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信。”
“不如您跟我去城中看一看?”
“你们当我是傻子?”
“尊贵的客人,这里是巴黎,欧罗巴的中心,我们还有5万勇敢的士兵,您认为如果发动战争,真的能攻下巴黎吗?”
郑成功说道:“那你们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吗?”
“您可以提出您的要求。”
“交出孔代亲王,处死所有企图开战的贵族,并且禁止使用蒸汽机。”
柯尔柏笑道:“这个恐怕不行。”
郑成功也不废话了,他转身看着周全斌,说道:“把所有的火炮全部调集过来轰城。”
“是!”
于是,明军调集了三百门重火炮,没有任何警告,开始轰击巴黎的城墙。
巨大的声音震得城上的法军心惊胆颤。
柯尔柏吓了一大跳:“阁下!您这是在自寻麻烦!”
第1153章教皇的无能狂怒?(第二更)
柯尔柏这个财务大臣懂个屁的打仗。
明军火炮一响,巴黎立刻被卷入战争状态。
王太后安妮和宰相马扎然赶紧调动守城的法军,准备开始还击。
但根本就来不及了。
明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城内还在争论,明军开炮了,城内开始抓孔代亲王。
城内还有五万精锐法军,可五万人那是一句话说调集起来就调集起来的?
如果说巴黎的防御值是100分,现在最多只有50分钟,完全不及格。
而明军刚刚一路横推而来,士气正旺。
天黑之后,明军的火炮声依然没有听。
几百门火炮交替轰炸,给巴黎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直到第二天早上,巴黎陷入深深的疲惫。
恐慌的情绪在城中发酵了整整一夜。
王太后安妮已经斗志全无,马扎然表示可以投降了。
可怜的路易十四才十三岁,如果再大一点,估计明军攻打巴黎城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柯尔柏没能回去,王太后安妮再次派使者前来。
于是,在崇祯二十四年五月一日这一天,巴黎的城门被打开,法国人宣布无条件投降。
主要还是巴黎的城楼已经被轰崩塌了一块。
五月二日,远在紫禁城的崇祯接到了最新的电报,他愣了半天。
卧槽?(四声,二声)
巴黎被攻破了?
这这……
朕有点不太相信啊!
这个时代的法国,不是欧洲陆地第一强国吗?
这也太快了一点吧?
一天后,也就是五月三日,崇祯又收到了郑成功的一份汇报。
他这才知道原因。
原来郑成功开出的条件还算很照顾法兰西了。
交出孔代亲王,处死那些贵族。
这对于王太后和路易十四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至于禁止使用蒸汽机这事,法国准备交300万两的专利费。
崇祯有一个预感,接下来欧洲会变得非常精彩。
西班牙被干废了,法国跪了,英国跪了。
德意志一盘散沙。
奥地利穷得就快要去要犯了。
强国中,只剩下荷兰了。
瑞典算半个强国。
哦,对了,俄罗斯也算是欧洲国家。
差点把意呆利给忘了。
五月五日,崇祯给郑成功致了一份电报。
内容大致如下:带着火炮,去罗马的梵蒂冈走一趟,跟教皇谈一谈,让教皇承认大明在欧洲的贸易地位。
为什么一定要跟教皇谈谈心?
理由很简单,教廷到目前为止,还是欧罗巴的精神领袖。
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崛起虽然使得欧洲人开始追求自我,神权开始慢慢衰弱,但衰弱是有一个过程的。
和教皇谈完,明军的地位才会真正往上提一个层次。
这样,大明银钞的推行,也会更顺利一点。
在巴黎一间繁华的官邸,爱丽丝穿着华丽的长裙走了进来。
“周,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见面了。”
此时的爱丽丝,心情复杂。
法兰西陆军第一的神话,在这个年轻女孩的心中破灭了。
“是啊,才过去不到十天。”
“你们到底是怎么击败海军和莱蒙元帅的?”
“就用火炮和火枪咯。”周全斌摊了摊手。
这时,宫廷中的一个内侍过来了:“周全斌阁下,尊贵的王太后有请您过去一趟。”
“请我?”
“是的。”
“有什么事吗?”
“说是商议两国和平一事。”
郑成功耸了耸肩,说道:“人间点名找你,你不要看我。”
周全斌莫名其妙到了王宫,进了王太后的寝宫。
咦?
谈两国和平的事情,要进王太后的寝宫谈的吗?
王太后:小伙子,你终于来啦,我等你好久咯。
“周,你实在太迷人了,我第一眼看见你,就恨不得把你全部脱了。”
后面传来王太后的声音。
她快速走过来,一把抱住周全斌,周全斌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嘴巴已经被王太后稳住。
“来吧,什么都不要说了,用点力!”
