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以为是神仙下凡啊!
你咋不上天呢!
第973章 无线电波大赛(第二更)
大家再次开始嘲笑这个张凡的异想天开。
有人甚至说这个张凡飘了,不适合写论了,还是去写鬼怪吧。
但是,接下来,科学院去对外颁布了悬赏令。
谁要是能理清楚无线电波原理,科学院奖赏100万两约6。5亿元。
100万两!
这是无数人一辈子都无法赚到的财富。
科学院的这份声明,无疑在北京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一时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学校,甚至民间,都出现了“无线电波”热潮。
其实,知道了电的原理之后,未必能立刻知道无线电波原理。
但是,这个时候张凡的那篇无线电波的假设无疑成了所有人研究的对方。
像极了全民看故事破译财富密码的架势。
刚刚抵达北京的陈圆圆,就在路边买了一份报纸,报纸上写着关于无线电波的一些内容。
看得陈圆圆一头雾水,北京的报纸都写的是什么玩意儿?
到了下午,陈圆圆被宣入宫中。
“小民参见陛下。”
崇祯正在和柳如是忙着写无线电波的实验总结,仿佛没有听到陈圆圆的话,也没有看到这位大美女。
一边的王承恩连忙招呼陈圆圆在一边坐着恭候。
皇帝现在正在忙着写总结,谁都不能打扰的。
王承恩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陈圆圆也不敢说什么。
陈圆圆看着崇祯面前的桌上摆放着奇怪的东西。
是一个长的圆柱体,说是圆柱体又有些不准确,中间竖着硬的纸板,两端连着金属材质,两端的金属材质还有两根线伸展出来。
柳如是则激动地将那个匣子连接在那两根线上。
然后闭合闸门,匣子里的指针竟然动起来。
“陛下!成功了!”柳如是激动地喊出来,“陛下,电池实验成功了!”
很难想象,这句话竟然是从一个古人嘴里说出来的。
她立刻提着笔,开始写总结,两个人坐在那里,像极了两个专心做作业的小学生。
这一幕看得陈圆圆目瞪口呆,这是在做什么?
不一会儿,张嫣带着人走了进来,端着一些糕点。
她让人将那些糕点放在一边,看着崇祯在忙,也没有说什么,自己离开了。
等写完了总结,张凡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
这才是推动人类明进步的阶梯啊!
那些制度的改革,最多是在一定的时期将社会资源重新分配,而这种新技术的突破,无疑是利用科学的力量推动人类明往前。
他自己都赶到震惊,大明朝的蒸汽时代才开始不久,电力就要来了?
双重时代同时降临,交通使用蒸汽,通讯使用电力。
等等,既然电都出来了,点灯也不是不可以去尝试研发!
不过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的。
这种解构简单的电池,还不能立刻投入使用,它只能证明电池的存在,还需要做优化调整。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电池原理这片论啊!
“快去,把这篇论也拿去发表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讨论,民间做实验的越多越好!”
“是,我这就去。”柳如是拿着论,激动得脸都红了,她心情激动,此起彼伏。
等柳如是出去之后,崇祯开始整理收拾,又过了半个小时,才整理收拾好。
“陈姑娘来了,让你久等了。”
陈圆圆连忙站起来,她说道:“民女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坐吧,坐下来慢慢聊。”
陈圆圆犹豫了一下,再次坐下来。
她没想到自己还能坐在皇帝面前。
“朕现在正在慢慢废除跪拜礼,跪着多没意思,人嘛,要知廉耻,有骨气。”
“陛下说的是。”
“知道朕宣你到京师来做什么吗?”
“民女不知。”
“你的曲乐做的好,朕打算让你去北京艺术学院去做老师。”
“对了,为军队谱一首曲子,朕要那种群情激扬的曲子,作为军歌,填词朕会专门找人的。”
陈圆圆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说道:“民女试一下。”
“你的衣食起居,会有人给你安排好,以后就安安心心在北京。”
“是。”
“哦,你的家人一起过来了吗?”
“民女是孤儿。”
“这样啊,京城有许多青年才俊,你以后看中了谁,跟朕说,朕给你们主婚!”
