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论史合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墓讨锌吹秸庖欢问保挥傻奶岜市吹剑骸把》ㄖ担劣谖宜渭印@舨孔M,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之者一人,未至者一人,伺之者又一人。” 
  话说东都洛阳殖业坊内有一座古墓,隋朝时有人在这里挖地窖的时候挖出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说这里是晋朝司空王戎的墓。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名列倒数第一,后人认为王戎虽说在组织上加入了“竹林贤”,但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从来就没有达到过“竹林贤”的标准。王戎个子不高,但双目炯炯有神,有人形容他“眼爛爛如巖下电”。他七岁的时候和一群小伙伴玩耍,看见路边一颗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小伙伴们都朝着李子冲了上去,王戎反应有些慢,同伴们摘下李子一尝是苦的,就都夸王戎站在原地真是聪明。王戎说自己当时想到长辈的教导:要用脑子格物,就作出了如下分析:正常情况下靠近路边果树上的果实都会被行人摘取,反之路边上果树上硕果累累说明这些果子不正常。这种推理运用在现在就是,在公交车上有很多人站立的情况下却有一个空座位,那么这个座位肯定有问题。 
  殖业坊王戎墓的北面是一排商铺,第一家商铺的老板姓赵叫赵仁奖,老板娘叫一娘。景龙年间赵仁奖作买卖赚下一笔钱,看见一些朋友摇身一变成了朝廷官员,不由得动了追求上进的想法,就托了以前认识的一位宦官的门路去谋个一官半职。宦官对赵仁奖说,光是俺这边使劲还不够,你最好也自荐一下,这叫两条腿走路。赵仁奖于是来到京师长安,扛着一捆柴火跑到皇宫门前喊着要见皇上。古人称这种行为为“谐阙”。武则天长寿元年襄州一个胡姓男子在河里抓住一只乌龟,把它献给了武则天,这只乌龟奇就奇在龟的腹部有五个红色的字:天子万万岁。也是胡某人运气差了些,偏偏赶上李昭德在场,李昭德是个直脾气,要来一把小刀,咔嚓咔嚓三刮两刮将乌龟肚子上的红字刮掉了,字是红漆写上的。元和三年四月,来自抚洲的百姓张洪骑着一头牛,头戴一梁进贤冠一副古代贤者的打扮来到大明宫光顺门前谐阙,要将自己写的一本书献给皇上,有关人员翻了翻书后认定此书没有新意不予采纳,安排他回原籍去了,唐朝时侯的地理书上写着抚州“去西京三千三百一十二里”,骑着牛来骑着牛回去,这一趟也真不容易。 
  唐中宗听说有人扛着一捆柴火喊着要见皇上,觉得这件事很有趣,别人谐阙有献宝的,有上书的,有怀着拳拳之心欲论天下大事的,有满腔赤诚恭祝皇上万寿无疆的,此人却扛着一捆柴火,真是别出心裁。于是下令召赵仁奖进宫面圣。一见面,中宗就问你扛着一捆柴火是什么意思。赵仁奖回答说:古人说管理国家就象调和鼎中的汤羹,俺扛着这一捆柴火就是要为调和汤羹添一把火。赵仁奖的原话是:“负薪助国家调鼎”,调鼎这种说法应该出自文人之口,王建写给宰相李吉甫的诗中就有“金鼎调和天膳美”的诗句,赵仁奖这么说怕是现学来的。 
  赵仁奖当天就被分配到御史台去当监察御史,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几天之后,有几位官员在长安城的大街上行走,看见对面有一个西域模样的汉子担着两捆柴火,一位官员突然产生灵感说这个担柴的胡人可以去当殿中侍御史。同行的官员觉得这有些离谱你总得有个理由吧,得到的回答是赵仁奖扛着一捆柴火就当了监察御史,这汉子担着两捆柴火,怎么说也要比赵仁奖官大一级吧。 
  赵仁奖当了监察御史后没有别的特长,就是爱唱歌。曾经担任洛阳县令的宋之逊就爱唱歌,他被贬到连州去当参军时,连州刺史陈希古物尽其用,让宋之逊去教刺史家中的婢女学唱歌。参军毕竟也是政府官员,不能像现在有些导演那样“身体力行”的教女孩子表演,所以宋之逊上课时站在大厅中,而那些婢女们则躲在一窗相隔的侧房中。开始上课后,宋之逊双手握着笏板站在大厅中唱一句:哆咪嗦哆,窗户哪边的女婢们跟着学一句:哆咪嗦哆。 
  宋之逊是知名文化人士宋之问的弟弟,想必学问也差不到哪里去,知道教化为先的道理,估计他教的第一首歌应该是经典歌曲,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赵仁奖最拿手的歌曲是《黄麞》,歌中唱到: 
  黄麞, 
  黄麞, 
  草里藏。 
  弯弓射你伤。 
  同事们因此把赵仁奖叫做黄麞汉。 
  赵仁奖和妻子到也恩爱,出门在外时常不忘写封书信让人捎回家去,信封上的地址写的是东都殖业坊王戎墓北第一家,收信人是一娘。 
  唐肃宗时期也有一个人因为谐阙而做了官。 
  唐肃宗回到长安后,百废待兴,迫切需要治理国家的人才,于是就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招揽英才,凡是怀才抱德的人一经核实都可以破格选拔为官员。这次招聘的重点是平日里隐居在山野之中时刻注视着山溪河水的变化,水清的时候去洗头水混的时候去洗脚的高人贤士。一天,宦官报告说宫外面来了一个人自荐,此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看样子是山中的隐士。更难得的是此人来自灵武,灵武那个地方是陛下龙腾登上帝位的圣地。 
  唐肃宗一听心中大喜,果然有贤能的隐者前来应聘了,“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肃宗立即下旨宣这位隐士来殿中问话。经过一番必不可少的程序诸如臣呼万岁君说平身之后,肃宗问起来人对国家大事有什么见解,接连问了几遍,这位隐士一句话不说,只是抬头仰望圣上那慈祥的面容。看够之后,隐士终于开口说话了:微臣看见一件事后感慨不已,陛下知道是什么事吗? 
