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马汉三利用他长期在华北地区工作的条件,大肆搜罗党羽,组织小团体。这个
秘密组织人数最多时达到50 多人,其中包括军统北平站长乔家才等大特务。马汉
三秘密策划,如果形势危急时,就用破釜沉舟的方法,铤而走险,拼死一搏。
马汉三营造的第二个洞窟,就是投靠北平辕行主任李宗仁。马汉三知道桂系是
在国民党内独树一帜的实力派,如果能得李宗仁的保护,不要说戴笠无可奈何,就
是蒋介石也一时难以下手。于是,马汉三处处对李宗仁巴结逢迎,忠心耿耿,并把
军统内部有些不利于桂系的情报及时向李密报,深得李宗仁的信任,因而由李力荐
他担任北平市民政厅长,成为李的心腹。
马汉三的最后一着就是预备逃亡国外,远走高飞。
马汉三营造“三洞”,但进哪一个“洞”都是少不了金银财物的。于是,马汉
三到北平后,利用接收日伪财产和肃奸的权力,几乎是发了疯似地贪污索贿,其所
聚敛的财物简直难以计数。在军统清查工作开始前,由马汉三等人大捞剩下后上报
的日伪财产尚有一仓库,但是等到军统清查大员廖华平、沈醉等人到达北平清查时,
一仓库的财物又只剩下半仓库。可见马汉三等贪污财物之巨。
戴笠弄清自己朝恩暮想的龙泉宝剑尚在马汉三处,且马汉三又是个暗中出卖
“团体”,背叛国家的“异类”时,心中极其愤恨,恨不能立刻生啖其肉,以泄其
愤。然而待到戴笠把此事冷静地思考了一遍,感到尚不宜鲁莽行事。一是马汉三
“叛变”的证据尚没有到手,仅凭川岛芳子的一面之词是不足为据的。川岛芳子本
是一个特工老手,万一中了她的圈套,岂不贻笑天下。
况且川岛芳子揭发马汉三,是由于马汉三竭力宣传川岛芳子是“特大号汉奸”,
要杀川岛芳子以灭口,安知川岛芳子不是反其意而用之?二是戴笠当时既要急于赴
青岛与柯克践约会晤,进一步洽谈美国海军援助中国的舰艇问题,又要赶往上海与
胡蝶见面,并替胡蝶办理与其夫潘有声的离婚手续问题,准备正式与胡蝶结婚;然
后,还要返渝向蒋汇报华北、华东等地肃奸案件的处理情况,参加新八人小组会议
等等,并主持战后第一次“四一”庆祝大会,这段时间实在难以分身在北平亲自调
查处理马汉三巨案。三是戴笠认为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如何与黄埔系的三人进行斗争,
使“团体”不被端锅的问题,如果在此时将马汉三这一巨案抖露出去,徒然给对手
增加攻击的口实,反使“团体”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四是孙殿英所献的这一柄象
征皇权的龙泉宝剑,戴笠虽口口声声对孙殿英说要献给委座,但内心深处又未必如
此,实际上意在由自己秘藏,故始终没有向外透露,更没有向蒋报告。现在如果把
马汉三扣押起来,并签报蒋予以处决,蒋如果查询龙泉宝剑的来龙去脉,自己何以
为对。五是戴笠感到北平是桂系的天下,且马汉三不但党羽遍布华北,而且与李宗
仁关系密切,自己尚身在虎穴,一旦打草惊蛇,激起狗急跳墙,其后果不可不防,
如此一想,戴笠决定施以缓兵之计,徐图对策,伺机收拾这个“异类”。
戴笠与龚仙舫密谋策划的结果,决定第一步由龚仙舫给马汉三递过话去,只是
索要“从金璧辉家中搜出的古剑”,其它的话题一律不谈。一来是要取得确实证据,
弄清此剑是否就是彼剑,一剑在手,即可测知马汉三其人真面目,二来戴笠实在是
太想念这把宝剑,他怕夜长梦多,此剑如再次易主,那就永难谋面了。
当龚仙舫向马汉三提到宝剑一事,马汉三即知事情已经败露。马汉三是有胆量
的,生存的本能促使他决定要向“无人能敌”的老板做一次最后的较量,而决不做
束手待毙的阶下囚。马汉三当即按久已蓄谋的步骤实施。为了能稳住戴笠、龚仙舫,
争取时间,马汉三装得很“识相”,极痛快地交出宝剑,只是说他如何“出生入死”,保
护了宝剑。这些破绽百出的谎言自骗不过聪明绝顶的戴笠,相反,却显示了撒谎人
的自欺欺人和笨拙可笑。但唯其如此,却应了古人的两句俗语:“聪明过头就是愚
蠢”,“大智若愚”。马汉三这一“笨拙”的险棋却造成了戴笠抱恨终天的失策。
马汉三一步得手,连施妙着。他发现戴笠并没有立下杀手,赶尽杀绝的意思,
马上将预备好的10 大箱价值连城的书画古董、金银财物,亲自押送到弓弦胡同什
锦花园,孝敬戴笠。戴笠笑眯眯地照收不误。在戴笠看来,马汉三此举无非是想以
巨宝“赎罪”和“堵嘴”,但是他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既暴露了自己犯下了弥天大罪,
又是一个利用肃奸行动大肆搜刮汉奸财产的大贪污犯吗?戴笠这样分析马汉三的动
机,又导致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结果对马汉三这一“愚蠢”的举动毫不怀疑,
