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史 笔记(李侃)笔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年,他恢复了封建时代的官吏考试制度、陛见制度和各种封建职官的名称。他还先后到孔庙和天坛去祀孔、祭天,率领文武官员,身穿古式服装,行跪拜礼,重演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教育部则命令全国中小学恢复读经、讲经。一时之间,尊孔读经的逆流遍及全国。为了早日登基,袁世凯以放手卖国来换取帝国主义的赞助。先后同俄、美、日、英等列强签订过100多个不平等的合同、协定和条约,拍卖了税收、铁路、矿山和领土主权,以便获得帝国主义对他的支持。日本洞悉其称帝需要寻求外交支持的迫切愿望,于1915年1月28日,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此作为支持其称帝的交换条件。袁世凯称帝心切,于5月9日接受它的要求。其他帝国主义出于对中国革命的敌视和为了掠夺更大的侵略权益,也纷纷对袁世凯称帝企图表示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准备,袁世凯认为在政治、思想、外交各方面的条件都已成熟,于1915年夏秋之间,开始了复辟的活动。首先是公开制造复辟的舆论,他授意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一篇名为《共和与君主论》的文章,诬蔑中国人“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缺乏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胡说“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为袁世凯称帝制造理论根据。另一方面,在袁世凯指使下,杨度等人出面组织了“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大肆活动。为欺人视听,袁世凯让各地代表组成“国民代表大会”来决定国体。在各省军政长官监督下,各省“代表”在当地投票,结果,“国民代表”1993人,无一人投票反对君主制,而且全都附上拥戴书,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的字样。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接受帝位,宣布1916年改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举行登极大典,正式爬上皇帝宝座。2。护国战争: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广大人民和革命党人的反对。孙中山得知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以后,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原来支持袁世凯、主张君主立宪的梁启超,这时也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在全国反袁怒潮日渐高涨的形势下,“护国运动”应运而生。1915年12月25日,云南各省宣布独立,蔡锷、唐继尧等组成护国军,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元旦,云南军政府宣告成立,发布讨袁檄文。护国军向川、黔和两广进发。武装反袁斗争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护国战争促进了反袁斗争形势的发展。贵州、广西、广东、陕西、浙江等省纷纷独立。随着全国反袁斗争形势的变化,列强对袁世凯的态度出发生了变化,日本这时也公开表示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的亲信也感到复辟帝制已经绝望,不愿跟着他同归于尽,因而各谋出路。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消帝制,但仍想赖在总统位子上。5月,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至此结束。     第二节 ?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1.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担任内阁总理。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北洋军阀分裂成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冯国璋以英、美帝国主义为靠山,控制着苏、赣、鄂等省长江流域最富庶的地区。段祺瑞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握有中央大权,控制着皖、鲁、浙、闽、陕等省广大地区。此外,东北有日本扶植的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南方有唐继尧的滇系和陆荣廷的桂系,以及山西的阎锡山和徐州的张勋,整个中国被分割掌握在军阀手中。这种现象是由于中国“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而造成的。2.“府院之争”: 南北军阀首先在所谓新旧《约法》问题上发生争执。段祺瑞根据袁世凯生前炮制的所谓新《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以国务院名义发布了由黎元洪“代行”总统职权的通电。而根据《临时约法》,黎元洪应该“继任”总统,而不是“代行”总统职权。此举遭到了护国军和全国人民的坚决抵制,段祺瑞被迫暂让步。1916年6月,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新旧《约法》之争以《临时约法》和国会的恢复而结束。3.张勋复辟和讨逆运动: 1917年以黎元洪为代表的政治集团和段祺瑞为代表的军阀政治集团围绕“参战问题”发生争论,使原来就已存在的“府院之争”更加表面化。