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2喋血中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董卓,是董承!”曹操心说:你演什么戏呀?咱都哑巴吃饺子各人心里有数就行了。  
  献帝无言以对,曹操命令将董承的妹妹董贵妃立即逮捕。皇帝有点舍不得:“董妃已经五个月身孕了,请曹将军放过她们娘俩这回吧。”
  曹操一听,那更得杀了:“想留此逆种,为母报仇吗?”当即命令把董贵妃推出去砍了头。
  曹操的安内大见成效,现在该攘外了,可还是没有袁绍反映的迅速,那袁绍听说曹操杀了董承、董贵妃,又把献帝给甲兵保护了起来,便抓住这个机会命那会写妙文章的陈琳;写了一篇声讨檄文指责曹操,大意为:
  软禁天子,残害栋梁,违法乱纪,残暴荒唐,亲爹买官,爷爷剦党,下戮人民,上虐庙堂,擅断万机,扰乱朝纲,心如蛇蝎,形似豺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慰忠良。
  总之是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臭熏三代。
  那曹操却是肚量大的很,还是不理睬袁绍的公开宣战,还是怕袁绍?现在已经不是了,早在建安四年八月,曹操便主动向袁绍开了战,自己提军进驻黎阳与袁绍相持,却命吕布的降将臧霸等人攻入了青州,连破齐、北海、东安等城,在袁绍的侧翼埋了根硬钉子,就是现在,部将于禁仍正屯军河上与袁军对持。
  那么,还是在担心南边的张绣?也不是,两月前,张绣已经主动第二次向曹操投降了。
  五十六、屈膝投降也大有学问
  一部《三国演义》迷倒多少国人,有人认为是三实七虚,老孙信自己研究的:应该把比例反过来。其实现在好多对人、事的评价都可以反过来设比例的。
  一部三虚七实的小说,竟能改变历史进程,据载,满清的祖宗们就是怀揣着一部《三国演义》,将诺大中国置于铁蹄践踏之下,将多数华夏人民驯成了奴才。
  满清末年,大西北回民暴动,首领马占鳌于太子寺对决湘军名帅左宗棠,势弱之下出了绝招:派表弟马海晏率敢死队员三百名,趁深夜潜入湘军腹地,借隆冬严寒,浇水筑堡,引天明后大惊的湘军围攻,马占鳌则趁势从外突击,一战大获全胜。
  马占鳌给此计取名为“黑虎掏心”,大胜之下,马占鳌力排众议,向清军投降,那左宗棠正值败局难以收拾、更难向清廷交代之际,惊闻马占鳌投降,喜出望外,当然少不了厚赏马占鳌,马占鳌因此被委任为三旗督带兼中旗旗官。这便是名扬中外的马占鳌趁胜妙降。
  其实此举没啥新创意,也是从一部三国中学来得法门,而且罗老先生在此事上也并没有演义,多部史书均有明载。这便是张绣未败先降曹,降弱不降强的屈膝投降也光彩实例,正应了那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实际上当时识时务者的俊杰是贾栩。
  就当时中国的乱战局势来说,已经凸显出两大超强军事集团争霸天下的苗头,当时的曹操、袁绍,恰如后世冷战时期的美苏两霸,一些二流小国都不免要决定自己分投哪个阵营,跟风使舵更需要先看准: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
  同样,袁绍与曹操也要不遗余力地拉拢第三世界的各个小国,那张绣所处的穰城,由于地处荆州的前沿,曹操的后方(对北部的袁绍而言),更是双方争夺的要点。
  袁绍派来招降张绣的人先到了穰城,并亲笔写信给贾诩,请这位大明白人帮助说服张绣,联合灭曹。军政大事,贾诩岂敢耽搁?立即去找张绣。。
  袁绍当时手握四州,不但地广兵强,而且声望极高,论其才智,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而曹操的所谓后方仅一破烂不堪的兖州,东面还有公开叛乱的徐州刘备牵扯着,本身所处的豫州不过实际控制北半部,且南北有劲敌虎视。两人的强弱是分明的。
  张绣怎么掂量,觉得也应该向袁绍倾斜,正在设宴招待袁绍之亲善大使时,贾诩到了,未曾入席陪客,先问客来何意?那还用问吗?当然是来搞袁张亲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
  贾诩当场质问:“袁绍对亲兄弟都不能包容,怎能包容天下豪杰?”双方还没谈判,关系先破裂了。
  张绣惊惧圆场:“酒桌上不谈业务,自古醉汉说话不算数。”
  客离后埋怨贾诩:“得罪了超级老大,我们靠什么奔小康?”
  贾诩说:“有曹操呀。”
  张绣晕了:“袁强,曹弱。傻大木都能看出来,我们又跟曹操结过大怨,莫不是没喝酒您老也被熏醉了吧?”
  贾诩的话极为深奥:“正因曹操势弱,我们才应该扶弱拆强。袁绍强盛,对我们这点兵,怎会看在到眼里?曹操微弱,才会重视我们呀,何况曹操现在尊奉着天子,号令天下,名正言顺,政治上是曹强!至于过去恩怨,欲称霸天下的,怎会纠缠私人怨恨?肯定会借此向世人展示胸襟。将军没有必要担心,不用犹豫。”
  张绣早就心里发过誓:贾栩的话,一当万,你说咋办咱咋办,你说黑了咱闭眼,你说无耻咱不要脸,你说讲人道,咱就放贪官,你要一个调,咱就唱主旋。
  于是,张绣率军归降曹操。果然,曹操握住张绣的手,激动万分!
