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战事的影响,哈密原本10万亩的棉花,今年只有5万亩,不过每亩的产量和吐鲁番一致。”

    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可怕了。

    两个地方都是棉花高产的地方,吐鲁番是还没有彻底开发。

    拿下这个地方的效果立竿见影,棉花直接多出了3600万斤。

    一件棉袄用的棉花大概2斤,也就是说,哈密和吐鲁番的棉花,理论上可以做出1800万件棉袄。

    这些棉花的质量比关内的要好许多。

    更广袤的种植地其实在天山以南,也就是叶尔羌汗国核心领地。

    那里可种植的范围更广。

    而且吐鲁番和哈密远远还没有开发出来,在21世纪,新疆每年产棉花100亿斤左右。

    想想这个数据,如果大明朝的西域哪天能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天下所有老百姓,都会有棉袄穿,有暖和的棉被。

    其实这也是民生问题。

    朝廷打仗不是穷兵黩武,不是为了面子打仗,也不是为了个人的赫赫武功打仗。

    真正打有价值的仗,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该做的。

    李岩继续说道:“顺天府的棉花价格从1。5两每石,降到了1两每石。”

    “长安、开封、洛阳、太原的棉花价格都有所下降。”

    听完这几个数据,崇祯心情顿时舒爽起来。

    这仗打的才有价值。

    他对柳如是说道:“传令各大报纸,对棉花价格下降做全面报道。”

    “是。”

    为何要对棉花价格下降做全面报道?

    当然是要告诉所有人,打西域这一仗,换回来的结果!

    让大家来看看值不值。

    值?

    好,咱就继续打!

    既然民间认为值,那以后打仗,后方的动员不就方便多了么!

    还有,朝廷费尽心思打南洋的时候,也有一帮人站出来阴阳怪气讽刺着皇帝穷兵黩武。

    现在南洋加安南省,每年送近1亿石粮食到大陆来,那些人也闭嘴了。

    如今的沿海,每天都有数千艘商船往来,那些人同样闭嘴了。

    而且随着市场的规模一步步扩大,商船的数量还在对应增加。

    当然,船只的数量肯定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的。

    就先朝廷战船的数量,不可能军委会的人脑瓜子一热:给我造!造几千艘出来!我们有这么大的产能,几千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吗!

    如果真造了几千艘,是不是要招募对应的海军士兵?

    是不是要在海上航行?

    这些人没事干,整天干什么?

    干键盘吗?

    什么?去西征?

    西征倒是用不着几千艘战列舰,几百艘绰绰有余。

    军事和民生相互配合,才是真正的兴国之道。

    李岩继续说道:“今年从陕西、甘肃、宁夏,总共移民过去20万人,主要分配了良田、牧场。”

    崇祯的目光又落向孙传庭:“征讨叶尔羌汗国的战略计划如何了?”

    “启禀陛下,目前吐鲁番的诸多事务,还是有军方在协调,要等到明年,军方才能从具体事务中脱身出来。”

    “明年何时?”

    “明年三月,等天气回暖。”

    崇祯思忖了一下,这个时间也可以。

    毕竟刚移民过去,吐鲁番和哈密当地还有诸多问题,当地的官府也刚刚成立、接手,有些问题是必须军方临时做强制决断。

    这就是有一支听指挥的军队的好处。

    他们可以快速维持当地的治安,维稳当地的情绪。

    崇祯忽然又说道:“朝廷是鼓励汉人与当地的人通亲的,朕是鼓励的,你们也要好好做宣导。”

    “是。”

    李岩当然也是赞同的,不过关于开边这种事,朝中官员私下议论的不少。

    就说华夷之辨,又被摆到桌面上来了。

    什么蛮夷是蛮夷,蛮夷绝不能和汉人通婚。

    李岩犹豫了一下,又说道:“陛下,官员私下还是有关于汉人与蛮夷通婚的议论。”

    崇祯说道:“议论很正常,反对也很正常,大明朝嘛,2亿多人,多人了,这些杂声难免会有,我等若是要顾全所有人,岂不是做任何事都畏首畏尾了。”

    只要那些官员不蹦出来捣乱,嚼嚼舌头,倒也没有什么。

    大明朝的几条大方向不变,按照他张凡制定的线路往前走,在这盛世来临之期,跳梁小丑是翻不出浪来的。

    你不可能像周厉王那样的。

    等议论完这些事,孙传庭才说道:“陛下,辽北传来最新的军报,酋首皇太极一路东逃,暂未擒获。”

    卧槽!皇太极这厮还真是个顽强的小强啊!

    他打算逃到俄罗斯?

    逃到白令海峡?