并且将预先准备的一份给文强的信交给马汉三转送。他估计马汉三将会偷看信的内
容,因而露出将重用马的口风,以稳住马汉马汉三两番得手,又将自己的心腹秘书
刘玉珠找来,研究如何实施第三步行动方案。刘玉珠是马汉三集团内最核心的成员,
马汉三所有贪污索贿行为,都是刘一手经办,二人已到了生死与共的地步。马、刘
二人首先偷看了戴笠给文强的信,内中虽有拟将马汉三他调,委以重任的意思,但
马汉三早已看穿这是戴笠调虎离山所放的烟幕弹,因而更坚定了他破釜沉舟的信念。
接着,马汉三发现戴笠在信中透露此去天津后,将去青岛、上海等地的重要机密情
报。于是,马汉三对刘玉珠附耳授以密计,如此如此。刘玉珠领计,当天夜间即秘
密动身,先期赶往青岛,进行周密部署,一个以干掉戴笠为目标的行动计划实施已
到了最后阶段,死亡的阴影已在一步步向纵横天下的戴笠逼近,而戴笠却全然不察。
“3·17”空难
戴笠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周中,似乎已经预见到某种事态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因
而开始将军统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小范围内给一部分军统特务吹风。1946年3 月10
日,戴笠在即将离开北平前夕,在北平怀仁堂主持军统北平办事处总理纪念周,发
表公开讲演。戴笠说:“去年领袖叫我当中央委员,我坚辞不就,因为争权夺利,
不配做一个革命者。”“最近中央开六届二中全会,十几天来所表现的情况,未出
我预料之外,对调查统计局的问题,看来是毁誉参半的。有人叫要打倒我们(所谓
特务),我不知道什么叫打倒,什么叫取消,我只怕我们的同志不进步,官僚腐化。
如果这样,人家不打,自己也会倒的。所以我时刻所想的,是如何对得起先烈,如
何保持光荣历史,决没有想到别人如何打倒我。我个人无政治主张,一切唯秉承委
员长的旨意,埋头去做,国家才有出路,个人才有前途。”戴笠的这番话无非是想
说明,他早已将政治上的进退置之度外,随时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严峻形势。
3 月12 日,戴笠约见在北平执行军事调处任务的郑介民。在商讨解决东北军
事危机的同时,出其不意地把军统的家底和善后工作一件一件地向郑介民作了交代。
戴笠既不讲明自己预备出国的腹案,也没有说明军统的前途,却与郑介民作了“最
后晚餐”式的交代,顿使郑介民如坠雾里云中,隐约有一种凶险不测之感。
3 月13 日,戴笠在北平工作干部会议上再次发表讲话,然后赴天津。军统华
北总督察王蒲臣率军统在北平的干部送行,马汉三则陪同戴笠赴天津。
戴笠与军统大小特务握手告别,并谦谢说:“下不为例,这是最后一次。”这
在戴笠也许只是故作姿态的游戏之言,然而站在一旁的马汉三听了,心中不觉怦然
一动,认为“这是最后一次”,也许正是预示戴笠死到临头。
领衔送行的王蒲臣,是戴笠为对付马汉三而刚刚调来北平工作的一名军统大特
务。他的公开身份是军统华北总督察,秘密使命则是:调查监视马汉三及其同党在
平津的所作所为,向军统局提出证据确实的报告。王蒲臣多年从事华北地区的军统
活动和秘密督察工作,对平津的情况很熟悉,人亦精明能干,是戴笠的心腹亲信。
自戴笠察觉马汉三有不轨行迹后,当即下令将王蒲臣调任华北总督察的要职,一方
面箝制马汉三的活动;一方面着手秘密调查马汉三抗战期间及胜利后的行迹,以便
为铲除马汉三搜集证据。戴笠的这一着棋虽然布得太慢,被马汉三一步占先,但毕
竟为两年后铲除马汉三集团起了重要作用。
3 月13 日,戴笠一行来到天津,这是他在战后的第三次天津之行。戴笠此行
天津有两个任务:一是整饬特务中利用肃奸进行贪污腐化的现象;二是处理国民党
第九十四军副军长杨文泉在津纳妾一事。
戴笠到津后,即召集在津的特务训话,警告所属特务要忠于领袖,秉承领袖意
志,体念领袖苦心,克己奉公,遵守“家规”,否则定予严惩。戴笠并当场宣布严
惩犯有严重贪污罪、已经被扣押的军统电讯处长魏大铭,发誓要枪毙与汉奸小老婆
通奸的北平肃奸委员会的军统特务王子英等等。戴笠这番话虽是对天津及军统的普
遍状况而言,但主要目的还在于敲山震虎,儆戒在座的马汉三。戴笠不在马汉三以
军统北平站站长身份直接统治的北平市讲,而跑到天津来说这番话,这正是戴笠的
心机缜密之处:一方面,他不能过早地打草惊蛇逼反马汉三:另一方面又要使马汉
三有所醒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收敛。
3 月13 日晚,戴笠派人直接通知国民党第九十四军军长牟廷芳,谓委座谕,
因杨文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