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灰社会解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钦缴缁崂婧土α康某性卣撸堑谋坏吒蚕穑橇荷阶晕曳⒄估┱牛棺陨泶嬖诨竦酶憷占涞男枰!

  梁山最后被招安,只是说明了传统文化力量以及朝廷顽固势力的强大。在异族力量的入侵下,已腐朽不堪的大宋帝国也随之迅速垮台。 

  宋徽宗不可能理解灰社会现象,但他用了生命中最后的八年,在异国的冰天雪地里咀嚼着亡国带来的苦果。 

  三 

  梁山英雄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硬度生存。这种硬度生存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生存环境的艰难,二是生存意识的顽强。当生存只剩下血与命的资源时,他们只能进入体制外的博命通道。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说:“一部书一百单八个人,而为头先叙史进,作者盖自许其书,进于史也。”可见金氏是把《水浒传》当做史书来看的。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水浒灰社会解密>正文回目录
第4节:一个沉重的问题
作者:李光阁

  我记得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经有一句话说,一个作家的责任不仅在于描述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更在于告诉读者在生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英雄好汉们的梁山之路,让我感到了穿透历史般的惊颤。水浒灰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系统不尽完善的反映。当个人的良性生存无法获得必需的资源时,对生命的欲望将化为章鱼般的触角,扭曲延伸到体制外的通道。 

  林冲被陷白虎节堂,如果有合理的救助渠道,这位温良谦让而又公忠体国的军官,不会将枪头对准自己曾为之效力的朝廷;武松查到了西门庆杀死哥哥的证据一再上告时,如果正常的司法渠道可以给他一次申诉的机会,这位曾经为老百姓打虎除害的英雄,就不会变成一只扑向朝廷的猛虎;卢俊义被梁山设置圈套时,如果官府能够分辨是非,这位守着万贯家产的大财主,怎么可能甘心成为梁山形同虚设的“二把手”?又比如世代忠良之后、一心报效国家的杨志,如果可以通过合理的人才选拔渠道进入体制内,怎么会将自己试图卖掉的大刀插向朝廷的软肋?假设一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忍受生存的硬度,他们会怎么样呢?这真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子游对理想社会进行了讨论,共同描绘了一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提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具体要求。在我看来,理想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指标,更是一种心理维向,也就是说是生活的舒适度,以及人们对这种生活的满意度。当生存变得不再艰难,梁山暴力法则不再通行时,理想社会才可能出现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四 

  水浒世界所披露的,是一个帝王昏聩、奸臣横行、恶人当道、百姓涂炭、英雄气短的北宋封建专制王朝末期的社会局面。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是宗法专制制度造成了社会的灰暗腐朽,而是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贪官污吏,以为是他们在危害国家、陷害忠良、扰乱社会,由此演绎了一出出“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斗争故事。没有人天生就是或者愿意做奴才和土匪,李逵的板斧所代表的“梁山法则”,只不过是灰社会状态下的一种压力生存的反弹、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一种分配方式,以及个人良性生存的一种普遍诉求。如果律法在应然的轨道上运行,权力在所属的领域内实施,历史上一幕幕的“梁山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水浒社会是好汉们采用暴力规则进行硬度生存博弈的社会。生存是一门学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身没法改变,发展规律可寻;生存需要方法,更需要大智慧。这就是《水浒传》传递给我们的基本信息。 

  当文字的泉水流过我们的思维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生某种改变。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水浒灰社会解密>正文回目录
第5节:一个帝王的亡事1
作者:李光阁

  帝国败律 

  一个帝王的亡事 

  一个国家领导人,如果把过多的感性气息带到理性事务中,始终把个人放在世界的中心,一味致力于雕虫之道,终不免失败的结局。 

  当宋徽宗挥动着宽大的衣袖,醉心于丹青墨海而成为中国最有才情的皇帝时,一定没有意识到若干年后,自己将沦为历史上最屈辱、最悲惨的亡国之君;当宋徽宗从地道里,爬往李师师的闺房里香拥佳人的时候,也一定没有认识到正是自己的这双手,葬送了祖上夺来的大好河山。 

  梁山班子成员排完了座次,宋江劝众兄弟接受招安时,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他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宋江评论“奸臣闭塞”是有道理的,但皇上是否“至圣至明”,自其即位时就存在疑问。 

  公元1100年,宋哲宗英年早殒。皇帝驾崩的当天,皇宫里发生的一次小小争吵,使历史在这一天拐了个弯。正直贤淑的向太后召集群臣主持召开“扩大会议”,商议选择接班人的问题。向太后认准了端王赵佶端正仁孝,是皇帝的最佳人选,把他作为唯一候选人推出。也难怪太后一个劲儿提拔赵佶,他从小就与众不同,做上王爷的位子后,举止和那些喜欢声色犬马的弟兄们迥然相异。兄弟们大多沉迷于享受,而赵佶则醉心于笔砚、丹青、射御,高俅的主人——书法家王都尉还给他送过镇纸狮子和玉龙笔架。十六七岁时,赵佶就盛名当时。 

