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诿O),酸疼也。痿,无力也。厥,足冷,即气逆也。热甚则精血枯涸,故皮肤润泽之气,皆散尽也。然阳气下坠阴脉上争,上争则寒多,下坠则筋缓,故睾垂纵缓,内作颓疝。】 
 
【 马莳曰:此举三阳之病以言之也。三阳者,足太阳膀胱经也。膀胱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在上有邪,为病则发寒热,在下有邪,为病则为痈肿及为痿为厥为腨(疒肙)也。及其传也,热甚则精血枯涸,故皮肤润泽之气皆散尽矣。又其传也,阳气下坠,阴脉上争,上争则寒多,下坠则筋缓,故睾垂纵缓,内作颓疝。】 
 
【 张志聪曰:三阳者,太阳之为病也。太阳之气主表,邪之中人始于皮毛,邪正相搏,发为寒热之病矣。太阳主开,病则开阖不得,邪气从之,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太阳为诸阳主气而主筋,筋伤则为痿,气伤则为厥也。腨,腘股也。此皆太阳筋脉之为病也。太阳之气主表,而经脉发原于下,是以始病寒热之在上在表,而渐为痈肿痿厥颓疝之在内在下也。太阳之经气,生于膀胱,膀胱者,主藏津液,气化则出,太阳之气,病热于表,传入于里,则水津枯索而泽竭矣。颓疝,小腹控卵肿痛,所谓膀胱疝也。盖始病标而及本,始病气而及经与筋也。】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欬,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膈。
 
【 王冰曰:一阳,谓少阳胆及三焦之脉也。胆气乘胃,故善泄。三焦内病,故少气。阳上熏肺,故善欬。何也?心火内应也。膈气乘心,心热故阳气内掣。三焦内结,中热故膈塞不便。】 
 
【 马莳曰:此举一阳之病言之也。一阳者,足少阳胆经也。一阳为阳之初生,今已发病则气少。少阳本有相火,火盛则乘肺,故善欬。肝木来侮土,故善泄。木盛则火衰,心气不足,故其传也,其心必掣,不能自宁。又其传也,则木盛土衰,如《灵枢》上膈篇所谓食饮入而还出者是也。其病主为膈。】 
 
【 张志聪曰:一阳者,少阳之气病也。少阳主初生之气,病则生气少矣。足少阳相火主气,气少则火壮矣。火烁金,故善欬。木火之邪,贼伤中土,故善泄也。饮食入胃,浊气归心脾,胃受伤而为泄,故心虚而掣痛矣。《灵枢经》云:脾脉微急为膈中。又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此皆少阳之木邪干土,亦始病气,而后及经与腑也。】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 王冰曰:一阴谓厥阴心主及肝之脉也。心主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经云:膺背肩胛间痛。又在气为噫,故背痛善噫,心气不足,则肾气乘之。肝主惊骇,故惊骇善欠。夫肝气为风,肾气陵逆,既风又厥,故名曰风厥。】 
 
【 马莳曰:此举二阳二阴之病以言之也。二阳者,胃也。一阴者,肝也。金匮真言论谓肝经为病发惊骇,《灵枢》经脉篇谓胃病闻木声则惕然而惊。二经之病,胃自头以行于足,肝自足走腹,皆无与于背者,而此曰背痛,意者阴病必行于阳也。噫,气转也,又曰,饱出息也。脉解篇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上走心为噫也。欠,气相引也。《灵枢》经脉篇言胃脉为病有数欠,又按宣明五气论《灵枢》九针论皆曰,肾为欠,今曰善欠者,胃之病也。若此者,必并四病而兼有之病。名曰风厥,盖外感于风,肝实主之,胃气不能升降,而厥乃生耳。】 
 
【 张志聪曰:二阳一阴者,阳明厥阴之为病也。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足阳明之脉病,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背为阳,厥阴主春阳肝木,故引背痛也。邪气客于胃,厥逆从上下散,复出于胃,故为噫也。欠者,气引而上也,胃是动病,善伸数欠,此厥阴风木厥逆之为病也。风木为病,干及胃土,故名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 王冰曰:二阴,谓少阴心肾之脉也。肾胆同逆,三焦不行,气稸于上,故心满,下虚上盛,故气泄出也。】 
 
【 马莳曰:此举二阴一阳之病以言之也。二阴者,肾经也;一阳者,胆经也。胆邪有余,来侮脾土,故善胀。肾邪有余,来乘心火,故心满。胆气有余,故善气。宣明五气论云胆为怒者是也。】 
 
【 张志聪曰:二阴一阳者,少阴少阳也。少阳之气,生于肾脏水中,经云肾气实则胀,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此肾气与生阳并逆,故善胀。心肾之气,不能相交,故心满善气也。善气者,太息也,心系急则气道约。故太息以伸出之,此三焦气也。夫一阳之气病,故伸引于三焦。】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
 
【 王冰曰:三阴不足则发偏枯,三阳有余则为痿易,易谓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 
 
【 马莳曰:此举三阳三阴之病以言之也。三阳者,膀胱经也,三阴者,脾经也,膀胱之脉,自头背下行于足,而脾脉主于四支,故二经不足,发为偏枯,及为痿易,与四支不举。痿易者,左右变易为痿也。】 
 
