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2喋血中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也知道,这愿望变成现实极为缥缈:那袁绍的十万大军环围十余里,焉会坐视曹军载重而归?部队暗去偷回,能不遭大损即是万幸,若能焚毁敌资,即是中彩,满载而归?只能是愿望而已。
  果然,徐晃回报:出击部队三面突袭,战事顺利,斩韩猛而焚敌车,我军伤亡微不足道。曹操口中嘉奖慰问,心里隐隐失落,可惜那付之一炬的粮食啊!看来人心无足时。
  虽损敌成功,但己未受益,此出击行动除稍振将士士气外对曹军厄势并无大助,曹操对战争前景还是不敢看好,虽然在所有人面前都显得信心十足,但心里的苦楚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尤其是中午曹操曾对自己的运粮部队夸下了海口:
  “同志们好!”--士兵们疲惫不堪,确须安慰,当然称呼是将士,老孙信口胡侃,大家明白就可,不要在意。
  “首长好!”--运输兵回答整齐,却稍欠力度。
  “同志们辛苦了!”--曹操慰问如检阅。
  “为人民服务!”--都是套词儿,别当真。
  总得给士气不高的士兵们说点实在的呀,光喊口号能喊出小康生活来吗?曹操脑袋一时发热,心一激动,竟然把内心的愿望当做承诺吐出了口:
  “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三国志、武帝纪。
  十五天内大破袁绍!大话说出去了,如何兑现?曹操没想过,为什么?因为曹操心里更明白:自己的部队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了十五天了,不能胜袁军,必然全军溃散,是用不着兑现的。
  而这次焚毁袁军粮车,对袁绍的影响能有多大?屁股上挨了一重巴掌,既没伤筋,也没动骨,仅是疼了一下而已。
  倒起了相反作用:袁绍对运粮部队加强了防范,加派了重兵护卫,最要曹军命的是:运输行动成了最高机密,曹军已经绝对打探不出辎重部队的行动具体时间了!
  至于行军路线?除了袁绍统帅部几个少数铁杆,任何人也别想知道!
  八十六、决战前夜一只蝴蝶煽动了翅膀
  别看袁绍对曹的作战败多胜少,但袁绍心里现在反而更安定了,他明白,曹操现在是真正的被自己困住了,前面的八个月,恰如一个人在娘肚子里的时间,是痛苦的孕期,现在“胜利”这个婴儿即将早产了!袁绍好似已经听到了她第一声响亮的啼哭。
  对于曹营内部的情况,袁绍几乎是一清二楚,因为自己已经收存了大量曹营人员通过各种渠道送来的密信,曹操的军粮将尽,而且许都的存粮也逐渐供应不上官渡所需了,只要自己再按目前的方略坚持下去,自己就能生擒快要饿毙的曹操,一想到那时的情景,袁绍不由心里一阵激动。
  自己已经阵亡了几员心爱的大将,但只能理解为必须要交的学费,谁是天生的圣人?不与曹操打几仗,又怎知曹军的战力强悍?摸着石头过河么,走点弯路是允许的。
  自从渡过黄河,自己基本上就是依从着沮授建议的用兵方略,不求速胜,耐心的与曹操熬下去,沮授这个家伙真是个令人讨厌的鬼才!等战争结束了,一定要好好重用他,但现在不行,现在这家伙太喜欢多嘴了,好像这个世界上就你一个人聪明?比如:大军路过延津时的建议,就明明不对么,如当时听了你的,哪来的眼下的好局面?
  沮授在袁绍大军欲渡黄河时建议:部队主力于延津待机,遣军一部试攻官渡,如战事顺利,则大军跟进;如不利,则大军可以掩护部队撤回,主力坚持背靠自己的根据地冀州,与曹军长期耗下去,曹军必溃!如举师动出,一旦战事不如人愿,大军将退无所归,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这哪里是作战?是地道的耍无赖么!人过于保守了就是愚蠢了,谨慎也应该根据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数倍于敌军,后勤供应又优于敌军,不全军出动缠斗,难道要施行添油战术吗?让敌人零刀碎切我有生力量?
  刚才又来出馊主意,要我派出蒋奇部队为即将到来的粮队做掩护,说防备曹军再次劫粮。多此一举!现在的护粮部队已经达到了万人,并且由大将淳于琼率将军淳于仲简、督将眭元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一同押运,可以说是万无一失!那曹操总共能有多少人马?全军出动劫粮?官渡老窝不要了?
  再说了,他如何能知道我军何时粮到何处?现在凭空出动警戒部队,岂不是去给曹操下通知:我军有极贵重的东西马上就要到了,快来抢吧!真是迂腐,焉不闻:机密胜似百万雄兵!
  正感叹自己英明伟大之际,有谋士许攸求见,袁绍心里正有事要传许攸,正好他就送上门来了,可见,有时候人大概真有预感,你正想打他几板子,睁眼一看:他那儿早把屁股撅好了!
  许攸自开战以来还一谋未参,心中着实忐忑,自己是袁绍统帅部里参与机密大事的少数几人中之一,对曹操的现状,他与袁绍一样清楚。眼看大胜在际,别落个国家一统了,自己还寸功未立,到时候哪会得到丰厚赏赐?
