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人欠下的债,迟早都要还的,只是时间还没有到而已。”
崇祯饶有兴趣说道:“这句话如何解释?”
“陛下可知道西方人在贩卖黑人奴隶?”
原来赵清月指的是这件事,欧洲人从一百年前就开始做黑人奴隶的贩卖了。
这个时代的西欧海上强国,都在非洲建立了殖民地。
欧洲人在大航海时代采取的策略与张凡的完全不同,欧洲缺乏劳动力,上层也是以资本为主导。
既然是以资本为主导,那么就存在着短视和吸血。
在这个原始资本积累的时代,资本自然是不愿意给劳工开工资的,奴隶就是最廉价的,死了就再抓,无所谓。
“这个朕略有耳闻。”
“臣妾曾经在南洋看见过一些黑人奴隶,他们的命运很惨,像畜生一样被驱赶。”赵清月淡定地说着,“后来臣妾看完陛下的《阶级论》才想清楚这些问题。”
“哦,说来听听。”
“他们是资本家,资本家为了积累原始资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商人为了获利,是没有道德的,他们对外如此,便是已经没了道德底线,对内自然也毫无忌惮可言。”
赵清月自嘲说道:“以前还有些向往他们那一套,现在想来,当时实在有些愚蠢。”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快速的反省自我,反省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你能这样,说明你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臣妾那是看了陛下的那些书,才想通的。”赵清月突然合上兴子的漫画,眨巴眨巴眼睛看着崇祯,“想通了。”
“嗯?”
“夫君,人家想通了。”
“这很好呀,能想通很好。”
赵清月咬了咬嘴唇,声音变得有些娇柔起来:“臣妾说,想通了,夫君,咱们去前面休息的地方去通一通呀。”
卧槽!崇祯心里暗叫一声不妙,爬起来就准备跑。
赵清月的速度比他快了那么一点,一把抓住他的手,嗔怒地看着他:“夫君!已经有快十天了!”
深秋的枫叶红似火,悄悄地飘落在如镜的湖面。
傍晚的时候,暮色正在温柔地融化进来。
“夫君,走,到那边去,你坐着,我在上面。”
一片片枫叶飘落进来,这不经意让崇祯想起了一首诗,停车枫林晚。
幽兰暗吐,清香凝神,形体融汇,晶莹剔透,柔情脉脉,款款深情。
等结束后,秋月正在枝头,还没有完全黑。
赵清月明显容光焕发,目光更加温柔。
王承恩快步跑来,说道:“皇爷,皇爷,有急报。”
崇祯穿好外衣,说道:“何事如此慌张?”
“酋首皇太极……”王承恩大口大口喘气,“酋首皇太极抓住了,已经押解……押解到北京!”
崇祯心头一震,立刻道:“人在何处?”
“在,现在已经送到昭狱。”
“清月,你自己先回去。”崇祯扔了一句话,立刻就飞奔而走。
“王承恩,备车!”
“是是是!”
崇祯极度兴奋,皇太极终于抓到了。
很快,崇祯就出了宫。
他忽然想起来什么,说道:“去!去将布木布泰找来,朕在这里等她!”
布木布泰就是大玉儿,皇太极的老婆。
“是是!”锦衣卫立刻往大玉儿府上奔。
天慢慢黑下来,天空干净得一层不染,一轮新月悬在苍穹。
大玉儿不知发生了何事,为何皇帝临时要见自己,她连忙换了一身衣服就跑来。
“陛下。”
“上来。”
大玉儿犹豫了一下,走上皇帝的御驾。
皇帝的御驾是一辆四轮马车,模样华丽而大气。
上来之后,大玉儿有些小小的紧张:“陛下这么晚找小臣来不知有何事?”
“跟朕一起去见一个人。”
“是。”
“你不问去见谁?”
“陛下让小臣去见谁,小臣就去见谁。”
“皇太极。”
大玉儿全身一震,然后说道:“他在何处?”
