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刻有200艘战船开始往前面扑去。

    而此时,不远处,75艘国营商社的商船也已经挺进了巴达维亚港,快速进入战场。

    本来这75艘远洋商船进入战场后,一时间也无法立刻分出胜负。

    毕竟荷兰人的总船数有三百多艘。

    在数量上战局了绝对优势。

    但是,在中午的时候,竟然又有一支明军加入了战斗。

    郑芝龙的舰队来了!

    50艘苍龙战列舰再进入战场后,立刻开始以其可怕的火力,在战场上横扫起来。

    甚至快速撕开那些商用战船的线路,杀向荷兰人的远洋战舰群,与沈有容和贺人龙的舰队形成合围之势。

    等郑芝龙的舰队一进来,荷兰人的远洋舰队,简直被摁在海里来回摩擦了!

    安东尼急得快哭出来,因为荷兰人的远洋战舰正在溃败。

    有5艘已经燃烧了熊熊烈焰。

    火炮对决还在继续,荷兰人的战舰溃败则在继续。

    安东尼的心口再滴血,如果他知道塞尔维多已经全军覆没,恐怕会立刻失去整个战场的信心。

    事实上,不用他知道塞尔维多的战局了,现在荷兰人的远洋战舰群已经在逐渐崩溃。

    无数人跳海。

    无数人后悔接近明军战舰,一接近,就被威武大将军轰得哭爹喊娘。

    等荷兰人后面的200艘战船进入战局的时候,明军的商用战船也进入战局了。

    整个巴达维亚港进入了多方对战中。

    青烟弥散,遮天蔽日。

    巴达维亚城的所有人都能听到外面那密密麻麻的火炮声。

    中午12点,荷兰人第一批出动的那50艘战舰已经被打废了三分之二,出现大溃败的局势。

    明军的战列舰群也出现了三分之一的损伤,不过剩余的则开始将兵锋指向那些扑过来的商用战船。

    安东尼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战局会变成眼前这个样子。

    明明自己占据了绝对优势。

    再进行了一天的对决后,荷兰人的三百多艘战船被打废了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在黄昏中溃逃。

    而他们的远洋战舰几乎全部被打废掉,安东尼本人被生擒。

    明军在这一场决战中投入了80艘第二代苍龙战列舰,75艘远洋商用船。

    80艘第二代战列舰几乎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还被打沉了十三艘。

    商用船也沉了10艘。

    不过,明军却完成一次划时代的胜利。

    捷报在一个半月后,送到了崇祯的桌前。

    阵亡的海军高达3682人。

    还没完,另外有数千人受伤,这些人可能要退役了。

    而且,舰队群几乎全部受损。

    当天毕自严就给出一份预估的损失金额,高达3000万两!

    要知道,第一代苍龙战列舰一艘的制造价格就高达20万两。

    所有的木材都是用的最好的,还大量的铜皮。

    而最贵的其实不是军备,是人!

    海军培养一个海军战士,是投入了大量金钱的。

    总体的损失可能高达5000万两。

    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

    不过,这对现在的崇祯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问题。

    去年的税收就高达1亿两,国营商社的净收入也达到了8000万两。

    现在南洋彻底控制在了明军手里,恐怕以后每年的收益会高达1亿两!

    当然,听说后来马打兰王国的5万陆军来了。

    来了就来了,来了之后一看,直接懵逼了。

    说好的水陆夹击,海军全部被打废。

    时间进入九月后,张凡就开始给孙传庭写信,主要是说一些慰问的话。

    但其目的是想要将孙传庭召回来。

    南洋基本上成了大明的内海,孙传庭在南洋待太久了,得换人了。

    他让军委会给孙传庭升到了上将的军衔,然后诏命回北京,进入军委会。

    职位竟然是元帅职位,和袁可立并列。

    这个职位意味着孙传庭已经不是在前线打仗,而是在后面做军政工作。

    在九月下旬的时候,袁可立便以身体不适,辞去了元帅的位置。

    皇帝也挽留了他,但是他非常识时务。

    随后皇帝给了他太师的荣誉职位。

    郑芝龙也有功,他被升为中将军衔,同时也升职了,成了海军元帅。

    不过,郑芝龙这个海军元帅也被召回北京了,统筹海军的军政工作。

    沈有容退休,贺人龙也退休,他们都是因为年龄太大。

    薛彬从南部战区总参谋长身为南部战区督师。

    海军学院的许多新军官南下,进入基层,原基层的一批,被升为中层,中层的则择优提拔为中上层。

    关于这一次的军功,军委会有的忙碌了。

    进入到九月下旬的时候,许多前些年开始布局的,终于有了一些结论。

    首先,从北府到漠北的铁路基本上竣工了。

    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也竣工了。

    武昌到北京,长安到北京的也全部竣工。

    甚至北京到阿勒楚喀城(哈尔滨)的铁路也竣工了。

    大明朝这几年的冶铁总量年年暴涨。

    更让崇祯欣喜的是,从长安到嘉峪关的铁路,铺设了近四年,也终于铺设完成。

    至此,张凡对大明朝北部的铁路要道布局骨架,基本完成。

    辽东、漠北、河西走廊,基本上在他强力的控制范围内。

    然而,崇祯十五年的冬天即将来临。

    刚进入十月的时候,北京城的温度竟然达到了罕见的零下十五度以下!