    老实说,如果皇太极铁了心逃跑,明军一时间还真很难追上。

    就像当年的多尔衮,逃到日本后就消失了,鬼知道是不是在日本哪个乡村角落里结婚生子了。

    “若是皇太极逃出三江平原,就启动三江平原开荒吧,从山东、南直隶调人过去,内阁定策略,要多少钱,做一个整体的预算出来。”

    这件事其实说起来是非常难的。

    移民的过程从来都很难。

    李岩说道:“陛下,从两广、福建、浙江移民五十万到南洋,已经消耗巨大,现在又有从陕西、甘肃、宁夏移民到吐鲁番,每人平均消耗100两,仅仅是移民就消耗了7000万两了,臣担心……”

    “你什么都不用担心,辽北的移民继续,移民政策也按照以前的来,不给充足一些,谁愿意背井离乡?”

    崇祯说得轻描淡写。

    他现在有钱,国库里有很多钱,从日本挖过来那么多白银,完全可以再印一波银钞出来。

    今年国营商社卖棉花就赚了几百万两,以后还会更多。

    等接下来,火车密集覆盖,内需时代到来,1亿算什么呢,投下去,只要未来能产生长远收益的,都可以投!

    别说移民到辽北了,就算现在修一条铁路,移民到西西伯利亚平原,他都干得出来,而且他还真打算这么办。

    把莫斯科往东的道路给他们堵死了,西西伯利亚平原可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啊!

    李岩也没有说什么了。

    皇帝又问道:“南大陆的探索怎么了?”

 第1015章 西北的好局面(第二更)

    “南大陆的探索,并未有明确的消息传回来。”

    崇祯也继续追问,这事也急不得。

    孙传庭又说道:“陛下,西部传来的军报,准噶尔部向我朝称臣,是鄂齐尔图汗率领部众向我们投降。”

    崇祯疑惑道:“准噶尔部不是归降了叶尔羌汗国吗?”

    孙传庭从长袖中取出一封最新的军报,以及鄂齐尔图汗写给他的投降书。

    崇祯打开仔细看着。

    孙传庭说道:“据这份军报说,叶尔羌汗国在准噶尔部的势力被鄂齐尔图汗一网打尽,这应该是他向大明表忠的礼物。”

    崇祯有些恼怒道:“他这样两面三刀的,朕可不敢要他的忠!”

    他怎么就把鄂齐尔图汗给算漏了。

    现在阿卜杜拉肯定已经知道。

    现在大明和叶尔羌汗国处于一种很微妙的局势中。

    崇祯好不容易给叶尔羌汗国下了一点***,为自己赢取一些时间,等明年找借口对叶尔羌汗国全面开战。

    结果呢?

    结果现在鄂齐尔图汗在这中间插了一脚进来了。

    不用想,现在叶尔羌汗国上上下下都很愤怒,阿卜杜拉必然已经开始征调大军。

    当然,这个征调大军不是来讨伐明军,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贸然讨伐明军。

    这大军必然是去讨伐鄂齐尔图汗。

    而现在鄂齐尔图汗又向大明称臣。

    你说不同意他的称臣吧,西北各部都看着呢,都把脖子伸过来,耳朵竖起来等着您皇帝陛下的发话。

    只要您同意鄂齐尔图汗称臣,咱就跟着一起称臣。

    但您若不同意,那咱就没话可说了,就待在西北广袤的大草原上。

    诶,咱就待在这里玩儿,就到处溜达,你来打我我就跑,你不打我我就在这里猥琐发育。

    知道游牧民族最头疼的是什么吗?

    知道为何汉武帝打了几十年也没有消灭匈奴吗?

    知道为什么等到东汉才慢慢消灭了匈奴吗?

    不同于农耕文明的就地生活,游牧民族可以随时迁徙。

    朱元璋、朱棣时期强大吧,碾压蒙古吧?

    可是灭掉了吗?

    你看,连张凡都对漠南蒙古采取的怀柔政策,恩威并施,新政逐步落下去慢慢改造他们的生活习性。

    以现在的实力,要打败蒙古人太简单了,但要消灭他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就像现在的皇太极。

    皇太极看见明军之后,根本不敢打,他跑了!

    他跑后,张凡能奈他何?

    如果现在皇帝同意了鄂齐尔图汗的称臣,那给叶尔羌汗国的***,恐怕就不那么好使了。

    皇帝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孙传庭和李岩也开始头疼起来。

    叶尔羌汗国和准噶尔草原都很重要,都适合大量种植棉花。

    而且准噶尔部草原还可以喂马。

    而且还是连通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的必经之地,拿下了准噶尔草原,买卖就可以做到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

    李岩说道:“陛下,只能用拖了。”

    崇祯说道:“叶尔羌汗国必然会兴兵攻打准噶尔部,若是鄂齐尔图汗向我们求援呢?”

    孙传庭则说道:“做中间调停,分别派使者到两边,再给我们半年时间,在吐鲁番站稳脚,就可以放开手打了!”

    崇祯思忖片刻,说道:“好,此事孙爱卿你来安排。”

    “是!”

    “陛下,还有一事。”

    “何事?”

    “从北府到漠北的铁路就要竣工了。”

    “哦?”崇祯眼睛一亮。

    “漠北时不时传来罗斯人南下的军报,我军这两年已经和罗斯人打了好几场了,陛下,要不要全力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