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2喋血中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明显,曹操在一征徐州时的杀戮无辜人民的行为在刘备心里印了个“恶”字,而陶谦以往居官的名声及其目前弱者的地位在刘备心里留了个“善”字,亲善驱恶,符合刘备追求的义字,一旦能平息战火便是实实在在的救了万千人民的生命,符合那个仁字,所以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
  孔子曰仁,孟子曰义,仁义二字实是现在走了样的孔孟之道的精华,也是中国人思想中的灵魂,中华文化能顽强的延续至今,广播全球,傲于洋人,应是仁义二字的功劳,想想看,国人在世界面前除了骄傲祖宗的仁义之外,还能标榜自己什么?“中华崛起”口号现在都不敢多提了,替换成“和平发展”了,脸红啊!
  可惜仁义没有美元实惠,万亿的外汇储备不知是谁卡了谁的脖子;全民经商的大潮与仁义是不沾边的,现在是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仁义成了傻冒的代名词,只不过偶尔拣起来往脸上抹一把:没见大小超市的门上都书着“诚信”二字么?那便是改头换面的仁义二字,目的还是让哥们儿放心的掏腰包,还没离开那个钱字。
  仁义能当饭吃么?能顶多少部队的战力?这点刘备清楚的很:慈不掌兵,仁义不能却敌,战争与仁义无缘,真想击败曹操,还是要靠士兵们血腥的拼杀,更重要的是要靠主帅的智慧,换句实在的话就是——阴谋诡计。
  三、一只羔羊送到了饿虎嘴边
  人最难忘的是什么?告诉你吧,是你在饿了三天的时候有一个人推给你了一碗米饭!这碗饭值多少钱?不大好说,要看你对义字的理解程度而定,两元钱也合理,百万元也合情。
  陶谦现在就是这样,尤其是这碗饭不仅是在自己饿了三天的时候送的,而在于送饭的人自己也已经饿了三天,把仅有的两碗饭分给了陶谦一半,摆明了准备与自己一起饿死,能不令人感动么?陶谦认为:刘备就是个这样的人。
  先别论这碗饭对延自己的命能起多大作用,仅这份情意就能给人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怎么对待这种甘同生死的情谊?没说的,共命运吧!先把自己所有的保命存粮拿出来分了再说。
  陶谦现在还有多少保命粮——部队呢,虽经上次的彭城大败损失不少,但计点还有步骑十万左右,应该说力量还不是太弱,只是因为曹操这个敌人太强大了,青州军久经实战历练,主帅曹操又是个从人血里滚打出来的战场奇才,青徐二军相较,实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
  还有,当时徐州的管辖地也实在太广,东至大海,南接扬州,北邻青州,西面就是拥有三十万大军的兖州了。大小城池六七十座,十万部队相对来说是杯水车薪,顾西肯定顾不了东,所以大战未开,中部的琅琊、东海等城已沦曹操之手,也不例外,曹操依旧进行了鸡犬不留的屠城!大概曹操认定:这种超恐怖的手段必然有利于将来的军事行动,它能摧毁防守方抵抗的意志。
  这种上规模的恐怖行为有效吗?从短期上说,九成以上是有效的,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那另外的一成十成的反弹,眼光放远的话,那则是百分之一百的自杀行为:第三帝国的恐怖直接照成了巴黎的不设防,但究其最后灭亡的原因也是由于这种灭绝人性引起的失道寡助;蒙古铁骑横扫西亚东欧,其屠城制度无疑帮了大忙,但日后的举国崩溃,魂不得归故土也赖于此;皇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曾吓得不少明智的中国人软了脊梁,但天皇的投降诏书紧追着广岛、长崎的巨响宣布了三光政策的破产;9。11纽约世贸双塔的被抹平,确实让本拉登大大出了一把风头,但现在的老鼠处境也是拜此所赐。
  恐怖岂能是立国正道?
  陶谦的十万步骑中有一支威名远扬的特种部队,那就是陶谦从自己老家带来的子弟兵:丹扬军。陶谦是丹扬人,家乡以盛出勇卒闻名,(大家还记得当年大将军何进专门去丹扬招兵吗?)这支部队规模不大,总共才四千人,由陶谦的亲信徐州名将曹豹率领,陶谦毫不犹豫的把这支保命精锐拨给了刘备指挥,以增刘备部队的实际战力,刘备带来的那点兵也实在太不像样子了。
  紧接着又从政治地位上给刘备来了一次突击拔高:上表给不起作用了的朝廷,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在东汉末军阀们已事实上割据一方的年代,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以陶谦这样的地位与身份,只要公布一份推荐文告,被推荐人就算是到任了,是不用管朝廷批准与否的,你中央政府批不批那是你的事,反正这个官是当定了,大家对此都是承认的,难以理解的是连后世的史家们也是那么势利眼,对此不合法的荒唐任免程序也没有意见,照承认不误。
  这种皇帝当的实在无趣。
  刘备没推辞,那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刘备成了与陶谦身份地位接近的贵宾,刘备一下从幽州来援客军的身份变成了豫州的友军,跟幽州的公孙瓒、青州刺史田楷脱离了隶属关系。
  对刘备来说,此意义非同寻常,刘备仗还没打,便一步跨入了军阀的行列,大家现在都是刺史、接近“牧”那个级别了。
  可是,不可避免的恶仗还是要打的,曹州牧不会因为你刘备荣升刺史而顿时变为态度尊敬的,兴许打得会更狠一点。
  现在刘备指挥的是一支地道的杂牌军,总数不足万人,原属三家,而自己的嫡系部队反而是最弱小的一股,还是那千把人,就算是拧成了一股绳也显然无法拦住曹军的千钧之力,问题是欲把这三股强弱不同的绳坯拧成一股又谈何容易?
