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连城内的治安等事务都需要他们管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恒统一军真都不管这关崇城了,好歹这也是一座郡城,人口二十几万呢。
这不,等到第四军的部队抵达后,该城就是进入了被大恒统一军全面接管。
大恒统一军京州方面军,一共辖有六个军,分别是两个骑兵军和四个步兵军。。
四个步兵军里,第三军因为在前期渡江里,损失了不小,所以在南线三镇战役里是没怎么参战,而是作为战略预备队使用,主要是预防万一,同时也是用来休整和补充。
南线三镇战役结束后,第三军也是完成了新兵补充以及武器弹药的补充,再一次齐装满员的第三军由此承担了全军前锋的任务,成为了第一批北上的步兵军部队,同时第八军虽然不算主力部队,但是在渡江以及南线三镇战役里也是没有收到什么损失,所以搭配第三军一起北上。
也悠悠读书 就是说,现在的第三军和第八军,乃是北上奔袭作战的主力步兵部队!
后头的第七军则是会持续跟上,作为第二批北上部队。
至于后头的第四军,则是南线三镇战役里的主力部队,再加上还要留下一部分兵力处理战俘等,所以北上时间会稍微慢了一些。
考虑到第四军之前作战消耗大,比较疲惫,需要给让他们休整补充一段时间,至于接管关崇城和看守俘虏,整编投诚部队,也是他们的任务之一。
接管关崇城,看守,整编后头的十几万战俘以及投诚部队其实只是小事,主要的还是休整补充为主,充当京州方面军的战略预备队,同时保障前线大军的后方。
南线战役里,大恒统一军可是抓了超过十万俘虏,另外还有七万多人反正起义部队。
这加起来可就是十七万呢,虽然这些部队都已经被全员缴械,翻不了什么风浪来,但是按照大恒统一军的一贯原则,后续是会从这些投降,投诚兵力里挑选士兵,用以整编新部队的。
而这个任务,主要是由第四军负责。
第四军需要抽调一部分军官以及骨干士兵,作为新整编部队的骨干。
六月十日,林子然正式下令组建第十二军、第十三军,两个军一共包括六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两个独立炮兵团。
所需的士兵,从投诚投降部队里挑选,所需装备,从缴获的装备里挑选。
实际上仅仅是两个军都无法安置足足十七万的投降,投诚部队的,所以后头还会再抽调一部分人整编两个守备师,剩下的一股脑整编为工兵师。
这些整编部队的工作安排下去后,自然由下属个机构负责,林子然也是没有怎么关注了,这些事大恒统一军都是干的非常熟练了。
要知道大恒统一军里的几乎绝大部分兵力,都是从投诚,投降的各藩镇部队里整编出来的。
纯粹自己新招募编练的部队,加起来也就十来万人而已。
这种事干的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
甚至,这种情况也是很多藩镇部队愿意在最后关头投降,投诚的主要愿意,因为普通士兵以及基层不用担心失业。
普通士兵只要愿意并被选上,就能继续服役。
基层军官只要愿意,同时被挑选中的话,就能前往速成班进行再培训,合格后就能够安排进入各部队。
中高级军官是别指望继续带兵了,但是林子然一般也不会亏待他们,都会保留他们的军爵,给他们一个高级顾问之类的头衔或者虚职,虽然说前期会被软禁,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但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
同时在他们原先效忠的藩镇彻底败亡后,同时个人态度又比较良好的话,还会提前解除软禁,你爱干嘛干嘛去,大部分选择了当富家翁,而有些则是继续从军。
继续从军虽然短时间内没办法继续领军了,但是陆军统帅部里的很多没啥实权的职务还是可以担任的,比如参谋部里实际上就有不少的投诚高级将领,以顾问的形势帮着出谋划策。
部分人因为参谋出色,态度良好,加上个人能力的确不错,都已经获得了复出的机会,在野战部队里担任副参谋长,军下属各科科长,炮兵参谋,骑兵参谋之类的职务呢。
有几个人甚至都已经是担任了守备师的师旅长呢。
林子然没把他们的路子彻底堵死,还留下了一些口子。
好歹给他们留下一点希望不是,要不然的话,什么希望都看不到,他么就会拼死抵抗。
这一次处理这十七万的投降,投降部队,同样如此。
不过这个时候的林子然也不怎么关注这些投降部队了,他更关注持续北上的两个骑兵军以及第三军等部队的情况。
只不过前面几天里,一切风平浪静!
直到了六月十八日,第二骑兵军才是和敌军爆发了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第二骑兵军京师东南方向大约五十公里的地方,拦住了一支大约八千人的京州部队。
这支部队就是接受了命令,前往京师增援的。
紧接着好几天,第二骑兵军和第三骑兵军持续和敌军接触并交战,由此宣告了京师战役的展开!