“昭狱。”
大玉儿明显更加紧张。
等到了昭狱门口,锦衣卫一涌而来,将周围围得水泄不通。
皇帝从车上下来后,径直走进去。
骆养性说道:“陛下,人就在里面,是辽东那边押送过来的,刚到不久。”
崇祯大步走了进去。
一进去,便看见前面监狱中坐着一个人。
那是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留着金钱鼠尾辫。
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沧桑,他安静地坐在那里,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张凡从未见过皇太极,但不知为何,他一眼就确定,那就是皇太极。
也可能是对手相互之间的惺惺相惜。
皇太极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他强大到需要张凡在国内用铁血的手腕推动改革,大力发展,倾兵围剿。
可以说,如果没有皇太极如同一柄剑悬在辽东,随时威胁着大明,随时可能让他去挂歪脖子树,他也不会有那么强的动力去杀那么多人推动改革。
如果是一个太平年间的皇帝,他可能更愿意躺平了去享受生活。
第1052章 与皇太极的对话
岁月的磨痕在皇太极身上留下了沧桑,但他的目光却依旧如磐石一样坚固。
这是一个心志强大的对手。
他也看到了崇祯。
当他看到崇祯的时候,目光中先是有一些疑惑,似乎在疑问这个人的身份。
但很快眼中的疑惑就变成了惊讶、震惊。
他仿佛没有看见一边的大玉儿,目光钉在了崇祯身上。
崇祯走到皇太极面前,站在那里,用平静的目光注视着他。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才说道:“我们终于见面了。”
皇太极犹豫了一会儿,才说道:“我败了。”
皇太极不仅败了,而且败得非常彻底。
他快要跑到鲸海(鞑靼海峡)了,结果还是被明军为抓住。
“你有什么话要跟朕说么?”
“败军之将,无话可说,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一边的大玉儿一直没有说话,但看得出来,她见到皇太极之后,很紧张,毕竟曾经嫁给了皇太极,是枕边人。
崇祯还以为,把大玉儿叫来见皇太极,皇太极会动容,但没想到皇太极这丫的这么平静。
这可是你老婆耶!
她现在在大明当官,你不关心她?
你不想知道她这几年是怎么过的?
你不想知道她来大明后被别的男人睡过没?
卧槽!
这厮太平静了。
崇祯说道:“你知道这是谁吗?”
皇太极平静说道:“布木布泰。”
“你既然知道,你没有什么话要跟她说?”
皇太极看了大玉儿一眼,然后收回了目光,说道:“我这样的败军之将,是没有什么资格说伤感的话了。”
大玉儿一听到皇太极这话,顿时眼泪夺眶而出。
你要说大玉儿对皇太极完全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人怎么可能做到毫无感情呢?
就算是在冷血的帝王,也有柔情的一面,只不过大多数人见不到而已。
皇太极是一个强人,他的强大,在于对世事看得透彻。
当年的努尔哈赤只不过是一个造反头子,一介莽夫,召集一批人,提着刀子到处乱砍而已。
那时候的金国,是汗国,是各个部落组建的一个松散联盟,只不过努尔哈赤威望最高。
最出众的是军事能力,能打仗。
也仅此而已。
然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可不知是军事的较量。
努尔哈赤死后,留下了一个混乱不堪的金国。
内部诸贝勒争权夺利,相互不服。
又有诸王议政制度。
辽东汉人与女真之间,民族矛盾重重,相互不死不休。
正统历史上,崇祯元年,袁崇焕被朱由检调回来,袁崇焕在朱由检面前说五年可平辽。
21世纪很多人看这段史料,都认为袁崇焕在吹牛逼。
其实袁崇焕还真没有吹牛,因为他在天启年间和建奴交过手,他知道建奴内部混乱,努尔哈赤一死,内部矛盾必然爆发。
而建奴又没有完整的国家管理机制,汉人不服他们,导致田无人可种,粮食危机,政治危机,全部在建奴内部轮番上演。
所以,袁崇焕在崇祯元年说五年平辽,这话没问题。
但是别忘了,局势是别动的。
就像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如果是除了皇太极以外,努尔哈赤的任何一个儿子登基,建奴都很快会崩溃掉,袁崇焕收复辽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是袁崇焕说出那句“五年平辽”的时候,并不知道,辽东刚刚登基两年的那位新汗,是一个政治智慧超群的人。
没错,皇太极登基后,他利用他高超的各种政治手段,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化解了建奴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
那些桀骜不驯的贝勒,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内部集权,推行新政,对外提出结交蒙古,疲明之策。
什么是疲明之策?
就算不断征伐大明,但绝不打持久战。
因为皇太极的资源有限,打持久战很容易深陷进去。
终其一生,皇太极并没有动过灭亡明朝的念头,哪怕是历史上松锦大战之后,明朝精锐败光,皇太极还主动提出议和。
为什么?
因为皇太极清楚,灭国不是靠一次次战争就能达到的。
有一种东西叫战略纵深。
就像后来的小日本,一次次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是从最开始的打中国这一步战略就是错的,就算取得再多的胜利,最后还是失败。
战术胜利永远无法弥补战略失败。
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