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我们海军已经全面升级动力系统,最近两年新服役的战舰以及在建的战舰,已经尽数采用了喷油助燃设备,王国海军对石油的需求是一天比一天大。”
“更不要说,我们早就着手准备采用纯燃油锅炉,而一旦采用的话,对石油的需求还会成倍增加!”“而目前我们的石油供应渠道,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庞大石油需求,而我们之前一直筹划的石油储备计划,也因为迟迟无法和恒蛮子达成石油或重油出口协议而成果不大!”
“目前我们的石油供应里,用来满足市场使用都非常勉强,这种情况下还要节省一部分用以战略储备,为此,我们王国海军已经是数次推迟了旧式战舰的动力升级改装计划!”
到最后,王国海军的一个上将用着坚定无比的态度道:“王国海军的石油供应必须得到保障,为此,王国海军不惜和任何敌人进行战斗!”
没有例外,可凯尔帝国和瓦利亚帝国两国里也是发生了类似的情况,甭管他们表面上说什么肯恩人的独立和自由,但实际上都是围绕这石油供应安全而进行的。
一个个都是开始磨拳搽掌,准备争夺肯恩王国的石油,哪怕是不能独自吞下来,但是也要力争获得足够多的石油供应份额。
当然了,他们决心或者是魄力还是不如大恒帝国,人家大恒帝国会议刚开完呢,第二机动舰队就已经是编组完成,抽调的各战舰已经是陆续前往南丰港集合。
同时预定抽调的陆军部队也是直接从战备部队里抽调,很快就抽调了四万兵力,包括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等多个兵种,由此组成南方派遣军。
这四万兵力组成的南方派遣军将会分批次乘坐远洋客轮乃至普通货船等船只前往列季王国。
这四万兵力加上原本驻防博瓦的一万多人,预计到时候大恒帝国驻防博瓦军事基地,应对局势变化的地面部队将会达到五万五千人以上,而这不包括海军的水兵以及陆战队,仅仅是陆军部队。
大恒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石油霸权,行动起来远远比其他国家更加的迅速,决心也更加的坚决,一场会议后,第二机动舰队以及南方派遣军就组建起来了,而这个时候,其他国家都还在讨论着该用什么方式获得肯恩石油的好处呢。
这个时候,肯恩石油利益的另外一方,迦菲亚人这个时候却是如临大敌!
因为他们已经是陆续得知其他大国都是不约而同的行动起来了。
现在很明显,几个大国都是把肯恩油田当成了一块大肥肉,浑然不管这块肥肉的主人会怎么想。
尽管一开始他们得知在傀儡国肯恩共和国的西部沿海地区发现了大批石油后,还是很高兴的,但是很快他们就是开始担心起来了。
因为肯恩油田,可不是几十万吨或者百万吨规模的油田啊,而是预计年产能超过千万吨的超大油田,而这种超大规模的油田,表面上看是好处,但实际上也是一个祸害!
看看南方大陆的奥尔王国吧,他们早几十年因为黄金就已经遭到多次侵略了,而在他们发现石油后,其产能预计也不过百万吨而已,但是就这,也是直接引发了克鲁尔王国入侵。
长达两年的奥尔战争,虽然克鲁尔王国自己也损失不小,但是奥尔王国损失更大,战后不仅仅让出去了半数石油利益,让克鲁尔人成功获得了该地区的半数石油产能,并且还得赔款好几亿呢。
而他们迦菲亚帝国虽然也是八大强国之一,但是实力在八大强国里也是掉尾,真说起来,连奥利萨帝国还不如呢。
之前一场列季事变里,和大恒人打的一场就已经是让他们死伤数万士兵,损失十多艘的主力舰,让奥利萨帝国海军实力大损。
因为列季事变的失利,不仅仅他们寄望继续吞并列季王国的战略构想化为了泡影,并且让大恒人在博瓦站稳了脚跟。
一个博瓦军事基地,如同一把匕首一样,时刻顶在肯恩王国的腹地,也是顶在了迦菲亚人的胸口上。
如果说这些仅仅是眼前的利益的损失,缓一缓就能够缓过来,但是列季事变的战败,还重创了迦菲亚帝国的国际声望,甚至都是打击到了他们国内民众的自信。
如果没有列季事变,大恒人怎么可能会在这一次的石油事件里快速出兵,前后只用了区区五天时间就决定增兵博瓦了。
而其他几个国家也是磨拳搽掌,频繁通过外交施压,而且一个个也是暗中进行军事准备。
他们为什么能够这么迅速,肆无忌惮的进行施压乃至进行军事准备?
还不是因为列季事变,让各国看到了迦菲亚帝国的虚弱!
