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1-医法圆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阳明胃实者,由外邪入胃,从胃热而化为热邪,热甚则胃中津液立亡,故不利。其人定见恶热,口臭,身轻,气粗饮冷,与夫狂妄谵语,痞满实燥坚等情。法宜急下以存阴,如大小承气汤之类。

因肺移燥者,由燥邪乘肺,肺与大肠为表里,表分受邪,渐及里分,其势自然。其人定多烦渴,皮肤不泽,大便胀甚,欲下不下。法宜清燥为主,如甘桔二冬汤,益元散之类。

以上治法,不拘男妇老幼,皆宜如此。故曰:有是病,

… 37 …

宜是药,切勿惑于老幼、附子、大黄之说也。'眉批'知非氏曰:细维大肠主糟粕,原自胃中传入,其热颇顺。《经》曰:胃实则肠虚,肠实则胃虚。指糟粕出入而言。其所以运化糟粕,则在元气,元气出入升降,运化精微。今病人大便不利,仍是气机不利,总贵在病机病情上求之。学者肌要先明理法,然后临证审察的确,或回阳,或清热,或急下,方有胆量把握。不然误下误清,虽不遭谤,倘用回阳,岂不惑已惑人?钦安指点亲切,当细必讲究,亦不可恃有此按,不揣病源,致临机而仍蹈徒法,不能以自行之弊也。

近来市习,一见大便不利,多用大黄与滋阴润肠之香油、蜂蜜、麻仁、郁李、归、芍之类,并不问及阴阳,受害实多,而人不察,良可悲也。

小 便 不 利

按小便不利一证,有阳虚,阴虚,心移热于小肠,与太阳腑证中之蓄尿、蓄热、蓄血、癃闭诸证。

因阳虚而致者,由下焦阳微,阴寒阻截膀胱之路,阻微无力,不能化之,故小便不利。其人定无力无神,两尺必浮空,或极劲,口并不渴,即有渴者,必喜热汤。法宜扶下焦之阳,如桂苓术甘汤,倍桂,加白蔻、砂仁,或桂枣丸加胡椒、丁香之类。

因阴虚而致者,由下焦血液不足,邪热遂生,须知焦思则生心火,忿怒生肝火,思淫动相火,火动于中,不独此疾,皆是由一念而生,其旨甚微,切不可慨谓由外而生。热结于尿隧,闭其水道流行之机,故不利。其人多烦躁,口渴饮冷,小便或能滴几点,或短赤而热痛。法宜扶下焦之阴,如四苓滑石阿胶汤,益元散之类。

因心移热而致者,由心火太旺,或焦思太甚,而生心火。心与小肠为表里,心热甚而小肠受之,热伏小肠,伤及血液,流行失职,而小便遂不利也。其人病情多与阴虚法同。法宜清心,如黄连解毒汤加滑石、木通,或导赤散倍生地之类。

… 38 …

至于太阳腑证中之蓄尿、蓄热、蓄血、癃闭等证,已详《医理真传》,兹不具载。'眉批'知非氏曰:前证言胃传糟粕于二肠,得元气运化而出。膀胱主溺,与二肠无涉。知非细维其原,在胃阳明为海,生糟生血,化气行水之宗。具脾为胃行津液,脾能行水,由水道达于膀胱,膀胱有下口而无上口,须气化渗泌而出。今病人小便不利,明是二土失职,中宫少运。《经》曰:阳明主阖。又曰:脾胃同处中州。又可见脾不为胃行津液,故水道不利。如此溯本穷源,阳虚阴虚,一切移热、蓄热、蓄尿、蓄血、癃闭诸证,有由来矣。再观仲景五苓散方中用桂枝、白术通阳和脾,义极精微,大具神通手眼。钦安按中执定阴阳实据,加以温中行气治之,必无不效也。

近来市习,一见小便不利,便以木通、车前、滑石、黄连等治之,阳实易瘳,阳虚则贻,不可不知也。

淋 证

按淋证一条,诸书载有劳淋、砂淋、血淋、气淋、石淋之别,是因病情而立名者也。予欲求其一定之要,诸书俱未明晰,再三追索,统以阳不化阴,抑郁生热为主。大凡病淋之人,少年居多,由其世欲开,专思淫邪,或目之所见,耳之所听,心之所思,皆能摇动阴精,邪念一萌,精即离位,遂不复还,停滞精道,不能发泄,久久抑郁生热,熬干阴精,结成砂石,种种病形。当小便便时,气机下降,败精之结于经隧者,皆欲下趋。然尿窍与精窍,相隔一纸,精窍与尿窍异位同源。同从玉茎而出。尿窍易开,精窍不易启。不知好色之人,元阳日耗,封锁不固,当君火下照,尿窍已开,精窍亦启,尿欲速出,而精窍又开,两窍相启,彼此牵强,欲行不行,而痛故愈甚也。此二窍原不并开,此证全是并开之故,两相欲下,停精之结与未结,化与未化者,皆欲下趋也。精停而结者,有砂石之形,郁热熬而成之也。好色过度,精未化者,血淋之源也。治砂石,贵以清热为先,而化气之品亦

