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凡本着老子死后管他洪水滔天的心态,来了一句,如果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的皇帝,是不合格的皇帝。

    他这相当于为后世立言,为后人立心。

    他还说,国家一出问题,就祈祷上苍,是不合格的皇帝。

    合格的皇帝,应该和大臣们一起拿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其祈祷虚无的上苍。

    三、官员。

    传统意义上的官员,是为辅佐君王的,是君主在民间的代理。

    所以才有代天子牧民的说法。

    而张凡在这本书里又重新阐述了官员的意义。

    官员的意义,就是为了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这种变化,从只对皇帝负责,变成了要对老百姓负责这个概念。

    四、商人。

    提到这个群体,他用一个新词代替了:资本家。

    他又提到一个新词:生产资料。

    他非常直接地说:商人掌握了生产资料,商人在早期,会利用各种方法积累第一桶金,即原始资本的积累。

    当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后,资本家会想办法赚更多钱,也就是商业扩张。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

    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

    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被枪毙都毫不畏惧。

    他引用后世伟人的名言,为商人定了调。

    这也鞭辟入里地阐明了上海这件事的本质。

    其本质就是资本家的膨胀和贪婪。

    他毫不掩饰地说了出来,让全天下的人认识清楚这个群体。

    他表示,国家既要鼓励商业的发展,也要认清楚资本家的正面目,只有认清楚资本家的正面目了,才能提防资本家祸国殃民。

    并且,他直接了当提出,资本家决不允许主导、干预国家的公权,一旦发生资本家主导、干预国家公权,他就是叛国,即刻处死。

    五、工人。

    工人阶级,没有生产资料,一部分工人为国家工作,例如大明制造局里的工人。

    还有一部分工人为资本家工作,受到资本家的剥削。

    工人是国家工业进步的支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工业的普及,则离不开工人。

    国家应该保证工人的权益不受损害。

    六、农民。

    民以食为天,农民是改革初期最重要的群体,解决农民问题,将是国家长期的政策纲领。

    就这样,张凡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天天奋笔疾书。

    这本书将成为全天下官员人手必备的一本书,且考试必考的知识点。

    这是在一步步打开这个时代人们对社会这个概念的认知,对生产关系的认知。

    古人的哲学大多是个人与世界的哲学。

    而张凡写的这些,都是社会学的范畴,他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剖析这个人类世界。

    每写一部分,他都让柳如是读一读,问问她的建议。

    柳如是每每读下来,都感觉到震撼得不知该如何形容。

    可想而知,当内阁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大家该是多么震撼。

    而当天下官员都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将会对官场来一场思想上的洗礼。

    也可以说,张凡的这本书,将是对大明朝社会形态的一次小规模升级。

    九月下旬的时候,上海的禁令也慢慢解除了,海港的渔船慢慢也能出海,再过几天,商船也一批批放行。

    上海地方官府开始宣布成立工会、商会,来协同管理上海所有的工人、商人。

    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商会、工会衙门。

    与此同时,商人管理条例等等条例陆陆续续在大明日报上颁发出来。

    九月三十日,傍晚,深秋的晚霞宁静而美丽。

    台海之战的捷报,也送到了上海。

    崇祯看完后,收拾了一下,他该南下了。

    这一战并不是结束,相反,它是开始。

    它是大明海军强势崛起的开始,它是对南洋大规模动武的开始。

    所以,他必须南洋,他要去泉州的海军军事港口。

    他还要去广州,去那个地方,安抚广府的人民,并且他要为广州重新定位。

    未来的广州,在大航海时代的地位,一定是重中之重。

    他要在那里再画一个圈圈,完善大明朝的商业版图。

    十月初一,皇帝离开了上海,启程去泉州港。

    也正是在十月初一的这一天,一批葡萄牙人悄悄地到了广州。

    这一支战舰的葡萄牙统帅叫马塞洛,他是葡萄牙王国的一位上尉官。

    这一次三国联军的行动,他被指派抵达澳门,联系澳门总督多明我,并且联合广州的商人,策划对广州进行军事打击,尽快攻占广州城。

    然后再以广州为军事据点,切断大明朝从安南到北边的粮道。

    计划是这么个计划。

    马塞洛还是为这个任务感到兴奋的,据说广州的局面都布置好了,就等他过去捡现成的了。

    马塞洛:我的上帝啊!真他妈的爽啊!

    孙传庭:谢谢老铁送军功!

