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论史合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杨廷和去世,杨慎和黄峨回蜀奔丧。杨廷和曾贵为“定策国老”,但“大礼仪”事件余波所及,退休家居的杨廷和也被革职为民。他去世后,黄峨考虑到皇帝性情难测,力排众议,用庶人礼安葬了杨廷和。后来果然有人想趁机再度中伤杨家,多亏黄峨的先见之明,使小人终于无机可乘无从下手。     
  杨家是个大家族,杨慎又是家族中的长子长孙,杨廷和去世后,杨慎在家住了几个月,把黄峨留在家乡主持家政,自己孤身回到云南。虽然此后杨慎还不断返乡探亲,但毕竟和黄峨聚少散多了。锦江梦残,古僰道远,一年又一年的怅然南望,绿窗下,竹几上,只有寂寞的云根笔和清冷的薛涛笺陪伴黄峨度过无数不眠之夜,织就了长长的相思。     
  花开花落,春去春回,杨慎和黄峨在期待和思念中送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然而嘉靖皇帝至死也不肯原谅杨慎,作为明代在位和寿命都较长的皇帝,他的相对长寿,却成了杨慎夫妻的宿命和悲剧!到后来,杨慎早已不求做官,只求返乡。思前想后,只有一个办法,即依照法律,“年六十者许子侄替役”。由于杨慎与黄峨聚少散多,黄峨又体弱多病,一直没有子嗣。在年近半百的时候,为了早日还乡,杨慎只好先后娶了云南人周氏和北京人曹氏,两个妾室各为杨慎生了一个儿子。但直到最后,以子代役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反倒两妾和大儿子同仁都先于杨慎去世,给杨慎晚年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杨慎和黄峨也是在当时算相对寿命较长的,都活了70多岁,可以说,完全是永远团圆的梦想在支撑着他们坚强地活下去。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黄峨笔下的句子成了他们夫妻命运的写照。杨慎最终孤独地病逝于谪所。黄峨闻讯后没有被击倒,甚至没有哭,没有喊,而是用一种不寻常的冷静面对现实。她竟然坚持“徒步奔丧”,顽强地走到泸州!到了杨慎灵柩前,黄峨仿刘令娴《祭夫文》自作哀章,哀礼备至,此时才痛痛快快地发声大哭,闻者无不泪下。时人都认为,相比杞梁之妻(孟姜女),黄峨徒步迎柩,名震四方,更贤淑,更坚强,也更悲壮!再不用无望地等下去,也不用对这个乖戾的社会抱以希望,黄峨扶送棺柩,携带杨慎妾曹氏留下的孤儿宁仁回到了新都老家,把杨慎葬于其祖父杨春的墓旁。 前人叹息:黄峨既贤淑又通文艺,兼有孟光和易安之长,可惜命运的作弄,使她未能尽展其才。穆宗皇帝即位后,杨慎不仅官复原职,而且黄峨也受封,但这些虚名对心如古井无波的黄峨来说又有何价值?宁仁的儿子都能应门奔跑的时候,年迈的黄峨有一次回娘家遂宁探亲,侄孙七人想带她去附近的广德寺散心。黄峨坚持不去,说:“我虽然老了,出行无所谓,但我毕竟还是一个寡妇。”旧时评论赞美黄峨“平生守礼如此”,其实与其说黄峨是在守礼,倒不如说她已对尘间世事不萦于怀和无限淡然。     
  黄峨大约和杨慎享年相同,都是七十二岁以上。去世后也是合葬同穴。在四川历史上的著名才女中,黄峨的人生似乎最为平实,她不像卓文君那样冲动得惊世骇俗,不像薛涛那样生活得自由自在,不像黄崇嘏那样勇敢得离经叛道,而且也不像花蕊夫人美丽得惊天动地,因此黄峨的命运中也就少了很多跌宕起伏的传奇,这大概正是她较少被人提及的原因了。但黄峨独持家务、徒步迎柩的人生,却使她在众女中显示出独特的坚忍和从容并具的气质。     
  前人赞叹:“吾蜀于明代,有二列女甲于全国,曰黄宜人、秦良玉是也。”正因为有了黄峨,明代四川女性文学不仅避免了交白卷的尴尬,而且还自有其独特的地位。新都桂湖的秋月虽然清冷寂寥,但毕竟照亮了四川一个时代的夜空。 9、精华欲掩料应难——历史上薄命女子(作者:小窗容膝) 唐开元年间,朝廷命宫女为边军将士赶制了一批棉衣。有一个士兵在分到的短袍中发现了一首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共著棉。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缘。     
  显然,这是一首大胆向士兵表达爱意的情诗。这个士兵不敢隐瞒,同时也许也是为了能找到写诗的女子,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主帅,主帅又进呈唐玄宗。唐玄宗把诗遍示宫中,说:“写诗作者不必隐瞒自己,我不会怪罪的。”这时走出一名宫女,坦然自陈,口称死罪。唐玄宗既怜其才,又悯其心,当即将她嫁给了得到诗的那个士兵,表示:“我要让你们今生结为夫妇。”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圆满而感人的,当时许多将士都为之泣下。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在佳丽三千的皇宫里,昭阳日影难移,撒盐羊车不来,得到皇帝宠爱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如果没有嫁给那个士兵,该宫女很可能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寂寞日子中送走了自己的青春。而她之所以能抓住这个关乎一生幸福的机会,一是缘于她的勇敢,二是因为她拥有作诗的才华。     