  若光凭那仨俩公务员的死工资?一个二奶也别想养得起!一定要挤进先富起来的那少数人的群体里,这是贵与贱、官与民的分水岭!
  进得军帐,许攸没注意袁绍的脸色,只是把思虑已久的一条妙计郑重的谈了出来:
  “曹操兵力穷尽,悉师官渡拒我,许都留守兵力必定空弱。若遣轻骑,分军星夜掩袭,许都破拔,曹操定然束手。即使其军未溃,亦可令其首尾不能相顾,疲于奔命,破之必也。”
  妙计出口,许久不见袁绍夸赞:先生大才!许攸偷眼观察,袁绍脸色阴晴不定,竟然起身背对自己来回度步,像是在举棋不定,又像是欲下什么重大的决心。
  许攸没有估计错,这时的袁绍的确是在沉思,但沉思的内容却是许攸做梦也梦不到的!袁绍在犹豫:是立即逮捕许攸呢?还是等战后再说?
  接到留守邺城的配审来信好几天了,这许攸的侄儿涉嫌贪贿,已被在押;据初步调查,贪贿的背后还有许攸的影子。怎么处理?袁绍一直犹豫不决:
  贪腐固然可恨,可是天下哪里去找干净的当官的?都抓了?那这个政权还不就立即垮台了?人家毕竟还有个亲属做挡箭牌么,这是官员们躲避惩罚的老套路,作为最高领导人心里能不清楚这种小儿伎俩?
  恶疾用不得猛药,虎狼之药会死人的!现在这个政权就是个得了血癌的病人,贪腐的癌细胞已经在政权的骨髓中扎了根,整个政权的血液已经被感染毒化,与其移植骨髓、换掉全部充满病毒的血液,那还不如在病态中寿终正寝呢!
  再说许攸也是执政者圈内的人,贪点不贪点毕竟是小节,何况还有个侄子在前边顶着,哪个当官的亲属不趁树有荫乘点凉?睁只眼闭只眼吧!免得拔出萝卜带出泥。
  至于许攸所献之所谓妙计?袁绍压根没考虑,眼前马上就要摘到胜利的果实,又何必分兵找那麻烦?兵派少了等于去给敌人送战果,派多了又肯定会影响官渡之战局,万无一失的做法就是继续坚持,直至胜利!
  不过许攸能来献计就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采纳不采纳两说,对这种积极性还是应该给予鼓励安慰的。袁绍主意已定,正待开口抚慰几句,突然又一转念:哪能现在夸他?不给他个处分总得警告他一下吧?为了以后好管理也要敲打敲打这家伙!
  转过身来,鼻腔里冷冷的哼了一声,从公文袋里抽出了邺城的来函,扔在了许攸的面前,自己去看吧!嘴上却说的是:“许都是肯定要打下来的,不过要等我在此地活捉了曹贼之后!”
  许攸略一浏览,面色红涨,无言以答,唯唯告退。袁绍又怎知就是他刚才这转念之间,已经将自己及全军推向了无底深渊!
  用许攸之计不失为一条险计;不用则不失为万全之策;本来也可以鼓励几句;再退一步,为了眼前的战事,也应该不动声色,说句研究研究吧?怎么就没学会现代官场这句妙语?端得是百试百灵,推搡一切!看来古人还是没有现代人聪明啊。
  教给同学们一句真言:宁可得罪君子,万莫得罪小人!
  这许攸却偏是一个真小人,他这样寻思的:自己的侄儿被捕;自己是否受牵连尚不定;所献妙策不被重视;那自己该怎么办?当然不能让袁绍得到胜利!要尽全力让他一败涂地,要让袁绍死了都会后悔的头撞棺材板!
  这就是袁、曹官渡之战最后决战前夜发生的偶然事件,就是这个小小的偶然,改变了袁军大胜的必然!其实历史上好多重大事件都是始发于一个小偶然,就像一句名言:一个蝴蝶一次不经意的煽动翅膀,兴许在大洋的对岸诱发一场飓风!
  历史轨迹的拐弯处,通常都有一个偶然的座标。
  八十七、蝴蝶翅膀扇起的飓风
  许攸溜出了袁绍大营,作为袁绍统帅部的高参,中下级步卒是没有权力过问他的行踪的,谁知道领导要去执行什么秘密任务?所以许攸甚为顺利的到达了曹营。
  曹操对眼前的战局一筹莫展,在军帐中已经脱衣上榻,几夜没有真正合眼了,就此苦熬下去,看来第一个在精神上、体力上坚持不住的非曹操莫属了。
  军士来报:寨外暗哨捕获一名袁军奸细,此人怪怪的,非要我们立即来向曹将军通报,说是将军的旧友许攸到了。
  曹操惊喜之下,困意全无,竟然连鞋袜也顾不上穿了,光着脚便冲出了营帐,直觉告诉他:救星到了!
  对于曹操的这种罕见的迎客方式,曹操的亲侍左右简直傻了眼,有的人竟然极为紧张起来,最为紧张的当属“虎士”队长许禇,不速之客与曹操什么关系?当然唯有曹操自己知道,可许禇却马虎不得,前几天便有一个熟客差点要了曹操命去!
  这是另一个曹操的亲信卫士,姓徐,名字极怪:他等。这位他等侍卫极清楚目前的形势:眼看曹军就要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