  要害还在于刘备却根本没想到要拧这股绳,刘备做事有刘备的准则:政治第一,军事第二,(眼熟吧?)考虑的是仁义当先,军事上的胜负是排在第二位的——愚腐的让老孙都替他着急!
  请看他的仁义作战部署:现在守的是郯城,曹操上次便是未克郯城而归,此次兵锋重到,势必得之而后快;而与骑兵为主力的强敌作战,坚城是唯一的依托,集中全部兵力于城内应该是唯一的选择,但刘备却不是这么想的:
  赵云所率的幽州部队是借来得,一旦有甚不测城破,怎样向老同学公孙瓒交代?那赵云也是他早就欣赏的将领,不能跟着我让曹操给一勺烩了,去守下邳吧,那儿不是主战场,相对安全些。感动的赵云热血欲涌,泪几出眶,只恨自己福薄,未能于投效公孙瓒之前早逢明君!
  曹豹所率的丹扬兵,是陶谦唯一的精锐看家部队,怎能消耗损失于自己之手?危险的野外战事不能由他们作为主力,于是便令曹豹率该部据城死守,曹豹及丹扬兵人人心里明白,这是刘刺史在照顾自己,况且守的是自己的城池,有什么理由不以热血洒城头,与城共存亡?
  刘备自己却仅带本部千人与关张二将,扎营城外,屏障郯城,简直如同把一只羔羊送到了饿虎嘴边!
  而曹操呢?对刘备的郯城防守兵力曹操是清楚的,万人而已!小菜一碟。那刘备政治眼光虽远,又懂得什么兵法?手下的关羽、张飞二将倒是轻视不得,其勇早有所闻,但在数万铁骑面前,一两个勇将又能顶什么事?只是可惜跟错人了!
  大军顺利的开到了郯城,前锋紧急来报:
  “情形不对!郯城守军并未如州牧所料,固守高城,而是当道立寨,阻住了去路。”
  曹操听报不敢相信,于是便亲临前敌看个究竟,立马远望,心中大疑:这刘备莫非暗藏后着?或者前方那小小的营寨只是座虚营,并无大将驻守?营内分明有人把守,士兵们也是人啊,哪能这样送战士入虎口?向闻刘备仁义,不会这么不体恤士卒吧?
  这刘备大仗没听说过有甚值得注意的战绩,但零星小仗倒知道他打了不少,实战经验肯定是有的,肯定有什么难猜的花活在等着我!要弄清了再做大举动,先出动一小部分兵力试探?对,为将者应先谋而后动,万不能半世英名污在这织席贩夫手里。
  当即吩咐曹洪出动两千轻骑,试攻敌营,发现苗头不对立即撤回,不准恋战强攻;夏侯惇率一万重步兵负责接应,另由李典、乐进指挥一万弓弩以备不测,马上开战!
  四、羔羊能战胜饿虎吗?
  轻骑动出,战马如风。
  时正中午,烈日当头,即将沸腾的战场丝风全无,闷得披甲的战士有点喘不过气来,铁甲经皎阳直射已感发烫,人裹在里面竞如同钻进了一个小型烘炉,士兵们额头上的汗珠已穿眉入眼,但握刀的手又无法及时抹拭,只能摇头挥汗,聊以睁目,连战马都刨蹄昂首,显得急不可耐,急于投入能使一切生物兴奋的拼杀。
  终于,曹洪挥动了冲锋的令旗,士兵们松开了马缰,战马乍脱缱绊,双肋又被士兵马靴上的铁刺磕碰的微疼,几乎同时跃向了正南方向的敌营,不对劲!进攻者突然发现正好面对阳光,本来被汗水浸疼的双眼越发睁不开了,这对以弓弩为主要杀伤武器的轻骑兵来说是绝对不利的。
  曹洪的战场经验早已极其丰富,马上醒悟到天时的不利因素,不过曹操的命令是试攻敌寨,真如果需要拔除敌寨是用不着轻骑兵上场的,任务是试探敌人的防守实力,利于速退;但目前部队的行进速度却是与战术动作的目的不相符的,如此的冲锋速度,两千战马冲起来,哪能刹得住兵锋?及到的敌方的鹿角、木马跟前,岂不是造成无谓的伤亡?先前准备的近得敌营一箭之地,给他一阵骑弩便回的作战方式看来行不通了,敌人有木寨作为防守工事,又是背对阳光,是明沾便宜的。
  尤其最令人讨厌的是前面的马蹄扬起得尘土,使得除了最前面的士兵外,其他人几乎都成了瞎子,一片昏茫茫的,只听得马嘶人喊,连气都喘不过来,怎么作战?他急忙猛磕马腹,蹿到了部队的最前列,压住了冲锋的速度,同时传令:全体士兵挂弩执盾,谨慎接敌。
  这是一次从未有过先例的骑兵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