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对于火炮而言,最难的就是炮管的制造,而同口径下,身管越长的炮管越难制造。
为了降低技术难度,他们就是瞄准了短身管火炮上,既然都是短身管火炮了,那么口径自然要加大,于是乎,他们就是搞出来一百五十毫米的短身管火炮。
这刚制造出来第一门样炮,只打了一发实弹呢,军械处的人看见了实弹测试后就是目瞪口呆,然后直接把这门样炮给拉走了
因为这玩意威力实在太大,一百五十毫米的口径炮弹,其爆炸威力比两百毫米的圆形炮弹大多了。
至于射程短了点只有四千米左右,这不重要,哪怕只有四千米但是也能吊打一切现有的各类前装滑膛炮。
重量的话,战斗全重两点五吨,行进全重大约三吨,这点重量对于习惯了使用了重炮的大恒藩镇军队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别说两三吨了,哪怕是七八吨乃至十吨左右的重炮,大恒藩镇的炮兵将领们也敢直接拉上去当野战炮用!
普通的沙阳马拉不动没关系,他们还有体型巨大的拉尔马。
那些三百毫米口径的巨型短管滑膛炮,当年的第六重炮团都敢拉着从南部防线一路杀到重广城外!
所以区区这点重量,完全不算什么。
对此,林子然也是感到有些欣喜,越发觉得当初决定迅速拿下郡城是正确的。
不为别的,仅仅是一个罗安兵工厂就值回票价了。
有了这个兵工厂,他麾下部队的武器弹药的供应能够直接飙涨一大截。
现在不仅仅能够自给自足各类武器弹药,还能生产更先进的后装火炮。
如今罗安兵工厂这边,可已经是对火炮的生产线进行调整,准备量产钢制后装火炮了。
这一点是青山机械厂无论如何也做到的。
如今的青山机械厂,都只能是继续以手工装填小规模生产,一个月也生产不了几门。
但是罗安兵工厂的火炮厂如果改造完毕,一个月至少能生产三十门以上的七十五毫米钢制后装跑,哪怕是现在的生产线还没有改装完毕,但是都已经是提供了好几门后装炮了。
甚至都还弄出来了一门一百五十毫米的短管榴弹炮。
这种效率和技术能力,是青山机械厂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南海州内第二大综合兵工厂,可不是开玩笑的!
看着正在道路上行军的试验炮兵营的这些后装火炮,林子然感觉强攻定江要塞的把握又多加了几分。
这刚去的时候估计困难了点,但是后头的罗安兵工厂正在日夜不停开工铸造后装火炮呢,如果前头的战事稍微持续个十天半个月,他就能再获得几门后装炮。
如果一个月,他就能多出来十几门后装火炮,其中至少会有好几门的一百五十毫米短管后装炮。
带着这些后装火炮一路南下,林子然的亲自率领的大量步兵和炮兵,为了保证不出差错,所以走的比较慢。
但是作为前锋部队的第一骑兵旅以及第一师却是已经提前抵达了定江要塞北郊。
徐中书作为第一师师长,前锋指挥官在刚抵达定江要塞北郊,就带着一票参谋军官拿着望远镜看了。
这一看,就是让他皱眉不已!
这个定江要塞,还真的是一个纯粹无比的要塞堡垒啊!
定江要塞位于罗河之西,定江之北的河口位置。
定江要塞所在虽然是河口,但实际上地形比较高,搞出了河面大约数十米。
这就意味着居高临下。
面向西北方向是高大厚实的类似半圆形的城墙,但实际上这城墙是标准的棱堡城墙,有着众多的突出部用以部署火炮、步兵火力等等,以形成众多的交叉火力。
这还不是全部,在城墙之外,则是同样负责的壕沟防御体系!
整个防御体系,短短不过一千多米,但是城墙、壕沟等体系加起来,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富有纵深,可不是只有孤零零一道城墙。
这一道防御体系,至少可以部署上百门火炮,上万名士兵同时进行作战。
看着几乎武装到牙齿还厚实无比的定江要塞西北城墙防御工事,徐中书尝试着推演了一下进攻,最后微微皱眉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恒传统 骑马圈地
如果他的第一师直接发起强攻的话,自己的师属炮兵团估计会被压制,就算不被压制估计炮击效果也不会太好,步兵如果直接冲锋进攻,那就是送死。
只能是在外围开始挖掘交通壕推进,但即便是这样,也会面临敌军火炮居高临下的打击。
当然了,他之所以只是皱眉而不是绝望。
那是因为他尽管认为这定江要塞很难打,但是却并非打不下。
火炮被压制了,那么就挖掘交通壕逐步推进,然后利用己方后装步枪的战术优势,躲在战壕里推进,对准数百米外的敌军进行逐一杀。
敌军不冒头的话继续推进到数十米,然后通过投掷手榴弹、动用己方的九斤轻型臼炮等方式发起进攻。
如果敌军进行反冲锋,那么更简单了,自己的后装步枪火力将会让对方见识见识什么叫做步兵火力风暴。
至于那道十多米高,同时也有十多米厚的城墙,只靠他们第一师是不行了。
得等到主力部队的重炮抵达!
