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恒人,借着周亚平王子的手,开始在丹拿王国搞事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奥利萨帝国该何去何从?
第七百八十七章 丹拿代理人战争
直接动用他们部署在丹拿王国里的军队,帮助周歧镇压?
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大恒帝国的大量陆军可就在宁禹州呢,你奥利萨帝国出兵了,他们大恒人又不傻,一看局势部队也会亲自出兵了。
到时候可就不是丹拿人自己的内战了,而是两大国之间的战争了。
虽然说丹拿王国很重要,但是不到重要关头,奥利萨帝国方面也是不愿意因此就和大恒帝国爆发全面战争的。
尤其是去年尝试和克鲁尔王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未果,那些该死的克鲁尔人只是尝试了一番,看见大恒人激烈反对之后,就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虽然两国在多方面的军事领域都进行了合作,甚至也是在口头上达成了一些约定,但是这些军事领域合作以及口头约定,依旧无法确保奥利萨帝国一旦和大恒开战,克鲁尔王国就会坚定的站在他们这一边。
同时南方大陆其他国家的看法也很难说他们不能会趁机再捅奥利萨帝国一刀。
如今的局势和数十年前的恒奥战争不一样。
数十年前的恒奥战争,起因是大恒帝国主动入侵奥利萨帝国本土,甚至对想要吞并整个南大陆,并且当时的大恒帝国对外扩张还是非常血腥的,这才激起了整个南大陆诸国,当时包括东海岸四国,西海岸三国,奥尔王国在内的诸多国家,都是出钱出力帮奥利萨帝国一起对抗大恒帝国。
而克鲁尔,可凯尔,迦菲亚等国家也是奔着扼制大恒人的念头,一起出钱出力帮助奥利萨帝国。
最后才击退了恒蛮子的侵略,饶是如此,因为战争主要爆发在奥利萨帝国本土,导致奥利萨北部领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并且欠下了一屁股的外债,等战争结束后,南方大陆的其他国家更是在克鲁尔王国等国家的支持下,又趁火打劫,把奥利萨帝国坑的不轻,当时南方的两个省份都被迫割让,虽然后续几十年奥利萨帝国缓过来后,已经是通过多次的战争收复了这两个省份。
但是,当年的战争依旧给予了奥利萨人非常深刻的教训!
那就是大恒人固然是这的世仇,但是南方大陆的其他中小国家也不是好东西,甚至克鲁尔王国等国家也不是好东西,都得防备着。
他们也担心,一旦自己和大恒帝国开战了,到最后自己和大恒人打的你死我活,其他人却是在看戏,看完戏还会下场再坑他们奥利萨人一把。
为此,这一次奥利萨人是非常的谨慎!
在确定了大恒人没有亲自派兵南下,只是通过非常规手段支持周亚平王子派系后,奥利萨帝国高层也是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暂时不直接出兵,甚至是为了避免引起和大恒帝国的大战,他们甚至是主动收缩了驻防在丹拿王国的军队。
他们把部队从混乱的北方地区,收缩到南方地区,尤其是沿海的几个军事基地里。
但是他们这些部队撤离的时候,装备却是留下了一部分,这一部分装备被周歧国王的王室军所获得,用来装备刚动员起来的王室军预备部队。
这一次,奥利萨帝国方面已经是决定了,绝不轻易的亲自下场参战,而是采用资金,武器弹药扶持的手段,支持周歧王室。
他们对周歧王室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周歧好歹也是当了十多年的国王,而且王室军已经是经过了现代化改革,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只要后勤供应能够维持,那么对抗数量稀少的叛军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乎,丹拿王国的内战,就是演变为了典型的代理人战争。
大恒帝国支持的周亚平王子和奥利萨帝国支持的周歧国王,各自率领着各自的支持者进行了残酷的内战。
当丹拿王国爆发内战之后,大恒帝国自然也是做了相应的准备的,比如大恒帝国的海军就以保障本土海域,预防万一之类的乱七八糟的名号,直接频繁派遣海军舰队巡逻,并实际封锁了丹拿王国东海岸的北部沿海,不过这只是象征性的。
实际上大恒帝国对周亚平王子的支持,已经是通过北方山区的陆路源源不断的进入其中了,至少周亚平王子能够召集到足够的兵力,那么大恒帝国就有足够的能力把他们武装起来。
过去几年来,大恒帝国统一换装小口径枪械,新型火炮,换装下来了大量的十一毫米口径枪械,旧式火炮。
这些落后的武器装备对外卖也没啥人要,作为战略储备也没啥用处,一直都是只能堆在仓库里发霉,现在扔给丹拿人打内战正好。
反正对面的王室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也不咋地,奥利萨人也不可能说支援一大批最新锐的小口径武器,发射无烟药的新一代火炮给他们。
不说奥利萨人自己都还没有换装完呢,就算是有富余产能了,新式武器这么昂贵也不可能直接扔出去多少啊。
至于说发放贷款,指望着丹拿人以后偿还!
