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氏家族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正好可以被利用。如果日本的主和派能团结起来,一起向军部施加压力,战争的局面就会改观。这比出动几十万军队在战场上撕杀得来的结果还要实惠。 
  因此,孔祥熙对王子惠送来的情况是重视的。他“赶”走了贾存德后,就在南温泉寓所秘密地接见了王子惠派来的蔡森。蔡森将这段时间他们共同奔走于中日之间力主谈的情况写出了一份报告,孔祥熙亲自修改后交给了蒋介石。 
  同年8月上旬,蒋介石亲自来到南温泉寓所看望孔祥熙,实际是为中日和谈而来。孔、蒋二人在卧室里谈了半天,无人知晓他们谈话的内容。但从结果来看,蒋介石是基本同意那5项条件的。因为蒋介石走后,孔祥熙即召见蔡森要他回上海转告王子惠必须拿到板垣的亲笔公文而不是铅笔草稿,以做为板垣会谈的保证。另一方面,孔祥熙又叫孔令仪秘密找到贾存德,让他随同蔡森回上海,实际是监视蔡森和王子惠的行为,看他们是不是和日方有什么猫腻。同时孔祥熙还让人在重庆四处散布,说贾存德因怕遭到政府逮捕已逃跑,下落不明,给人们造成是贾私下里日寇接触,他孔祥熙是大义灭亲。这个烟雾弹还真起了作用,除了蒋介石及孔家的极少数人外,没有任何人知道事情的真相。 
  蔡森返回上海后,将情况向王子惠做了汇报。随后不久王子惠便导演了一场“和谈”闹剧。 
  8月下旬,王子惠约日本板垣的代表岩奇请七到上海正式“谈判”。而中方首席代表就是王本人,列席的有蔡森、贾存德。整个谈判过程,基本就是日方代表一人发言。这位岩奇诸七大言大惭地说,日本在考虑和中国和谈时最关心的是防共问题。因中国目前的政府军不足以防共,所以就需要邀请日方在华北地区留兵协助。 
  他还说,中国是独立国家,如果外国派兵来干涉中国内政,在国际上恐怕会引起争议,所以应由中方提出主动邀请日方留驻兵力协同防共,这样比较稳妥。 
  贾存德开始以为王子惠是真的代表国民党政府和日方谈判,现在他明白了。这根本不是谈判,是“宣判划押”。岩奇诸七讲完.了话就让王子惠在记录上签字,而王子惠的屁股是坐在日本人一边的,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他没为中国人说一句话。整个谈判就像事前排练好的一幕闹剧,既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平等。因此贾存德站在孔祥熙和蒋介石的立场上,最后拒绝在记录上签字。于是谈判不欢而散。 
  2.为“史蒋失和”暗中擦屁股 
  1941年12月7日,日军在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突然袭击了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 
  日军袭击珍珠港的第二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对他的同僚谈,上帝终于把美国人给我们送来了。果然,珍珠港事件在美国引起强列反响。美国总统即刻宣布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1942年1月,中、苏、美、英正式结成反法西同盟,并由蒋介石担任了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 
  因为中国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共同敌人都是日本,在军事方中美两国很多问题需要协调。因此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不久,蒋介石便打电报给罗俾福,请美方派一名高级将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的参谋长。 
  美国方面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出陆军中将史迪威来华。除了任命他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外,同时授予他另外五个官衔: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制人、滇缅公路监督人和在华美国空军指挥官。 
  总之,史迪威集多权为一身,成为美国国家利益在华的代表。如此众多的权力集于一身,这也是他后来和蒋介石闹矛盾的资本。 
  本来,蒋介石要罗斯福派人来,只不过是作出个态度,要美派个人来表示统一战线。其实是要通过他来争取更多的外援。不料这个史迪威一来中国就趾高气扬,他头上的6个官衔有5个是蒋介石无权过问的,这样蒋介石能不恼火吗? 
  还有就是蒋介石历来对外来援华物资随意分配,但史迪威却被美国政府授权监督援华物资的使用,防止被贪污和挪做他用。这也极大地刺伤了蒋介石的自尊心。史迪威西点军校毕业,一身贵族气派,办事认真,说话直率,所有主张也都使蒋介石不快。所以史迪威来华不久,就和蒋介石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史迪威来华不久便到各地视察,结果发现了许多使他百思不解和震惊的现象。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忙于太平洋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但蒋介石不是借机休养生息,或开展对日军的进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是把他最精锐的50万大军布置在西北战场,以对付八路军和共产党。在华东,自“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重新站立起来,动员群众建立根据地,却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攻击。国民党蒋介石早就停止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及物资供应,1943年又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使陕甘宁边区和八路军新四军在物质上陷入了极大困难,以致中共毛泽东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史迪威看到,和日军作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物资供应情况极差,很多部队弹药不足,军服破旧;不仅如此,国民党军队中也有很多部队的装备陈旧,士兵面黄饥瘦。 
  当即史迪威非常生气,他觉得美国政府受到了愚弄。美国政府对华进行了那么多援助,包括军事援助和物质援助,这些东西都到哪里去了呢? 