 第915章 皇太极噩梦中的噩梦(第一更)

    其实,在崇祯十二年,欲死欲仙的还不止欧洲人。

    可能比欧洲人更惨的是刚刚从漠北抵达齐齐哈尔的皇太极。

    那是真的惨,皇太极以为漠北蒙古诸部被明军突击了,他就可以顺理成章收编漠北蒙古了。

    皇太极:崇祯小儿,你可真是帮了本汗一个大忙!

    结果丫的八月底抵达齐齐哈尔的时候,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地下巴都差点掉下来了。

    具体情况,皇太极也不是很了解。

    但他足足骂了一个小时才停下来。

    冷静下来后,他开始警惕起来。

    他在齐齐哈尔附近待了半个月,想搜寻敌人的踪迹,却一无所获。

    又派去阿勒楚喀城去联系鳌拜。

    九月底,皇太极漠北三部与皇太极聚集在齐齐哈尔附近。

    车臣汗越想越不对劲,当时不应该跟着皇太极到东边来,而是去西北,毕竟他们在西北打了胜仗,现在却图汗都是臣服于他们的。

    去西北必然会更好。

    这一日,众人在营帐中,车臣汗说道:“大汗,不若吾等去西北共谋大事如何?”

    皇太极说道:“西北贫瘠,辽北富庶,不可与之相比。”

    “若是明军已经打到辽北了呢?”

    皇太极说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土谢图汗说道:“那为何您的城寨被毁了?”

    “那一定是野人女真干的!”

    不多时,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

    “报!”

    “讲!”

    “报大汗,阿勒楚喀城已经被明军占领!”

    “什么!”最可能,但皇太极最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终于被证实了。

    “鳌拜呢!”

    “奴才打听到,鳌大人撤兵走了,往北走的,具体不知道是去了何方。”

    “范程呢?”

    “大汗恕罪,并未打听到范大人的消息。”

    这时,又有一个探子回来了。

    “报大汗,有一位信使,说是从西北赶回来的。”

    从西北赶回来的?

    皇太极看了看车臣汗、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

    他们三人都摇了摇头,表示没有派什么信使。

    “让他进来!”

    那人进来了,跪在地上:“奴才图格尔参见大汗。”

    “图格尔,你是谁麾下的人?”

    “奴才是范大人麾下的人。”

    “你怎么从西北回来?”

    “大汗!鳌拜他不停范大人劝阻,一心想要出兵南下,还独揽大权,奴才是范大人派代西北去送信的,去后却未能找到大汗,只好回来,却在此处遇到大汗。”

    皇太极一听顿时心中升起一股无明业火。

    现在他全知道了,阿勒楚喀城的丢失,就是鳌拜轻易南下。

    本来皇太极是在辽北做防御型战略部署的,阿勒楚喀城是辽北的前线重要堡垒,将来他还会在阿勒楚喀城北面修建不少城寨来巩固防线。

    现在鳌拜直接把阿勒楚喀城给丢了。

    车臣汗急忙问道:“那我们漠北派过来的援军呢?”

    那送信的人摇了摇头,他哪里知道,他出发的时候,战争还没有开始。

    营帐内陷入沉默。

    沉默好一会儿,皇太极才说道:“鳌拜一定去长白山以北了野人平原。”

    “野人平原?”三位蒙古首领都很疑惑。

    “那是野人女真世居之地,在长白山以北,那是一片广袤的肥沃之地,由三江汇聚。”

    沉默了一会儿,皇太极说道:“阿勒楚喀城失守,明军兵力已经推进到辽北,我们目前最好的办法是扯到野人平原去。”

    车臣汗立刻反对:“大汗,我们去西北,我们在西北取得了巨大的军事胜利,这会让我们如虎添翼。”

    土谢图汗也赞成车臣汗的建议。

    皇太极说道:“诸位要去西北,本汗也不拦着,不过本汗提醒诸位,现在漠北可能有明军,我们一路过来没有遇到,不代表再次折返不会遇到,一旦遇到明军,免不了又是一番厮杀。”

    “即便是厮杀赢了,能逃去西北,兵力也会大损,却图汗那厮见诸位狼狈而归,还会心悦诚服吗?”

    皇太极一语道破了其中利害,三人不由得心头大惊。

    他们思索片刻,越发觉得皇太极说的有道理。

    “大汗,现在去野人平原,以后我们便能东山再起么?”

    皇太极笑道:“你们想想,你们以前跟罗斯人是不是打了不少仗?”

    车臣汗说道:“是,罗斯人野心极大,在北边大量吞并土地。”

    “那就对了,明军如果占领漠北,要么在漠北驻兵,一旦驻兵,必然与罗斯人发生冲突,等双方相互消磨差不多,我们再大军西进,岂不是更好?”

    “再说了,如果明军不在漠北驻兵,待我们派人探明情况,这段时间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