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彻司马迁同人]在水一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就有人拗着劲,出班奏请追查李陵私运宫物的罪行。
  刘彻回头看着司马迁笑道:“子长,你看此事如何处理?”
  司马迁想了想说:“李都尉现在正的前线征战,何不等李都尉凯旋归来再做定夺?”
  刘彻点头笑道:“还是子长让朕省心。好,就这样定了,此事暂且压下,容后再议。”
  朝臣见此情形,也各自罢议下朝去了。
  司马迁看着桌子上堆着的各种各样贴着急件标志的奏折轻声问:“前线战事不顺?”
  “不是不顺,是陷入绝境,今天最新的战报说李广利仍然没有等到救兵,不知道李陵的五千步兵到底去了何处?”
  “应该没事吧,五千兵马不可能与匈奴的大部队相抗,他应该是在靠近海西候。”
  “但愿如此,子长,朕有些累了,随朕到寝宫歇息吧。”
  “是,陛下。”司马迁看刘彻如此疲累的样子,不好再打扰他,便把初来时要说的话吞进了肚子里,但是此后的日子,他也开始关注前方战报了。
  急报上说,匈奴主军突然后撤,海西候得以解困。
  急报上说,李陵兵陷峻稽山。
  急报上说,匈奴左右贤王分援八万兵至峻稽山方向。
  急报上说,海西候大军内撤敦煌。
  司马迁喃喃自语:“为什么不回军救援李凌?”心中隐隐的感觉到不祥。
  终于,传来最令司马迁担心的急报:李陵兵败投降匈奴!
  啪!司马迁能听到大汉天子震怒之下掷摔竹简的声音。
  朝议。
  朝议。
  朝议。

  第 16 章

  天子震怒,百官忧惧。知道天子震怒的内情,朝中倾刻间更是如沸水炸开了锅。有好事者更厉言李陵在宫中便偷盗财物,如此贪财之人必然也贪生怕死,所以才会投降匈奴!
  一时间附和者众。
  “李陵没有偷皇宫里的任何物品!”一声清冽的声音把朝堂中乱哄哄的声音全压了下来,所有人的眼光都望向了说这句话的人:太史令司马迁。
  大汉天子也有些意外的看向司马迁:“你怎么知道李陵没有偷宫中宝物?”
  “他确实是从宫里运了些物品出去,但是并不是宫中的宝物,而是我拜托他运出去的竹简。”
  大汉天子双眼赫然收敛,司马迁迎视天子的目光,他知道如果目光可以变成一把剑,他已经被刺得鲜血淋漓,必死无疑了,但是现在,已经是逼上绝境了,不能胆怯后退, 不能让李陵因为自己蒙上不白之冤。一时间,整个朝堂都陷入一种莫名古怪的气氛当中,没有人奏议,甚至没有人私下喃语。
  打破这古怪气氛的居然是大汉天子刘彻。
  “太史令,那么你来说说看,李陵是不是真的投降匈奴了?”刘彻的脸上平静如冰。
  司马迁的身体有些微颤,这样生气和紧张的时候就会颤抖的毛病有的时候确实令他头痛,但是现在不是胆怯的时候,说吧,把心里话说出来,纵然不能上战场去杀敌,去救援,至少要为出生入死的将士说句公道话。
  “回陛下,李陵投降匈奴还只是单方面的急报,陛下不应该过早下定论。”
  “那么若真有其事,太史令要如何看?”
  “若真有其事,也是为了活着,日后报效陛下。”
  “何以见得?”
  “浞野候赵破奴被匈奴俘虏多年,年前不也逃奔回朝了吗?臣相信李陵若有机会,亦会重新报效陛下。”
  “赵破奴是被俘,但是李陵却是主动生降,如何能相提并论?”有大臣出来廷辩。
  “前线战事到底如何臣不得而知,李陵是否不击匈奴,遇敌便降,可请陛下详查再做定论。若是刀折兵亡,无人救援,无以再战,投降存命并无不可。”
  “李陵应当自尽以谢天下才对。”大臣当中再有人语。
  “陛下!”司马迁眼光凛然而视道:“若李陵当自尽以谢天下,那么今天朝堂之上也有一个人应当自尽以谢匈奴!”
  “哦,太史令所说者何人?”
  司马迁一指站在朝班当中的金日磾说:“匈奴休屠王子,光禄大夫金日磾就该一死谢匈奴!”
  金日磾脸色一变,正要出班辩解,站在他旁边的霍光却暗暗拉了一下他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冲动。
  “金日磾效忠天朝,其志可嘉,其忠可鉴。”刘彻亦笑。
  “他是匈奴人,难道在匈奴人眼中他效忠天朝反倒是件值得匈奴颂扬的事情?但是匈奴并没有谴责他,并没有要他去死,去自尽。既然我们常说自己是天朝上邦,难道陛下的心胸反不如被称为蛮夷的匈奴单于?陛下曾经诏谕匈奴各部,希望他们融入我大汉广阔国土之中共建家园,不要迁徙到那些水草皆无的不毛之地,自绝于世。汉匈本是一家人,一个祖先,若陛下真心视匈奴为兄弟,那么就当是大汉天朝送了一个汉家金日磾给匈奴王。”
  “太史令,你说得倒是轻巧。”
  司马迁环视朝堂,突然冷喝一声:“霍光,你和李陵,金日磾不是好友吗?如今我把金日磾扯进这滩混水来,眼看着你的好友身陷险境,你也不出来说句话吗?”
  霍光听着司马迁的话,这才沉稳的走出班列向刘彻奏道:“陛下,光禄大夫原本是骠骑将军霍去病俘虏的战俘不假,匈奴是光禄大夫的故国也不假,臣也每每见他神伤故国而落泪,光禄大夫本有非凡领军之才,但是却弃武从文,就是因为不想与故乡同胞刀刃相见。但光禄大夫忠于汉家天朝之心亦是日月可鉴。每每与休屠族人共聚,都说陛下恩德似海,令休屠族人不用再过那朝寻水草,暮避风雪的漂泊无着生活,是以每每都感激涕零,一心报效陛下,绝无二心。臣想李陵纵然投降匈奴,必也如光禄大夫一般,感念陛下恩德,心怀故园不忍加害,请陛下明察。”
  “霍光,你胆子也不小,竟然敢替李陵和金日磾说话。”刘彻淡淡道。
  “陛下,天下皆知我们三人是至交好友,于公于私,臣都无以回避。”
  刘彻袍袖一挥站起身道:“霍光,你去寻找随李陵出战的兵士,看看还有多少活着的,朕要亲自问话。”
  “臣领旨。”
  “至于你——”刘彻一指司马迁:“待朕将此事了结,自然有你的好看。”
  五千步兵,活着回来的,只得四百余人,而且个个身带多处刀剑之伤。大汉天子刘彻听到的是一场惨烈的战斗,而大汉王朝的太史令,也立在一旁沉默静听,端正笔录。
  
