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必当赴汤蹈火!”
“有你在,朕的确很放心,放手去办,朕全力支持你!”
再细的事情,崇祯就没有过多去谈了。
他一个皇帝,要把控的当然是大方向,具体执行的方案,需要军委会和秦良玉来制定,提交给他审核即可。
秦良玉走之后,王承恩快步进来,他向崇祯呈递了一份南方送过来的最新情报。
是温体仁写的。
崇祯看完后,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岂有此理!
南直隶的读书人关于报纸案闹得非常厉害,一些乡绅地主、富商私下在鼓动一些年少意气用事的读书人,趁机制造混乱。
那些学生竟然已经在大街上聚集!
这些人实在不像话,这是在逼朕啊!
他立刻给南京的六部写了一封手谕,把那些尚书统统臭骂了一顿。
“敢公然在大街上反抗朝廷,这是要造反?”
“这群腐儒!真当朕不敢动手!”
王承恩在一边道:“皇爷息怒,注意圣体。”
“这群腐儒!朕的《国富论》他们一篇都不看!他们就敢大言不惭说那些祸国之论!他们成天聚集在东林书院,嘴里说着以天下为己任,他们可上阵砍杀过一个敌人?他们可曾向朝廷纳过一粒米的税?他们可曾下田种过一株粮食!”
崇祯走过去,一把取下墙上的剑,拔出来,锋利的剑刃映照着寒光,将他的双眸映衬得冷光熠熠。
他的声音锋利如刀:“一张嘴长在身上,平日里私下议论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胆敢公开聚集反抗!是在逼问朕手中剑利否!”
“皇爷,奴婢倒是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你说!”
“马上南方要秋收了,不宜大动干戈,以免影响粮食收成,民以食为天。而且蒙古一事为平定,若是南方再闹出大乱子,南北吃力,可能被朝中有心人利用钻空子。”
崇祯看着外面,发了一会儿呆,才收期间,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咱们的王承恩也懂朝局了,不错,不错。”
王承恩吓得连忙跪在地上:“皇爷饶命,奴婢也是跟着皇爷久了,耳濡目染,奴婢再也不敢乱说话了。”
“起来,朕又没有怪你。”
王承恩这才起身,但他刚才是真的感到害怕。
“你说得没错,李元起案后,朕一直想动冯英,但现在不是时候,南方马上要秋收了,没有任何事情比粮食的事情更大,吃饭是大于天的事,大明朝的老百姓在这方面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皇爷英明。”
“但这群南方仕子太不像话,朕已经给东林七君子翻了案,已经让东林书院在那里继续待下去,他们是给脸不要脸!”
大明朝啊!
这个家确实不好当。
别看现在银行正在顺利往前推,也别看边境暂时安宁了。
但其实每往前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就说安南这个地方,非常排斥大明,视明朝为侵略者。
但它是必须要被拿下的,安南是巨大的粮仓,也是大明执行南洋战略的前线阵地,是大航海战略很重要的一步。
安南那是以后的事。
现在南方的局势并不稳定,看来要加快调一个军过去镇场了。
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等秋收一过,秋税征收后,就要拿出强硬的态度了。
要不然,新农政想在东南推行下去?
想都不用想。
一旦将东南端了,南方其他省,都不足为虑了。
无论是银行也好,军政也好,首先都是要保证土地改革的完成,要让农民尽快获得土地,把生产力解放出来。
八月二十八日,大明日报头条:军队军官介绍
八月二十九日,大明日报头条:军队军官介绍。
八月三十日,大明日报头条:军队军官介绍。
八月三十日,皇帝带领满朝文武大臣前往忠烈祠祭拜。
九月一日,北京城,皇宫前的长安街,大阅兵开始。
一大早,街道两边就出现了许多人。
街道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文武百官早已在大明门(皇宫的正门)前集结,今日文武百官全部身披朝服,按照级别整齐列队在大明门前。
远处旌旗避空,皇帝御驾在所有人正中央。
皇后周婉言身披凤袍,懿安皇后张嫣,皇贵妃田秀英,田妃,还有红娘,都在左右。
不多时,身披铠甲的天雄军军帅卢象升带着天雄军,整整齐齐向长安街走来。
天雄军的步伐整齐到横竖仿佛都有直尺比划过一样,一个个方阵,一排排士兵,动作都是一个模子雕刻的。
这彰显了天雄军的军纪之严苛。
军队不同寻常,军队讲究的是军令如山,是指挥统一,这样的军队在上战场后,行动力和战斗力才是最强的。
最前面走过的是一队队骑兵,他们是天雄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的精锐铁骑,号称天雄铁军。
按照新军军制,每一个师有5000人,第一师和第二师原本有一万人,可现在走过来的却只有1000人!