他说得陈圆圆微微一颤,连忙站起来:“陛下,民女何德何能。”
“坐坐坐。”
陈圆圆重新坐下。
陈圆圆穿着一身粉色的长衣,乌黑色的长发束在脑后,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明亮,仿佛会说话,只要看一眼,就能感受到她如水一般的柔情。
“你不必过于拘束,朕以后给你充分的自由,你什么时候想进宫面圣就什么时候进宫面圣,朕只有一个要求,多谱一些曲子。”
“承蒙陛下垂怜,民女一定尽心尽力。”
傍晚的时间,晚霞洒满了整个北京城。
在科学院的门口,聚集了许多人。
他们都举起自己的论,在大声喊道:“我发现了无线电波,我发现了无线电波!”
科学院的台阶上有祖冲之、沈括等人的雕像。
王徵看着下面的那些人,说道:“安静!都安静!”
人群这才安静下来。
接下来,科学院的人开始一个个收录下面的论。
论收起来后,由王徵本人一篇篇看。
他看的飞快。
其实他也不想看得太快,但这些论写的太特么操蛋了!
居然还有人写:急急如律令,天上老君显灵,无线电波快快出来!
这论科学院所有人看了都想打人。
最后,王徵选了三篇论出来了,算是勉强合格的。
这三篇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军事学院,北京理工学院,都是在校学生。
其中一篇提出了能量概念,说电磁圈可以发出一种无形的能量,这种无形的能量就是无线电波。
要想研究出这种无形能量,就必须增大电流的量。
这篇论的作者叫薛凤来,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学生。
还有一篇论并没有直接将无线电波,而是提出了波的原理。
第974章 老铁;这么巧;来送军功啊!(…
他说无线电装置,就像一滩水一样。
如果将一颗石头扔到水里,就会产生波纹,波纹就会向前面涌动,传到远处。
如果想要研究出无线电波发射装置,就必须研究出那块石头。
这个比喻非常有趣。
这篇论文的作者叫唐晓辰,是北京理工学院的一个学生。
第三篇论文阐述的论点和第一篇有点类似,不过说法不同。
他主要说无线电波其实是一种声音,只不过和普通的声音不一样,我们平时听不到,摸不着,需要特殊的接受装置。
提出这个论点的是北京军事学院的学生,叫刘聪。
他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军事活动中,有一种口哨,是士兵和士兵之间专门交流的暗号,其他人听不懂。
这种暗号是有一定的节奏的。
所以无线电波就和这种暗号一样,有它自己的节奏。
这三种说法,都和科学院的观点很类似了,甚至有些地方更加详细。
王徵宣读了这三人的名字。
这时,有一个卖报郎突然出现在附近:“号外号外,张凡的最新论文《电池原理》,《电池原理》,教大家如此制作电池!”
他的声音立刻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小孩,你说的《电池原理》是什么?”
“先生,买一份报纸吧,张凡的新论文。”
一下子,科学院门口又热闹起来,非常热闹。
现在凡是张凡一**文,就引起极大的轰动和注意力。
卖报郎手中的报纸立刻被一抢而空,甚至连科学院的那些人也抢了几份。
唐晓辰看完立刻大声说道:“天啦!这就是我说的那块石头!”
科学院门口立刻人声鼎沸。
王徵忍不住大声喊道:“天啦,这东西难道可以将电存起来!”
徐光启,80岁了,杵着拐棍,激动地来到科学院,他读完近期张凡所有的论文,并且也看完那三篇被选出来的论文。
他的老眼中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科学院的人目前还不知道电的实际用途,但是发现了电的存在,人类可以制造电,并且存储电,这对科学研究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巨大的突破。
实际上,当年改革的那一带科学工作者,现在大多数已经老去,新人进入了科学院,他们对力学、光学和天文学,都开始新的研究。
例如有人提出了能量守恒的概念,这才有人说电也是一种能量,是由另一种能量转换的。
实际上,电池的出现并不能立刻解决无线电波的问题。
但电池确实无线电发射的必要设备。
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人立刻将无线电制造出来。
但是,那三篇论文被科学院评定为优秀论文,也予以了奖励,每人获得5000两(约325万元)的奖赏。
这无疑大大激发了许多学子的斗志,一股工科潮在大明悄悄的涌动起来。
时间推移到五月份。
南洋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郑芝龙在渤泥岛上像开挂一样,把几个国家重要的港口全部打废掉了,然后封死了这些港口,逼迫国王将逮捕的汉商全部交出来。
去年年底接到荷兰人的要求,还准备找明军反攻倒算,现在都跪在那里喊爹了。
这个时候,马打兰王国一带聚集的荷兰人终于已经沉不住气。
再这样下去,明军把整个渤泥岛打下来,再把苏门答腊岛拿下来,就直接把战略压在了爪哇了。
五月初十,安东尼和塞尔维多开始召集船队,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