  人说红颜薄命,好像越是美丽的女子,人生就越加坎坷。另外,才命也两相妨,一个又美丽又富有才华的女人,命运更加让人担心。该宫女只是一名皇帝从未注意过的女子,可见多半是来自极其普通的家庭。美貌、多才,而又决非豪门闺秀的古代女子,当她们在无助无依的绝望境遇中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时,才华往往成了最后的赌注。     
  这样的薄命女子,除了宫女外,大多非妾即妓,或者流落在外,环境非常冷酷乃至凶险。她们身上的压力和内心的悲苦是外人很难体会的。如著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唐僖宗时期,宫女韩夫人把诗题在红叶上,顺着御沟流出去。诗云: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她希望红叶带着她的愿望流到外面的人间。那么与人间一墙之隔的皇宫在她心里是什么呢?是仙界,还是地狱?不得而知。士人于佑偶然拾到红叶,又写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与谁?”他也把诗写在红叶上,在御沟的上游顺水流到宫中,却恰好为韩夫人拾到。后来皇帝将宫女三千人赐于各官,于佑得到权贵韩泳的帮助,与韩夫人结为夫妇。两人偶然间发现了彼此珍藏的红叶,顿时又惊又喜,方知天心之巧,造化之奇,“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应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不过在《流红记》中,韩夫人毕竟只是写诗寄托自己的心事,她的命运主要靠离奇的巧合,而不是自己的才华改变的。相比之下,章台柳氏的歌咏才真切地表现了乱世佳人的挣扎。     
  唐代佳人柳氏本是李生的爱姬,但她却看上了李生的好友韩翊。李生慨然撮合了他俩。后来在柳氏的劝勉下,韩翊省家,两人暂时分开。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中,柳氏独居长安,为了避祸,她剪发毁型,寄迹法灵寺。韩翊投靠淄青节度使侯希逸作书记。大乱勘定后,他派人到长安寻找柳氏,在带给她的碎金子口袋上写了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捧诗呜咽,答之曰: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谁知就在他们即将团聚的时候,为唐王朝平叛有功的藩将沙吒利听说柳氏貌美,用武力将她抢走。这时侯希逸当了左仆射,韩翊跟着他一起来到京师,才知道柳氏已被强人夺走。韩翊如堕冰窟,从此几乎就没笑过。有一天同僚在酒楼相会,唯独韩翊一人向隅闷闷不乐。席间有一个叫许俊的人,平时以侠客自任。他听说了章台柳的故事,竟立即仗剑单骑冲进沙吒利的府上,诡称沙吒利得病急召柳氏。见到柳氏后,许俊给她看了韩翊写的字条,然后挟带她飞马奔回。韩柳两人握手涕泣,如在梦中。这件事发生得太快太突然了,很多人都没有回过神来。     
  由于沙吒利手握雄兵,韩翊和许俊赶紧找侯希逸求助。侯希逸马上向皇帝上书汇报,在自责管教不严之后,大力赞美韩翊和许俊的为人处事,痛骂沙吒利“凶恣挠法,凭恃微功,驱有志之妾,干无为之政”。很快皇帝的判决下来了,柳氏归还韩翊,同时为了安抚沙吒利,朝廷赏了他二百万钱。     
  安史之乱后,参与平叛的藩兵居功自傲,很多人都不敢惹。但在章台柳的传奇中,从皇帝到许俊,都站在了韩翊和柳氏的一方。无论是许俊的冲动,还是侯希逸的咒骂,都那么的让人感动。此时的皇帝应该是唐肃宗吧,和唐玄宗一样,他的决定也充满了人情味。韩翊后来成了唐朝有名的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和柳氏的故事是唐代士人最动人的爱情之一。     
  唐代是诗歌的天堂,唐人的诗意人生也强烈地影响了后世。到了元代,一个流落尼庵的宦门女子王氏就化用过开篇所说的那个开元宫女的诗句“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缘”,写了一首《临江仙》:     
  少日风流张敞笔,写生不数黄筌。 
  芙蓉画出最鲜妍。 
  岂知娇艳色,翻抱死生冤。     
  粉绘凄凉疑幻质,只今流落谁怜? 
  素屏寂寞伴枯禅。 
  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王氏是真州富家子弟崔英的妻子,随丈夫赴温州永嘉做官。在船过苏州的时候,舟人顾阿秀眼馋崔家的财产,于是把崔英一伙都杀了,崔英苦求留个全尸,被绑住手脚扔到水里。顾阿秀只留下王氏作儿媳妇。王氏假意答应,捉空逃走,跑到一个荒僻的尼姑庵削发为尼躲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