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马莳曰:此言别五脏之痿,当验五色五合之证。】 
【 张志聪曰:痿病之因,皆缘五脏热而精液竭,不能荣养于筋脉骨肉,是以有因肺热叶焦,致五脏热而成痿者,有因悲思内伤,劳倦外熬,致精血竭而脏气热者,皆当诊之于形色也。爪者筋之虑,齿者骨之余。】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 王冰曰:宗筋,谓阴毛中横骨上下之竖筋也,上络胷腹,下贯髋尻,又经于背腹上头项,故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然腰者身之大关节,所以司屈伸,故曰机关。横骨上下脐两旁竖筋,正宗筋也。冲脉循腹侠脐旁,各同身寸之五分而上,阳明脉亦侠脐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而上,宗筋脉于中,故云与阳明合于宗筋也。以为十二经海,故主渗灌溪谷。宗筋脉会会于横骨之中,从上而下,故云阴阳总宗筋之会也。宗筋侠脐下合于横骨,阳明辅其外,冲脉居其中,故云会之气街而阳明为之长也。气街则阴毛两脉动处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而络于督脉。督脉者,起于关元,上下循腹,故云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也。督脉任脉冲脉,三脉者同起而异行,故经文或参差而引之,阳明虚则宗筋纵缓,带脉不引,而足痿弱不可用也。引谓牵引。】 
【 马莳曰:此言治痿独取阳明者,以阳明虚则宗筋不能引带脉而为痿也。帝意五脏之痿,似当分经以治之,然论言治痿独取足阳明胃经者,何也?伯言宗筋在人,乃足之强弱所系,但阳明实则宗筋润,阳明虚则宗筋纵,所以独有取于足阳明也。盖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所系之重如此。彼冲脉乃奇经之一,为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凡阳经阴经,总与宗筋而相会,会于阳明经之气冲穴,所以阳明为之长也。带脉亦奇经之一,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此宗筋者,与带脉而相属,与督脉而为络,正以奇经八脉,任冲督三脉,皆起于会阴之穴,而带脉亦相连属也。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弛而不能牵引带脉,故足痿而不能举。然则足痿而不能举者,由于阳明之虚,则治痿独取阳明者,宜也。】 
【 张志聪曰:论言,即本病论中之言也。帝以伯言痿病之因于脏热,当从五脏所合之皮肉筋骨以治之,如夫子言可矣。然论言治痿,何独取于阳明?盖阳明为水谷血气之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为脏腑之海。宗筋者,前阴也。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诸筋皆属于节主束骨,而利机关。宗筋为诸经之会,阳明所生之血气为之润养,故诸痿独取于阳明。溪谷者,大小分肉腠理也。冲脉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渗灌于溪谷之间,与阳明合于宗筋,是以宦者去其宗筋,则伤冲任,血泻不复而须不生也。少阴太阴阳明冲任督脉,总会于宗筋,循腹上行而复会于气街。气街者,腹气之街,在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间,乃阳明之所主,故阳明为之主长。带脉起于季胁,围身一周,如束带然。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与奇经之任督冲维经循于上下,皆属带脉之所约束。督脉起于会阴,分三岐为任冲而上行腹背,是以冲任少阴阳明,与督脉皆为连络。夫阳明为水谷之海,主润宗筋,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则成痿躄矣。故诸痿独取于阳明。阴阳经脉,皆属带脉之所约束,如带脉不能延引,则在下之筋脉纵弛,而足痿不用矣。】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 王冰曰:时受月者,受气时月也。如肝王甲乙,心王丙丁,脾王戊己,肺王庚辛,肾王壬癸,皆王气法也。时受月,则正谓五常受气月也。】 
【 马莳曰:此言治痿之有法也。盖筋脉骨肉,各以其时而有受病之月,如肝受病于春为筋痿,心受病于夏为脉痿,脾受病于至阴为肉痿,肺受病于秋为皮痿,肾受病于冬为骨痿。今曰独取阳明,又必兼取所受病之经,假如治筋痿者,合胃与肝而洽之,补阳明之荥穴内庭,肝之荥穴行间,胃之俞穴陷谷,肝之俞穴太冲,调其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和其逆顺,补则逆取,泻则顺取,则病已矣。他如心之荥穴少府、俞穴神门,脾之荥穴大都、俞穴太白,肺之荥穴鱼际、俞穴太渊,肾之荣穴然谷、俞穴太溪,是皆与胃而兼取者也。】 
