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数高级将领更是获封侯爵乃至公爵,比如吴冠林就是获得公爵爵位。
这让帝国新出来了四百多个军事贵族。
除了军事贵族外,大恒帝国林氏王朝还先后为官系统里新册封了四十多个世袭爵位,五十多个终身制男爵,主要是罗麻子这个马屁精、丁权坤等开国官。
再加上一批投诚藩镇或高级将领爵位,不过数量总体比较少,只有二十多个,主要是霍建昌、苗新甲等投诚藩镇或高级将领。
另外还承认并重新册封了五十多个旧贵族。
由此形成了大恒林氏王朝的贵族主体!
第六百三十四章 贵族和交通
大恒帝国林氏王朝的贵族体系里,有五十多个旧贵族是比较特殊的,他们都是属于姬氏王朝乃至更早期的王朝时期的贵族里,很多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甚至千年之久的旧贵族。
承认一部分旧贵族,是为了体现新王朝继承了大恒人的传统,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为了表达新王朝广阔的胸怀等等。
当然了,这些只是堂而皇之的理由,还有一些实际理由就是,每一次的统一战争里,贵族们都是需要站队的,站在胜利一方的贵族自然是能够保留爵位乃至更进一步;站错队的那些贵族们,自然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这一次新王朝承认并重新册封的五十多个旧贵族,就是在统一战争时期里坚定的站在了林氏王朝这边的旧贵族。
包括蒙氏公爵,人家把嫡孙女都嫁给林子然了。
其他很多贵族也都是出钱出人,当初南海州的旧贵族们,联手一口气购买了大几千万的国债,顺道还相应了林子然的号召,投入了几千万资金用来发展工厂,间接支持统一战争。
早期的时候拿了人家的好处,现在自然要还回去,承认他们的爵位就是一种公开的回报。
新册封的军事贵族以及官贵族将近六百多人,承认的旧贵族五十多人,一共六百八十三名贵族,成为了林氏王朝的贵族群体。
不过林氏王朝的贵族和姬氏王朝的贵族体系一样,都是虚封贵族。
采取了虚封年金制、世袭制以及终身制结合的模式。
至于贵族封地,那自然是没有的,不过会赐予一些土地,而这些土地只是普通的地产,是没有内政以及等权利的。
只是普通的地产而已!
大恒人的贵族体系,历尽千年变化后,尤其是经过第五王朝和第六王朝时期的改革后,贵族的内政以及行政已经是被彻底剥除了。
第五王朝时期,当时的周氏王朝接着统一战争,干掉了大量的大贵族并废除他们的封地,只保留了一部分中小贵族的封地。
当时的周氏皇室直接控制了整个帝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直属领地,彻底改变了大贵族拥有整个郡甚至整个州封地的局面。
话说那个时候,蒙公爵一族就是失去了南海州的封地的。
趁着这个东风,周氏王朝废除了当时贵族的军事权力,统一把各贵族的部队统一起来,并成立了帝国常备军。
等到姬氏王朝时期,进一步弱化了贵族的权力,并在统一战争结束后彻底剥除了贵族的内政权限,并颁布了一项很特殊的政策,那就是允许贵族自行出售土地。
这就是姬氏王朝时期很著名的封地财产化!
把贵族的封地当成普通地产对待,彻底剥除了封地的特殊性。
从此以后,大恒贵族再无封地,只有地产,彻底完成了大恒贵族体系的虚封化。
林氏王朝的贵族体系也是延续了姬氏王朝时期的贵族虚封制度。
贵族们连名义上的封地都没有,只有一大片地产,顶多算是一个大地主。
而大恒帝国里地主多了去,哪怕是普通农民家庭很多也是拥有几百亩土地的,一些家境富裕的农村家庭拥有上千亩甚至几千亩土地的也有不少。
一些玩大农业,种植园的大地主,拥有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的也有。
而大多贵族的封地面积,都还没这些大地主的土地多呢。
拥有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土地,并且只有土地财产权的贵族,在大恒里已经不算太特殊了。
除了继承了姬氏王朝时期的贵族封地财产化外,林氏王朝还继承了年仅补贴制度,不过年金补贴对比姬氏王朝实际也是大幅度下降。
姬氏王朝时期,准确的说大恒内乱之前,一名公爵的年金可以达到三万恒元,纯金币不打折!
但是现在,林氏王朝对贵族的年金补贴要少的多,吴冠林这个公爵每年的年金补贴只有一万八千恒元。
这个年仅补贴只是为了维持贵族最低程度的体面而已,好歹大恒帝国是一个帝制国家,既然有皇帝就得有贵族,而贵族的特殊性也是需要维持的,总不能让他们败坏家产后,就上街讨饭去吧。
虽然说林氏王朝的贵族体系,在延续了姬氏王朝的虚封贵族体系,使得了贵族并没有太过特殊的特权,不过好歹也是贵族呢。
依旧是体现荣华富贵的最佳象征!