为什么?
因为在辽河之战中,天雄军第一军第一师和第二师就是主力作战的两个师,伤亡人数达到9000之多,有很多伤员根本没有办法行动。
即便是走过来的这些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伤,有的甚至只剩下一只胳膊。
这些人是要退役了的,但崇祯依然让他们参加了这一次的阅兵。
因为他们就是这次阅兵仪式中最耀眼的英雄。
崇祯要亲自对他们进行褒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尊敬英雄,才能强大。
第121章 勋章,民心,未来!(第一更)
正统历史上,明朝末年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年代。
为什么这么说?
难道是因为明朝末年真的人人贪生怕死,人人贪污?
还是明朝真的气数已尽?
并非如此。
就说正统历史上,明末还真有不少想做点实事的人,例如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人,再例如郑崇俭、熊文灿这些人。
可为什么好端端的大明朝,却偏偏就这么亡了呢?
王朝灭亡的前夕都有一个现象。
什么现象?
真正办事且有功劳的人得不到认可,甚至被排挤,被打压。
而那些不干活,只知道搞人事斗争的人,却占据了重要位置,他们也不是没有真才实学,就是不用在正途上,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出发。
什么叫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出发?
就是看见别人立了功劳,怕威胁到自己,就想天方设地法去陷害、排挤。
搞破坏本身比搞建树要容易,真相还没有准备好,谣言已经传播千里。
这些人上位,掌握了话语权,久而久之,即便有真才实学想做些事的人,也不敢了。
恰好,正统历史上的崇祯朝,就把这个现象演绎到了极致。
所以啊,穿越过来的张凡,是十分警惕这种现象的。
例如东南那些仕子,别看他们没有在朝堂上,但他们却掌握了东南一带的舆论权,不干正经事,又喜欢找存在感。
崇祯为什么要定建军节?
因为大明朝的士兵地位太低了!
就说军户,被绑定世代为军户。
你爷爷是军户,你爸爸就是军户,你也得是军户,你儿子、孙子都是军户。
明朝是有贱籍的,军户就是贱籍之一。
军户不能从事别的职业,就算你是个读书的天才,或者是经商的天才,或者喜欢科学,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你也只能做军户,子承父业。
招募的士兵社会地位也低,他们无非就是走投无路了所以才参军,也不是真心为了保家卫国。
但你能全怪他们吗?
他们得不到最基本的尊重和待遇,如果换做是你在公司上班,一线员工,经常拖欠薪资,老板不管你死活,你还会卖命吗?
其实你要的并不多,能有一份稳定的薪资,能养家,能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和归属感。
他们也是,他们想要的也不多。
最起码的尊重。
所以,当听说庙堂之上,当今天子向天下颁布了九月一日为建军节,属于军人的节日的时候,许多边关的将士都很震惊,有不少人甚至感动得留下了眼泪。
而这一次,北京城的大阅兵,也绝对是受到了九边将士的关注的。
无数人没有来,但都想听听,都想看看,那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
那些受了伤的天雄军第一师和第二师的将士们走过来,翻身下马,整整齐齐排列。
身姿挺拔,神色坚毅。
崇祯纵马上前,大声道:“明军威武!”
众人大声吼道:“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一千个人同时喊出来,瞬间燃爆了现场。
某些文官一直提心吊胆,深怕这些武夫大逆不道在这里动手,现在则直接被震得双腿发软。
崇祯似也感觉体内热血沸腾起来,大声喊道:“明军威武!”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在众人的高呼中,皇帝翻身下马,向他们走去。
崇祯走到一个普通的士兵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天雄军第一师第三旅第四团的张富贵!大名府濮阳县人!朕记得你!去年朕北征草原,天雄军打破莽古尔泰正蓝旗,大捷!就是你浑身是血,回来报信!”
张富贵双眼瞬间就红了,眼泪夺眶而出:“陛下!”
崇祯一把捏住他左边空荡荡的袖子,语气坚定道:“男儿大丈夫,何须马革裹尸还!前线的将士们都是大明的好男儿,但后勤也是保证战场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大明依然需要你!”
皇帝这是在鼓励一位因战争而落下残疾的人。
其他人见皇帝连一个普通士兵的名字都记得那么清楚,顿时红了眼眶。
仪仗队勋章拿过来,给每一个人佩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