一个美丽的夜晚过去了,三天之后,大家看见周全斌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仿佛一头耕了几天几夜田的牛。
累坏了。
爱丽丝正在明军的临时办公官邸。
她说道:“我劝你们还是尽快把军队撤出去,有些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法兰西是信奉天主教,如果教皇知道了,必然会号召整个欧罗巴与你们为敌。”
时间推移到六月,法国巴黎事件快速传到了罗马梵蒂冈。
梵蒂冈传来了愤怒的声音:消灭异教徒!
接下来,教皇开始对欧洲各个国家发出命令。
郑成功:陛下说得真准,确实应该去梵蒂冈溜达一转。
此时,欧洲东部大平原正是盛夏时节。
从遥远的吐鲁番运过来的火药和军衣,一箱箱搬运下来。
铁轨已经铺设到距离萨马拉不远的地方,据说下个月就会竣工。
朱慈烺在继续写他的军旅。
“崇祯二十四年五月,罗斯人开始主动对我们发动进攻,双方展开了多次小规模的战争,伤亡不大,罗斯人可能是在试探我们。”
“崇祯二十四年六月,莫斯科方向不停传来重兵集结的消息,听一些过来的商人说,莫斯科准备跟我们打一场打仗,我认为这个消息是不准确的。”
“如果商人都知道罗斯人的决策了,那么他们该是有多失败?”
“没有迹象表明罗斯人会大军压境,但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
“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在这一带一共建立了十三个城寨起来,加强了当地经济、人口的紧密性,我军在当地的根基明显牢固了许多。”
“罗斯人可能是害怕我们用现在的方法,将这里彻底从罗斯国分化出来,所以莫斯科方面已经开始着急。”
六月十日,朱慈烺到了李定国的办公点。
“殿下,近日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罗斯人散兵在附近游荡,我怀疑罗斯人可能快要忍不住了。”
“所以需要我做什么?”
“你率领一支骑兵,快速扫荡罗斯人的散兵,切断这一带。”
“是!交给我吧!”
“殿下,不可恋战,只需要清扫他们的散兵即可。”
第1154章说到了就来了(第一更)
朱慈烺说道:“嗯,我知道。”
六月十三日,朱慈烺领着8000骑兵,向西边推进。
根据孙元化提供的情报,方圆两百里,有多个罗斯人的据点,都是以散兵的形式分布着。
朱慈烺拿出孙元化给的地图。
上面有标记敌人可能存在的地方。
早在一个多月前,明军的参谋部就对西边的广袤地带进行了大规模的侦查。
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并不多。
但是大部分遇到明军的俄罗斯老百姓,都显得很兴奋。
他们有的是憋足的汉语说了几句,实在不会说汉语,好在明军每一个团都配置了会说罗斯语的人。
“你们是东方明朝来的人吗?太好了,我们早就听说过你们,我们现在准备去萨马拉,我们可以去那里吗?”
“听说那里很好,我们村里的很多人都想去。”
“……”
这些罗斯人穿着破烂,身形枯瘦,胡子长得很长。
现实在他们身上刻下了残忍的印记。
“这些都是农奴。”娜塔莎用汉语对朱慈烺说道,“他们没有人生自由,应该都是偷跑出来的。”
“我一个月前听刚到萨马拉的一些人说,许多村子发生了,还有一些城镇也有不少农奴偷跑出来。”
“他们都打算到萨马拉。”
朱慈烺好奇地问道:“这种现象多吗?”
“应该不少,听说他们现在称呼萨马拉为‘理想之地’。”娜塔莎看着前面,突然看到一个牧师,她指着那个牧师说道,“看见那个牧师了吗?牧师们现在也想去萨拉玛。”
“牧师们说萨拉玛是圣经里最靠近伊甸园的地方了。”
朱慈烺也读过不少关于西方的书籍,他知道伊甸园是指西方宗教里的一个地方。
“还有人说,伊甸园就在东方,现在不少人都想要东进。”
朱慈烺没想到明军在萨拉玛附近搞发展搞建设,对这一带的影响居然这么大了。
看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果然是全人类共有的。
明军的开发与建设,显然已经形成了一股虹吸效应。
朱慈烺现在可不仅仅是军官,他还是大明伏尔加河布政使了。
这半年来,以萨拉玛为中心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几乎都是出自朱慈烺之手。
无论是开荒种地,还是狩猎,养殖,都在有条不紊推进。
而且还有立法和通商。
这些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