除了功臣贵族外,还有宗室贵族体系,不过这个宗室贵族体系就比较简单的,皇子封亲王或郡王,同时采取减等世袭制度。
嫡长子减一等继承,次子则是减两等继承,减至终身男爵后直接削爵为民,以避免宗室规模过于庞,扼制总人数。
贵族体系的确立以及完善,这是大恒帝国林氏王朝完善的一部分,甚至都是属于不太重要的那一部分。
对于新王朝而言,更重要的是还是内政以及军事体系的完善。
开完扩大军事会议,又是连续进行了授爵仪式,册封仪式后,林子然又是马不停蹄的召开了扩大政务会议,主要是商讨战后发展问题。
会议中确定了战后大恒帝国的四大工作重心,第一项就是组织好各地方的行政机构,尤其是北方各地的行政机构,必须尽早建立并完善,接管当地政务。
让全国十三州彻底纳入帝国掌控,并为后续实行各项政策奠定行政基础。
第二项就是战后恢复工作,恢复各地农业、工业生产;恢复各地遭到战争破坏的各项基础设施,尤其是桥梁、道路、码头港口等。
第三项就是研究并重点发展若干行业,尤其是矿务、钢铁、纺织、粮食加工等若干重点行业,进一步刺激推动制造业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富裕劳动力,降低失业率。
最后一项,则是发展交通!
前面三条,那都是情理之中,也都在大臣们的预料之内,但是林子然亲自把交通问题确定为战后四大工作重心之一,则是让有些大臣预料不及。
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铁路计划
大恒帝国的诸多战后问题,很多其实都是和恢复发展有关系的,而要想恢复民生,发展的更好,交通问题必须解决。
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够和南海州、平南州那样有着密集的河流,足以形成完善的河运体系,大多地方都是没有这么密集的河运网络的,交通主要依靠陆地交通。
哪怕是南海州本身,其西部地区也是缺乏河运体系,需要依靠陆地交通的,要不然也不会在南海州修筑罗清铁路了。
南海州都如此了,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林子然是准备短时间内就上马大量的铁路项目。
铁路项目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降低人员、物资运输成本,而这对大恒非常重要。
大恒国土面积庞大,而且很多地方都是非常适合耕种,资源封堵的,但是如果没有河流运输的话,只依靠马车运输,那么运输成本高昂,粮食也好,矿产资源也好,这运输成本一高的话,那么就没有了向外输出的价值。
一旦有完善的铁路网,那么帝国的工业就能够从内陆地区开发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并收购棉花等经济农作物以及牲畜产品,以获得更加廉价的资源供应,进一步压低各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以及城市各类农畜产品的供应成本。
同时铁路还能够让大量的工业产品降低运输成本,进入更广泛的内陆市场。
铁路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对帝国未来的农业以及工商业发展都是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的。
除了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外,铁路建设本身就能够带动庞大的内部市场需求!
大恒国土广阔,仅仅是前期铁路规划就有好几万公里,中期铁路规划十几万公里!
如此庞大的铁路建设工程,将会需要海量的铁轨、枕木、砂石等建筑物资以及数量庞大的火车头、车厢等相关的火车产品。
这将会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
其中仅仅是铁轨市场,就足以直接拉动帝国内部的钢铁行业的爆炸式增长。
而钢铁行业的发展,将会直接带动矿业发展、运输发展。
同时这些行业的发展还会直接带动其他诸多行业的发展,如化工、机械等。
铁路建设,除了铁路所带来的交通便利外,铁路建设本身就意味着一场工业狂欢,足以带动帝国众多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上述产业的发展,将会降低就业率,让更多人获得收入,当更多人有了更多的收入,那么内部市场消费也就起来了,这将会带动服务行业以及终端消费品的发展。
而这些加起来,足以让林子然下定决心大搞铁路了。
更别说,在目前的大恒搞铁路,本身就是一件富有商业前景的。
大恒的大部分国土地形平坦,就算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地形也能够绕过去,这意味着铁路建设成本会比较低。
同时大恒人多,国内的工业虽然质量低端了点,但实际上规模并不小,对运输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庞大的农畜产品运输需求,这使得了在大恒建设铁路的话,只要不是乱搞,那么盈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至少目前大恒铁路公司下属各铁路分公司运营的铁路里,全都是赚钱,而且是很赚钱的。
当投资建设铁路是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