  “陛下,臣等誓死叩请陛下诛族管敢!”四百余军士诉至悲愤处,皆激动叩头大呼。刘彻长叹息,此战惊天地,泣鬼神,李陵确实已经竭尽所能了。
  “传旨,诛族管敢,赦免四百余军士临阵脱逃之罪,赐帛,赐钱各回原籍。”刘彻发下了诏令。
  四百余军士皆高呼万岁厚恩,涕泣而去。四百余军士既去,霍光也随之退去,整个大殿之上,只剩下刘彻和司马迁。
  “司马子长,看来你对李陵真的很了解,看来你和他之间的关系,比朕看到的还要深啊。”刘彻淡淡道。
  “陛下——”
  刘彻举手制止了司马迁的解释:“朕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你以为朕真的会把你写的书烧掉是不是?所以你要李陵帮你把书偷运出宫。子长,子长,在你心里,朕永远永远都是一个最坏最坏的皇帝,最坏最坏的情人是不是?所以你吃药欺朕,所以你急匆匆的赶到朝堂想为李陵辩解,所以你在朕眼皮底下将自己写的书送出宫外,子长,你到底明不明白朕是天子这句话的意思?”
  司马迁不语。
  “朕看你是不明白,朕也不想再解释给你听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既然你的骨头还是这样的叛逆,那朕今天就和你来个决断好了,朕和你之间,总有一个人要彻底的臣服,总有一个人的骨头要彻底的打碎才能真正的不再烦恼。而朕是天子,你是臣子,也就注定骨头被打碎的,必然是你。”
  无言,没什么可以再解释的了,也没什么必要再解释的了,下狱,再次落到了酷吏杜周的手里。不过,杜周这一次倒没有头痛。因为这次这个人是被反绑着双手,颈上戴着枷索,披头散发,赤身祼体囚在木笼中被送到刑狱司的。
  “大人,要审问吗?”手下的人小心的问。
  杜周心如明镜:“审什么,大刑侍候就是,不要打死就行了。”
  “属下明白。”
  人生走到这一步,已经是身不能已了。狱中的岁月,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便能概括: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冬,大汉天子派李广利,游击将军韩说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出上谷,带十万人击匈奴营救李陵。可是这次与其说是营救李陵,不如说是将李陵推入虎口。人没见到影,却从俘获的匈奴降兵中得知李陵已经成为匈奴驸马,右贤王,正在为匈奴操练兵马,准备进攻中原。
  大汉天子胸中的愤怒可想而知,对李陵最后的一丝恕意也消失怠尽了。对李陵恕意的消失,意味着对司马迁也没有可以饶恕的余地了。
  大汉天子下旨诛李陵家,大汉天子也再次出现在司马迁面前,将匈奴降兵的口供摔给他看。司马迁看着这些口供,凝思,合简抬头把竹简递还给大汉天子。
  “你还有何话说?”天子冷冷的问。
  “李陵是骑都尉,掌管禁宫之中的羽林骑,陛下与他共事的时间,要比我与他相处的时间多太多,如果陛下仍然选择不相信自己的臣子,那么臣也无话可说。”
  啪!脸上被重重抽了一掌。
  “你死到临头还要谤朕吗?”
  司马迁看着大汉天子,语气竟是出奇的温柔:“对不起,刘彘,对不起。”
  大汉天子眼光微敛盯着司马迁。
  “刘彘,你今天是特意来看望我的吗?其实我明白‘朕是天子’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身为臣子的我,不能欺君,不能藐视天子的权威,更加不能违逆天子的意志,可是我没有一件做得好,做得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