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步理清楚了这两大方向的进攻后,林子然也是开始调遣兵力增援紫胜州,曲阳州一线。
目前紫胜州一线,只有一个第五军而已,而曲阳州一线,也只有一个第八军。
这两个州的后方,部署了第九军充当战略预备队,而实话说,这样兵力还是过于单薄了,别说进攻了,就算是防守都比较吃力。
现在京州打开了局面后,林子然自然是需要增兵紫胜州和曲阳州一线,免的中部腹地被捅了个大窟窿。
为此,他把较早期整编的第十三军通过铁路,调往了紫胜州一线,协助第五军布防紫胜州北部。
这样也可以让第九军腾出手里,专心布防罗河一线,同时负责控卫罗海城这个罗河的入海口。
抽调第十三军增援紫胜州之后,林子然还正式下令,成立第三军团,暂时辖有第五军、新编之第五炮兵旅以及新增援过去的第十三军,负责紫胜州区域事务,同时肩负着北上南湖州东部、平南州西部的战略任务。
由吴大江担任第三军团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上卿
同时设立第四军团,暂时辖第二军、第九军,第一炮兵旅,以负责南海州、曲阳州防务的同时,肩负着北上南湖州西部、西北州东部区域的部分任务。
由第二军军长穆宏康调任第四军团司令,并同时晋升为陆军上卿。
又下令设立第五军团,辖第十军、第十一军,驻防宁禹州、中洛州南部,防备南部的丹拿王国、卡西王国,由王道担任军团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上卿。
又下令设立第六军团,辖第一军、第一骑兵军,负责中洛州北部防务的同时,肩负着进军西北州的重任,由第一军军长徐中书陆军上卿担任军团司令。
同时在京州设立京州卫戍司令部,辖第八军以及三个新整编的军,第十四军、第十五军、第十六军,另外新建立的第六炮兵旅。
京州卫戍司令部,由林子然的心腹爱将,随营学堂出身的骑兵将领,宋游上卿任司令。
此外,地位非常特殊的近卫部队也有所变动,近卫部队不久前刚从警备师扩编为近卫军,然而这一次林子然趁着设立军团的时候,再一次对近卫部队进行升级,近卫军扩编为近卫军团,由嫡系将领,刚调任近卫军军长不久的张寒秋上卿担任近卫军团司令一职。
后续的话,六个军团各自负责一个方向战事,京州卫戍司令部居中充当战略机动力量,再加上一个近卫军团拱卫皇室,全部地面作战部队,一共拥有八个军团番号。
而上述各部队已经是大恒帝国林氏王朝的大部分地面正规军部队,再加上部分守备驻防部队,就是构成了整个大恒帝国正规军部队。
抛开特殊的近卫军团外,陆军部队一共拥有十六个军,三个骑兵军,六个炮兵旅,若干独立守备团。
每一个军都是属于标准编制军,辖有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野战重炮团、一个军属警备团等部队,满员编制约六万人。
三个骑兵军则是每个骑兵军辖三个骑兵师,一个军属骑炮团,辖有兵力约两万八千人。
六个炮兵旅的编制倒是有些复杂,主要是陆军部队编制的炮兵旅,根据不同作战区域、敌军强弱等不同的情况,配属不同的火炮,同时具体编制也有些不一样。
因此每个旅配属的火炮编制都是有着差别的,毕竟同样挂着炮兵团的名头,但是配属七十五毫米口径的火炮,能够达到五十多门,但是如果配属重大口径火炮的话,那么就不可能保持这么多的火炮数量了。
比如第二炮兵旅,辖有一百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上百门,但是第六炮兵旅呢,辖有的火炮只有五十多门,数量差距一倍多。
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主京师倒计时
第二炮兵旅和第六炮兵旅所装备的火炮数量差距大,但是并不能说第二炮兵旅就比第六炮兵旅强了,因为第二炮兵旅的火炮,多以一百毫米加农炮和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为主。
而第六炮兵旅的火炮,则是以一百五十毫米三十倍口径加农炮和一百五十毫米二十三倍口径野战炮为主。
南海州海运过来的第六炮兵旅,该炮兵旅所辖的火炮只有五十多门,但是该炮兵旅所辖的火炮清一色的都是属于一百五十毫米火炮,其中一个炮兵团所属的火炮,整整一个团三十多门,都是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另外一个团则是清一色的一百五十毫米二十三倍野战炮。
这个旅调到京州来后,前期的时候,都是直接被部署到了曲平海军基地,另外一个团则是部署在了镜河入海口的辖有河防炮台,用来临时充当岸防火力使用。
不过这个炮兵旅可不是一直用来充当岸防炮兵使用的,只是现在镜河的河防有点薄弱,预计中的镜河入海口以及曲平海军基地的要塞炮兵部队,还没有组建起来,第六炮兵旅也只是暂时性的充当岸防炮兵使用。
毕竟这个炮兵旅依旧是一支实打实的野战炮兵部队,后续还是会抽调上战场的。
虽然说把超过十吨重的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拉到战场,充当野战炮使用有点夸张。
在其他国家里估计敢这么干的话会被人喷死,但是在大恒里却是没人觉得奇怪。
大恒人一直都对大口径重炮情有独钟!