【 张志聪曰:伯言治痿之法,虽取阳明,而当兼取其五脏之荥俞也。各补其荥者,补五脏之真气也。通其俞者,通利五脏之热也。调其虚实者,气虚则补之,热盛则泻之也。和其顺逆者,和其气之往来也。筋脉骨肉。内合五脏,五脏之气,外应四时,各以其四时受气之月,随其浅深而取之,其病已矣。按诊要经终篇曰: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五月六月,人气在头;七月八月,人气在肺;九月十月,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肾。故春刺散俞,夏刺络俞,秋刺皮肤,冬刺俞窍,春夏秋冬,各有所刺。谓各随其五脏受气之时月,察其浅深而取之,如皮痿者治皮,而骨痿者刺骨也。】 

 厥论篇第四十五
【 马莳曰:详论寒厥热厥之分,及手足十二经之各有其厥,故名篇。】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 马莳曰:此言厥病之分寒热者,以足之阴阳六经,其气有偏胜也。盖足有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也。足有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也。三阳经气衰于下,则阳气少阴气盛,而厥之所以为寒。三阴经气衰于下,则阴气衰阳气盛,而厥之所以为热。下者,足也。】 
【 张志聪曰:厥,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卒不知人,比名为厥,与中风不同。有寒热者,有阴有阳也。阴阳二气,皆从下而上,是以寒厥热厥之因,由阴阳之气衰于下也。】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 王冰曰:足太阳脉出于足小指之端外侧,足少阳脉出于足小指次指之端,足阳明脉出于足中指及大指之端,并循足阳而上,肝脾肾脉集于足下,聚于足心,阴弱故足下热也。】 
【 马莳曰:此言热厥之热在阴分者,以其阳胜阴也。帝问热厥之热,宜在阳分,而反足下热者,何也?正以阳脉起于足五指之表,并循五指之表而上行,彼肝脾肾之阴脉,皆聚于足心,其所行者皆阴分也。惟阳经气胜则阴经气衰,阴不能胜其阳,所以热厥之热,必起于足下也。】 
【 张志聪曰:阳气胜则阴气虚,而阳往乘之,故热厥起于足下也。】 
【 张兆璜曰:足心,足少阴经脉之所出。阴阳类论曰:三阳为表,三阴为里。盖太阳为诸阳主气,少阴为诸阴主气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 王冰曰:足太阴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内侧,足厥阴脉起于足大指之端三毛中,足少阴脉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并循足阴而上循股阴入腹,故云,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之上也。】 
【 马莳曰:此言寒厥之厥上于膝,以其阴胜阳也。帝问寒厥之寒,宜在足下,反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正以阴脉起于五指之里,并循五指之里,而上行膝上膝下之里也。惟阴经气胜则阳经气衰,阳不能胜其阴,所以寒厥之寒,从五指至膝上寒,但内属阴分,故其寒也,不从外之所入,而实由于内之所出也。】 
【 张志聪曰:集于膝下者,三阴交于踝上也。聚于膝上者,三阴经脉皆循内股而上。故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 张兆璜曰:阴阳二气皆起于足,是以伤寒病足经而不病手经也。】 
【 张应略曰:阴阳六气,止合六经,足之六经,复上合于手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胜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 因。当作困。】 
【 王冰曰:宗筋侠齐下,合于阴器,故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也。太阴者脾脉,阳明者胃脉,脾胃之脉,皆辅近宗筋,故云太阴阳明之所合。夺于所用谓多欲而夺其精气也。】 
【 马莳曰:此言寒厥之由,以肾经纵欲而然也。前阴者,外肾也,本宗筋之所聚,而太阴阳明之脉,各入于腹,皆与宗筋而相合者也。大凡人处春夏之时,则三阳经之气多,而三阴经之气少;处秋冬之时,则三阴经之气多,而三阳经之气少,此寒厥之人,必恃其质壮,而秋冬多欲,以夺于肾经之用事,是在下之肾气,乃因强力而遂与上焦之气相争,不能复如其旧,其精气为之溢下,故寒邪之气,因从相争之气而齐上也。盖由肾气既困于中,秋冬三阳本衰,而至此益衰,不能渗营其经络,故阳气日损,阴气独在,今寒邪入之,则手足皆为之寒也。】 
【 张志聪曰:此下二节论寒厥热厥之因,寒厥因失其所藏之阳,故曰失也。宗筋根起于胞中,而内连于肾脏,阴阳二气生于胃腑,输于太阴,藏于肾脏,太阴阳明合聚于宗筋者,乃中焦之太阴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