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京城捕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能伸能缩,能拆能装,竟是专门通过某兵工厂下岗职工定造的。

  文革期间科学院某附属工厂有个青工,私造出来的枪曾令秦基伟将军赞叹精巧。防盗门大盗的破门工具也曾令有关专家赞叹 –当然,不是没有缺陷的。这个缺陷让这伙大盗开遍了北京的各家防盗门,唯独对付不了一种“盼盼”牌的。这一现象被发现后,曾给盼盼防盗门的厂家带来不小的麻烦,以至于有人怀疑是不是这家老板为了推销,雇人扮演大盗。

  这种猜测令“盼盼”厂的人很是惊惧。但随着警方调查证明他们与盗案无涉后,闻风而动的订单又如同雪片般把老板砸晕。只是……只是喜忧交加的盼盼老板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防盗门与别人家的设计原理都是一样的,为何贼不偷我家的门呢?

  这件事,直到案件侦破听到招供,大家才恍然大悟,这贼,还真奈何不得盼盼。

  此事留待后文分解。反正,有这样一点缺陷仍然令人赞叹,至少有专家表示自己设计不出来。

  设计这件古怪兵器的,便是此案的首犯李勇。此人的智商可想而知。而他给团伙制定的“工作守则”如同古代军中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条条针对公安侦破的手段,弄得连警察都对其有几分佩服。

  而且,这个盗窃团伙内部控制的手段十分严厉,李勇掌握所有成员的家庭情况,曾当面警告若有人脱离或告密,必“杀你全家”。

  在李勇的统辖下,“防盗门大盗”的团伙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尽管警方撒开大网,仍不能抓住他们的尾巴。

  然而,百密一疏,因为王经理把自己的女友文丽拉进了这个团伙,却使这台精密的机器出现了杂音。

  平心而论,文丽是防盗门大盗团伙的重要角色,而且在案犯中无论心理还是技巧都堪称上品。如果没有她打掩护,他们的作案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

  但是,别管是在山寨还是在团伙里,如果只有男人的世界里放进一个女性来,那多半会引发内乱。梁山泊?梁山泊那几个算是女的吗?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听这名儿就让人头皮发紧。一丈青扈三娘,看《水浒》中的描写,似乎是个丽人。实际上呢,据我一位朋友考证,所谓“一丈青”,实为大熊猫的代称也,在一百零五条汉子中塞一个状如大熊猫的女性,应该还是不太容易引发混乱的,您换塞个格格看看?

  文丽正是个颇有吸引力的女子,这事情可就热闹了。

  如前所述,文丽本是王经理的女友,李勇等人作案一段时间以后,在外地销赃后会分给他们一份,有时候闹着玩,王经理也会从他们拿回的赃物里面捡个金蟾或拿支金笔的当个玩物。大家各有所得,倒也相安无事。无奈人不是机器,虽然编了程序,中间却会产生岔头。

  这个文丽既然敢参与作案,而且表现得相当出色,说明这绝不是一个性情平和的女子,整天干这样刺激的活儿,跟李勇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跟王经理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那李勇更不是良善之辈,日子久了难免演出一台“文李恋”来。

  虽然李勇文丽打得火热,倒也不好意思当着王经理。这种蜻蜓点水野鸳鸯式的恋情,要是王经理不当回事儿,或者吃个哑巴亏也就算了。但正如赵老太爷对其性格的总结,王经理这个人总是要碰碰钉子才肯上路的,于是知道这件事之后对着文丽大发脾气,连踢带打,嚷嚷要和李勇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其实,他也就是嚷嚷罢了,一个吸粉的,要他跟人动刀子实在是难为他了。但是这种买卖是李勇做惯了的。李勇没说什么刀子进什么刀子出的,把王经理拉过来就是一顿臭揍,从此和文丽出双入对,从地下变公开了。

  以前双方是合作关系,现在闹成这样,王经理也就不大愿意和李勇见面,经常借故躲出去,省得看见这两个“狗男女”生气。李勇自然也不在意,正好乘机停了销赃后分给王经理那份钱。谅这个色厉内荏的王经理也不敢怎么样。

  这实在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他忘了王经理虽然胆子小却吸毒。吸毒这个玩意儿就是烧钱。王经理平时从无积蓄,那点儿工资用他说法也就是“仨瓜俩枣”,所以没了那份贼赃分红,也就没了毒款。偏偏这位王经理还死要面子,憋急了,终于把以前拿来当玩物的几样小首饰拿到南湖渠卖了以解燃眉之急 – 这其中正包括了被小百子买下的金笔,于是终于给赵老太爷送来了线索。

  然而,王经理得到甜头,又给公安人员带来了麻烦。

  卖了几次东西以后,王经理灵机一动,借着自己有钥匙,偷偷溜进李勇他们的房间,竟从贼赃里捞了一把。

  发现赃物居然也不安稳,李勇只能苦笑 – 作窃之家焉有被窃之理?

