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无疑指的就是裴光庭。杜士仪心中莞尔,面上却露出了深受其教的表情谢过。等到辞了萧嵩出来,他轻轻舒了一口气,等回到自己的直房后,他便唤来了配属给自己的两个令史和四个书令史。尽管已经时隔五年,但他还是诧异地发现,其中有一个他当初在中书省任右补阙时见过的熟面孔。
  三省六部的流外吏员,全都是有编制的,而这些人相比地方州县的吏员,可谓是上了一条通天大道。只要主司喜爱,轻轻巧巧就能在流外转流内时选到一个好官,所以,但凡那些红极一时的官员面前,总是有人打破头也想凑上前去。
  这会儿,六个人一一报名参见过后,他一一问了籍贯资历记在心中,随即快速和三省六部如今在职的这些官员的籍贯做了个参照,继而就留下了自己唯一熟悉的那个年届五十的老令史。
  “我记得之前我外任,据说你流外考选已满,很快就会转任门下录事,怎会至今还在任令史?”
  那老令史姓林,名永墨,一直在中书省任职,从掌固直升令史,辛辛苦苦用了十六年。听到杜士仪如此问,他顿时面色黯然地说道:“有人走通了李吏部的路子,把我挤了下来。而我又因故恶了李吏部,他言说我这样的才具器量,想要门下录事是休想,所以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在中书省再熬几年,等到李吏部调任,到时候再求门下录事不迟。”
  只看林永墨宁可苦等也要把李林甫熬走就能明白,对于流外转流内的吏员来说,门下省录事这样的美缺可谓是梦寐以求。杜士仪很想告诉这个年纪花白的老吏,李林甫是睚眦必报的性子,哪怕走了也会用各种方法把持吏部,你与其苦等,还不如先去求一个别的缺。可看到林永墨那不甘心的样子,他最终还是开口说道:“我下头这六人当中,暂且以你为首。只要你勤勤恳恳,吏部那儿,我会另外替你设法。只不过,不许泄露风声!”
  “是是是,多谢中书,多谢中书!”
  等到林永墨退去之后,杜士仪想起王缙所提的那桩案子,再看看此刻林永墨一个区区小吏的遭遇,他的脸色便渐渐阴沉了下来。倘若真的让李林甫得以把持大权,操控官员升黜,休说李林甫会掌控更多人的命运,就连他自己,安知不会为之所控?
  “李林甫……”
  “圣人颁赐冰酪了!”
  外头这突然传来的声音,让呆呆出神好一会儿的杜士仪回过神来。须臾,就只见林永墨偏身引着一个内侍进来。那内侍手中捧着一个条盘,上头赫然是一碗冰酪,满脸堆笑,到了杜士仪面前方才弯了弯腰道:“连日渐热,陛下体恤中书门下各位辛劳,故而颁赐冰酪。”
  这等口赐,只需对阙长揖拜谢即可,所以杜士仪谢过之后,就接下了东西。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等人退出之后,他漫不经心地端起冰酪一看,就只见底下竟然是压着一方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
  这一刻,他登时心中一凛。想起从前那林林种种,他本待立时唤人进来质问,可想到今日是自己第一天上任,他最终忍了下来,不动声色地将这一方纸条展开,却只见上头只用蝇头小楷写了寥寥几句话。
  “孤困于东宫,受妇人挟制,求君恩父眷不得,惟愿得贤者指点迷津。”

  ☆、681。第681章 预备后手,宇文之谋

  这一天晚上是张九龄当值,杜士仪早早就离开洛阳宫回到了自己的私宅。尽管那张字条已经被他第一时间毁去了,但上头的每一个字仍然让他心烦意乱。平心而论,不愿意呆在两京与人倾轧,他就是生怕遇到这种事情。可怕什么还偏偏就来什么,一想到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全都耗费在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上,他就不由得一肚子无名火。尤其踏入家门的时候,负责门上的守卫上来禀报各种送礼的人时,他更是生出了一种极端不耐的态度。
  “日后这种事全都交给张奇骏,不要事无巨细都禀报给我!”
  知道书斋里这会儿多半是张兴占据,杜士仪就没有往那里去,而是吩咐人找来了赤毕。站在后院僻静的池塘边上,他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今日收到的那张字条。果然,他当即就看到经历过多场宫廷政变的赤毕遽然色变。
  “那张字条呢?”
  “自然毁了。不论是陷阱也好,是真的也好,留着这样的东西,对我都没有任何好处。”
  “幸好郎主果决。”赤毕稍稍舒了一口气,但随即就皱眉说道,“如果真的是太子,那么,他是专门送给郎主一个人的,还是也送给过其他人?而如果不是太子,对方又想借此掀起什么风浪,又或者说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我不想被这种小事绊住手脚。”杜士仪突出了小事两个字,见赤毕愕然之后便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他便若有所思地问道,“宫中也好,军中也好,你可有什么相熟的人,可用的渠道?”