只要己方的炮兵部队抵达,利用远程火炮压制敌军城头上部署的炮兵部队后,重炮部队上前发起炮击,接下来又是老一套的进攻套路。
整个过程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己方进攻部队的伤亡可能会比较大。
而伤亡大,这就是大麻烦了。
藩镇之间的部队交战,对伤亡的承受能力非常有效,尤其是进攻作战,绝大部分部队伤亡超过百分之十基本就会丧失进攻能力了。
这和军官指挥能力什么的没有关系,而是士兵们不愿意继续送死。
大家都不傻!
大恒识字率其实挺高的,虽然因为战乱的缘故有所下降,但是现在成年男性的识字率也就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人家哪怕只是个士兵,很多也是读过书,虽然学历低了点,人家也知道这只是一场内战,而且还是藩镇之间的内战。
任凭你林子然吹出花来,人家也是认定了,这只是一场内战,打来打去还不是一个鸟样。
乱世吃饭艰难,当兵吃粮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但是林子然想要让这些士兵们为自己死战不退,那就别指望了。
林子然说多几句,那些士兵们心里就会嘀咕:说的那么好听,你林子然咋不提着枪和我们一起冲锋啊!
话说,内战无力也算是大恒人一个传统了
大恒千年来爆发的内战次数多了,但是绝大部分时候内战都是打的比较软弱无力。
历史上也很少有因为内战而导致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情况。
话说如果每一次内战都死磕,估计大恒人早死光了,不可能持续扩张到现在的七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突破两亿多。
大恒人善战,那只对外征战,可不包括内战。
大恒人打外战的时候都是勇猛无比,大恒帝国打一场恒奥战争,伤亡突破百万但还不是照样打,后来之所以被迫和谈纯粹是因为财政崩溃打不下去了。
对外征战大恒人之所以这么积极,这也和大恒人的部分传统有关,比如攻克某个敌国土地后,一般都是会把土地直接分给参战士兵,按照军功不等直接分土地,那可是动不动就是几百亩上千亩的分。
有时候占领的土地面积太大,参与战斗的士兵太少,军方甚至会让士兵们在规定时间内骑马圈地,规定时间能能圈多少那都是你的。
还有战利品规则,除了军需以及大件战利品之类,对于大多情况下,士兵缴获的私人战利品,不要求上交。
甚至两百多年前的时候,还出现了金币规则。
当时大恒刚统一就和西边四国开战,战争时期有一个步兵连攻占了攻克了一座敌国银行,在里面发现了地下金库,并有大量的金币!
直接把偌大一个金库的金币直接让士兵们取走是不可能的,那可是一整个国家的金币储备呢,但是不给更不行,这不符合大恒传统。
最后根据大恒人的优良传统,专门制定了一条金币规则:凡是当天参与进攻该金库的士兵穿着标准军服,不得携带其他物品或穿多余衣服进入金库,然后甭管你手拿,还是用衣服包着走,能带走多少金币,那都属于你。
阵亡或受伤的士兵们则可以派遣家属或代表参加。
最后大部分士兵都选择了用衣服尽可能的包裹着金币,然后拖着出去
这个金币规则,那可是相当出名,大恒人喜闻乐谈的事,后来大恒军方甚至为了迎合这个需求,特地在后面的军服里加个几个小设计,附带绑带,就是为了能够让士兵在这种关键时刻,用军服充当包袱尽可能的携带更多的金币。
这一军服设计,两百年来从未变过,哪怕两百年来一共也没执行过几次,那怕现在林子然麾下的罗安守备军的标准军服,其实都是有附加的绑带以及扣子的。
从这个金币规则就可以看的出来大恒人在对外扩张的态度了。
每一次对外战争,那都是一场利益瓜分的盛宴,要不然也不会每一个大恒人一听说对外打仗了,全都跟打鸡血了似,甭管是普通人还是权贵子弟,一个个都是兴奋激动的报名参军,生怕去的晚战争提前结束没能捞到战功、战利品。
但是内战嘛!很抱歉,大恒人普遍没啥兴趣,反正打来打去也就那个鸟样,金币规则、跑马圈地这些规则在内战中不施行,也没人敢这么玩。
你一藩镇打赢某个藩镇后,敢在新地盘里玩骑马圈地,人家农民分分钟拿出火枪来一抢崩了你,闹大了直接起义给你看。
话说,大恒人,尤其是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的火枪持有率是百分百,人手一杆火枪可不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