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空投武装特务。可在深山密林或社情复杂的地区一次空投武装特务10余人,
配合大陆阶级敌人进行颠覆破坏活动。
3。散发反动传单。在政治上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心理战”,进行反革命宣传和
煽动,妄图策反中国军政要员。保卫祖国领空是我人民空军的神圣职责,他们为打
击P —2V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
一天夜里,P —2V 又来了。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的升起,我某部战鹰升空拦
截。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里,我飞行员全靠雷达跟踪和地面指挥所的准确指令,
紧紧咬往来犯之敌。
“前方距离敌机3000 公尺。”“前方距离敌机2000 公尺。”“前方距离敌
机1000 公尺。”近了,近了,更近了。只见雷达屏幕上一片闪光的亮点,目标混
杂其中,顿时真假难分。
怎么办?我战机设备落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放弃追击。但就这么让敌人逃之
夭夭,逍遥溜走吗?不,这是我英雄飞行员的奇耻大辱。我战鹰以无畏的勇气继续
追击,在干扰中搜寻目标,终于重新咬住了敌机。这时,P —2V—一计不成又生一
计,它往山区逃窜,然后突然减速,并降低高度,在两山之间“捉迷藏”(它的机
动性能优越,前方有危险障碍时还能自动规避)。
敌人这一招实在狠毒,穷追不舍的我战鹰速度快,转弯半径大,又是在黑暗中,
只见一团火光冲天而起,我飞机撞山爆炸,英勇的飞行员壮烈牺牲……
类似的惨重损失发生了好几起,引起了我空军将士的极大悲愤。飞行员更是吃
不下饭,睡不好觉,恨不得驾机硬撞,也要把P —2V 给揍下来。可是除了雷达上
的光点,我们连敌机的影子部看不到。
P —2V 侦察机的罪恶飞行,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建设,造成了政治上的恶
劣影响,理所当然地引起我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日理万
机的周恩来,曾亲临我空军某指挥所一个通宵,最后指示:“采用一切方法将敌机
击落!”总参谋长罗瑞卿向全军发出指令:“要以海底捞针的决心打下敌机!”一
时间,对付P —2V 成为我军防空作战的中心任务,如何击落P —2V 成了我军必
须解决的难题!
P —2V 活动好像是神出鬼没一般,但我军很快就掌握了它的活动规律:
它一般是在无月亮的暗夜人窜大陆,入陆的高度只有200 至300 米(目的是尽
量避开我雷达探测范围),在大陆活动长达6 至8 小时,拂晓返回。它在大陆定点、
分段、计时作低空慢速飞行,航线曲折多变,通常在我重要城市、空军基地和高炮
火力的边缘通过,这样既可以大量获取情报,又能避免遭我攻击。如果碰上我战鹰
拦截,它能迅速施放金属丝干扰和发射隐真示假信号,同时作不规则的航向、高度、
速度机动。造成我机上雷达无法分辨目标,更不能瞄准攻击。这就是我战鹰奈何不
了它反遭它暗算的原因。另外,每周六晚上,P —2V 都不出动,原因是为了让那
些不知哪一天就会见阎王的驾乘人员醉生梦死,寻欢作乐……
海军航空兵某部指战员经过战术研究,认为P —2V 利用黑夜掩护,是它的主
要优势,如果我们能创造条件,使它暴露在明处,它就不堪一击了!这话在理论上
当然是成立的,但有办法变黑夜为白昼吗? 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陈士珍,集中群众智慧,经过苦心钻研、反复计
算,提出了—个使大家眼睛为之一亮的方案。他提出了用轰炸机在敌机上空投放照
明弹,犹如晴空霹雳一般,同时用歼击机攻击。这种多机种协同,立体攻击的方法
立即得到上级的支持,并从部队抽调飞机进行了“霹雳攻击”——夜空照明战术的
试验,取得了初步经验。1963 年11 月,经总参谋部批准,在山东流亭机场正式
成立了海军航空兵独立第5 大队,专门训练“霹雳攻击”战术。此后,各航空兵部
队相继成立了夜战独立大队,刻苦演练“照明”与“攻击”协同作战技术,并于当
年12 月6 日起,担负起暗夜打击P —2V 的战斗值班任务。
照明攻击战术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它是在两眼一抹黑的夜间低空条件下
进行的,我机起飞后要始终保持无线电静默(防止敌机窃听而掌握我机动向),完
全依靠雷达提供情报数据,由地面领航员单向引导照明机和攻击机,根据敌方的空
中动态(方位、距离、高度、速度、航向),在同一时间引导我机各就各位,占据
投照明弹和实施攻击的最佳位置。敌机被照明后,攻占机飞行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