第五百六十三章 兵临京师
京师,严格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名,只是大恒传统上对国都所在的地方的称呼。
大恒第六王朝平定天下后,并没有选择前面几个王朝都定都于京州丰阳,而是选择了距离丰阳一百多公里外,同样是镜河沿岸城市,距离出海口约八十公里的西平郡郡城。
主要原因就是当年的丰阳被战火里彻底摧毁,想要重建的话耗资巨大,所以选择了隔壁的西平郡的郡城,以西平郡为京师。
当代京师,其城区规模庞大,官方统计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人,乃是大恒帝国里人口最多,城区面积最大,同时也是工商业最发达的一个城市。
京州机器局,就位于京城之东郊,镜河沿岸,始建于一百三十年前,当年初建就耗资上百万恒元,后来规模逐渐扩大,逐渐成为大恒帝国最为庞大,最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并在恒奥战争期间达到巅峰。
恒奥战争里,该机器局以一己之力供应了整个帝国超过半数的各类型火炮供应,超过六成的火枪供应,三成的各类弹药!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机器局当时还生产了帝国几乎所有的精密制造类的机械设备,拥有第一家大型机械纺织厂等等。
当年的京州机器局,厂区沿着镜河南岸延绵将近十公里,内设数十个分局,涵括矿务,钢铁,造船、武器、机械、化工等所有工业部门,生产武器装备,只是他们诸多业务里的其中之一而已!
怎么说呢,当初大恒帝国,其实是把京州机器局,当成了综合性工业机构来打造的,这从名字就看的出来,不叫兵工厂,而是机器局!
当时世界上有的工业部门,京州机器局里都有,甚至内部还有技术学校,医院。
大名鼎鼎的京州理工大学,京州第二国立医院,就是当年该机器局的附属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当年京州机器局是庞大的,也是特殊的,因为京州机器局就是大恒第七王朝试图推行工业化的试点以及源头。
它们研发制造了生产第一台工业用蒸汽机,第一台舰载蒸汽机,有力推动了大恒帝国的工业化发展。
不过随着大恒帝国的逐渐崩溃,京州机器局也是不可避免的没落了,昔日延绵河岸实际公里的工厂区虽然还在,但却已经不属于该局了。
恒奥战争后,该局就已经是直接被肢解了,旗下各部门相互独立,京州机器局内部,只保留了武器业务,成为了一家综合兵工厂。
实际上,大恒里的其他挂着机器局名头的兵工厂,大多都有这么一个发展过程,机器局早期基本都是属于综合性的工业研发生产机构,都是在恒奥战争以后,才逐渐剥离其他业务和资产,演变为专业兵工厂的。
大恒统一军控制下的南州机器局也是同样如此。
京州机器局过去很辉煌,今天依旧辉煌!
现在的京州机器局,依旧是大恒帝国内规模最为庞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综合性兵工厂,拥有员工三万多人。
去年开始陆续转产后装线膛武器,目前已经通过改装生产线,新建生产线,拥有月产罗安三型步枪两万支的能力,月产各类后装线膛炮一百五十多门,能够大批量生产褐色火药发射药,生产十三毫米全金属子弹,各口径后装线膛炮弹。
最近几个月也开始紧急模仿生产速射臼炮了,上个月刚投产,就已经先后供应了一百多门速射臼炮。
该机器局的武器产能,相当于福元军械厂和南州机器局的总和!
如果不是该局产能过于庞大,大恒统一军也不会在制定北伐作战计划的时候,把该机器局列为第一阶段的主要作战目标了。
第二骑兵军以及第三骑兵军等部队奔袭京师,其第一目标甚至都不是说攻克京师,也不是说围点打援,第一目标乃是抢占或围困或破坏京州机器局。
京州机器局,才是总数五万多大恒统一军骑兵的第一作战目标!
至于围点打援,抢占京师之类的,那只能算第二作战目标。
六月二十一日,第二骑兵军下属第九骑兵师,历尽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中间还顺手和第二骑兵军的第十骑兵师,第十一骑兵师打了一股八千多人的增援敌军。
不过战斗还没有完全结束呢,第九骑兵师就先行撤出战场,然后继续北上!
从南方北上的第九骑兵师,并没有沿着铁路线一路直奔京师城区而去,而是在距离京城城区三十多公里的时候,就脱离了脱离以及公里,直接朝着东南方向而去。
因为他们的目标乃是京州机器局,而不是什么京城!
为了尽快的赶到京州机器局,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给敌军留下时间应对,第九骑兵师甚至顾不上战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