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此言一出,现场安静得连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够听见。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

    侯恂说道:“火车测试合格?”

    “没错。”

    “这是谁测试的?”

    “陛下昨天傍晚在火车西站,亲自测试的,可以运行,现在需要诸位拟定具体计划。”

    韩爌说道:“我们现在可否去看一看?”

    “当然可以,陛下说了,诸位随时可以去看。”

    杨一鹏脸狠狠抽搐了两下,他感觉到手里的奏疏有些发烫。

    不多时,内阁的高官全部出动了,浩浩荡荡往北京西站过去。

    顾炎武笑道:“李相,这下他们无话可说了。”

    到了北京西站,众人强烈要求启动火车给他们。

    好!

    在场的人立刻就满足了这个要求。

    不多时,火车动起来了。

    这下所有人都无话可说了。

    杨一鹏似乎还有些不甘心,他问道:“这种火车,比战马如何?”

    “每小时跑100里(时速50公里),和战马的速度差不多,战马全力奔跑,比它快。”

    “这只需要往里添加煤炭?”

    那个技术人员很耐心地回答着:“没错,只需要添加煤炭。”

    “这后面能拉多少节车厢?”

    “暂时能拉十五节车厢。”

    “从这里到遵化多长时间?”

    “8个小时。”

    这下所有官员更加懵逼了。

    这……

    一边的柳如是说道:“诸位,陛下让下官给诸位带一句话。”

    “什么话?”

    “新时代的官员,要多学习新鲜事物,否则哪天被罢官了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等回了乾清宫,柳如是将所有经过跟皇帝说了,崇祯笑道:“让他们涨涨教训也好。”

    好消息并不止是火车竣工了。

    此时,在北京城外,有一个身体枯瘦的男子,乘坐一辆马车,进了北京城。

    这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郑芝龙的部下何斌。

    崇祯七年,他被皇帝派去美洲大陆寻找橡胶树。

    他回来了!

 第840章 橡胶树的种子;工业时代的催化…

    从天津港上岸后,何斌一路心情激动地往北京赶。

    他恨不得直接飞到北京城。

    因为他有许多好消息要告诉皇帝。

    这一年的何斌再一次到北京城的时候,他拉开马车的窗帘,看到路边整整齐齐新建的房屋,看见前方的路道上正在搬运货物的人,看见整齐的街道。

    五年的时间,北京城的变化更大了,他差点没有认出来。

    突然,他听到不远处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定眼看去,黑色的烟雾腾腾生气,他不知道那是什么。

    他内心激动。

    一边一个模样俊朗、英气十足的少年端坐在那里,他也有些紧张,他说道:“何叔叔,我们已经到北京了。”

    “是啊,我上一次来北京是五年前。”何斌一阵感慨。

    少年也好奇地四处张望,他看见前面那黑烟,忍不住问道:“何叔,那是什么,是走水了吗?”

    (走水是着火的意思,古人不直接说着火,说走水)

    “我也不知道,应该不是,大家都很淡定。”

    “大木,稍后见到皇帝陛下,你要注意礼仪。”

    “放心,何叔,我知道。”

    他想了想,又说道:“何叔,你说我能像李定国那样吗?”

    “李定国?”

    “何叔,你出海太久了,李定国啊,现在御林卫中最年轻的将领,立过无数大功,听说去年横扫了建奴老巢。”

    何斌大笑道:“你放心,你将来的前途不亚于他,以你的天赋,陛下会重用你的!”

    “真的?”

    “你何叔什么时候看走眼了!”

    少年大喜,目光清澈,意气风发,他说道:“我郑森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这一年的郑成功,哦不,他本名郑森,才十六岁,但已经身高有一米八,长得英武非凡,轮廓与他爹郑芝龙神似。

    刚用过午膳,王承恩就飞奔到乾清宫前:“皇爷!皇爷!”

    “何事如此慌慌张张?”

    “何斌回来了!”

    崇祯猛然抬起头:“谁?”

    “何斌!陛下派去海外的何斌!帮助朝廷收复台南的何斌!”

    张凡愣住了,何斌?

    何斌回来了!

    他霍然站起来,激动得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终于体会到当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听到张骞从西域回来时的心情了。

    不!

    更加激动。

    橡胶树啊!

    橡胶树从新大陆带到大明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工业时代将升级!

    现在那些木头轮子的破自行车,骑着难受!

    现在的蒸汽机,靠严密的焊接来密封,做工非常麻烦,锈之后依然会出问题。

    橡胶?

