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显纯?

    他怎么突然来这里?

    李元起还在疑惑中,许显纯已经带着人,把前院当道的几个护院给打了,然后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了进来。

    许显纯大声道:“李大人可在?”

    李元起对管家道:“就说我出去了,不在,让他回去。”

    管家连忙从后面飞快走出来道:“这位大人,咱们老爷今天不在,出去了。”

    “出去了?”许显纯咧嘴一笑,他的笑比阴沉着脸还可怕,这种笑容能把小孩子吓哭起来,“本官刚才就问了一句话李大人可在,你就说他出去了,当本官是傻子么?”

    “大人,老爷真的出去了。”

    “老子办案,从来都是先摸底!不出来的话,别怪老子来硬的!”

    开什么玩笑,刚才温体仁才离开,他李元起如果不在,温体仁来干什么的?

    难道温体仁还趁着李元起不在,和李元起老婆在床上做运动不成?

    显然李元起就在家中。

    “大人,老爷真的不在,等老爷回来了,小人会禀报老爷……”

    “滚开!”许显纯一把将管家推得翻倒在地上,那管家惨叫一声。

    锦衣卫便朝里面鱼贯而入,开始搜查。

    李元起心中大怒,他堂堂户部尚书,虽然不是北京的户部尚书那边管理全国,但好歹品级也相同。

    这个许显纯实在太可恶了。

    他快步走出去,一脸不怒自威的表情,开口道:“许大人,这是要做什么?”

    “原来李部堂在呢!”许显纯阴恻恻笑道,“抓起来。”

    他一声令下,锦衣卫便冲上去,将李元起给抓了起来。

    李元起怒道:“许显纯,你这是要做什么?”

    “奉陛下圣谕,捉拿冉兴让同党李元起!”

    “胡说八道!冉兴让是当朝驸马,你……”

    “冉驸马现在已经在北京城被凌迟处死了,三千刀,一刀没少。”

    李元起顿时惊得连下巴都差点掉下来了,这怎么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一瞬间,李元起全身冷汗如同瀑布一样狂滚而下。

    “冉驸马……冉兴让的事,跟本官有什么关系……”

    “李部堂,您现在什么都不必说,去昭狱慢慢聊。”

    “许显纯!你放肆!本部堂是陛下钦点的户部尚书,部院大臣,岂是你说随便抓就抓的!”

    许显纯也不废话,锦衣卫把人拧起来就往外面拖。

    李元起在那里大骂起来,许显纯一巴掌抽过去,直接把李元起打懵逼了。

    接下来就老实了。

    李府的管家、护院、下人都吓得不敢乱动,李元起的夫人和小妾跑出来大哭起来,但也不敢乱动。

    李元起艰难道:“快去通知顾大人。”

    等被拖出李府的时候,躲在对面巷子里的温体仁看得一清二楚,虽然心中有疑惑,但他脸上露出了阴险的笑容。

    这下再去动《金陵日报》阻力就小多了。

    哎呀,李元起被抓了,这金陵的报纸要整顿起来就方便太多。

    不急不急,先去怡红院找小兰喝杯就去。

    温体仁顿时感觉全身都轻松了。

    李元起被抓,自然是被带到了南京的镇抚司衙门。

    这件事晚上就在南京的官场传开了,毕竟户部尚书被抓起来,是一件天大的事了。

    一时间,南京的官场,那是卷起了一阵阵巨浪。

    可当天晚上,驸马冉兴让被凌迟一事也传到了南京城,简直是在巨浪上又卷起了千层浪,一时间,整个南京的官场彻底震动了。

    驸马被凌迟,这简直就是旷古未有过。

    当天晚上《金陵日报》破例印刷了一版,标题是“驸马被凌迟,礼仪道德的崩塌”。

    这份报纸在南京城很快就卖完了,买的人都是那些读书人。

    三天之后,南京的消息,就完完整整放在了崇祯的桌案上。

    包括两份南京《金陵日报》,一份是议论“高考”的,一份是议论冉兴让被凌迟处死的。

    崇祯看完后,笑了笑道:“这群腐儒,真当北线告急,朕就拿他们没办法了?”

    《大明日报》虽然还有很多没有沉入甲里,但至少横向上已经占领了北方。

    现在湖广省也在大力铺设《大明日报》。

    而大明朝最难啃的一块舆论圣地是哪里?

    就是东南!

    那里有一个东林书院,还有一群生活优越的读书人,在东林人士的舆论导向中,被深深洗脑,奉行着嘴炮原则,迂腐、呆板,自命清高。

 第91章 一套组合拳!(第一更)

    东南之害,在于言论之害。

    意识形态领域的畸形,被“所谓的道德”强行绑架的社会,道德便成了有心之人手里的刀子。

    道德之刃可以杀人。

    例如一切不符合道德的都是错的,即便这件事对国家有利,但与道德相冲突,一定是要被口诛笔伐的。

    例如女子不遵从妇德,是要进猪笼的。

    可偏偏这种道德又是他们自己定义的道德,他们自己可以不遵守,但别人一定要遵守。

    是不是有一种从太平洋东岸吹来的“皿煮”味道?