  回到重庆后,史迪威向蒋介石直言不讳地提出,请他把对付陕甘宁边区的50万大军调到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同时给八路军、新四军补充武器装备。 
  蒋介石根本听不进史迪威的意见,他一开始就对这个黄头发、高鼻梁、蓝眼睛且目空一切的美国人没有好感,当然更不会让他为共产党说话。 
  “你是受了共产党的赤色宣传,史迪威将军。”蒋介石说到。 
  “不,不!我所看到的都是事实。” 
  “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更谈不上对日作战,我为什么要给他们更新装备。” 
  “蒋先生,我从来都尊重事实。如果您和您的部下能亲自到延安去看一看,我相信你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史迪威将军,”蒋介石的两道眉毛在额头抖了起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要提醒你,我现在是中国战区的最高长官,你只是参谋长。” 
  “大家都心平气和一点好不好?”宋美龄在一旁劝解说。 
  当天的谈话不欢而散。 
  史迪威回到住所后,马上写了一封信给罗斯福。在信中,他把两个月来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统统说了出来。他说蒋介石政府贪污成风,根本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还说美国的援助多数没落到实处,建议美国政府重新考虑要不要与这个腐败的政权进行合作和支持。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直言不讳地把蒋介石称为地道的“独裁者”,说他那个刺得精光的脑袋就像一粒花生米。后来他在和别人交谈时就轻蔑地用“花生米”代指蒋介石。 
  自然,风声很快传到蒋介石的耳朵里,于是蒋介石在家里大发雷霆。在中国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反对自己,不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蒋介石也立即致罗斯福,要求撤换史迪威,并说史迪威不了解中国国情,不适合在他身边做参谋长。 
  本来,蒋史之争反映的是美国政府在支持中国抗战中和蒋介石的一些分歧,也和蒋介石、史迪威两人的个性有关,和孔祥熙。宋蔼龄是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事。可当宋蔼龄从宋美龄那里得到了这一情况后,便觉得这又是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她决心从中调和蒋史的矛盾,从而表现自己和孔祥熙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向蒋介石表示孔宋二人对蒋的忠心。 
  宋蔼龄把自己的想法对孔祥熙说了以后,孔祥熙便指出,关键要了解罗斯福对史迪威的态度。如果罗斯福还想用史迪威的话,就不宜掀起一个倒史的浪潮,而还应以和为好。 
  宋蔼龄觉得孔祥熙说的有理,史迪威性格直率,不了解中国的人情事故,真心想抗日又有罗斯福的尚方宝剑,当然不会虚情假意的。但他也有弱点,就是不希望和蒋闹僵,上任几个月后就被中国人“驱逐”出国。从蒋这方面来讲,美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美国的支持是蒋介石政权得到的最大支持。因史迪威和美国搞僵,应该说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确定了方针之后,孔祥熙、宋蔼龄正式向史迪威发出了请柬,说是宋蔼龄过生日,请史迪威前来赴宴。 
  史迪威如约前往,一到餐厅便被满桌珍奇的佳肴惊呆了。史迪威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物,刚到中国时就出席了蒋介石准备的欢迎宴会。但象孔家这么丰盛的宴席,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叫什么?” 
  “这叫满汉全席。”宋蔼龄对史迪威解释说:“是过去满族人招待最尊贵的客人时才准备的宴席……”接着宋蔼龄又详尽介绍了满汉全席的历史、特点和吃法。 
  史迪威感叹到:“这太奇妙了,这太奇妙了!” 
  但是,这位性格直率、外号“醋性子乔”的陆军中将,并没有中国人所谓“吃人家嘴短”的毛病。吃归吃,但一扯到正题却表现出了态度的原则性。 
  宋蔼龄和孔祥熙都尽量用英语直接和他谈话。言谈中对美国文化极尽赞扬之能事,对美国的经济也一个劲地讲好的。但当一涉及和蒋介石的关系时,史迪威立刻警觉起来。 
  “宋小姐,”他说。“我认为蒋介石的国军在正面战场确实作战不力,而且何应钦从中做梗是重要原因。何应钦是个亲日分子,我们有大量的情报证明他和日本人保持着秘密接触,像这样的人,蒋委员长还让他当军队的参谋总长,还让他指挥部队抗日,这太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