,例如代善他们。

    所以这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事情。

    二、佯装进攻广宁,实则分兵闪电突击蒙古。

    征服蒙古,一直是皇太极的战略,只有征服蒙古,才能将战线从辽东拉开,进一步对付大明朝。

    的确有这个可能性。

    三、佯装攻打广宁,为某些人转移注意力?

    湖广省牵扯出南方的利益团体,又与张家口北边卖粮有关,还牵扯到东南某些人。

    这个时候偏偏又发生了银钞造假案。

    更巧的是,边境也突然传来了敌军大军压境的消息。

    你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巧的事吗?

    当然有!

    但概率很低啊!

    这每一件事的背后,崇祯都闻到了政治阴谋的味道。

    有些人啊,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腐烂到要和敌国势力勾结在一起的地步了。

    其心可诛!

    崇祯反复推测了几遍,更大可能性无非是后面两种,又过了片刻,他已经大致有了应对之策。

    所谓敌不动我动,敌若动,我乱动!

    通俗一点来解释就是:敌人不动,我也要动,敌人如果动了,对不起,老子直接飞上天!

    这是谁的打法?

    这是冠军侯霍去病的打法。

    兵法中的常规套路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

    可现在大家都知道这种打法了,总得上点新鲜菜了吧?

    崇祯打手一挥:“让他们都进来。”

    不多时,孙承宗、李邦华、黄得功、张维贤、韩爌、阎鸣泰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