  唐肃宗说:你且说来。 
  隐士说:臣刚才再三瞻望圣上的面容,觉得圣上比在灵武时瘦得多了。 
  唐肃宗原想着对方会此其一此其二此其三的指点江山,却没料到是在评论圣体胖瘦,仓促之间只好搬出宵衣旰食这个歌颂皇帝的专用词来应付。肃宗解释说:朕日夜为国事操劳,天不明就起身穿衣,天黑时才有工夫坐下来吃饭,忙得够戗,自然是瘦了很多。 
  这一点上唐肃宗就不如他父亲唐玄宗会说话。韩休在担任宰相时经常和玄宗顶牛,影响了皇上的情绪,那天玄宗对着镜子闷闷不乐,他身边的人就说,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之后,陛下的圣体日见消瘦,为什么不免去韩休的职务再换一个宰相,也好在陛下身旁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唐玄宗说:“吾貌虽瘦,天下必肥。”不过韩休还是没干长,当了八个月的宰相后就被派到工部去当尚书,在朝廷的六个部中工部排在最后。 
  听到隐士和圣上这一番对话之后,在场的官员和宦官都觉得太有意思了,这个隐士像是在和圣上打岔,圣上问国家天下,你回答瘦了瘦了,有些人忍不住笑出声来。在有些场合是不能笑出声的,在朝堂上“语笑喧哗”要罚一个月的俸禄(按照这个规定很多电视剧事没办法演了),在御史台机关食堂集体进餐时也要不苟言笑,除非在场的人都笑出声来,这叫“哄堂”,“哄堂”不算违纪,犯不治众。由此便有了哄堂大笑这个词。尽管在皇上办公的时候旁人不能想笑就笑,但这次的事实在是让人难以憋着。 
  唐肃宗也发现这位隐士是有些问题,但一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不能让人议论皇上招贤招来一个“神神”,二是怕处置不当会吓退前来应聘的人才,就让这位隐士去京兆府下辖的一个县去当县令。 
  不久,要过寒食节了,唐肃宗接到报告说那位隐士又要求面见圣上。 
  这次的事情和杏仁有关。按照习俗,寒食节时要喝杏仁粥,京兆府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各县收集上好的杏仁以供皇宫使用。寒食节前进贡杏仁已经成为惯例,每年都是这样,各县的县令早就有心理准备,接到通知后就开始行动。唯有这位隐士县令坚决反对,独自站出来抗争。京兆府的官员看着隐士县令态度坚决,不像是在闹着玩儿,心中没底,想着这会不会就是古人所说的“千人之喏喏,不如一士之谔谔”,于是就上报给皇上。 
  唐肃宗再一次召见了这位隐士,此人的一番话说的肃宗连脾气都不想发了。 
  隐士县令说:陛下过寒食节要用杏仁熬粥只管吩咐,臣保证一颗一颗的砸好了送来,何必要带壳的囫囵杏仁呢。 
  若不是碍于皇帝的身份,肃宗八成会说,洗洗睡去吧您。 封禅的余韵—唐时轶事之十 
  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举行了封禅大典。封是指在泰山上祭天,禅是指在泰山西南的社首山祭地。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封禅是在向苍天后土汇报在朕的领导下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当然了,苍天能不能听到也只有天知道,封禅的主要还是做给世人看的。 
  封泰山要在山上达一个台子,搭台子的工作由将作监负责,将作大匠领着手下的能工巧匠早早的就上了泰山,那时候的泰山运输靠扛,通讯靠喊,搭台子不是个小工程。首先要建一个圆形的台子,直径为五丈(约合15米),高九尺(约合2。7米)。圆台上按照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的方位色彩铺上五色土。在圆台之上再搭建一个方形的台子,也是九尺高,一丈二见方。如果能从高空俯瞰,这个祭天的台子就象一枚铜钱,外圆内方,体现的是天圆地方的观念。 
  唐玄宗从东都洛阳出发,沿途各地的地方官员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当时叫“供顿”。现在的济南市在唐朝时称为历城, 历城是个有名的城市“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它属于齐州管辖,是唐玄宗一行的必经之路。历城县县令杜丰不敢怠慢,积极努力的做着准备工作。忙了一阵子之后,杜丰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有什么事情遗漏了,他把下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