    橡胶可以使用在工业的各个产品中。

    鞋、皮包、传输带,甚至医用行业等等。

    崇祯扔下笔,连忙往外面奔。

    “皇爷,衣衫,外面凉,披一件衣衫。”

    崇祯随手接过来,一边穿,一边往外面奔。

    一边的柳如是见状大为吃惊。

    何斌是谁?

    听着似乎是个男人的名字,怎么陛下竟然如此激动?

    “何斌现在何处?”

    “在来紫禁城的路上!”

    “还在来的路上?”

    “是啊!”

    “让他即刻到乾清宫来!”

    “是!”

    “不不不,去皇极殿!通知所有大臣,朕要在皇极殿为他接风洗尘!快去!所有四品以上的大臣都必须到!”

    “这……”

    “快去!记得奏礼乐,宫廷礼乐!”

    “是!”

    何斌从马车上下来,他看起来很瘦,面色乌白,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看得出来,过去这些年,他的生活很艰辛。

    大臣们接到通知后都莫名其妙,但是还是不得不立刻赶往皇极殿。

    不多时,礼乐奏起来了。

    皇极殿内一派威严。

    大臣分裂两边,皇帝高坐龙椅。

    “宣何斌觐见!”

    “宣何斌觐见!”

    “宣何斌觐见!”

    声音回响在紫禁城中。

    何斌扶着拐棍,被郑森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到了皇极殿门口,跨过皇极殿的门槛,进了大殿中。

    他的身体,可以用皮包骨头来形容了。

    双眼深深凹陷下去,走路的时候都在颤抖。

    再次看到这个人,张凡有些震惊,与五年前,看到的何斌判若两人,仿佛只剩下那个人的二分之一。

    “微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张凡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他皱着眉头,赶紧起身走下去,走到何斌面前,然后将何斌搀扶起来。

    他也无数次想起何斌,因为何斌身上承载的历史重任实在太重要了。

    橡胶树这种植物,实际在是在19世界下半叶才被移植到欧洲,准确的来说是1876年种子被带回英国。

    早期的瓦特蒸汽机、还有火车,都是没有用到橡胶的。

    橡胶树的普及,让工业品有了极大的提升。

    老实说,张凡也做好了何斌死在外面的准备了。

    因为从大明朝横跨太平洋去南美的亚马逊寻找橡胶树,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对没有远洋经验的明朝人来说。

    但何斌回来了!

    “起来!快起来!”

    张凡感觉到何斌的身体在颤抖,他无法想象这幅身体在这五年经历了什么样的折磨。

    “陛下!臣将陛下要的东西带回来了!”

    何斌将种子从布袋里取出来,他说道:“有一部分已经交给郑大人,派人种植到琼州岛上,还有一部分,臣带到京师来,请陛下过目。”

    崇祯接过那些种子,他感觉手里沉甸甸的。

    这是工业革命的催化剂啊!

    它将改变无数人的生活!

    “臣还待会了那片新大陆的许多信息。”

    “好好好!”皇帝说道,“辛苦你了,先不要说了,朕给你传太医!”

    “传太医!”

    “快传太医!”

    何斌被搀扶下去。

    一边的大臣们则感到莫名其妙。

    这大中午的召集大家来,就是为了看这么一个人?

    还有,皇帝手里拿的那些是个啥?

    完全莫名其妙嘛!

    崇祯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说道:“诸位爱卿,你们一定很奇怪,朕为何大中午的让你们过来迎接一个衣衫褴褛的人。”

    “他叫何斌,是当初协助郑芝豹他们收复台南的大功臣。”

    “五年前,朕派他远渡重洋,去大洋彼岸寻找一种会流泪的树,这种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料,找到了它,可以改变许多事。”

    “但是远渡重洋万分凶险,朕甚至不抱希望了,但他回来了,不进回来了,而且还把东西带回来了!”

    “他是大明朝的功臣!所以朕要用礼乐迎接他,朕要让诸位都来迎接他!”

    “宣召,赐何斌中科院院士位,赏黄金万两。”

    大家依然一脸茫然懵逼,完全不知道皇帝在说啥。

    只当皇帝又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了。

    心中既对何斌没有敬佩,也对皇帝手里的种子没有任何概念。

    但是还是迎合着皇帝的话:“吾皇圣明。”

    他们不知道,不久后,真的将会改变这个世界。

 第841章 荷兰人的细作?(第二更)

    何斌是长期在奔波,身体垮掉了。

    那种环境下,对人的考验确实很大。

    据他自己说,带过去的几百号船员,活着回来的只有39个人。

    听完之后,崇祯颇为动容。

    他能做的是将那些牺牲在海外的人,追加到烈士的名单中,优待他们的后人。

    而为了保险起见,他让人带着一部分种子先去琼州,在琼州将种子种下。

    另一部分种子带到北京来给皇帝亲自过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