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法的精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法律所产生的结果如同所有那些列入了立法者过分要求的法律所产生的效果一样,即人们有了逃避这一法律的办法。因此必须制定许多别的法律来进一步肯定这条法律,修正这条法律,并使之不要过于严厉。人们一会儿把法律搁置一旁而遵从习惯,一会儿把习惯扔在一边而只认法律。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习惯总是轻易地占了上风。当一个人要借钱时,尽管这条法律是为了借贷人的利益而制定的,他还是发现了这条法律是他借贷的一个障碍:这条法律不仅反对它所要救助的人,也反对它要定罪的人,这条法律同时还反对它们本身。大法官桑普罗尼乌斯·阿赛路斯由于允许债务人按法律行事而被债权人杀死了 '37' 。因为他要人们记住过去的严刑厉法,而人们此时已经不能再忍受严刑厉法了。    
  现在让我们离开城市去看一看乡村领地吧。    
  我在别的地方说过,罗马的领地曾遭受过严酷的专制政体的蹂躏 '38' 。除此之外这些领地还遭受到可怕的高利贷的掠夺。    
  西塞罗说,沙拉密这座城市的人想在罗马借钱。可是由于《卡比尼法》 '39' ,他们办不到。应该研究以下这是个什么样的法律。    
  罗马禁止有息贷款。人们就想尽一切办法来逃避这条法律。当时罗马的法律对同盟人和拉丁人没有约束力。于是人们就利用同盟人和拉丁人,以他们的名义放贷。这样法律对债权人来讲形同虚设,老百姓并未摆脱高利贷的盘剥。    
  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于是护民官马尔库斯·桑普罗尼乌斯通过元老院授权,让平民会议表决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在罗马人之间进行的有息借贷的法律同样也对同盟人和拉丁人有效 '40' 。    
  那个时代的同盟人指的是意大利人。而意大利人的疆域直至阿诺河和鲁宾根河,并非是罗马管辖的领地。    
  塔西佗说当时人们总是搞一些新的欺骗手段来躲避禁止有息借贷的法律。既然不能再利用同盟人的名义来放贷,那就找一个领地的人,以他的名义来放贷。这样做并不难。    
  必须制定新的法律来治理这一顽疾。卡比尼乌斯制定了用来制止选举中行贿受贿的法律。他清楚地意识到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是抑制借贷。这两件事当然是有联系的。借贷利息总是在选举投票时上涨 '41' 。这是因为人们需要金钱去拉选票。我们看到《卡比尼法》使得桑普罗尼乌斯的元老院法令的执行范围一直延伸到各个领地。正是由于这条法律,沙拉密人、才无法在罗马借到钱。布鲁图斯使用假名按月利百分之四 '42' 给沙拉密人放贷 '43' 。他为此还获得了两项元老院法令,其中第一条宣称他的放贷并不被认为是欺骗法律的行为。而且宣称希里西亚的总督将要按照沙拉密人所持有的借贷契约上的条款来审理此案 '44' 。    
  由于《卡比尼法》禁止罗马公民与领地的人之间进行有息借贷,而且罗马人手里又掌握着全世界的金钱,那就要用极高的利息引诱他们放贷。暴利使贪婪的人看不到有失去债款的危险。当时罗马的放贷人都是有权有势的。他们恫吓官吏使法律沉默;他们肆无忌惮地放贷以牟取暴利。这样一来领地一个接一个地被罗马的放贷人所掠夺。每一位总督上任后都要颁布法令,规定令其满意的借贷利息 '45' 。贪婪介入了立法,而立法又助长了贪婪。事物应该向前发展。假如一切都静止不动,国家就要灭亡。而且总有一些让城市、团体、商会和个人搞借贷的机会。因为人们从来都既不十分贫困,又不十分富有,但是为了应付需要不得不借贷。因此具有执法权力的元老院出于必要,更多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制定了元老院法令,允许罗马人之间进行借贷。但是法律使这些元老院法令失去信用。这些法令给了人们要求建立《新表法》的机会。由于失去本金的危险系数加大了,这就使得借贷的利息更高了 '46' 。我永远坚持这样一个观点:不应该用极端,而应该用中庸之道来统治人民。乌尔宾说,谁还债还得越晚,就还得越少。在罗马共和国灭亡后,正是这一原则在指导立法者们立法。       
  '1' 阿比尼西亚使用食盐作和货币,而食盐就有这种自我不断损耗的缺陷。     
  '2' 亚里士多德在《克利欧》一书中告诉我们,吕地亚人发现了铸造钱币的技术,希腊人从吕地亚人那里学到了这种技术。在雅典的钱币上就铸有他们古代的牛作为标记。我曾经在朋布罗克伯爵的书房里见到过一枚这样的钱币。     
  '3' 这是阿尔及尔的一个古老的习俗。每一位父亲都会有一个埋在地下的宝库。参阅洛基尔·德塔西《阿尔及尔王国的历史》。     
  '4' 参阅恺撒《论战争》第 3 卷。     
  '5' 见塔西佗《历史》第 6 卷。     
  '6' 见《撒克逊人的法律》第 18 章。     
  '7' 参见本章第 12 节。     
  '8' 假定银每马克值 49 磅,铜每马克值 20 苏。     
