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矗空獯蔚氖虑槲乙凰恳缓炼疾恢椋∫侨梦抑溃撬诒澈笏U庋囊跄惫罴啤蔽浠蒎挥昧Γ种心侵Ы痿⒍偈鄙钌钤肓四局史鍪值敝小
  寿王李清比母亲还要觉得冤枉。他眉头紧皱,突然开口问道:“阿娘,会不会是忠王贼喊捉贼……”
  “他不敢!他阿娘早死,追赠的名号都含含糊糊,也就占着一个出身弘农杨氏的光而已。而且,上头有皇长子庆王,有太子,有你这个深得圣眷的皇子,他算什么?他若是敢算计我,我反手就足可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话虽这么说,武惠妃却也不敢忽略这种可能性,仔细沉吟了片刻便淡淡地说道,“你放心,阿娘自然会让人去好好彻查。倒是你,这些天来听说频频往宁王宅中跑,要知道他虽说养了你好几年,可终究不能代替你阿爷。不要让你阿爷觉得刺心。”
  寿王李清怏怏应了一声,可等到出了武惠妃所居宫院,他就迎面撞见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妹妹二十一娘。兄妹俩儿时并非一起长大,但寿王回宫之后,因二十一娘和他年纪相差不大,兄弟姊妹当中,还是和这个妹妹最亲近。此刻打了个招呼后,二十一娘却没有立时进去见武惠妃,而是神神秘秘地将他拖到了一边。
  “阿兄,听说阿娘私底下给你瞧中了一个女人?”
  这个话题让李清登时愕然。他身为皇子,身边有的是宫婢,早在十五岁那年,就已经破了童身,而侍奉的宫人多数都是武惠妃亲自挑选的。如今听到阿娘又给自己挑了女人,他并没有露出多少兴趣,而是意兴阑珊地说道:“这些道听途说的话,让阿娘听见了,看她不训斥你一顿!”
  “什么道听途说!便是九姑姑的弟子,从前入过宫的,我从前见过一次,可真是花容月貌!”
  “原来你是说她。”寿王李清这才明白了过来。母亲的意思他自是清楚,他也见过玉真公主的那个女徒,固然绝色,可要这样用心思,他实在没什么兴趣。以他的身份,欲求谁人为王妃不可得?
  “阿娘也不过正在看人而已,你就少替我操心了,有这时间,还不如好好挑选挑选你未来的驸马!”
  嘴里这么说,想到前几日李隆基刚刚赐给他的两个俏婢,寿王李清只觉得身子一阵阵发热。和那些总有各种脾气的世家贵女相比,还是那些千依百顺的宫婢来得让人自在!

  ☆、754。第754章 风雨来兮

  七月初一,原本笼罩在整个西北,久久不去的暑气,终于渐渐不复往日威猛。至少,鄯州都督府中镇羌斋的地上,不必再一日三次往地上泼水,缓解这伏天的燥热。不比长安城酷暑日天子赐冰,达官显贵之家更是筑有冰窖,鄯州城上上下下并无用冰的习俗,甚至大热天里,军官们还会折腾似的把兵卒拉出来操练一通,美其名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连身在镇羌斋中的杜士仪,之前也有不少人在悄悄打听,暗自打赌这位文秀的节度使是否能撑得过撑不住鄯州酷热。
  然而,杜士仪还没养尊处优到要别人担忧的这地步,盛夏之日,他甚至还冒着酷暑巡视过邻近的河州以及廓州,原本在长安一年多而恢复的白皙脸庞,如今也被大太阳晒成了小麦色,这反而在一众大多数面庞粗黑的军汉当中,显得合群了许多。
  而在如今这凉爽了许多的天气里,陇右节度下辖十二州的刺史,已经都抵达了鄯州,不日就要如同往年一般齐集鄯州都督府,陈报军政要务。
  和内地那些州的刺史不同,陇右节度的职责是隔断羌胡,所以,除却新上任的鄯州都督杜士仪兼任鄯州刺史,陇右节度副使,知陇右节度事之外,河州刺史苗晋卿兼镇西军使,洮州刺史罗群兼莫门军使,廓州刺史安思顺兼宁塞军使,乃是军政一把抓,至于兰州渭州秦州等不与吐蕃接壤之处,因只有折冲府,没有军镇,刺史则以文职官员居多。
  即便如此,整个陇右十二州,出身军中的刺史整整有六人,占了一半,但要知道,河西节度使下辖七州之中,常常有四五名刺史出身武职,武职比例更高。此时此刻,在见下属之前,杜士仪就正在仔细倾听自己从鄯州都督府众多流外吏员之中拔擢上来小吏郭淮毕恭毕敬地解说着这些刺史。
  “吐蕃攻势最烈的那几年,河西陇右诸州的刺史,几乎文官全都视之为畏途,因为稍有不慎被破城,就是一个死字。当初瓜州刺史便是在破城时被杀的,他身为刺史尚且如此,下头军民更是朝不保夕。所以,萧相国和信安王先后将兵在此连连大捷,吐蕃不敢贸然犯边之后,河陇的刺史之中,文职出身的方才多了一些。”郭淮说到这里方才想到杜士仪同样是出身文官,想要解释却又突然不知道如何开口,登时又是尴尬又是惶恐。
  “你不用慌张,河陇多战事,武官能够庇护一方,陛下自不会在意文武之分,大力提拔才是正理,便如同如今的幽州节度使张大帅曾经任过瓜州都督一样。”
  郭淮虽说姓郭,但实则和郭知运搭不上关系,反倒和当年病死军中的安西副都护郭虔瓘是远亲。早年间郭知运在河陇名声远扬,他也没有瞎攀附,杜士仪到任之后,甄别都督府内小吏,很快就把颇有财计统筹之能的他调了上来在镇羌斋辅佐。此刻,见杜士仪分明不以为意,他松了一口大气,赶紧又详详细细解说十一位刺史的出身履历——鄯州刺史由杜士仪这个鄯州都督兼任,自然是不会算在内的。
  略去苗晋卿不提,他足足说了两刻钟方才把一应人等都说完。知道杜士仪不会不了解这些人在官面上的经历,他自然只拣那些别人不太知道的要紧的说,这会儿见杜士仪指了指桌上的茶盅,他谢了一声,赶紧拿起来咕嘟咕嘟猛灌了一气,干渴的喉咙总算是缓了一口气。而这时候,他就听到杜士仪开口问了一句。
  “廓州刺史兼宁塞军使安思顺,此人如何?”