【 张志聪曰:三阳三阴者,太阳太阴之为病也。偏枯者半身不遂,痿易者委弃而不能如常之动作也。太阳为诸阳主气而主筋,阳气虚则为偏枯,阳虚而不能养筋则为痿,脾属四支,故不举也。此水腑为病而逆乘脾土也。】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 王冰曰:何以知阴阳之病脉耶?一阳鼓动,脉见钩也。何以然?一阳谓三焦,心脉之腑,然一阳鼓动者,则钩脉当之,钩脉则心脉也,此言正见者也。一阴,厥阴肝木气也,毛,肺金脉也,金来鼓木,其脉则毛,金气内乘,木阳尚胜,急而内见,脉则为弦也。若阳气至而急脉名曰弦,属肝,阳气至而或如断绝脉,名曰石,属肾,阴阳之气相过,无能胜负,则脉如水溜也。】 
 
【 马莳曰:此举五脏之脉体言之也。一阳者微阳也,指下鼓动一阳,而脉即来盛去衰者曰钩,乃微钩也,心之脉也。一阴者微阴也,指下鼓动一阴,而脉来轻虚以浮者曰毛,乃微毛也,肺之脉也。鼓动阳脉,而其势胜急不至于太急者曰弦,乃微弦也,肝之脉也。鼓动阳脉,而阳脉似绝曰石,乃微石也,肾之脉也。阴阳二脉相过,无能胜负,正平和之脉,其名曰溜,如水之缓流也,脾之脉也。此曰阴阳以脉体言,就其浮沉大小之间,以意而得之者也。】 
 
【 张志聪曰:此论四经之脉以应四时也。一阳之气初升,故其脉如弦之端,直以应春生之气也。一阴之气初升,故其脉如毛之轻柔,以应秋阴之气也。阳气正盛,故其脉来盛去悠,如钩之急,以应夏热之气也。至者为阳,阳气伏藏,故脉虽鼓至而断绝,以应冬藏之气也。溜,滑也,阴阳相遇,其脉则滑,长夏之时,阳气微下,阴气微上,阴阳相过,故脉滑也。此言人有四经以应四时之气也。】 
 【 按张注,钩当作弦,弦当作钩。】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 王冰曰:若金鼓不已,阳气大胜,两气相持,内争外扰,则流汗不止,手足反寒,甚则阳气内燔,流汗不藏,则热攻于肺,故起则熏肺,使人喘鸣也。阴谓五神脏也,言五脏之所以能生,而全天真和气者,以各得自从其和性而安静尔。苟乖所适,则为他气序乘,百端之病,由斯而起,奉生之道,可不慎哉!刚谓阳也,言阳气内蒸,外为流汗,灼而不已,则阳胜,故阳盛则不能久存而日散。阳已破败,阴不独存,故阳气破散,阴气亦消亡,此乃争胜招败矣。血淖者阳常胜,视人之血淖者,宜谨和其气,常使流通,若不能深思寡欲,使气序乖违,阳为重阳,内燔脏腑则死,虽欲待生,其能久乎?】 
 
【 马莳曰:此言营卫二气,贵于和不贵于偏胜,而和则阴阳之气生,偏则阴阳之气灭,所以经气从是而绝也。阴气者营气也,阴在内,为阳之守。阳气者卫气也,阳在外,为阴之使。苟阴气偏胜而争于内,或阳气偏胜而扰于外,则偏胜者为刚而不能柔,肺经内主藏魄,外主皮毛,魄汗外泄,未能闭藏,燥极热生,热极寒生,四肢厥逆而起,起则熏肺,肺因气迫,喘鸣交作,盖肺为五脏之华盖,而肺经若此,余经之病至矣。殊不知阴之所生和则曰和,不和所以为争为扰而为刚也。是故刚与刚,则阳气不能胜阴,而从是破散,或阴气不能胜阳,而从是消亡。所谓刚与刚者,气血俱淖之谓也。淖则刚柔不和,诸经之气,以渐而绝矣。此节阴阳言营卫二气也。】 
 
【 张志聪曰:内为阴,外为阳,脏为阴,腑为阳。承上文而言人之经气阴阳相贯,外内循环,如阴不得阳气以和之,则阴争于内矣,阳不得阴气以和之,则阳扰于外矣。汗者,血之液也。魄汗,肺之汗也。夫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皮毛汗出而精血仍藏于阴,如魄汗未藏,是夺汗而伤其精血矣。脏真高于肺,主行营卫阴阳,肺脏之阴液外泄,则四脏之阴并逆而起,起则上熏于肺,而使人喘急喉鸣,盖五藏主藏精者也。精化而为血,血化而为汗,百脉虽朝于肺,而五脏相通,移皆有次,四逆而起,则失其次序旋转之机矣。此言阴和于阳,而阴液不宜外泄者也。夫外脉为阳,腑脉为阳,然皆本于五脏五行而生,故曰阴之所生也。阴之所生之阳脉,与所本之阴脉相和,而始名曰和。盖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既有所出,当有所入,是故刚与刚则阳散而阴亡矣。此言阳和于阴而后谓之和也。刚与刚,是阳不与阴和矣。阳不归阴,则阳气破散,阳气外散,而孤阴亦内亡矣。淖,和也,阴与阴和而刚柔不和,则阴无所生之阳矣。孤阴不生,则经气乃绝,经气已绝,不过三日四日而死也。此言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