  但是,他们倒也不想与王经理完全撕破脸,毕竟在北京的关系都是他带来的,万一把他逼急了不定上公安局把他们“点”了。于是,李勇们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做好准备,忽一日,这伙人如同空气一样便消失无踪了  他们搬家了,搬到哪儿,王经理也不知道。

  这正是老太爷产生了疑心,准备指挥人马对这伙人进行监控的前夕,结果当然只能是望楼兴叹。

  更糟糕的是,审问中才知道他们之间以前有一个秘密的约定。虽然双方关系冷淡下来,但仍然每天通一个电话,如果给王经理电话不接,则会派人到他家中看是不是出了事。

  在王经理的手机上的确有过一个未接来电,而老太爷的部下也听其家邻居讲有人来问过王经理的下落。此后再无联络。

  对此,比较有利的一面是邻居说王经理是因为吸毒被公安人员带走的,比较不利的一面是对方是否相信没人知道。

  老太爷听了汇报,打了半天算盘,最后让人把王经理放了,监视看李勇等人会不会跟他联系—先死马当活马治吧。

  就在这几天,防盗门大盗又有行动,这回,偷的是人民日报。

  他们可真不怕把事儿闹大。

  '待续'

  京城捕王之十二 捕了“沙皮狗”…by 萨苏

  《人民日报》社家属院被盗,从盗窃现场的痕迹来判断,此案仍是李勇一伙所为。

  那次到北京电视台做节目,遇到高清纪实频道的曹主任,提起这件防盗门大盗偷《人民日报》社之案,忽然眼睛一亮,道:“这案子我记得,被盗的就是我们家楼下啊!”

  看来,这世界真够小。

  勘察此案的警圌察记得,和一般人家被盗周围人只是看热闹不同,当时来的不少人一手本子一手笔,有的在惟妙惟肖地画示意图,有的一搭一档地向勘察现场的警圌察们询问情况。三下两下之后,带队的长官不干了上来阻止 – 这是要我们查案呢,还是要查我们呢?

  没办法,人民日报社院里住的不是记者,就是管记者的,再不就是记者的儿子。记者们都有点儿窥视癖,平时要采个好题材得写血圌书上伊拉克的,好容易自家门口出了起案子,人家能不赶着来吗?

  这就跟央视着火那回一样,据说对面那啥啥电视台里,大炮筒子架了好几排,从主任到导播个个兴奋得跟分了两筐猕猴桃似的……

  如果被盗的是天文台,那在古代可以叫骑劫司天监。

  如果被盗的是财政部,那在古代可以叫神偷入户部。

  如果被盗的是海关,那在古代可以叫市舶使司大盗案。

  如果被盗的是人民日报呢?那在古代大约只有同样代表舆论的御史台发生窃案可比了。如果古代御史们的家被盗,可以想象,朝中会出现多少弹劾五城兵马司或九门提督的奏章啊。

  反正,盗了人民日报社给北京市公圌安局的压力也不轻。

  王经理放出去不见李勇等人前来联系,市面上四处撒网也未见这几人露面。

  那两天老太爷关心的是另一个案子。

  前一段,有个侦察员老孙采来一条线索,说有姓牛的两兄弟有些古怪,似有负案出逃的准备。听说这两个人在某个铅笔厂打过工,老太爷让副队长天鹏去调查他们到底在哪个铅笔厂打的工。

  天鹏副队长找了其他民圌工打听,终于得到结果。回来,把调查那两个小民圌工的事儿跟老太爷说了。两个小民圌工是在一家叫做“五华”的铅笔厂里打工。不过,几个月前两兄弟因为工钱的事情和厂子里闹了些矛盾,随即被开除。此后两人一直没再找到工作。

  没工作还在北京停了几个月?老太爷听了沉吟半晌,说我再和你一起去一趟吧,到他们住处搜一搜。

  记得在采访某一个案圌件的时候,我曾问过一个略有些冒失的问题 – 你们搜查某个地方的时候,不用搜查证吗?

  当然用了。说的时候这位警官朋友坦然之极。

  不过,我听说你们好像有时候说去就去,不记得你说起搜查证的事儿啊。是不是也有先搜了再说的时候?

  是……是吗?你别瞎说啊,知法犯法的事儿,我们能这样干法吗?你……是不是听谁说过这样的例子?哪位爷说的?

  我记得那天赵老太爷就说过,那牛氏兄弟的案子里面,他说去就去了。

  啊,那个案子啊,我们都知道的,你可错怪老太爷了。我问你,牛氏兄弟住在哪儿?

  租了一家农民的房子啊。

  是正房吗?

  好像老太爷说过,是农民依着山墙,用预制板搭的简易小房。

  朝院里还是朝院外?

  朝院外。

  哦,侵占公地啊。那在法律保护之内吗?

  这……

  看着这位老大坏坏的笑容,忽然发现这些家伙要是挖起坑来那可是专业水平。

  乘着牛氏兄弟不在,赵老太爷到其租住的地方转了一圈,找来找去,最后老太爷看见个作业本,把它往怀里一揣,叹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