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氏家族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孔祥熙夫妇只得暂时放弃策动武装起义和军事讨袁的使命,离开上海前往太谷。 
  从上海启程前,宋夫人(这时宋耀如已回到上海)担心女儿过不惯山西太谷那种穷乡僻壤的苦日子(后来的情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她一边帮女儿收拾行装,一边讲述文成公主的故事以鼓励女儿。宋蔼龄完全理解母亲的苦心,她安慰母亲说: 
  “妈咪,你是怕我中途返回对不对?你放心好了,什么样的精神准备我都有了。爸爸当年十来岁出海还闯出了名堂,我去内地有什么可怕?何况,还有他呢!” 
  宋蔼龄说完深情地看了一眼孔祥熙。 
  女儿的话使母亲好不欣慰,当然还有孔祥熙。 
  回山西太谷继续办学,既是孙中山的主意,也是孔祥熙本人的愿望。孔祥熙当时曾表示说: 
  “革命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武力推翻或许在一夜之间结束,但是然后呢?你到哪里去找接下来的建设人才?治国是需要训练有素的人才的,而教育正是革命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正是出于重视教育,孙中山才让孔祥熙夫妇归返故里办学校,这也是他对革命的通盘考虑。孙中山还指示孔祥熙回到太谷以后,要利用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威望,加紧联络北方军政要人。 
  对于第一次到内地的宋蔼龄来说,从上海到孔祥熙的家乡山西太谷,可谓是一次漫长而又充满乐趣的旅行。火车到达山西榆次后,铁路钱中止,榆次距太谷虽说只有20公里的路程,可一路上全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跟一些有钱人一样,宋蔼龄坐进了八抬大轿,孔祥熙则骑马相陪,走完了余下的路程。宋蔼龄坐在轿子里不时地拉开小窗上的布帘极目远望,就见远近都是一色的黄土高原,当时庄稼已经收割过了,茫茫的原野上只有衰草随风向她点头,远处偶尔出现牧羊人赶着羊群唱着小调在漫游,如此可谓是满目苍凉。宋蔼龄尽量克制着自己的情绪跌落,她已做好了迎接艰苦生活的思想准备。但是当她来到太谷,看到家家户户优越的住房条件,当下不免大吃一惊。孔家的家具都是质地坚硬的袖木制成,房屋也是规模宏大,这是宋蔼龄做梦都想不到的。孔祥熙夫妇拜见过族中的长辈后,直接搬到铭贤学校的校长公馆居住。铭贤学校的全体师生早在翘首以待,为了迎接他们一别数年的校长回校主持校务,他们特意把学校整修一番,楼台亭阁雕梁画栋,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就连生在南国长在异邦的宋“师母”,也对铭贤能有如此幽雅的环境,特别是室内拥有的洗澡、盥漱、电灯、电话、壁炉和暖气等应有尽有的先进设备而颇感惊奇。她怎么都想不到在山西太谷,在偏远的内地小县竟有如此之环境。这不禁使她想起了在日本与孔祥熙那天晚上的彻夜长谈。当时听到孔祥熙夸耀自己的家乡太谷,她还不信,以为是孔祥熙夜郎自大的胡乱吹牛呢。 
  当时,两个人谈起美国纽约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时,孔祥熙禁不住脱口说道,纽约某些方面还不如俄太谷呢。当即讲得宋蔼龄震惊不已。她绝不相信,堂堂的世界一流大都市的纽约,居然会赶不上你山西一个山沟沟里裹着的太谷,这简直是开玩笑。所以当时宋蔼龄也半开玩笑地逗孔祥熙说:“你该不是刚刚从夜郎国来的吧!” 
  见宋蔼龄不相信,孔祥熙只好给她讲起太谷的沿革由来:俄太谷在清代中叶就已经是商贾云集的热闹地场了。当年江南的茶叶、丝绸以及蒙俄的羊毛、皮货,还有全国各地的山货、药材,都在太谷做着大宗的批发交易。而太谷的当地人则不去费那个事地捣来捣去,他们只做票号生意,就是开钱庄、当铺等。太谷的这些金融生意专门给各地的商贾提供汇兑或者现银担保,因而也是一本万利,收入十分的丰厚。当年的一句民谚就讲,“银祁县,金太谷……”见宋蔼龄依旧不肯相信,当下孔祥熙便不免有些着急地跟她数起了指头发誓般地说:“俄有事实为证,俄有事实为证。俄太谷现在有经商的人家两千多户,比全城的一半还多。你在什么地方见着有这么多做买卖的人家?俄小的时候,在太谷城里家藏几百万两银子的,就有十几家。七八层楼的高宅大院,你去太谷到处可见。到太谷街头你会发现,来来往往人们穿的尽是绫罗绸缎。哪里像什么美国纽约,街头建筑陈旧简陋不说,街上你看那些美国男女穿的尽是些棉布衣服。” 
  当时,孔祥熙讲得有根有蔓,宋蔼龄也不好再作不相信的奚落了,只好半信半疑,姑妄言之姑听之吧。然而眼前,当刚刚经历随夫荣归故里这一种听起来似乎可怕实则异常舒适排场的旅程后,尤其是经历了孔氏家族操办的虽说古老、俗气却也极尽铺张奢华的迎亲仪式后,宋蔼龄的印象里已经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仿佛第一次真正找到了归宿一般。看来,这山沟沟里裹着的小小太谷,的确不可以等闲小觑啊。 