  但向太后的提议遭到了奸臣章惇的坚决反对。时任宰相的章惇,搬出了长幼齿序的理由,力挺简王。他的主张不但没有获得大臣们的认同,而且受到了向太后的驳斥。章惇急了眼,大声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但是,赵佶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树立了皇帝代言人的形象,对笔砚、丹青、射御等艺术的喜好,掩盖了他追求娱乐、享受的天性。向太后怎么可能相信这位端王轻佻?对于赵佶的轻佻,有个重要的受益人——高俅。端王赵佶还没有当皇帝时,高俅替驸马王都尉去送礼,碰巧赵佶在踢球,高俅因为胡乱踢了几脚,“气球一似漂胶粘在身上”,赵佶就把他当成了“国脚”,“那里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宫中过了一夜。”第二天就郑重其事地请王都尉吃饭,非常隆重地替高俅办了“转会”手续。“高俅自此遭际端王,每日跟着,寸步不离”。如果说靠踢球来锻炼身体无可厚非,但赵佶整天和高俅一起厮混,就显然有点玩物丧志了。赵佶当了皇帝以后,既不考核,也不论功,“忽一日就抬举”踢球的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在轻佻的赵佶眼里,国事简直如同儿戏。 

  一向和章惇不睦的最高军事长官——知枢密院事、奸臣曾布落井下石,趁机指责说:“今日突然发此议论,实在令人惊骇,未知他居心何在?”利用“上纲上线”的办法使反对派闭上嘴巴,是封建专制体制下政治斗争的智慧和传统。章惇一下子蔫了。19岁的赵佶就这样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无论是封建专制化的国家还是一个组织、企业,最高负责人是主宰、支配、调动和改变、塑造一切的最大的、也是最后的“力”。选择了什么样的领导人,就意味着选择了什么样的未来。令人悲哀的是,几年后,不幸被章惇言中,赵佶的确不能“君天下”。在当时享有广泛尊敬的向太后,后来被列为奸臣的曾布,在党争中为图一时之利的大臣,甚至包括对赵佶寄以厚望而予以拥戴的善良的臣民,承担了这次选择错误的后果。说赵佶“轻佻”,显然是看轻了他祸国殃民的能力。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水浒灰社会解密>正文回目录
第6节:一个帝王的亡事2
作者:李光阁

  新皇上任的徽宗,的确像宋江所说的“至圣至明”,表现得像个英明之君。他对内惩奸扬善,驱除邪恶,罢去奸臣宰相章惇、尚书左丞蔡卞(蔡京之弟)等人,召还元佑诸臣,如任命范仲淹之子为尚书右丞等。他还广开言路,有一个例子很说明问题。大臣陈禾引经据典地弹劾宦官童贯等人,一直汇报到了晚上。徽宗说,肚子饿了,先去吃饭,以后有时间再接着说吧。陈禾扯着徽宗的龙袍不让走。徽宗说,衣服扯破了。陈禾大声说,陛下不惜衣服撕碎,我又何惜粉身碎骨报答陛下呢?徽宗很感动,让太监把破碎的龙袍收拾起来,用来奖励正直又有操守的大臣。宰相张商英劝徽宗克勤克俭,近贤臣,远小人,徽宗表示虚心接受。 

  然而,短暂的清明不久,对艺术的偏好使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重用蔡京。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即使被踩在脚下,也能抓住鞋带爬上来,蔡京无疑就是这样的人。蔡京曾经作为奸臣被徽宗赶出朝堂,但两年后又被召回,成为帝国的第二宰相。徽宗用人轻佻得如同变戏法,否则就难以解释童贯在他的统治期内,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封王的太监。蔡京戏剧般的际遇,一方面是由于朝廷权力斗争的结果,因为在任何朝代,党争的结果只能是小人突起;另一方面是他的艺术天分起了很大作用。通过巴结领导身边的人获利,是中国人脉关系中一条屡试不爽的潜规则。蔡京不断笼络徽宗的宠臣——宦官童贯,他的艺术修养信息不断被徽宗获知和赏识,最后用满腹才华清洗掉了自己的奸臣污点,竟被徽宗引为同类。此后,梁山好汉眼中的四大奸臣——蔡京、高俅、杨戬、童贯以及奸臣李彦、梁师成、朱缅、王黼相继出现,宋江所说的徽宗“被奸臣闭塞”的局面形成。从此,徽宗、蔡京联手开始将大宋推向了悬崖。 

  蔡京的复出和被宠信,首先是他的艺术才能让徽宗钦佩。还是端王的时候,作为书法大家的赵佶就曾花费两万贯,买过蔡京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文人和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