 第984章 出兵西域!(第一更)

    明末的地球恰逢小冰河时期,各方的资源其实都比较吃紧。

    崇祯十五年的极端天气,明显就是小冰河时期的体现。

    紫禁城内暖洋洋的,柳如是在一边汇报着:“今年的煤炭开采总量60亿斤。”

    60亿斤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均摊到个人身上就很少了。

    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大明朝已经有2。5亿人,60亿斤摊下去,每人25斤煤。

    还不算火车这种大量消耗煤的交通工具。

    不过,崇祯也并不太担心这一次的寒冷。

    毕竟现在的粮食是真的充足,北京城的粮价已经降到0。3两每石。

    酒业的大发展就说明了粮食供给量的充足。

    而且随着南洋被大范围控制下来,对大陆粮食供给量还在持续增加。

    并且,随着火车以及火车线沿途粮食囤积点的建立,朝廷对粮食在各省的配给能力有了飞跃的提升。

    当年顾炎武规划出来的那一套火车粮食配点体系,明显在现在起了作用。

    只要有吃的,取暖这种事,在保证这样的煤炭供应量后,其他的民间自己也能想办法了吧。

    柳如是又说了一件事,一下子就让崇祯心头紧张起来。

    “民间一件做工稍微好一点的棉袄,现在卖到了10两银子!”

    10两银子!

    “是有人恶意在抬高价格?”

    “不是,是棉袄的供给的确太少了。”

    “不应该,我朝并不算太缺棉花,南方各省都有种植,棉衣的普及已经不错了。”

    崇祯有些疑惑起来。

    棉花的确在明朝开始普及,中后期一些平民都有棉衣穿。

    而经历了这些年的新政,轻工纺织业大力发展,棉衣应该更便宜才对。

    柳如是迟疑了一下,说道:“臣去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的范围主要在大兴县和海淀新区,有棉衣穿的人的确很多,但大部分人穿的棉衣,棉含量并不多,是属于很便宜的那种。”

    “少部分加厚的棉衣,价格非常昂贵,而达官显贵则热衷于穿貂皮大衣,尤其是最近两年,从关外进来的貂皮数量再剧增。”

    “普通百姓的御寒,还是有些困难的。”

    她有补充道:“当然,这是北京。”

    她的意思很简单,陛下,这里是北京,物资生活条件都很好。

    其他地方可能能穿得起好一点的棉衣的就更少了。

    柳如是依然很贴切地补充着:“臣也去北京制造局做过调查,不是纺织效率不高,是原材料匮乏。”

    棉花匮乏!

    “有些私人商社已经开始断供便宜的棉衣,只做贵的,然后高价卖给有钱人,这样他们可以节约时间,且卖更多钱,利润更高。”

    你看,这就是私人商社的商业行为。

    你要对这种行为进行道德审判吗?

    倒也不至于,因为商业本身如此,一切是利益驱动。

    你总不能规定,商人不许生产加厚的棉衣吧?

    那样的话,他们会生产棉量很少的棉衣,多卖几件。

    你总不能直接规定每件的含棉量吧?

    这就完全是百分百计划经济了,商人们为了赚钱,依然可以动手脚。

    到头来,问题没有解决,一切白搭。

    所以这个时候,国营商社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朝廷可以直接指定国营商社的行为,来平衡市场需求。

    柳如是继续说道:“国营商社的几个织造厂的棉含量还是合格的,价格也适中,不过由于棉花涨价,国营商社的利润比往年薄了许多。”

    “这些都是小事,能稳定民生,少赚点钱也无所谓。”

    崇祯站起来,走到地图前,他陷入了沉思中。

    看来得收复西域了!

    棉花的产量要提上日程!

    刚打完南洋,现在还能打西域?

    能打!

    国库账目上还躺着1亿两!

    随着南洋的布局,未来每年的收入还会增加。

    而且随着铁路修到嘉峪关,辎重补给送到玉门关的难度大大降低。

    嘉峪关和玉门关之间的城寨也修建起来,算是完全控制住了河西走廊。

    为什么大唐打西域打得这么快?

    李世民刚登基十几年,就西征干掉高昌国?

    其实人类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唐朝以前,关中自然环境很好,那个时候甘肃的自然环境也很好,甚至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沙漠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