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法国唯美派的影响下,企图用艺术的“美”来抵销资本主义制度下所产生
的丑恶现象,或排遣苦闷悲观情绪,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沙文主
义文学是为了迎合英国统治阶级推行殖民政策而产生的,其内容多鼓吹好战
的沙文主义,美化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宣传冒险、犯罪等。
这一时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有梅瑞狄斯 (1828—
1909)、哈代(1840—1928)、高尔斯华绥(1867—1933)、威尔斯(1866
—1942)、肖伯纳(1856—1950)、哈克奈斯和莫里斯等。他们有的对资本
主义社会的政治、道德、文化等进行了批判,有的还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
有的宣传阶级调和、否定阶级斗争,有的还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号召
起来与资产阶级斗争。梅瑞狄斯早期属于“前拉斐尔派”,他的小说如《利
己主义者》(1879)刻画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形象,揭发了资
产阶级、贵族的自私自利,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一定批判,但他的思想仍属启
蒙范畴。高尔斯华绥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的作品充满批判现实的
风格,但也流露了明显的调和主义思想。他的由三部曲组成的长篇巨著《福
尔赛世家》(1906—1921),以福尔赛家族为经,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由盛
到衰的过程。其中第一部《有产者》(1906)成功地塑造了资产者索米斯·福
尔赛这一人物形象。描写索米斯整个灵魂浸透着铜臭,他可以把任何东西,
甚至自己的妻子都看成是私有财产,对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进行了辛辣而
深刻的批判。但在其第二部《骑虎》(1920)和第三部《出租》(1921)中,
这种批判锋芒却大大削弱了。把索米斯描写成一个已经克服了占有欲,变成
一个“完美无缺”的资产者,表现了作者调和阶级矛盾、否定阶级斗争的思
想倾向。
这一时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哈克奈斯、莫里斯、哈代、肖伯纳
比较优秀。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生于19世纪50年代末,他的小说《城市姑
娘》 (1888)以缝纫女工耐丽被资产者阿瑟·格兰特诱骗遭弃的悲惨故事,
揭露了资产者的虚伪与道德沦丧,对受苦的工人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威廉·莫
里斯生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的早期作品受“前拉斐尔派”的影响,
虽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但却企图从资产阶级以前的文学艺术中寻找美好理
想,所以有不少取材于古代和中古的故事。随着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
也在英国广泛流传,莫里斯于1884年与马克思的女儿艾莲诺娜·马克思·埃
维林组织了“社会主义同盟”。1887年,他还参加了伦敦工人示威游行,目
睹了政府对工人的血腥镇压,使他认识到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
调和的,英国人民要想争取美好的未来,只有起来斗争。此时他的诗集《社
会主义歌集》(1883—1886)号召受奴役的人们与其受压而生,不如起来斗
争。其中《工人进行曲》中写道:“听吧/雷声隆隆/看啊/阳光下/大地上/
出现了愤恨/希望和奇迹/人民的队伍在前进。”对前途充满信心。长诗《向
希望前进的人们》热情地歌颂了巴黎公社的英勇斗争。莫里斯写有两部幻想
… Page 27…
小说。《梦见约翰·保尔》(1888)描写作者梦见1381年英国农民起义的
领袖之一约翰·保尔与他交谈,向他叙述 1381年后英国历史的发展演变,
预言人民力量一定会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最终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乌
有乡消息》(1890)预言200年后英国将发生变化,那时会实现没有人剥削
人的共产主义社会,虽然统治阶级还要进行反抗,但最终人民还是要推翻资
本主义制度。莫里斯这两部小说采用了英国文学中乌托邦小说的形式,批评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主张,肯定暴力革
命,但没有肯定无产阶级政党在其间的作用,他的共产主义也具有乌托邦性
质。莫里斯小说不但具有批判现实的内容,而且还具有无产阶级文学的某些
特质。另外,还有罗伯特·特莱斯尔(1869?—1911),他的《穿破裤子的
慈善家》描写了一群建筑工人的遭遇。其中重点刻画了觉悟了的英国工人欧
文的形象。作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要求改变工人受剥削压榨的
社会现实,摧毁剥削制度。其对英国社会的反映是真实而深刻的,对现实的