这年,日本以提供贷款为条件,鼓动北洋军阀出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妄图从经济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操纵北洋军阀的段祺瑞企图依仗帝国主义统一中国,因此对日本的贷款很感兴趣,决心立即实行对德绝交,继之宣战。美国本来也想引诱中国参战的,但看到日本态度后随即改变主意,反对中国参战。黎元洪为了遏制段祺瑞因而支持和响应美国反对参战的主张。因此,参战问题成为府院斗争的焦点,也是国会中派别斗争的焦点。3月19日,国会复议对德宣战案时,决议暂缓讨论。段祺瑞竭力争取的参战案,被搁置起来。进一步,在美国公使支持下,黎元洪下令免掉段祺瑞职务,黎段矛盾白热化。段祺瑞随即指使皖、奉、豫等八省军阀宣布脱离中央,并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部,欲以武力倒黎。别有用心的张勋向黎提出愿进京调停,黎邀张进京。张勋入京后即拥溥仪复辟。一时间,北京街头又出现了穿着清朝袍褂、脑后拖着真假发辫的遗老遗少。复辟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孙中山发表了《讨逆宣言》。此时,黎元洪已被迫将国会解散,自己也躲进日本使馆。段祺瑞等军阀见驱逐黎元洪的目的达到,遂出兵“讨逆”。张勋复辟在全国人民反对下倾刻瓦解,然而,段祺瑞却成了“再造共和”的功臣,继续垄断北京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反动的军阀专制卖国的黑暗统治。
二.段祺瑞的统治和护法运动
? ? 经过张勋复辟这场风波后,黎元洪下台,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把持中央政权。1917年北京政府正式对德宣战。而这时美国政府也与日本暂时妥协,签订了《蓝辛石井协定》。1916年10月,日本寺内正毅继任总理大臣,挂出“日华亲善”的招牌,实际上支持段祺瑞政府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段祺瑞则通过各项借款把中国的权益大量出卖给日本。日本得以加强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控制。1918年,日本提出霸占山东各项权利的要求,段祺瑞政府竟表示“欣然同意”。1918年5月,段又与日本政府签订了所谓《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通过中日军事协定,日本把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到东三省,迅速代替了战败的沙俄在我国东三省的侵略地位。段祺瑞还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1917年夏,孙中山倡导了护法运动,并于秋天成立了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西南军阀唐继尧和陆荣廷为元帅。但是西南军阀只想以护法为幌子,借孙中山的威望保存和壮大自己的势力,并非真正支持孙中山的“护法”主张。1918年5月,护法军政府进行改组,孙中山遭到排挤,不得不离开广州返回上海。护法运动宣告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已陷入绝境,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 ? 护法运动失败后,北洋军阀中皖系和直系的矛盾公开化,段祺瑞操纵新国会的选举,把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势力挤出中央政府。冯国璋下野后,曹锟、昊佩孚成了新首领,与皖系矛盾更加尖锐。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西南军阀内部也发生粤桂战争,在军阀反动统治和混战下,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三节 ?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一.沙俄在蒙古的分裂活动    辛亥革命前后,俄、英乘机加紧分裂中国的活动,策动中国边疆地区武装叛乱,以至公然出兵进行武装干涉。1910年,沙俄乘中国在外蒙古实行新政之机,煸动以杭达多尔济亲王为首的封建领主和活佛进行叛乱。1911年7月沙俄派兵进入外蒙要挟清政府停办新政,提出外蒙独立,在外蒙驻兵和建立行政机构等无理要求,遭到中国的拒绝。武昌起义后,沙俄借口保护领事馆而增兵库伦,送给叛乱集团大量武器。12月,外蒙宣布成立“大蒙古国”,沙俄立即全力扶植。1912年6月,沙俄再次提出外蒙“自治”等无理要求,均遭到中国的拒绝。7月,《俄日密约》签订,俄日勾结侵略蒙古地区。11月,沙俄不顾中国的抗议,私下与外蒙当局非法签订“俄蒙协约”及“商务章程”,并以“承认中华民国”为诱饵,逼迫袁世凯签订了《中俄声明》,追认“俄蒙协约”及其附件。十月革命后,沙皇政府垮台,1918年中国恢复了对外蒙的主权。沙俄在策划外蒙“独立”的同时,还强占了我国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乌梁海地区1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还和外蒙煸动内蒙古的呼仑贝尔盟和哲里木盟先后举兵叛乱,并派兵增援叛军,但都被中国军队平定。
二.沙俄在新疆的分裂活动 ?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先后在新疆各地起义响应,沙俄以护侨民、“增设领署卫队”为名,乘乱出兵伊犁、喀什葛尔、阿尔泰。我国西北边疆再次出现分裂危机。1912年6月,沙俄借口“策勒村事件”不断增兵,在新疆的革命党人原先坚决抵抗,但后因袁政府的压迫才与沙俄妥协,俄军先后撤出伊犁和喀什葛尔。沙俄策动外蒙“独立”时,还指使外蒙军袭取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进而攻取阿尔泰。沙俄还借口中国士兵刺伤俄领事而派兵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