  当日参加婚宴的客人散去之后,宋蔼龄才得暇仔细瞧瞧孔祥熙的祖宅这令人久仰的山西首富孔家大院。不瞧则已,一瞧果然是气魄非凡。就见那院落屋宇,全是巨石垒成,粗木为梁,一进一出的庞大院落回环九曲,仿佛迷宫一般,很有些中世纪欧洲古堡的风格。尤其令宋蔼龄这个自幼生在江南的南国女子惊诧不已的是,在这荒凉贫瘠的大山之中,孔氏宅内居然还藏了一座错落别致雅似江南的大花园。园内一汪莲花池水倒映出无边寺里的白塔,周围画廊曲折,亭台点缀,好一派难得的江南风光哟!一时间喜得宋蔼龄心往神迷,留连忘返。直到夫君在旁唤她到赏花亭中小坐,她才猛醒过来。 
  其实,在这里孔祥熙跟宋蔼龄是打了埋伏的。此处豪华宅院虽眼下确属孔门,但却并非孔氏老宅。孔氏家族的祖宅我们知道,是在城关以西程家庄的井儿院,亦即孔祥熙自幼吃尽艰难困苦的那个地方。而眼前这座高宅大院,却是孔祥熙后来自美留学归来且小有发展之后,才从太谷一位姓孟的秀才家里购得的。说来也真是命运捉弄,冤怨相报,那落魄的孟秀才祖上,便是当年与孔祥熙曾祖父孔宪昌争夺拔贡且胜了孔宪昌的那位孟拔贡。不过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宋蔼龄一直把这座孟家花园宅第视为孔家祖宅,并以此向外人炫耀,以此证明孔家确为山西的首富。不知她是确实不知道,还是知道了也不愿挑明,就这么一直胡涂着再胡弄别人。就宋蔼龄的性格来说,这后一种可能也比较大。 
  宋蔼龄自幼是在都市里长大的,并且一直受的西方文明熏陶,身上自是洋气十足。不过在都市里住得久了,冷丁来到乡村,呼吸呼吸山野乡间满带泥土芳香的新鲜空气,倒令来蔼龄一下惬意了许多,仿佛返朴归真了一般。特别是孔家做出的各种吃食,虽不及西餐那样富丽堂皇的讲究,却也十分的好吃可口,令宋蔼龄大开眼界也大饱口福。那么多的美味佳肴暂且不说,光是山西风味的面食,就足以令人膛目结舌,不知先吃哪一口才好。什么剔尖啦、擦片啦、豌豆面疙瘩啦,好多名堂简直宋蔼龄闻所未闻。关键是这些东西都十分的好吃,每每香得人不忍住口且又回味无穷。当时未蔼龄心下暗忖,都说是皇帝老子过得日子好,能好到什么地步,怕也不过如此罢了。每念及此,她不禁感叹,这要多大的家业才能铺陈得起呀! 
  尽管前面讲了许多,都是令人舒服惬意的事情。但毕竟宋蔼龄是在大都市里住惯了的人,眼下来到太谷孔家,举头四望尽是大山,满眼苍凉,时间一久宋蔼龄不免有些闲极无聊,有些想家想爸爸和妈咪了。特别是当时二妹庆龄已经和孙中山先生成婚。同是姐妹想想人家再看看自己,宋蔼龄不免有些黯然神伤。说到底,她还是一个见过世面且不甘平庸的人,她怎么能忍受像一个财主婆子那样,整天山珍海味绫罗绸缎的醉生梦死呢。想当年,她宋蔼龄小小的年纪便只身一人飘洋过海去闯美国,美国总统她见过,中国的总统她也伺候过,难道这辈子她就跟这么个孔样熙终老山沟?不!绝不!黯然神伤之余,宋蔼龄在心下已打定了一个主意,重新设计孔祥熙。然后再和丈夫一起,重新走出这大山,再干一番经天纬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不久,孔祥熙和宋蔼龄夫妇的第一个女儿孔令仪出生了。 
  3.“铭贤”轶事之二 
  孔祥熙此次荣归故里,来铭贤学校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计划增设大学预科并付诸实践,新扩建了许多教室和办公楼。等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即将开学时,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使“孔夫人”或“宋师母”同时成为一位执掌教鞭的“良师”。 
  当时开学在即,可原来应聘的一位美国欧柏林大学的教师突然变卦,表示不能来中国任教了。这样一来,使铭贤学校原来就感到不足的师资力量,更显紧张。再续聘其他教师已经没有时间了。怎么办?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为何不请现成的老师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的校长夫人出来任教?”就这样宋蔼龄这位年轻的女子拿起教鞭走上讲台,主讲英语,同时指导卫生和环境卫生课。当时在太谷这样落后的县城里,传统的看法是年轻女子不配占据“先生”这个神圣的受人尊敬的席位,况且这里的学生有的年龄还超过了宋蔼龄。但是宋蔼龄以高雅的风度和女人特有的勇气博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师母”。为了表示对“师母”的敬意,大家特意集资买了一个金手镯赠给宋蔼龄。礼物虽轻,却表明当时的人心所向。孔祥熙和宋蔼龄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后来由于长女需时照顾的缘故,宋蔼龄才结束了这段教学生涯,退居家中协助丈夫处理校务并料理家务。 
  当回忆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时,宋蔼龄说: 
  “我根本不配做这种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