… 39 …

不可少。治血淋,须以扶阳为重,交通上下,而固元尤当。知此病皆由自取,当其痛如刀割,虽云可怜,未始非好色之果报也。故方每以八阵、五淋散,功专清热,亦多获效。予意此证当于清热利水中,兼以化精、化气之品,鼓其元阳,俾二窍不同时并开为主。予治此证,尝以滋肾丸倍桂,多效。双尝以白'1'通汤,专交心肾,亦多效。又尝以大剂回阳饮加细辛、吴萸、安桂多效。是取其下焦有阳,而开阖有节,不至两相并启也。但服回阳等方,初次小便虽痛甚,而尿来觉快者,气机将畅,而病当解也。此道最微,理实无穷,学者须当细心求之,勿执予法为一定,恐未必尽善。'眉批'虚心人语,又是婆心人语。而辩认,总经阴阳两字,有神无神,两尺浮大,有力无力为准。'眉批'淋之一证,责在精道。予尝询之少年之人,其精中往往有了,早已廉得其情,百不失一。委是纵欲所致,譬如月缺难圆,金针暗失,人生不免殊为恨事,迨至病成痛作,尤征过纵,谓曰自取果报夫。夫也其何说之辞。治法扶阳抑阴,如其人神不大衰,加清上焦之邪火,佐以行气,并嘱其清心节欲'2',自无不愈也。钦安抉破其情,论辩精详,自是方家举止,且为脑后痛下针砭,唤醒梦梦,以规戒为治法的是妙人,却与知非同为快人也,呵呵!

膝 肿 痛

按膝肿痛一证,有由外感寒湿之邪,闭塞关节者,有阳虚者,有阴虚者。

因外感寒湿而致者,或贪凉而足履冷水,而偶受寒邪,而经络闭塞,渐至两膝肿痛。诸书有历节风、鹤膝风之说。由其寒湿之邪,从外而入,闭其运行之机。膝处多空虚之地,最易

'1' 白原本作〃百〃,据文义改。

'2' 欲原本作〃后〃,据文义改。

… 40 …

藏邪,气道壅滞,水湿渐臻,抑郁生热,而成膝肿疼痛之疾。法宜发汗行水为主,如小青龙汤,或麻黄汤加伏苓、泽泻之类。

因阳虚者,由其素秉不足,阴邪寒湿丛生,流入下焦关节屈伸之处,或胃阳不足,过于饮酒,酒湿之邪,流入关节,阻滞不行,而膝肿痛,但其证多皮色如常,漫肿微痛,实属阳微不能化阴。法宜温固脾肾之阳,如回阳饮加桂、苓、益智、故纸、茴香、砂仁之类。多服自愈,切不可性急而信心不坚。

因阴虚者,由其素秉阳旺,过食酿酒厚味,湿热毒邪流入下焦关节处,运行不畅,遏郁而红肿便生。法宜养阴清热,兼理气除湿为主,如黄连阿胶汤加苓、术,补血汤如秦芄、羌活、桑根、香附、麦芽之类。此数法不过明其阴阳大致,究竟认证,全在活法,神而明之。'眉批'知非氏曰:细玩易象,震孟,二阴上,一阳下,孔子取为足能走。夫阳动阴静,动而在下者,足也。震,动也,气之动于下者也。今膝肿痛,或脚气注痛,必不便于行,而阳先病矣。所以然者,不外内外二因,医先识此,知寒邪中于尔,则动于下之气机不利,而有肿块痛流注之证,乃于逐邪之中,审其阳气之衰盛,而多方照顾,预培其生机。毋使邪气克正,致势滔天,不可向迩,'1'矧可扑灭。滔水者,犯心之谓也。阳微不'2'能化阴之谓也。钦安谆谆于温固回阳,兼补发汗行水,除湿散结诸法者,通其源,正市场习之论者。节其流,学者洞晰源流,治膝肚子之工业化无余蕴,寿世活人,大为快事。

脚 气

按脚气一证,有由下而上冲作痛者,有只在下作痛者,有大病后,至午后脚底即发热作肿作痛,皮色如常,至天明即愈者,有天阴甚而痛反剧者。以上数证,悉属阳虚不能镇

'1' 迩音尔,近也。

'2' 不原本作〃下〃,据文义改。

… 41 …

纳阴邪,阴气上腾,乃为大逆,犯心能今人死。法宜回阳收纳为要。如回阳饮加砂仁,故纸、益智、碎补,与白通汤之类。若只在下而作肿痛,挟湿亦多,加除湿必效。如或红肿痛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乃湿热结聚下焦也。法宜除湿,湿去而热自消,如五苓散、鸡鸣散之类。更有红肿痛极欲死,气喘'1'唇青,小便清长者,乃是元气发外,从脚而脱也。法宜大剂回阳为要,切不可按寻常脚证治之。

近来市习,一见脚肿却气发腾,不察虚实,每以苍术、苡仁、秦芄、防已'2'、木瓜、茯苓、桂枝、松节等药治之,湿邪易瘳,阳虚则贻。

喘 证

按喘促一证,有外感风寒而致者,有太阳证误下而致者有胃火上攻而致者,有湿痰水饮闭塞而致者,有元气欲脱而致者。

因风寒而致者,由风寒之邪,闭塞肺气,肺气发泄不畅,上壅而喘,必发热、头痛、身疼一段为据。如发热而无头疼、身疼,或见口唇青,脉劲之喘,必是元气外越,不得即以外感风寒闭塞目之,辩认留意切不可少。法宜宣散,如麻黄汤,定喘汤,小青龙汤之类。

因太阳误下而致,由太阳之邪未解,既已壅塞发泄不畅,仍宜大启其腠理,俾邪早出。医者不明其理,见其大烧,以为火旺,妄行攻下,客邪下陷,愈不得出,壅于胸膈,呼吸错乱,而喘证立生。法宜仍举其所陷之邪,如桂枝汤去芍药倍桂,或重加甘葛以举之类。俾欲出者,仍从外出,以解透为妙也。

'1' 喘原本作〃湍〃,据文义改。

'2' 已原本作〃杞〃,据文义改。

… 42 …

因胃火上攻而致者,由胃中素有伏热,或与外来之热邪相协,或胃中有停滞生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