  '9' 见《西印度群岛西班牙人内战史》。     
  '10' 在法国,人们把拉斯计划简称为体制,而不再冠以拉斯的名字。    
  * 拉斯 (John    
  Law) ,原是苏格兰人, Law 在古法语里发音为拉斯,拉斯曾任法国财政总管,他创建了东印度公司和一种银行体制,人们把他的体制实行的时代称为体制时代——译者注。     
  '11' 参阅苏格拉底《教会史》第 2 卷。     
  '12' 荷兰人根据他们自己之间的协议给几乎整个欧洲规定了最有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兑换率。     
  '13' 在一个地方如果银子比纸币多,那么银子就多,如果纸币比银子多,那么银子就少。     
  '14' 即 1744 年。     
  '15' 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33 卷第 13 条。     
  '16' 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33 卷第 13 条。     
  '17' 名义上收到了 20 盎司铜,实际上只收到 10 盎司铜。     
  '18' 名义上收到了 20 盎司铜,实际上只收到 16 盎司铜。     
  '19' 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33 卷第 5 条。     
  '20' 参阅茹柏尔神父 1739 年所著《货币科学》一书第 59 页。     
  '21' 见《道德与邪恶篇》。     
  '22' 参阅《萨乌特》第 2 卷第 7 章以及 1681 年 7 月 28 日《学者报》所刊登的发现了 5000 枚钱币的新闻报道。     
  '23' 英格兰。     
  '24' 这里所谈的金银不是可以作为商品来出售的金银。     
  '25' 见塔西佗《史记》第 6 卷。     
  '26' 对罗马人来说高利贷和有息贷款是一回事。     
  '27' 参阅德尼斯·阿利卡尔那斯的著作,他对此有很好的论述。     
  '28' 半利、 1 / 3 利、 1 / 4 利,见罗马法典及关于高利贷法律的各项法令,尤其是《关于高利贷法律》第 17 条及其注释。     
  '29' 参阅德尼斯·阿利卡尔那斯的著作中所载的关于阿比乌斯就此问题发表的演说。     
  '30' 见《史记》第 6 卷。     
  '31' 即罗马 388 年。见狄特·李维《罗马编年史》第 6 卷。     
  '32' 见《史记》第 6 卷。     
  '33' 根据狄特·李维《罗马编年史》第 7 卷所述,这是在曼利乌斯·托尔卡图斯和普劳第乌斯统治的时代,正是塔西佗在《史记》第 6 卷中所谈的法律。     
  '34' 原文是拉丁文: semiuniciaria    
  usura( 译者注 ) 。     
  '35' 见塔西佗《史记》第 6 卷。     
  '36' 该法是由护民官瑞奴西乌斯提议通过的。     
  '37' 即于罗马 663 年。     
  '38' 见本书第 11 章第 9 节。     
  '39' 见《致阿弟库斯的书信》第 5 卷第 21 封信。     
  '40' 于罗马 561 年。见狄特·李维的著作。     
  '41' 见《致阿弟库斯的书信》第 4 卷第 15 和第 16 封信。     
  '42' 见《致阿弟库斯的书信》第 3 卷第 21 封信和第 4 卷第 1 封信。庞  培借给阿利奥巴沙国王 600 达朗,并让国王每 30 天支付给他 33 块瑞典达朗。     
  '43' 见《致阿弟库斯的书信》第 6 卷第 1 封信。     
  '44' 参阅《致阿弟库斯的书信》,对沙拉密人不能欺骗。     
  '45' 见《致阿弟库斯的书信》第 6 卷第一封信:西塞罗规定,月利是  1 %,并且利上生利直到年底。至于共和国的农民,则必须给他们的债务人一个期限,过时不能偿还债务就必须按契约所规定的高利偿付利息。     
  '46' 当时有一条元老院制定的一般性法律,规定月息是 1 %。          
《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著 张雁深译        
第二十三章    
   法律与人口的关系    
  第一节  人与动物的种群繁衍    
  啊,维纳斯女神,爱神之母啊,    
  ……    
  自从你的星辰将美好的初春再次带回大地,    
  和煦的微风使人们闻到了爱的气息。    
  鲜艳的色泽让大地更加光彩绮丽,    
  空气中充满了娇艳的花儿吐出的芳香气味。    
  听啊,小鸟在你的力量的召唤下,    
  正在用千百种柔情的歌声祝贺你的来临;    
  看啊,高傲的雄牛穿越草原,踏过河流,    
  去追寻那美丽多情的牡牛。    
  在丛林里和高山旁,溪流边与海岸上,    
  那些在绿色的原野上居住的人们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