  欢宴贡酒九酿春,尽忘子侄丧命冤。
  来个亲上作亲吧: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当场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贾诩的大功更得酬,任命为许都警备司令(执金吾),又封都亭侯。
  亲上作亲倒是真:张绣也不是傻子,怎忍心当真棒打鸳鸯急曹操、误婶婶?献上小婶婶与曹操为妾吧,只是这以后咋叫呢?曹操这后补的叔叔是自己的平辈亲家,自己的女儿以后要管以前的奶奶叫小婆母,要是这两对新人都生了孩子呢?自己该怎么称呼那帮小崽子呢?他们之间相互该咋称呼呢?不能想下去了,脑袋大了,又快晕了!
  南方已定,曹操还不动兵刃的安抚了西方,关中(陕西省中部)将领们开始对袁、曹都保持中立,欲看看风势再说。凉州牧韦端,派从事杨阜来许都探听情况,杨阜带回了自己的印象:
  “袁绍宽松少决断,计多却不知用哪条合适。无断则必将无威,少决则必然被动,眼前虽强,却难免后败;曹操有英雄之才,心胸广阔,遇机会从不放过,法令统一,执行彻底,既敢用仇,亦会用亲,被用之人皆都能职守,定可成大事!”
  此语传开,西方的军阀们最起码在短期是不会来骚扰了。在与袁绍对决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徐州刘备的问题了,军报已早到,刘岱、王忠大败于刘备之手,以现在刘备的眼光与谋略,在将来袁、曹大战时,对许都将是极大的威胁。
  对刘备,曹操现在的评价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对曹操的论断,智囊郭嘉也表示认同,但袁绍就真得那么听话吗?袁绍的智囊团更为庞大,其中也不乏如二荀、郭、程之才,如:田丰、沮授……
  五十七、聪明军师不如高明统帅
  紧靠肘肋的徐州始终是曹操的一块心病,早在吕布霸徐州之时,曹操就极为忧心,其时袁绍持强骄横,经常来书辱骂曹操,曹操因徐州撤肘,无力与之抗衡甚为烦恼,当时还是荀彧解除的他的心结。
  这荀彧在史书中说话,惯会长篇大论,弄得老孙替他当翻译工好生为难:原文照搬,成了老孙抄书;全文翻译,又太过叵长;越过不甘,删节可惜,只得尽量不失原意,改文风简化成半白化文。
  他替曹操分析了双方的优劣各点:
  “自古成败,皆是人力,强弱转换,无不人为,高祖克项羽,即是前鉴。当今天下,唯袁绍可算曹公对手,然袁绍有四不如曹公:袁绍外宽内忌,曹公唯才皆用,度不如公一;袁绍迟疑少决,曹公善于立断,谋不如公二;袁绍治军涣散,曹公赏罚严明,武不如公三;袁绍虚荣好名且吝啬,曹公自身谨俭多赏功,德不如公四。今公秉一心辅助天子,八方多助,持四胜代天征伐,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必无所为!”
  曹操听了当然大为高兴,荀彧接着提醒:“如不先制服吕布,收伏徐州,还是没有可能兵向河北,对付袁绍的。”
  那次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置袁绍的威胁而不顾,兵出徐州,终于消灭了吕布,将徐州收入囊中。现在到手的徐州转眼又成了敌人,尤其是那刘备最可恨,竟然在曹某对他最好的时候参与密谋,什么叫以怨报德?大耳朵就是榜样,就等着看你铁心与我曹某作对的下场吧!
  袁绍就没想过与曹操动真个的吗?当然不是,还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曹操迅速的控制皇帝之时,他犹豫了一下被曹操抢了先手;才想硬抢过来那曹操又及时的服了软,让给了自己大将军职务;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总不能做得太过分了吧?等到曹操与张绣开了仗,那背后的公孙瓒又到了收拾的最后关头,不靖后方,怎能前攻?
  曹操与吕布打成一团,那倒是个好时机。可是打下了四个大州,总得先分配胜利果实吧?青州给了大儿子袁谭,幽州派去了二儿子袁熙,外甥高幹去代理并州,自己坐镇邺城,亲掌冀州。
  对袁绍的这次“分家”,谋士们几乎都有不同看法,军师沮授就这样说:“大祸从此就开始了呀!”
  为什么呢?沮授这样解释:一只兔子一万个人去追,只要有一个人先逮住了,其余的人也就不追了,只要是兔子还在,大家就永远不会停止追赶的脚步。
  现在袁绍一下把四只兔子全分给自己的儿子了,大家伙还会继续卖力的去追赶兔子吗?没目标了,还追什么去?那袁韶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观察与选拔接班人的好办法,让他们各自治理一个州,谁有本事不就清楚了吗?
  这时候的袁绍绝不会想到:要是他们把本事都用在抢对方的兔子上面怎么办?
  现在曹操要对徐州的刘备动手了,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