  不等赤毕回答,杜士仪便用平稳的语调说道:“虽说高力士杨思勖和我私交都算不错,但他们都是忠君之人,比如像今天这样的事,如果他们得知音信,必定会第一时间禀告陛下,不会有任何例外。太子也好,惠妃也好,我希望能够像当年王毛仲之子王守贞那样,有人能够在他们面前在必要的时候,说上一两句话。而且,决不能让人知道是我说的。”
  赤毕本想说太子李鸿也就罢了,武惠妃面前不是有姜度在?可杜士仪后头一解说,他立刻就明白了。尽管他已经四十七岁,不复当年随着崔谔之冲杀在前的勇猛无敌,可时光沉淀的智慧,却远胜于当年只会听命行事的血气方刚。相比前主崔谔之,杜士仪给予他的是更加充分的信赖和倚重,就连这种要命的事情都肯对他挑明,士为知己者死,他又怎会有半点藏着掖着?
  “北门禁军虽则是陛下登基之后,以万骑为主体渐渐组建的,但我还认识几个人。只不过已经很多年未曾往来,探听消息恐怕未必能够奏效,从中挑选几个不起眼的小角色,然后加以诱导使用,就如同王守贞身边的那个肖光一样,这却还是容易做到的。至于宫中,如高力士杨思勖这样的顶尖内侍,都可以出宫居住,随侍出来的小角色应该也有不少,只要把握好时机,这些人应该也能够发挥一点作用。但这样稳妥是稳妥了,就怕关键时刻……”
  “我又不是要造反作乱,只是图个自保而已,没有什么关键时刻不关键时刻的,我要的,是润物细无声。”
  忠君这两个字,几乎是镌刻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里,杜士仪并无意去动摇别人根深蒂固的认识,见赤毕露出了如释重负之色,他就一字一句地说道:“正如同你说的,惠妃面前有姜度,因为姜皎和楚国夫人的缘故,有什么消息他会带给我的,最要紧的是太子面前。太子殿下大约有些什么想法,我必须弄清楚。否则,若是再有如同今日这样的字条传出来,那就不是毁灭痕迹就可以解决的了。赤毕,近些日子你其他的都不要管,先把此事给我解决了再说。”
  “是,郎主放心!”
  尽管宇文夫人韦氏以及二子一女一度迁居云州,但宇文融总要葬到祖茔,再加上其终究有了台州刺史的追赠,所以一家人复又迁回了万年县,从去岁开始便一直闭门守丧不会客。不过,当辗转得知杜士仪已经回朝迁中书舍人,即便有居丧不拜客的规矩,韦氏思前想后,还是挑选了自己陪嫁的老仆前往洛阳拜见。等到老仆来回四五日,从洛阳驰归后回报说,杜士仪已经一口答应,将会收宇文审为弟子,她不禁喜形于色,立时将宇文审召到了面前。
  “阿娘,杜叔叔人品才具德行全都无可挑剔,我能够拜入门下自是求之不得。可如今阿爷去世才一年多,我身带重孝,若立时三刻前往拜师,不但自己遭人诽谤,恐怕还会连累杜叔叔。拜师之礼,还是延后到我除服之后吧。如今我便定期呈送经史诗赋等功课给杜叔叔指点,如此可好?”
  韦氏听到宇文审如此说,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端详着如今已经长成了昂藏男子汉的长子,想到长子几乎是一夜之间长大懂事,而次子和女儿也在前次险些遭人算计后,不复往日冲动,她不禁欣慰地点点头道:“你说得很对,就听你的。大郎,你年纪不小,若非因为你阿爷的事情,本该已经成婚了。可如今你当年定下的那桩婚事生变,我也看不上那等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若是你自己有看中的,也可以径直对我说。”
  “阿娘哪里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岂敢自作主张?”宇文审立刻摇了摇头,随即便苦笑道,“说起来,杜叔叔的那个堂弟看中蓟州刺史卢涛的女儿,因此央着其父杜孚求亲,而杜孚求亲不成又去转求幽州长史赵含章,因此把卢涛给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收集赵含章贪赃证据告到御前,这桩案子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了。就连坊间登徒子看到这么个例子,也全都收敛了几分。阿娘与其担心我,还不如为沫儿好好择一门亲事。男人娶错妻子还能休妻,女子所托非人,固然能够和离,可终究不如初嫁就幸福美满。所以卢涛这次把事情闹得这么大,固然有不少人觉得他简直是仕途都不顾了,却不失为好父亲。”
  正好走到门口想给母亲送茶点的宇文沫骤然听见这话,手一抖险些打翻了东西。她迅速整理好了心绪,一面庆幸家中迭遭大变后,几乎没有再用几个仆人,不用担心有人看见自己听壁角,一面却是心中忐忑,不知道兄长会和母亲怎么商议她的婚事。
  平心而论,她一丁点都不想嫁人。可是,她已经十八岁了,等到明年年末出孝后,眼看就要二十了,而且宇文家经此一事,即便还未一蹶不振,但门楣的重振还需要时间,这当口又有什么门当户对的人家愿意娶宇文融的女儿?韦家兴许愿意,但前次父亲遭贬后再遭流配,韦家何尝有人站出来说过一句公道话,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