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又制订颁布了《著作权法》。这两个法令对著作人、出版者及出版物都规
定了苛刻的条令,其实袁世凯的实际迫害,远远超越了法令的规定范围。
4。亚洲体育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近代西方体育也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了亚洲。
亚洲不少国家在不得不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行所谓文明制度的过程
中,逐渐接受了西方体育,并把其揉进了传统体育中。这样,近代亚洲就形
成了一种既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又有浓重的民族个性的新的体育形式。
(1)近代西方体育在亚洲的传播
近代西方体育在亚洲的传播主要通过两大渠道。一是亚洲人的引进,二
是西方人的输入。
从引进来讲,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引进途径和风格。
日本由于明治维新所导致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要比其他国家的启蒙
运动对民众的影响更深刻,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更有力,所以为西方体育的引
进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较比其他国家所创造的条件都要好,使其得
以在几十年间便完成了西方国家用两个多世纪才完成的体育近代化过程。日
本的引进着眼于民族的长远目标,把引进西方体育与发展民族教育结合起
来,这是其突出的特点。著名的教育家福泽谕吉就在其推行的教育改革中介
绍了英国学校的体育状况,并在自己创办的庆应义塾中按英国学校的方式开
展体育活动。日本主动将欧美国家作为学习对象,把引进西方体育作为时代
的急务,这就为近代西方体育在日本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
菲律宾对引进西方体育也很积极。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宣传
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何塞。黎萨曾在德国、法国、西班牙学习。1892年回国
后,激烈地抨击了在西班牙殖民主义统治下的以宗教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
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主张,其中特别力主将体育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之一。他要求将西方诸如体操、游泳、击剑、马术、田径等运动引入学校。
何塞。黎萨的举动,体现了菲律宾民族资产阶级对发展体育的重视。
在西亚,土耳其学习欧洲体育也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倡议的,被
誉为“土耳其近代体育之父”的塞利姆·西里·塔尔坎在引进和推广瑞典体
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黎巴嫩的足球游戏是由本国的一位职员从欧洲引入
的,后来,篮球、排球、田径等运动也进入了黎巴嫩。
中国对近代西方体育的引进是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直接联系着的。例
如,鸦片战争的失败震动了中国全社会,一些进步的思想家象龚自珍、林则
徐、魏源等便提出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按西洋的选兵、练兵、养兵的方法
建设中国军队的设想。又如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同时,
也对西方体育进行了初步尝试,把中国体育与西方体育做了第一次联系。再
如维新运动中,改良主义者不仅从理论上,也从身体健康的实践角度提出实
施西方体育的重要性,使体育在当时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改良派的
主张,对改变中国前期被动引进西方体育态势而以民族自强、民族振兴为出
发点主动引进西方体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输入来看,近代西方体育主要是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亚洲的扩张
… Page 101…
和渗透而进入各国的。
在菲律宾,当西班牙人的统治进入晚期时,英国、法国人开始旅居。他
们定期举行的足球赛等活动使菲律宾人大开眼界,并吸引其进行模仿。后来
美国进驻菲律宾,美国人不仅开展体育活动,还向菲律宾人传授了一些体育
运动知识。
在印度,是充任体育教育的英国人把英国流行的各种球类运动和游戏带