揭露和批判超过了同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唯美主义代表作家有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等人。王尔德在法
国唯美主义文学影响下,创作了大量童话、小说、戏剧和论文等唯美主义作
品。他早期创作的著名童话故事《快乐王子集》(1888),虽然谴责残暴的
当权者,同情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并歌颂他们的善良纯朴,但已流露出了明
显的唯美主义倾向。如其中的名篇《快乐王子》,描写某城市中心矗立着一
快乐王子的塑像,它同情受苦的穷人,让一只燕子取下它身上的金银珠宝赈
济他们。后燕子由于躭误了归期而被冻死,塑像也由于失去光泽而被拆毁。
此篇虽然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但也可看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
快乐王子的塑像由于失去了“美”,所以人们就把它拆毁了。王尔德认为美
是永恒的,快乐王子在上帝的天堂将会永存。
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1891)是反映他唯美主义思
想的代表作。它描写年青貌美的道林·格雷,希望自己青春永驻,画了一幅
自画像,但当他恣意作乐为非做歹时,自画像就变丑;当他向自画像猛刺一
刀,自画像复原,而他却死去了。作者通过这荒诞不稽的情节,宣扬了艺术
至上的唯美主义观念。即只有抛弃任何功利目的,全身心投入艺术,迫求
“美”,才能创作出真正“美”的艺术作品,另外,王尔德的剧本《温德米
尔夫人的扇子》(1892)、《理想的丈夫》(1895)、《名叫埃耐斯特的重
要性》 (1895)等,虽对上流社会的虚伪奸诈作了某些批评,但却通过一些
玩世不恭、俏皮颓废的人物形象,宣扬了享乐主义。
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还用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
加以解说。如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心灵》(1891)一文里认为,在资
本主义制度下,艺术家为生计考虑是不能从事艺术创作的,只有在社会主义
制度下,艺术家不为任何功利目的服务,艺术才能得以繁荣。显然,他这里
又把政治与艺术两者对立起来,仍然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他的这种
… Page 28…
思想对欧洲唯美主义作家影响很大,甚至对其后的一些现代派作家也产生了
一定影响。
随着这一时期英国对外侵略扩张的盛行,为其服务的文学作品也应运而
生。其中代表人物有罗德雅德·吉卜林(1865—1933)等人。吉卜林当过新
闻记者和报纸编辑,创作了不少诗歌和长短篇小说。他的诗歌集《兵营谣曲》
(1892),采用英国民歌谣曲写成,歌颂英国的殖民政策,把侵略者说成是
为国争光的英雄。《白种人的负担》(1899)、《教训》(1899—1902)、
《新生》(1914—1918)等诗,针对英国的侵略受挫,利益受损,煽动沙文
主义情绪,鼓动英国人要为其侵略战争做出牺牲。他的童话体小说《森林之
书》(1894),亦采用较隐晦的形式宣扬他的殖民主义主张。小说描写一个
印度森林中“狼孩”的故事。“狼孩”由母狼养大,为了生存和野兽竞争,
暗示人类也和动物界一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企图将动物界的法则适用
于人类,为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张目。他的另一部小说 《勇敢的船长》
(1897),把一个经海上风浪考验、由纨绔子弟变为勇敢青年的人物,描写
成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理想接班人,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的大国沙文主义思
想。但他的这些小说语言流畅,人物和场面描写得很生动。如 《森林之书》
中对狼、虎、猴等各种动物描写十分切合动物习性,《勇敢的船长》等人物
描写也很活泼生动。这样更为他宣扬大国沙文主义帮了忙,所以也更应引起
人们的注意。
(1)哈代及其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托马斯·哈代 (1840—1928)是19世纪末期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他出生于英国南部的道塞特郡,父亲是建筑师,母亲喜好文学,对他
有一定影响。他22岁时到伦敦学建筑,并研究文学、哲学和神学,6年后还
乡,当了几年建筑师,后来转而从事文学创作。一生基本在家乡农村度过。
哈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长短篇小说、诗歌及剧本等,其中成就最高的
是被他自己命名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一组长篇小说。有《绿荫下》(1872)、
《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
《无名的裘德》(1896)以及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1891)等。这一组
长篇小说写于19世纪后30年,反映了英国工业资本侵入农村后乡镇人民的
悲惨命运。哈代的第一部小说《绿荫下》描述一对情侣克服种种困难终成眷
属的故事,美化了农村田园生活,充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