    其实,真的要对付东南,有很多种办法。

    只是崇祯也已经在《矛盾说》里写得非常清楚了:当今大明朝最重要的矛盾,是老百姓对吃饭的需求与粮食供给的矛盾。

    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核心点。

    围绕着这个核心点开展出来的新农政改革,土地改革,农税改革,吏治整顿才是核心。

    每一件事都是一步步来的,处理东南一定是排在后面的。

    因为现在北方的新农政都还没有完全落下去,东南如果真的全乱了,那才是出大问题了。

    为什么这么说?

    北方的陕西、山西、山东和河南,经过去年的整顿,此时都处在一种剧烈改制的过程中。

    吏部在今年大量安排新农政有关的官员的同时,还接到了崇祯的另一个命令。

    对基层官吏的重点考核。

    基层管理才是新农政落地的关键所在,布政使和知府这种地方中高层官员,其实都是做到上传下达的。

    落地的核心在基层官吏。

    所以现在的重点根本不在东南,但东南又出了问题,不得不处理。

    这样就必须保证东南不大乱的前提下处理现在东南浮出水面的问题。

    毕竟东南的老百姓也是老百姓啊,也是人啊,他们同样是被压迫的。

    若是稍有不慎,局面大乱,在北方新政落地的关键时间,引发了大的政治风暴,朝中的保守派实力必然会抓住政治的缝隙,开始全面反对新政推行。

    一旦形成气候,局面将会非常被动。

    别说崇祯全力支持就有用了,到时候新政派恐怕都会丧失信心,那样新政派人心疲敝后,颓势渐显,全国隐忍的反对派将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头出来搞事情。

    皇帝一个人天天打鸡血支持有什么用?

    如此,就真的成了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了,有心无力。

    这种局面对张凡是致命的,对大明的老百姓也是致命的。

    朝中有些人现在就站在暗处,等着皇帝现在把东南这个炸药桶点燃呢!

    所以,要处理东南,得用巧妙的办法。

    有没有巧妙的办法?

    当然有!

    一、《金陵日报》背后最大的支持者李元起就自己钻进笼子了么?

    二、这不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已经抵达北京了么?

    三、这不顾炎武和黄宗羲都在北京大学成了教授了么?

    四、这不温体仁也已经下放到南京搞事情了么?

    这四点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的问题大着呢!

    李元起被抓,是以卖国通敌罪被抓的,在这种北边战事敏感的时期,必然会有一群人开始跟他撇清关系。

    别忘了,当人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避险,而不是迎难而上。

    举一个例子,你在公司和一个高级总监关系很好,但突然有一天,这个高级总监被查出卖公司商业机密,你会替他求情,还是默默地祈祷不要有人借机耍泼把你跟他联系在一起?

    选择后者是人的本能。

    所以,抓了李元起,借李元起案件搞事情,会威慑到一部分人。

    当然,只是一部分在这里面利益参与不算重的人,促使他们站队。

    这个局面就已经很好了,至少这是分化东南的第一步。

    对东南的打击肯定是很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到什么程度呢?

    关闭《金陵日报》就有了借口了。

    这一点不需要崇祯给温体仁下指令,卑鄙狡诈的温部长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

    崇祯在想着,李元起被抓,我们温部长现在肯定压力骤减,大概已经去找他的小红小兰们讨厌人生哲学去了。

    至于李元起,算是彻底完蛋了。

    《金陵日报》和卖国贼扯上关系,就这个理由,够不够被关?

    不仅要被关,而且还要严查。

    当然,为了避免事情闹大,只以通敌卖国的名义去查。

    这叫对事不对人,行得正坐得直。

    这是其一。

    其二,提拔郑三俊来北京,一是补充该有的人才,二是给东南的某些人看,朕对东南的人才是非常尊重的。

    不信你看看郑三俊,再看看温体仁,这些都是东南的人。

    这叫树立标杆,东南总有被排挤的人吧?

    来吧,来朕这里来。

    其三、顾炎武和黄宗羲都是东南读书人中的翘楚,他们任职了北京大学,也是在告诉那里的读书人,朕是尊重你们的。

    其四、温体仁南下南京,去找那些报纸的麻烦,他是礼部尚书,以他阴险的手段,要在那里搞点事情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所以,大家其实并没有发现,崇祯早就在无形中对东南东起了软刀子。

    在入秋之前,将北方几个省的基层官吏整顿一番。

    与此同时,督察司的人在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