入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
19世纪下半叶,美、英、德、意、俄、法各列强纷纷强迫朝鲜签订不平
等条约。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近代西方体育运动也进
入了朝鲜。
在近代西方体育向亚洲国家输入中,各国的基督教青年会起了重要作
用。如在菲律宾的基督教青年会不仅积极促进各类体育组织的建立,而且还
为推动公共运动场所和娱乐设施的建设,为菲律宾参加国际比赛选拔、训练
运动员做了大量工作。1913年2月,在马尼拉举办的首届远东运动会,就是
在基督教青年会的促进下,由新成立的远东体育协会所筹办组织的。这不仅
对菲律宾,而且对整个亚洲体育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基督教青年会在促进近代西方体育的传播上所起的作用则更为明
显和突出。首先,青年会干事分赴学校,在青年学生中宣传介绍西方体育,
通过创办体育杂志、编辑出版体育教材传播西方体育。其次,青年会组织并
操纵运动竞赛。如中国的第一届“全运会”就是由上海的青年会发起并组织
的,美国人爱克斯纳充当了运动会的“全国委员会主席”。后来第一至第七
届远东运动会的筹备、选拔运动员和组织比赛等工作,也都是由青年会的美
国人柯络克·麦克乐和格雷等一手操办的。第三,青年会培训中国的体育专
业人员。青年会成立了不少体育干事和体育工作者训练班来培训体育专业人
员,如影响比较大的上海体育干事训练班,就是爱克斯纳于1908年创办的,
辛亥革命后,训练班更名为“中华全国基督教体育专门学校”。学制4年,
前两年开设生理学、解剖学、体育部办理法、运动技术等课,后两年开设心
理学、教育学、卫生学及青年会办理法等课,圣经、宗教学、青年会历史以
及宗教等课是贯通4年的课。此校在“五·四”运动中被停办。还有,上海
青年会开办的女子体育专门学校也较有名,它培养了一批女体育工作者。
近代西方体育在亚洲传播的内容是丰富的。不仅有各类体育运动项目,
而且还有发展体育的组织经验。
从传播的运动项目来看,主要是兵操、体操和各类户外竟技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教育基本法》的颁布,兵操、体操被列为学生
的必修课,其中德国的徒手操和器械体操受到特别重视。1900年后,瑞典体
操传入日本,并逐渐在学校站住了脚。日本还于1878年创办了第一个体操师
资培训中心。兵操、体操传入朝鲜是1876年不平等的《朝日友好条约》签订
后,由日本传入的。传入土耳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黎巴嫩是1897
年。
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引进了兵操和器械体操。19世纪70年代,上海成
立了体操协会。1903年兴学以后,在全国普遍建立的新式学堂中,体育课的
内容便以体操为主,辛亥革命后,各种名目的体操便在全国流行。
关于户外竞技运动,在日本的兴起是1900年。基督教青年会在日本青年
中推行了篮球、排球等游戏。后来,足球、橄榄球又成为高、初中学生和工
… Page 102…
厂企业运动队的流行项目。此外,乒乓球、高尔夫球、帆船、爬山、滑雪、
滑冰等运动也很快传播开来。进入 20世纪后,日本的竞技运动开始走向世
界,1905年,早稻田大学的运动队远征美国;1912年,首次参加了奥运会,
并从1913年起,成为“远东运动会”的主要参加国。在菲律宾,西方的篮球、
排球、棒球、网球、田径等运动较流行。在印度,英国的曲棍球、板球、橄
榄球、足球等深受学生欢迎。传入中国的西方户外竞技运动有田径、游泳、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棒球等,其中有些项目开展的并不比世
界上一些国家晚,甚至有些项目比欧洲有的国家还开展的早,但由于旧中国
政府推行体育不力,致使这些项目的发展大部比较缓慢。
从传播的发展体育的组织经验来看,主要包括建立体育组织、筹办运动
会、培养体育师资等方面的经验。
日本学习西方,在19世纪末兴起建立体育俱乐部的热潮,特别是在学校
兴致更高,几乎所有的男校都组织了运动俱乐部,校际比赛也多。其中最热
门的比赛是划船,其次是各项球类。菲律宾既参考西方体育组织的经验,又
根据本国实地情况,采取按地区来建立体育组织的方法,效果也不错。各地
区的体育组织负责举办学校、区级、省级、大区级的运动会。其最高级的体
育组织是“菲律宾体育协进会”,它为所有运动项目制定统一的比赛规则,
负责筹建和组织大型体育运动会。黎巴嫩于20世纪初开始建立运动团体,并
随着团体的增多,于1912年建立了以古代犹太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全国马卡
比协会”,这个组织于每年的逾越节都举办运动会。
中国清政府于1902—1903年间颁布了《学堂章程》,章程规定了体育方
面的要求。但是,由于在校生大量增加,体育师资奇缺,且质量极差,所以
培训体育师资的问题急待解决。1906年,清政府采纳了邓莹诗提出的设置体
操专修科的建议,通令全国各省在省城的师范学堂附设 5个月的体操专修
科。此时,一些到日本学习教育和体育的人纷纷回国,他们学习西方和日本
的做法,也在各地创办体育学校和体操专修科,这些体育学校的创办,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