其陆军,在占据了地利、兵力以及后勤补给等众多优势的情况下,竟然都无法拿下区区一个博瓦军事基地。
其海军,第一次博瓦海战失利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第二次博瓦海战里,他们是主力尽出,但是却大败而归,战败也就算了,还把大半海军主力战舰彻底葬送,以至于让奥利萨帝国海军的实力一下子大幅度下降。
如今哪怕是过去两年多了,但是奥利萨帝国海军依旧没能缓过气来,其实力在八大国里不仅仅垫底,实际上比奥尔王国海军都强不了多少!
第七百九十九章 没有底气的迦菲亚人
一场列季事变,博瓦要塞攻防战,两次的博瓦海战,让全世界都是看到了迦菲亚帝国的虚弱!
更何况当年因为这一场战争,直接导致了迦菲亚帝国的剧烈动荡,当年的首相都是被反对派下狱继而杀死,说起来此人应该是最近十多年来,八大强国里第一个因为动荡下台继而身死的首相级别的人物了。
不过迦菲亚帝国内的动荡,并没有因为前任首相的身死而结束。
当年是军方支持的派系上台,但是没有多久,就因为签订屈服的列季条约而导致众多人的反对,在巨大的压力下,新一届内阁仅仅是在半年后就是被迫下台。
随后迦菲亚帝方内部也是发生了动荡,海军和陆军分歧严重,而哪怕是陆军或海军内部,激进派和保守派也是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总之这两年里,迦菲亚帝国内的局势动荡无比。
唯一还能够高高在上,没有被波及到的就只剩下迦菲亚帝国皇室了。
这是因为迦菲亚帝国虽然不是虚君制国家,皇帝虽然还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所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但实际上早四十多年前迦菲亚帝国掀起第一次改革,并施行推选制度后就已经开始退居幕后。
他们的推选制度比较有意思,和克鲁尔王国的比较普及的选举,形成党派,由获胜党派的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不一样。
也和可凯尔帝国的君主立宪实君制度不一样,可凯尔帝国虽然有着帝国会议,但帝国会议只是个摆设,实际大权依旧是被帝国皇帝所掌控。
至于奥利萨帝国和大恒帝国、奥兰王国以及瓦利亚帝国,这四个国家乃是传统的君主集权制国家。
迦菲亚帝国的推选制度比较特殊,他们没有议会,更没有什么普及选举,但是皇帝又不直接掌控实权。
他们有一个所谓的推选会议,其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推选出来新任的首相或罢免现任首相。
而推选会议里人员构成也不是经过选举而出现,而是直接以军方、内阁现任高官、大贵族所构成。
这些人,其实也就是迦菲亚帝国的权力核心群体,他们自己争论,然后推选出来的一个首相,随后经过皇帝的正式任命而上任,最后掌管大权。
这个过程里,皇帝本身无法干涉,哪怕是皇帝任命的这个过程,都不用皇帝本身出面,因为掌管玉玺的官员直接就代表皇帝在任命书上盖印了
尽管失去了实际权力,不过迦菲亚帝国皇室在他们国内却是获得了更加庞大的威望,被认为充分放权,才让迦菲亚帝国一举完成了工业化,跻身八大强国之列。
数十年来,任凭他们国内怎么变动,但是皇室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
不过,这种方式也是导致了迦菲亚帝国的内部争斗是非常激烈的,平日里没啥事还好,一旦有啥事发生了,立马就会于反对派跳出来搞事。
这一点,在列季事变以及后续两年里表现的非常明显。
尽管战争结束后,迦菲亚帝国上下都掀起了重整军备,建设新海军和陆军的浪潮,但是内部纷争不断,以至于效果无几。
其陆军主导的所谓陆军现代化建设,推动无烟火药小口径武器,大口径重炮,以建设一支现代化陆军,但是两年了,也只是搭建起来了一个师的框架而已,他们到现在,连小口径步枪都还没有完成研发并定型呢,在这八大国里是独一份。
其他国家,哪怕是奥利萨帝国,人家都已经是在乾圣十四年完成了小口径新式步枪、小口径重机枪的列装,虽然装备的数量不多,匆匆研发出来的性能也不咋地,但是好歹已经是开始列装了。
至于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克鲁尔王国列装小口径步枪的时间是乾圣十一年,是世界第二个列装小口径枪械的国家,可凯尔和瓦利亚两国也不是在乾圣十二年左右完成小口径枪械的研发以及列装。
陆军如此,耗资更加庞大的海军重建计划就更不用说了。
也就是战争刚结束的半年里日子好过了不少,军方支持上台的内阁还在任的时候,通过了四艘战列舰在内的一批新式战舰的建造计划,但是随后的一年半以上的时间里,因为各种扯皮,竟然只通过了两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
咋一听,好歹也有六艘混合主炮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了,但是因为不断的扯皮,经费无法保障,以至于最早开工的两艘现在都还没有完成船体施工,至于舾装,还不知道要到啥时候去呢。
这也意味着,列季事变两年后的今天,他们依旧没有获得哪怕一艘采用硬化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