  杜士仪上任鄯州之后,就知道麾下有这么一个出身胡夷的刺史。他依稀记得这安思顺和安禄山似乎有什么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可安禄山的发迹在幽州,而安思顺一直都在陇右为官,故而他又有些吃不准。如今借着其他刺史云集鄯州,他少不得多打听打听。果然,那郭淮对安思顺知之甚详,很仔细地解说了起来。
  “安使君的父亲是陇右胡将,他子承父业,早年应募从军,勇猛善战,开元九年便升任洮州刺史,莫门军使,但因为他是胡将,性子又有些不容人,常常与上司相争,故而几乎在陇右节度下辖各州的刺史轮了个遍,却一直都没能再升上去。前任范大帅尤其不待见他,找借口夺了他的左厢兵马使给郭英乂,一度让安使君气得几乎吐血。不过,这事情也说不好是不是范大帅的主意,指不定只是郭英乂瞧不起安使君出身胡人。而且,安使君与如今的洮州刺史罗群罗使君一直不和。罗使君一贯瞧不起蕃将,而且总是一力主战,从前战事一起,他总是冲在前头,麾下折损虽大,但功劳也大,而且他是已故王大帅提拔的人……”
  杜士仪看中郭淮,不止是因为此人在鄯州多年,精明能干,却被人排挤,流外铨的时候又无人引荐,方才始终不得出头,而且也是因为,此人在他授意张兴考察诸吏的时候,显露出来他对于人事的了解。等到他从郭淮处了解了充分的关于诸位刺史的讯息,郭淮告退离去,他方才站起身来,却是又唤来了赤毕。
  “子美和薛怀杰一直都没有消息?”
  “没有。”赤毕也知道杜士仪一直在心焦那边的进展,但碍于杜士仪不许自己派人去洮州,他也只能这样干等。见杜士仪显然有些焦躁,他想了想,便决定岔开话题说说长安那边的事,“王将军的案子虽说还不见什么消息,但已经联系上了韦侍御。韦侍御说,皇甫惟明如今声势暴涨,已经在觊觎御史中丞之位,御史台趋附此人者极多,如今皇甫惟明隐隐为台院之首,因此他不好力抗。不过,郎主若想动一动洮州刺史罗群,此事他会尽力相助。”
  名门著姓在朝堂众多高官之中,占据比例最高的,裴氏还只是第二,要说第一,决计是韦氏。只不过,因为韦氏房头众多,各支之间有合作也有争斗,所以还不至于尾大不掉到让君王忌惮。故而,韦礼尽管凭着前功,以及杜士仪当初在萧嵩韩休那下的水磨功夫,顺利升任侍御史,但比起深得李隆基赏识,出使过吐蕃的皇甫惟明,仍然显露出了资历人望不足的劣势来。
  “若非张久等老卒正好有亲在洮州刺史署为吏,对于洮州情形颇为清楚,恐怕我这个陇右节度还被瞒在鼓里,须知如今是太平盛世!”
  杜士仪话说了一半,藏了一半。现如今鄯州的格局摆在那里,他从郭英乂和郭家身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但接下来倘若不能打开另外一个突破口,使军民中间蓄积的某种情绪得以突破,在人事上进行某种变动,在如今平安无战事的陇右,他很快就会再次捉襟见肘!
  赤毕见杜士仪突然发怒,知道他恐怕是在担心杜甫和薛怀杰的安全。他想了又想,最终还是低声说道:“郎主,事到如今,还是做两手预备。我先去找洮州出来的行商打探一下洮州的情形,若有什么变故,还是得尽快派人进洮州接应杜郎君和薛奏记才是!”
  当赤毕心急火燎去找洮州行商打探情形之后的当天傍晚,满身风尘的杜甫终于回到了鄯州都督府。孤身一人的他下马时步履踉跄,搀扶他的一个从者窥见他双股之间血迹斑斑,足可见是一路狂奔赶回来的,心中顿时不无骇然,慌忙将其扶到了镇羌斋。
  杜士仪终于等到了杜甫,原本大为欣喜,可一打照面发现人这般光景,他这一惊也非同小可。示意那从者到门外守着,他见杜甫急着要说话,当即摆手制止了他,又亲自去斟了一杯茶来。杜甫这一路紧赶慢赶从洮州回来,喉咙已经干渴得快发烧了。他接过茶甚至都来不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