此外大恒帝国林氏王朝陆军的正规军里,还有多个要塞守备团,都是河防、海防要塞部队,包括重广城守备团、罗海城守备团、南丰城守备团以及刚设立,人员和装备都还没踪影的东关城守备团,曲平守备团等。
这些守备团同样是步兵和重炮部队混合部队,驻防各要塞为主。
上述众多部队兵力众多,但是实际上很多并不满编,尤其是装备上,很多都是严重缺编的。
比如第五军团,虽然看起来是有第十军和第十一军两个军了,按照编制编制都应该有六个师属炮兵团以及两个军属重炮团了,但实际上第五军团的后装线膛火炮,加起来也就三十多门,而且都还是右军撤装下来的早期五十一年型的七十五毫米火炮,连膛线都快磨光了的那种。
各部队有强有弱,主力部队能吊打敌军,而若是的第五军团连防守宁禹州都是够呛,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毕竟现在是统一战争期间,侧重点不同,第五军团这种纯粹属于防备南方两个小国的军团,装备一般般也是很正常的事。
不过第五军团就算是弱一些,好歹也算是正规军序列,而且还是属于野战军序列,各方面都还算是好的。
在陆军体系里,还有一部分非野战部队的地方守备部队编制呢,这可不是说各要塞重地的守备部队,而是指各州内的地方守备部队。
主要从各投降投诚部队里的士兵们挑选整编而来,基本上每一批投诚投降士兵,会分成三个批次挑选。
第一批次挑选出来的士兵,会被直接整编为野战部队,也就是类似第十二军、第十三军等部队。
第二批次挑选出来的士兵,则是整编为地方守备部队,各各州守备师。
第三批次的话,也不挑了,剩下的一股脑全部打包编为工兵师,修路架桥或者是帮忙运输辎重等等,基本上就是当成民夫使用,实际上这些工兵师也的确只是挂着陆军工兵师番号的民夫,为了就是不让这些人流落出社会,然后祸害地方。
其中第二批次士兵整编的守备师,数量其实也很庞大的,主要在后方负责弹压地方、剿匪;保护兵工厂、核心钢铁厂、机械厂、造船厂等重要工厂;保护桥梁、铁路、港口等重要交通设施等。
只不过虽然数量庞大,不过陆军作战一向来都是不把这些守备部队纳入作战计划里,毕竟这些部队装备低劣,将士的综合作战素养低劣。
他们基本不配属后装线膛炮,顶多只有一些前装线膛炮,同时配属的步枪也以缴获的十八毫米改装线膛枪为主,士兵也是被挑剩下的,以他们的战术素养在后方维持维持治安还行,但是想要上战场就太勉强了。
连守备师都不被纳入作战计划里,工兵师就更别说了,这玩意其实和后勤部为了某种战役临时征召民夫组建的运输团、旅没啥区别,而很多工兵师,实际上就是被这些运输旅团干同样的事。
不管是守备师还是工兵师,这些都是属于统一战争进行期间的一种无奈之举,陆军方面早就想要对守备师和工兵师进行革新了。
只是现在是统一战争进行的关键时期,军方还是比较谨慎的,不愿意在这种关键时刻里惹出什么麻烦来,所以继续维持着现状。
但是陆军方面已经是开始制定相关的计划,准备在战后第一时间里就对上述两种部队进行改革了。
对此,林子然也是支持陆军方面的革新计划,但是不能着急,至少统一战争结束之前,不能大动干戈,林子然需要保持后方的稳定。
决不能让这好几十万的守备师、工兵师乱起来。
相对于守备师和工兵师的革新问题,现在统一战争才是关键,不管是林子然自己,还是其他人,现在的工作重心都是为了统一战争。
而第二件重要的事,那么就是正式入主京师了。
此时距离京师战役结束已经有些时间了,第八师对京师城区以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反复的清剿,把当地残留的溃兵都是给清理出来了,彻底粉碎了当地任何有组织乃至零散的武装反抗。
同时赵老七率领进入的巡警人员,紧随陆军部队的清剿,围绕着京师城区以及周边郊区地形进行了大规模的治安肃清,对当地的反抗分子进行大规模的肃清。
赵老七的的工作是卓越有效的,带着大量巡警进入京师后,在部队的配合支援下,累计逮捕顽固反抗分子三万余人,标记潜在反抗分子十六万余人,把这些潜在反抗分子从京城区进行强制性的迁移到其他地区。
顺带着还为财政回笼了超过三千多万恒元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