人家丹拿人一共也就六七八万人人口,经济落后,这借出去的钱少了还好,多了也就别指望他们能够还了。
现在双方支持丹拿内战,那基本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不管是大恒人还是奥利萨人,其实都不愿意给太先进的武器,只给换装下来的旧式武器。
丹拿人自己打的热闹的时候,大恒帝国虽然密切关注着,不过帝国高层的注意力依旧是放在了自身发展上。
搞事嘛,那是给别人搞麻烦,如果因此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乾圣十四年,帝国各领域依旧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不仅仅是工业,帝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农业的发展,其实更能体现帝国最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
帝国农业发展迅速无比,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大恒帝国在乾圣十三年里的农业产值,达到了惊人的七十六亿恒元。
而在乾圣二年的时候,大恒帝国的农业产值只有二十六亿恒元,过去十多年里,农业产值增加了三倍多。
第七百八十八章 第一工业国
<;a hrefhttps:>;<;font orred size4>;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font>;<;a>;
农业产值的增加,有多方面的因素,而最大的促进愿意有两方面,一是大规模的交通建设,第二则是工业机械化的推广。
大恒帝国的可耕地是非常多的,不仅仅是镜河罗河沿岸区域,大量内陆区域里也是存在着大量的可开发的土地。
这些内陆,交通不便的土地因为远离可通航的河流,同时早期又没有铁路,粮食外运困难,因此这些地方的土地开发一直都没有形成规模。
然而随着帝国的铁路大建设,内陆以及西部大开发后,交通便利之后,农作物外运更方便,便宜,这就吸引了大量人前往内陆地区进行农业开发。
如此让大恒帝国在十多年里,把土地面积增加了两倍以上。
同时大恒帝国很早就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大恒帝国的绝大部分可耕地,都是属于平原类型的耕地,地形平坦,极为适合使用大农场模式,要不然的话,大恒帝国这边也不会逐步从牛耕转化为马耕了。
这样的特殊优势,也是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极大优势,而农业机械化也使得了大恒帝国在耕地面积迅速上涨的同时,依旧能够保持高效耕种。
中大型农场为主,采用机械化耕种的大恒农业模式,和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
其他国家的农业种植,基本都停留在小型甚至微型农场上,机械化应用虽然也有,但是极少。
不像是大恒帝国这边,都是以中大型农场,这些大型农场已经广泛采用机械化耕种,再不济也是用大型挽马耕种。
而这也是大恒帝国能够以较少的农业人口比例,维持庞大农作物产量的缘故。
使得帝国方面能够在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依旧有余力大量出口农产品。
统一战争结束后,国内和平稳定,人口出现一定程度的高速增长,高速增长的人口自然也就消耗了更多的粮食,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大恒帝国的粮食供应,甚至是粮食越来越富裕、
没办法,大恒耕地太多,又采用机械化耕种,粮食就是这么的多!
而大恒帝国的这种农业结构,也是其他国家想要学都学不来的,他们想要学,得先拥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先!
帝国农业都发展的如此迅速了,那么作为帝国大力扶持的工业发展呢,那么就更迅速了。
乾圣十三年里根据多方面的数据综合,大恒帝国的工业产值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八十亿恒元,占据世界工业产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个数据甚至已经是小幅度超过了克鲁尔王国,当然了超过的数字并不大。
当然了,两国的工业结构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大恒帝国的工业还是中低端为主,而克鲁尔王国方面则是以中高端为主。
但是从工业产值总量上来说,两者已经是处于同一水平。
如此庞大的经济总量,才是支撑着大恒帝国搞内需,搞电气化,搞海军扩张,乃至在海外扩张的底气所在。
只不过,大恒人的制造业过于低端,所以在蓝星上,人们对大恒人的工业强大其实并没有一个太直观的概念,很多人依旧把大恒帝国当成了统一之初的大恒帝国。
大恒人都是一群种地,靠着出口粮食为生,一天到晚就想要掠夺其他国家民族土地的野蛮地主。
至于工业,他们自然是知道大恒人肯定也是有工业的,毕竟好歹也是八大工业强国之一,但是这些工业他们是看不起眼的。
但是,生产低端产品赚来的钱同样可以让大恒人生活的更好,并武装陆军,扩充海军!
乾圣十四年夏七月,曲平海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