完成搜索、发现敌机、实施攻击并将其击落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这就要求参战人
员个个技术过硬,配合默契,协同一致。如果在行动中出现半点差错的话,其后果
不仅仅是前功尽弃,同样也会发生机毁人亡的悲剧。
1961 年11 月6 日18 时18 分,1 架P —2V 飞机在黄海上空距辽东半岛
200 多公里时,被雷达发现。驻城子瞳高射炮兵群(由空军高炮第503 团、探照灯
兵第402 团之七、八连和陆军高炮1 个团、6 个营组成,指挥员是高炮第101 师师
长范震江)迅速作好战斗准备,在距阵地40 公里时,指示雷达突然开机捕捉目标。
探照灯兵大胆将敌机放近至5 公里时,才突然开灯,4 公里即照中目标,使敌机进
入高射炮人力范围。高炮群集中开火,一举将其击落。从探照灯照中目标到飞机坠
地,只用了30 秒钟,充分显示了“快速近战”战术的威力。总参谋长罗瑞卿亲赴
现场向作战部队表示慰问,并指示将P —2V 型机组成员13 具尸体,就近立碑埋
葬,日后便于其亲属认领。这是我军首次击落P —2V 型飞机。
该机被击落后,国民党空军此种飞机时隔7 个多月才恢复活动。其活动地区多
在大陆沿海,有时采取直进直出的方法,尽量缩短在大陆的飞行时间。
同时,机上又更新了干扰设备。
1963 年,空军认真贯彻罗瑞卿提出的“海底捞针”的指示,总结推广作战经
验,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于1963 年6 月20 日晨,驻南昌的航空兵第
24 师副大队长王文礼,又击落1 架P —2V 飞机。该机坠于临川县大窝坑,机组
14 人全部毙命。6 月28 日周恩来在北京接见了王文礼、领航员张健和第24 师
师长王子祥,表彰了他们的功绩,空军授予王文礼以“夜空猎手”的荣誉称号。
1964 年6 月11 日16 时,又1 架美蒋P —2V 由台湾新竹机场起飞,航向
直指我青岛方向。我海航兵各独立大队奉命停止夜航训练,准备迎击入侵之敌。
21 时07 分,敌机在距青岛70 公里处,突然改变航向,掉头向南飞行。
21 时54 分,敌机低空从新海连市丰乐桥窜入大陆后经山东潍坊以北右转,
利用大顶山、昆仑山掩护向平度、莱阳方向窜犯。
23 时08 分,我海航4 师参谋长辛英元一声令下,独5 大队攻击机陈根发、
照明机石振山机组,分别驾驶米格—15 和轰5 型飞机昂首冲向夜空。
待照明饥、攻击机飞至最佳位置时,辛英元立即命令:“照明弹一次投下!”
霎时,12 枚90 公斤的照明弹全部照亮,直径1。4 万米范围的空域成了白昼,敌
机正好在正中。担任攻击的陈根发发现目标,立即实施攻击,连续3 次开炮,3 次
命中敌机。敌机P —2V 顿时冒出一团火光,拖着浓烟坠毁于莱阳以北25 公里处,
机上13 名机组人员全部毙命。从敌机残骸中搜获4 枚“响尾蛇”导弹和2 部侦察
原子试验情况的空气采样器。6 月16 日,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陈根发等作战有
功人员。
RF—101空中殒命
RF—101 型高空侦察机,是国民党空军的一张王牌,它是美国制造的高空高速
侦察机。这种飞机曾有“西方战略眼睛”之称,能高空照相。国民党空军吹嘘此飞
机:高炮够不着,飞机追不上,导弹瞄下准。自1961 年起, RF —101 飞机竟明
目张胆地在大白天窜入浙江路桥机场上空侦察,窜扰达数十次。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毛泽东主席批准海军航空兵第4 师派小分队驾驶新
中国制造的超音速歼击机歼—6 型飞机,由山东空转浙江作战。
1964 年12 月18 日下午2 时,警戒雷达连在距路桥150 公里处发现RF—101
飞机1 架低空北上。路桥基地司令员吴长武为迷惑敌人,首先令歼—5 双机起飞至
大陈、莞岙一带空域佯动,接着令王鸿喜驾驶歼—6 飞机在敌雷达发现不了的空域
隐蔽待战。王鸿喜在指挥所引导下迅速发现敌机。这时敌机正在迅速爬高,已窜到
王鸿喜的左前方。王鸿喜闪电般追向敌机,快速急转瞄准。 待敌机正慢慢减少上升
角度时,3 炮齐发,命中敌机,打得敌机冒着浓烟,栽进大海。该机飞行员谢翔鹤
跳伞,被民兵活捉。谢翔鹤曾多次窜入大陆侦察,获得了国民党“飞虎”、“彤弓”、
“宣武”、“云龙”4 枚奖章,是国民党空军第5 联队第4 大队少校作战官。他说
:完全没有想到这次登陆才3 分40 秒就当了俘虏。
海峡上空另一场空战
1967 年元月13 日13 时许,我空军飞行员乔田福、叶木佑、胡寿根、陈国
良驾驶着4 架米格19 (歼六型)飞机正在福建漳州、晋江一带上空巡逻。
突然,地面指挥所传来一道战斗命:“有空情,准备战斗!”原来,国民党空
军官校26 期毕业的宋俊华奉命驾驶RF—104 侦察机侦探大陆沿海机场和船舰活动
情况。飞机进入福建晋江上空时,高度为1 万1 千米,时速2 千公里。
尽